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1月1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這篇民族文化論文發表了東北民俗文化影像意蘊特征內容,近幾年,影視消費類型的崇時尚化,使東北民俗文化的影視創作面臨生存挑戰。如何在民俗文化價值被認可的基礎上,挖掘民俗文化的時代內涵,結合社會需求完善民俗的影視創作,成為東北電影人面臨的歷史責任。
摘要:新時期以來,東北民俗文化的影視創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民俗文化以影像為媒介的保護和傳承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促進了本土文化影視創作。近幾年,隨著受眾消費類型的轉變,東北題材影視創作面臨生存挑戰。于是,重新審視東北民俗文化的影像意蘊、辨別東北民俗文化影像意蘊的審美特征,挖掘東北民俗文化的精神內涵,提升東北題材影視創作的競爭力,成為時代所賦予的歷史責任。
關鍵詞:民族文化論文,東北民俗,影視,意蘊
1905年的《定軍山》,開創了中國本土文化影像創作的先河,使本土文化劇目創作成為中國影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土文化劇目,立足傳統經典文化,依托地方文化和鄉土文化,將地域積淀的習慣和思維方式,以影像為媒介重新闡釋的藝術創作形式。新時期以來,隨著民俗文化價值的被認可,基于東北民俗文化的影視創作得到長足的發展。2000年以來,面對央視黃金時段電視劇嚴格的入選標準,東北題材劇作卻出現了“來者不拒”的景象。隨著《馬大帥》、《希望的田野》、《老娘淚》、《圣水湖畔》、《插樹嶺》等東北農村題材影視作品,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收視率名列前三位(2006年),政府華表獎等電視劇評獎中頻頻榜上有名,屏幕上刮起了一股強勁的“東北風”。東北民俗文化內涵得到挖掘,東北民風民俗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實現東北民俗文化跨區域傳播。東北民俗文化題材劇目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社會上產生重要影響。但是最近幾年,屏幕上幾乎看不到東北民俗文化題材的劇目創作。以2015年和2016年各大網站電視劇排行榜為例:諜戰劇、偶像劇、古裝劇等類型占據著前十名排名,成為受眾樂于接受的消費類型。因消費的趨同性,劇目創作導向受受眾消費影響并產生循環遞進影響,形成一個時期的創作特征。
一.民俗文化影像意蘊的現實需求
東北題材影視創作,以影像為媒介,立足東北民俗事象,展現東北地域文化,與其他類型劇作相比,具有極強的現實主義風格。現實主義本著古希臘人“藝術乃自然的直接復現或對自然的模仿”的樸素觀念,以準確而不加修飾的描述,追求逼真性或酷似性,實現對自然或當代生活的據實摹寫。其一,與同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非民俗題材劇作相比。同是在對現實生活的復現中反思現實,東北民俗題材劇作極強的接地氣特征,是其他創作所無法企及的。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民俗生成于一定的地域環境中,因地域個體的因襲,形成地域民俗文化,從而作為本地域的行為準則和倫理價值標準。民俗的地域性、歷史性、傳承性和變異性,使民俗成為反映個體生存的最真實、最直接的媒介。其二,與強調感官享受的劇作相比。新時期以來,因后現代主義對理性和秩序的解構,使創作理念呈多元化,創作者力圖通過多途徑尋求解構。于是,在過分強調影像外在形式的過程中,帶來了對人文價值的忽視。恣意篡改歷史的穿越劇、毫無節操的神劇、畫面唯美的偶像劇,使追求感官刺激、注重享受的短暫性,成為影視創作的一種傾向。在這些劇作中,受眾對“高大上”的娛樂追求得到滿足,這是民俗題材影視作品所無法給予的。但是因“高大上”所產生的娛樂是短暫的,短暫的感官刺激之后,帶來的是因娛樂作比照,更加凸顯的解構困境。基于此,受眾不得不去尋求被光鮮外在形式所遮蔽的人文價值,于是極接地氣的民俗題材影視創作,就具有了極強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二.民俗文化影像意蘊的審美特征
