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高校師資管理中技術治理的弊端與改進對策

時間:2021年04月23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摘要:轉型社會中技術治理模式滲透至高校師資管理中,工具化、理性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提高高校師資管理的科學性,但技術治理邏輯下的高校師資管理仍存在弊端。具體表現為:強調顯性因素,輕視隱性因素,學術功利化趨勢明顯;強調事本主義,缺乏

《高校師資管理中技術治理的弊端與改進對策》論文發表期刊:《高教探索》;發表周期:2021年02期

《高校師資管理中技術治理的弊端與改進對策》論文作者信息:鐘玉英,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系教授,碩士生導師;陳蔚,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2019級碩士研究生;朱志成,華南理工大學人事處博士后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摘要:轉型社會中技術治理模式滲透至高校師資管理中,工具化、理性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提高高校師資管理的科學性,但技術治理邏輯下的高校師資管理仍存在弊端。具體表現為:強調顯性因素,輕視隱性因素,學術功利化趨勢明顯;強調事本主義,缺乏人文關懷,扼殺科研創造性;基于技術治理的績效考核客觀性與發展性功能不足。為最大限度地釋放技術治理在高校師資管理中的積極影響,應注意:弱化事本主義邏輯,增強主體賦權意識;弱化工具主義思維,尊重學術運行規律;弱化專家權威,注重績效考核的客觀性與發展性。

  關鍵詞:高校師資管理;技術治理;績效考核;客觀性;發展性

  高校師資管理主要指依據高校和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學規范、人本化的管理機制,對教師隊伍這一人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整合、規范的活動,力求其效能的最大化,以實現教學和科研活動目標為目的["1,包括對教師選拔、引進、培訓、考核、評估和激勵等過程的管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明確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提升高校師資管理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技術治理思想可追溯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北美技術治理運動,該運動倡導“將自然科學技術運用到社會公共治理領域,以提高運行效率"。[2]技術治理遵循兩條基本原則:其一,科學管理,即以科學原理和技術方法來治理社會;其二,專家政治,即受過系統自然科學教育的專家掌握政治權力。[3]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技術治理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政治活動和公共治理領域的普遍現象,也成為當前我國社會治理領域改革和政策實踐的主導邏輯。

  技術治理的理念逐漸從行政領域滲透到高校師資管理中。高校師資管理中引入技術治理意味著管理方式的工具化和理性化,主要表現為在考核評估環節廣泛應用統計學及數學的定量分析法,并借助計算機和自動化辦公手段,主張將多重量化指標引入績效考核,具有數量導向和指標導向的特征。1客觀來說,這種技術治理有其積極作用:傾向于將管理中的不確定因素簡化為更為可控的行政技術層次問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釋放已有師資管理 制的靈活性和潛力;通過體系內的績效考核等手段提供總體性的控制機制,有助于實現對師資力量一體化的協調與管理。[5)當前,技術治理的應用促使高校師資管理范式由“總體支配型”轉向“技術型治理”。然而,在技術治理普遍被奉為主臬的背景之下,人們卻往往容易忽略對其局限的認識,抑或缺乏事先的風險防范意識。

  高校是知識型人才聚集場所,尊重教師人格尊嚴,尊重教師勞動及其勞動特殊性,尊重教師自主意識與創造精神,進而充分激發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理應成為高校師資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與必須始終自覺堅持的基本原則。而諸多研究表明目前我國高校師資管理中仍存在問題:行政化色彩濃烈,重組織管控;評價標準單一,過度重視學術產出等。[1)這些問題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技術治理帶來的弊端。為充分發揮技術治理在高校師資管理中的積極影響,本文將對技術治理邏輯下高校師資管理的弊端、成因以及如何消解技術治理的負面影響進行探討。

  一、高校師資管理引入技術治理的弊端高校師資管理引入技術治理具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有利于調動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促進學科建設和高校發展。但是技術治理的實際應用并沒有預期那么美好,引發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強調顯性因素,輕視隱性因素,學術功利化趨勢明顯

  通常意義上,顯性因素具有可觀測性,能通過數據、圖文等形式予以呈現;而隱性因素更具抽象化,無法進行標準化衡量。正是由于這兩種因素在本質上的區別,造成管理工作上的差別。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師資管理人員大多會更加側重于對教師考勤率、課時、論文發表和專利成果的數量等可量化因素的考核,相對忽視了具有重要作用卻難以量化的指標,如教師職業道德、教學活動對學生思想與感情上的影響價值以及科研成果對社會的貢獻。1)

  在這種實用主義取向的技術治理下,高校教師為實現職業層級的快速提升,將工作重心放在周期短、成果產生迅速的科研工作上,比如集中某一主題發表一些重復度較高的論文,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數量可觀的論文成果,但未必是其真正感興趣抑或是能夠產生較大影響的。

