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創新

時間:2021年01月19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摘要:2019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為在線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文中以測繪類課程為例對當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總結疫情之下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從線上教學模式、線下教學模式、多維教學評價、多維教學保障、學生學習能力提升5個方面對后疫情

  摘要:2019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為在線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文中以測繪類課程為例對當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總結疫情之下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從線上教學模式、線下教學模式、多維教學評價、多維教學保障、學生學習能力提升5個方面對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進行剖析,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測繪類課程;線上+線下;在線教學;混合教學模式

理論建設

  2020年2月中旬,原本是中國大學生春季學期開學的日子,但是由于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所有大學不能如期開學[1-2]。習近平同志作出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3],教育部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文件中要求各學校“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和“確保‘線上線下同質'”[4]。

  各高校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運用各種信息化手段,統一將教學形式調整為線上教學,此種教學模式對于廣大師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線上教學迎來新的發展契機。2003年非典之后教育部建設了一大批精品在線課程,此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又為線上教學的普及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當前,如何將新的信息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等融入課程的線上教學已經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以線下課程進行知識補充的“線上+線下”混合式“互聯網+”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正逐漸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這也是今后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在線教學4.0也為此奠定了堅實基礎[5]。本文以測繪類課程為例對當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總結,并對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進行剖析,以期為測繪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借鑒。

  1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分析

  1.1線下教學模式特點

  測繪類課程具有理論性強、實踐性強、應用性強、與其他學科交叉性強和與工程實踐聯系緊密的特點,學生既要掌握復雜、抽象的測繪理論知識,又要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在線下教學中,測繪類課程具有如下特點:1)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在目前測繪類課程線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采用板書教學還是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多數教師仍然是采用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學習氣氛通常比較沉悶、枯燥,學生沒有新鮮感,教師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師占據課堂主角。無論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多數測繪類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是教師占主角,講授幾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并且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到課前及時預習,課后認真復習。同時,在當前總體學分壓縮,實踐比例加重,理論比例減少的背景下,課程的理論學時數縮減,導致教師參與到學生預習和復習過程中的時間有限。

  3)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傳統測繪類課程的理論課堂中,多數是以教師“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即使有交流互動也是形式單一,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甚至有的學生將上課變成了負擔,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6]。4)教學評價方法單調。無論是測繪類的理論課程還是測繪類實踐課程,教師大多采用的都是終結性評價方法,基本以最后的一次考核結果作為最終的成績,教學過程評價顯得沒那么重要,導致學生對教學過程的重視程度不高。

  1.2線上教學模式特點

  對于測繪類課程的線上教學,無論是專業課程,還是通識類課程,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1)學習不受時空限制。比起線下教學固定地點、固定時間的特點,線上教學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聽名師講課,所以線上課程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而且線上課程還可以無限次重復觀看,便于知識的鞏固。全國設置測繪類專業的高校200余所,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參差不齊,通過在線課程的建設,可以讓更多的師生聆聽測繪類專業知名教師的課,接觸到優質的教學資源,有效解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2)自主式學習尤為突出。由于線上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師生位于網絡的兩端,只能通過屏幕進行交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降低,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要靠自己”的積極性,尤其像“大地測量學基礎”這樣要求前期知識儲備比較全面的課程,學生可以在對前期課程的理論知識掌握不牢的情況下,先主動復習再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這樣可以逐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有助于培養批判性、研究性學習能力。

  3)學生個性化學習凸顯。教育信息化時代,個性化學習已然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不同高校、不同層次的學生興趣點也不盡相同,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個人喜好、學習風格選擇不同教師的線上課程。例如,大多數測繪類專業考研的學生更傾向于選擇武漢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的測繪類課程。

  4)師生交流協作更方便。在線課程為師生提供了互動交流的平臺,互聯網+和各類終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使得在線交流毫無障礙,師生之間可以實現即時溝通。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即時探討問題,通過集思廣益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并且同學之間的協作也能夠開闊視野,拓寬知識結構。不僅校內師生交流方便,校外師生交流同樣方便快捷,全國測繪類學校的師生都可以通過交流平臺進行無障礙交流。

  2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學校全部進行線上教學,雖然師生們已經克服了重重困難,但線上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1,7]。

  2.1教學平臺方面疫情期間,無論采用哪種平臺上課,都有遇到卡頓、延遲和掉線的現象,尤其是在上課的高峰時段,有的平臺服務器甚至出現崩潰的情況,影響教學的流暢性。各平臺的功能也不盡相同,使得不同的教師不得不選擇不同的平臺或一個教師選擇多個平臺來上課,頻繁切換平臺給學生帶來了不少麻 煩,嚴重影響線上課程的教學效果。

  2.2教學資源方面疫情突如其來,師生們都沒有充足的準備,導致線上教學資源不是十分豐富。在教育部開放的2.4萬余門線上優質課程資源中,測繪類專業的課程并不充足,不同層次、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很難找到完全適合自己的課程資源,尤其是測繪類專業實踐課的課程資源。另外,學生沒有紙質教材,影響了預習和復習的效果。

  2.3線上教學方面

  只有少數教師具有建設在線課程的經驗,大多數教師是“臨陣磨槍”“被趕鴨子上架”,匆忙充當起主播的角色,對線上教學準備不夠充分,直接將線下課堂搬到網絡,有的甚至直接播放他校教師的線上課程,無法實現與自己學校教學大綱的契合。另外,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線上教學的經驗,使得很多教師不能及時把握學生的聽課情況,無法體現線上教學“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測繪類課程實踐性強,尤其是有儀器操作、軟件操作的相關課程,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邊講解邊操作,以便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因此在線教學的弊端顯而易見。

  3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思考

  由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出現的問題與不足,部分師生對后疫情時代完全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持放棄態度。根據在我校測繪類專業師生中發放并回收的“關于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情況的電子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有近50%的師生在疫情結束后選擇“線上教學+線下見面的混合式教學”。

  政工師論文投稿刊物:理論建設(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是中共安徽省委黨校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刊物。讀者對象為:各級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理論、宣傳工作者,黨校、高等學校、干校的教學科研人員。

  4結束語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推進了線上教學的發展進度,“互聯網+”為線上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測繪類的高校教師應以此為契機,積極推進新時代測繪教育教學改革。從目前線上課程進展情況來看,疫情結束后,會有一批獨具特色的測繪類線上課程涌現出來。今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需要繼續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深入推進“學習革命”,繼續加強線上與線下的資源融合,深入推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海軍,張惠萍,程鵬.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4):194-196.

  [2]趙波,蔡特金,張志華.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情緒狀 態的呈現與調適———基于自我關懷的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20(4):49-54.

  [3]張全省.習近平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要講話的重大指導價值[J].理論建設,2020,36(1):1-4.

  [4]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20-02-05)[2020-05-03].http://www.cac.gov.cn/2020-02/05/c_1582443228862058.htm?ivk_sa=1023197a.

  [5]孫曙輝.在線教學4.0:“互聯網+”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4):17-20.

  [6]蘇小紅,趙玲玲,葉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7):60-65.

  作者:楊金玲1,2,曹先革1,王霞迎1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邁出我們合作第一步

符合規范的學術服務 助力您的學術成果走向世界


點擊咨詢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