影視與民俗的聯姻,一方面為民俗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媒介,一方面民俗文化的意蘊審美增強了影視藝術的提升空間。1.地域環境的意蘊審美新時期以來,縱觀東北題材影視創作,可謂是踩著時代的浪尖不斷在困境中尋求發展。80年代,文革剛剛結束,文藝創作由“為政治服務”轉為“對人的書寫”,民俗由被詆毀被排除轉為價值的被重新評估被重新認可,這無不為東北題材影視創作提供了絕好的發展機遇。90年代,在社會經濟形式發展重大轉型的過程中,東北題材影視創作緊扣時代的脈搏,大力提升發展速度。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進入21世紀,東北題材影視創作規模得到擴大,創作手法得到完善,成為影視創作中的一個構成要素。歷數東北題材影視創作,從弱小到強大,從被擱置到話語權的擁有,這是影視從業者的不懈與堅守的結果,這更是創作深深扎根東北地域的結果。影視創作是展現個體生存的媒介,因個體擺脫不掉對環境的依賴,所以對個體生存環境的影像關照成為劇作創作的可能和必須。環境是個體賴以生存的場所,影視中的環境或是注重對畫面唯美的感官享受追求,或是注重不加任何修飾的質樸畫面的原態展現,東北題材影視創作當屬后者。無論是早期的《轆轤•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網》《籬笆•女人和狗》的農村女人三部曲,還是近期的《插樹嶺》、《一村之長》、《希望的田野》、《都市外鄉人》,展現的都是東北純而又純的鄉土環境。籬笆、隨意堆放的籬笆院、院內的瓦房、瓦房里必不可少的火炕、串聯各家各戶的鄉間小路,東北農村日常生活環境被毫無修飾地成為影像元素。影視作為一種藝術樣式,要在真實的基礎上做必要的藝術修飾,于是東北題材影視劇作的這種近似于紀實性的場景復現,可以被看做是有違于藝術。但是也正是基于此,才越發凸顯東北題材影視創作的藝術魅力。場景的真實質樸,帶來的是情境的身臨其境和情感的真誠坦蕩。《過年》《智取威虎山》萬物凋零之下的漫天白雪,讓受眾萌生別樣感受。實景的再現,激發的是對地域生活的向往,近幾年東北冰雪旅游、民俗村旅游業的發展,不能不說與東北題材影視創作有一定的關系。2.地域人性的意蘊審美據分析,氫、碳、氧、氦是地球表面最多的4種元素,而人體里這4種元素占的比例也最大。這在一定意義上說明個體和環境具有相通性與一致性,即個體的生存、發展、變化,受環境影響的同時,亦也反作用于環境。費孝通認為: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文化是以血緣和地緣為基礎而構建起來。所以,個體受環境影響所形成的性格秉志是鄉土文化的構建要素。其一,地域侵染而成的個性特征東北題材影視劇大都立足東北地域自然環境,展現地域文化內蘊。白山黑水提供了豐富的物產資源,因不曾困于物質的匱乏,造就了東北人熱情大方的性格特征。在《插樹嶺》、《希望的田野》等劇作中,當有客來訪時,即便是心理有再多的怨言,招呼的熱情是發自內心而不做作的。四季的分明,冬季的漫長與嚴寒,促就了東北人豪爽與耐忍的性格特征,造就了東北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別并不明顯。如果說江南人的性格是婉約派的話,那么東北人的就是豪放派的。所以在東北題材影視創作中的女性享有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謝大腳沖破束縛的無所顧忌、敢愛敢恨,是東北人性格顯著特征。其二,異域融匯而成的個性特征地域的偏安于最東北,使東北遠離中原主流文化,按此看閉塞保守應是東北地域文化的顯著特征。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地域的偏安,同時也為東北地域發展帶來了機遇。東北物產的豐富,促就了闖關東精神的生成。《闖關東》以“史”的形式,展現了面對困境東北人及之后融入東北社會生活的新生東北人,勇于承擔開拓進取的精神。地域戰略的重要,使日俄等洋文化因素融入到東北人文精神中。因文化的多元性,促就了東北人雖保守執拗但卻易于變通的性格特征。《女人進城》中面對因男人進城打工賺錢而抖起的威風,王紅艷帶領婦女離開固守的土地進城追尋人生價值。《女人的村莊》中面對留守婦女身份,張西鳳帶領大家在堅守與堅持中實現增收致富。《女人當官》中作為新任村主任的楊桂花,排除萬難帶領全村致富。這些人物面對環境的改變,沒有一味地順從,而是以“闖”的精神,迎難而上在轉變中尋求生存、在生存中實現人生價值,彰顯東北地域人文精神內質。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薛富興.文化轉型與當代審美[J].文藝研究,2001(3).
[4]欒凡.東北傳統民俗的生態特征及其啟示[J].東北史地,2009(6).
[5]吉國秀.東北民俗文化:區域社會轉型的精神動力[J].遼寧大學學報,2007(5).
作者:金鳳杰
推薦期刊:中華文化論壇(雙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