  (二)強調事本主義,缺乏人文關懷,扼殺科研創造性

  技術治理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科學管理,主張

  “以事為本”、以“經濟人”為假設、以規章制度為中心,強調通過嚴密的組織架構、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獎懲分明的措施等對教師實施管理。9過分追求制度化、規范化的師資管理模式,不僅不切合實際,造成管理策略彈性上的緊繃,也降低了高校活動的靈活性與協同性。過于注重量化考核與獎懲性評價,勢必影響教師尊嚴與價值的充分彰顯,阻抑教師工作自主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易使教師產生情感疏離與關系冷漠以及職業倦怠等,不僅不利于教師個體成長、成才與發展,也使師資管理工作蒼白無力、效能平平,從而制約著高校組織目標實現與教師個體發展。

  (三)基于技術治理的績效考核客觀性與發展性功能不足

  績效考核對于高校教師是一個基本的管理手段。對每一位教師進行考核,一是對教師本身工作的檢查和監督,二是可以發現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并實施修正。當下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方式以“工分制”

  為核心,對教師這一年來的教學、科研、論文發表、實習指導等所有工作進行統計,判斷工作量是否達標,并最終將工作量統一折合成工分,作為年終獎勵的依據,能者多勞,多勞多得。110這種統計測量的方式也是技術治理的戰略性措施之一,但是這種考核指標固化、缺乏針對性的“一刀切”的考核辦法忽視了教師學科、生涯階段的差異性,其結果是只有部分教師受到激勵。績效考核中上級領導的考核意見占較大比重,可能會因教師本人的人際關系或“打招呼”的不當行為影響考評的客觀性。另外,所有的考核和評估都只注重結果,教師提供給學校什么成果,學校就給教師以等值的物質反饋,這樣的教師績效管理體系是一種功利性管理模式,缺乏對教師職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未基于績效評估結果給予教師以反饋和提升的建議,也無法促成師資管理中的問題改進。[11因此,績效考核并未完全發揮原本在師資管理中存在的意義。二、高校師資管理技術治理弊端的成因技術治理在解決簡單問題時是有效的,但在應對復雜問題時,由于問題的復雜性往往會超越技術治理的效用邊界從而可能出現新的治理困境[2,即不是所有領域都適合引入技術治理。因而,本文認為高校師資管理技術治理中產生弊端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技術治理與高校師資管理的特點和要求存在局部沖突,二是技術治理本身的局限性。(一)技術治理與高校師資管理的特點和要求存在局部沖突

  高校作為整個社會高素質人才培養和輸送基地,其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和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其他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相比,高校師資管理有其特殊性,具體表現為師資類型多樣、重精神激勵、管理機制靈活、績效考核復雜這四個特點,而技術治理與這四個特點可能存在部分沖突。

  1,師資類型多樣與技術治理的沖突。高校教師、教輔人員在學歷層次、職稱和能力方面存在差異,導致教學任務與科研任務也不盡相同,這要求高校師資管理針對不同類型層次、不同學科特點,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方式,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而技術治理強調標準化、精確化,使原本富有創新性的工作成為按分數定量機械劃分的模式,阻礙教師個性發展。

  2,重精神激勵與技術治理的沖突。新時期背景下,教師群體基本的物質需求較易得到滿足,更傾向于在科研或教育方面實現自身價值,從而獲得社會的認可,這要求高校師資管理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激勵。而技術治理偏重物質激勵,根據論文、專利數量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長此以往會消磨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使得科研學術越來越功利化。

  3·管理機制靈活與技術治理的沖突。高校教師屬于知識型員工,他們的自主意識和學習意識較高,這就要求較為彈性化和自由化的管理方式,在管理過程中實施教研人員的自我管理和激勵。而技術治理重組織管控和目標實現,將教師作為制度的附庸、實現組織目標的工具,造成管理的緊繃,反而限制了教師主觀上自我管控、調整、發展的能動性,不利于發揮其在教學科研活動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4績效考核復雜與技術治理的沖突。教學和科研工作性質復雜,工作結果有一定的數量性,但是教師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科研成果指導社會實踐的意義等隱性業績往往很難量化衡量。而技術治理以數字和指標為導向,比較片面,難以充分挖掘人才的價值,激勵效果相對模糊。

  (二)技術治理本身的局限性實踐證明,技術治理的運用確實有助于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但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會產生社會風險。故在一定程度上說,高校師資管理技術治理的困境是由其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1,過分強調“專家政治”影響師資管理的公正性

  技術治理是典型的知識-權力運作模式,而掌握局部知識的專家扮演突出的作用,成為治理方和反治理方均要咨詢、爭取和利用的對象。[1技術治理最大的風險在于過度依賴專家權威會使得專家掌握的權力容易失去約束,出現權力濫用、以權謀私的行為,威脅民主和自由。高校師資管理中的技術治理亦是如此。例如某些教研人員在職稱評定、課題申報時“打招呼”、“走關系”,而掌握評定權的專家將自身利益凌駕于學術水平、道德品性之上,此類不當行為不僅直接影響到教學科研的梯隊建設,也必將嚴重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科研創新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

  2.僵化的工具主義思維使得師資管理流于形式量化考察系統以經濟和效益至上等績效導向作為主要目標,采取科學和量化的技術治理手段實現組織目標,體現出客觀和理性工具主義帶來的高效性、精準性。然而,技術與生俱來的程式化特征同樣使得治理過程機械化,容易流于形式。在技術治理邏輯下,一個學校能獲得多少財政投入,一個學院在各個層面能得到多少支持,再到一個學者能不能評上職稱、獲得多少科研經費,都與發表的論文數量、影響因子相關,而這些指標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師的真實學術水平和學術精神。南京大學某教授因其絕對優勢的論文數量獲得“新世紀優秀人才”“青年長江學者”等多個榮譽稱號,但相關報道卻披露了她從求學到從教以來的一系列學術不端和輕怠教學的行為。這一事件暴露了高校在師資管理方面唯指標化的弊端。

  3,事本主義理念使得師資管理本末倒置在激勵不足的背景下,管理部門傾向以數字化、科層化、形式化為特征的“技術治理”不斷強化其“事本主義”邏輯,對治理目標進行自上而下的層層分解,分別取值排序,形成了便于操作的目標量化管理體系。[1]這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對治理效果的短期性、外顯化績效考核需求,但卻忽視了人力資本自下而上的評價要求。高校師資管理部門在人才引進、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等環節都設置了具體目標,一旦教師達成目標便給予相應的激勵。這種目標考核易導致教師熱衷于“外圍突破”的怪現象,即對難度小、出成果快的主題進行研究,而不愿花費時間精力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有研究價值的課題。高校師資管理的本質是以管理的方式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從而提升教學品質,讓師資力量在推動學校人才培養進程與可持續發展中釋放出最大的價值。[5]而這種數字化和形式化的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逐漸淪為了高校證明自身發展成就以爭取資金持續投入的技術工具,背離了師資管理的初衷,阻礙了高校師資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改善高校師資管理技術治理的對策建議

  技術治理雖然在高校師資管理中存在一些消極影響,但也并不是毫無可取之處,例如在提高師資管理的效率與科學性等方面可以發揮積極作用,而要更多釋放積極影響避免消極影響,則需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

  一)管理理念:弱化事本主義邏輯,增強主體賦權意識

  以“技術”嵌入高校師資管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量化評估,的確為目標的任務分解與績效考核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技術性操作,但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工具理性對師資管理人本價值的反向對沖。因此,高校師資管理應適當弱化技術治理事本主義邏輯,以價值理性為導向,強化與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持續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與科研創造性。

  第一,強化人本主義的柔性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是一種通過感情手段將組織目標變成個體的自覺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個體的內驅力、創造力和能動性以實現有效管理的模式。16)師資管理人員應切實尊重教師在學校管理和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借助技術手段,致力于對單個教師的教學或科研過程及職業生涯階段做追蹤研究和總結評價,形成一套系統的跟蹤記錄并予以貯存,再根據其具體情況制定一套個性化管理方案,從而實現人力資本的“保值"與“增值”。

  第二,重視主體賦權。社會賦權既是實現技術治理目標的途徑,也是消減技術治理風險的手段。[17]賦權意味著增能,即通過提升個人的能力以實現人生價值和組織目標。師資管理應改變自上而下的組織管控和目標管理,從關注工作任務的完成周期、成本效率轉向注重教師的個性發展與自我實現,保障技術治理中教師的治理主體權利;通過價值引領、環境塑造、文化養成等多重途徑持續提升教師群體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行為規范等,使“學科人”不僅有資格、更有能力對技術治理的實踐困境加以反思并進行糾正。[1

  (二)管理方式:弱化工具主義思維,尊重學術運行規律

  高質量教學與科研成果的產出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和自由寬松的學術環境。國際《科學》雜志近年關于創新條件研究的文章發現,創新有三個基礎條件:寬松自由的環境、學科之間交叉遷移以及創新人員長期專注于一個領域。[1)1因此,必須認清唯指標化弊端,摒棄技術治理僵化的工具主義思維,尊重人才發展和學術運行的客觀規律,抑制急功近利的學術投機行為。

  第一,定量與定性考核相結合。針對教師個體之間的差異,對不同考評項目設定合適的權重和考核方式。對于教師最基本的或者必須完成的工作采用定量考核,例如教學授課學時、論文發表數量、帶領學生實踐或實習次數等,而對一些不宜或不能完全設置定量指標的,如教師的師德、科研成果、論文或著作帶來的社會貢獻及影響力等方面采用定性評價。特別是職稱評定,可以嘗試使用代表作制評價方式,而非簡單的量化標準,扭轉過度依賴和不合理使用量化指標的方式,突出質量、實績和貢獻。

  第二,階段性反饋和長期考核相結合。師資管理部門更注重的是短期化、外顯化的經營化治理績效,而師資管理卻覆蓋了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所以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和薪酬設計不能過度看重短期績效,改變以往對結果評估、指標評估等靜態評估方法的依賴。應以教師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為基礎,分解聘期年度績效目標,并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階段性考核;對于從事基礎性研究等短期內無法出成果的教師,適當延長考核周期以降低考評壓力,保障考評效能,切勿“一刀切”式的剛性“非升即走”。

  (三)管理效能:弱化專家權威,注重績效考核的客觀性與發展性

  在技術治理邏輯的支配下,不僅評估機構有壓縮評估成本的經濟理性,評估專家也有利用專業知識和權力來謀取私利的潛在動機。而專家權威的主導作用越強,管理對象的參與就相應地越式微。[201因此,應引入多元主體參與師資管理,使績效考核落到實處,保證績效評估能夠朝著引導激勵、以評促發展的方向邁進,而不是陷入形式化的以評代管、以評定論的失靈陷阱。

  第一,保障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理性應用專家權威,將校長院長、教學和科研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多元主體納入教師績效管理專門委員會,采用360度評估方法,慎重確定幾種考評方式的比重,提高考評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此外,利用現代技術增強師資管理的透明度,及時公開并更新評估方案、評估標準、評估結果等動態信息。

  第二,強調考評目標的發展性。一方面,可以借助微信、QQ、信息公開網站等現代化信息平臺拓展考評反饋途徑,將結果及時反饋到個人,以形成考核一反饋閉環的動態機制,強化考評反饋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功能;另一方面,堅持“"結果考評”與

  “過程考評”有機結合,以發展性考評目標指導和引領教師實現自我成長,有效克服師資考評簡單化、機械化、形式化傾向。

  四、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師資管理中引入技術治理不僅是提高師資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促進學科建設和高校發展的重要路徑。但囿于技術治理本身的局限性及其與高校師資管理特點和要求的局部沖突,目前的應用尚存在痛點。因此,高校師資管理人員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進行調整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釋放技術治理在高校師資管理中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盛曉娜高校師資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3]劉永謀.技術治理的邏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6):118-127.

  [4]王楓云·高校二級學院的技術治理:緣起、邏輯與反思:基于G高校的實證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1):29-34.

  [5]黃曉春,嵇欣.技術治理的極限及其超越[J].社會科學,2016(11):72-79.

  [6][9]徐木興.高校柔性師資管理模式創新路徑與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2016(2):23-27.

  [7]笪笑我國師資管理面臨的挑戰和對策研究:評《高校師資管理新探》[J].江西社會科學,2017,37(3):13.

  [8][15]李哲昕,基于能力場視角的高校師資管理路徑分析[J].智庫時代,2019(33):72,74.

  [10]蔡曉音.HG大學SH學院師資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

  [1]間亮,企業績效管理對高校績效考核的啟示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1):20-21.

  [12]李宜釗,徐艷晴.精準扶貧中信息失準的發生機理:基于問題的復雜性與技術治理效用邊界的解讀[J].中國行政管理,2019(11):19-24.

  [13]劉永謀技術治理、反治理與再治理:以智能治理為例[J].云南社會科學,2019(2):29.

  [14]黃巨臣.農村教育“技術治理”精細化:表現、局限及其應對:基于協同治理理論的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報,2018,17(4):93-99.

  [16]傅雷鳴,陳一飛.高校柔性師資管理機制構建及實現路徑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20(6):38-41.

  [17]沈費偉.提升社會質量:消解技術治理風險的策略選擇1J].延安院報,2020,13(2):39-46.

  [18]朱冰瑩,董維春技術治理視角下的一流學科建設:實踐反思與制度重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10):1-7.

  [19]袁振國.教育質量的國家觀念[J].中國教育學刊,2016(9):27-30.

  [20]劉永謀技術治理的哲學反思[J].江海學刊,2018(4):46-52.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邁出我們合作第一步

符合規范的學術服務 助力您的學術成果走向世界


點擊咨詢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