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教育類雜志之如何拓展高職畢業生就業途徑

時間:2015年01月0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當前,高職生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在就業的過程中呈現出諸如待遇不高、勞動強度大等種種問題,究其原因,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原因;诰蜆I調查的情況,提出了拓展高職畢業生就業途徑的探索與創新。

  摘要:當前,高職生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在就業的過程中呈現出諸如待遇不高、勞動強度大等種種問題,究其原因,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原因。基于就業調查的情況,提出了拓展高職畢業生就業途徑的探索與創新。

  關鍵詞:教育類雜志,高職畢業生,就業途徑,探索,創新

  一、高職生就業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也是學校努力的方向。2010年應屆畢業生規模是本世紀初的6倍,201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60萬人,“十二五”時期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就業總體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變,尤其是高職生的就業問題最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薪酬待遇不高

  高職生在就業問題上,對工作的待遇關心很大,不少高職生表示,找到一份工作或許不是最困難的,但要想找到待遇較好的工作則比較困難。我院(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曾對近三年的部分畢業生實習就業期間的工作情況做過調查,在統計畢業生目前的收入情況中發現,有4.1%的畢業生待遇在500-800元之間,有26.3%的畢業生在800-1000元之間,有33.7%的畢業生在1000-1500元,有18.6%的畢業生在1500-2000元,有11.7%的畢業生在2000-2500元,而待遇在2500元以上的僅有5.6%,從收入統計情況可以看出,我院大部分畢業生的收入都在800-1500元左右,占到60%,而對2000-2500元及2500元以上的不到20%,收入總體上相對一般,較高收入人群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多數畢業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單位,而待遇好的單位要求又比較苛刻,這也就使很多畢業生形成了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就業出現困境。

  (二)工作穩定性不高

  高職生畢業后,大多從事企事業單位一線的工作,這樣的工作繁雜而又辛苦,高職生有時很難堅持不斷地一直做下去。因此,在崗時間比較短,穩定性不強。在對我院畢業生在崗時間調查中發現,一年以下的有32.6%,一至兩年的有33.7%,兩至三年的有28.6%,三年以上的有5.1%,這說明我院畢業生在一個崗位工作一至兩年的居多,畢業生多數把第一次的工作崗位看成是實習或者學習經驗,并沒有做好長遠的打算,再加上一線工作的枯燥、辛苦,因此,多數畢業生工作一段時間后都會換另一崗位,所以畢業生在初次就業后多數都不是很穩定,在就業與擇業之間徘徊。

  (三)專業對口率不高

  畢業后專業不對口,是高校畢業生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尤其以高職生比較突出,在高職生中,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從事著與本專業不對口的工作,我院也在調查畢業生專業對口情況中發現,選擇有工作且與專業有關的占到56.2%,選擇有工作但與專業無關的有38.7%,由此可看出,專業對口率不到60%,有三分之一之多從事著與本專業無關的行業工作。專業的不對口,不僅使單位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也使得學校培養的人才無用武之地,最終則造成人才和教育資源的浪費。

  (四)工作崗位條件不高

  作為高職生,主要是面向培養培養面向建設、生產一線所需的人才,這也使得高職生畢業生后更多的從事一線勞動,一般企業一線工人都是兩班倒或三班倒,工作時間都在8-12小時,工作環境一般都在生產車間,通風條件較差,有的企業車間還陰暗、潮濕,還伴有喧鬧,甚至帶有一定的危險。因此,高職生整體上就業崗位條件不是很高,有待進一步改善。這樣一來,部分高職畢業生寧愿待業,也不愿意下企業、下車間,到一線去工作。

  二、高職生就業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從高職生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偏高。目前,多數高職畢業生在就業中存在一定的理想化,期望值都比較高,在調查中發現高職畢業生在擇業時喜歡到大城市,到一些熱門行業就業,喜歡選擇到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喜歡從事白領職業。還有就是學生的創業意識不夠,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畢業后僅僅是找個好工作,做個好職員,而忽視了人的自我創業的潛能開發,很少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大學畢業之后理所應當去政府部門做公務員,或者去大公司做“白領”。如果大學生在畢業之后自己開辦一個小的企業時,就會有人說三道四,認為是大學生個人能力有問題,不務正業,找不到工作,所以才進行創業的。在這種思維的支配下,更多的畢業生寧可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參加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的人才招聘會,也不愿意冒風險去創業。問卷調查表明,畢業生工作所在地集中在地級市較多,占到55.2%,其次是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占到30.5%,在縣城和農村工作分別占到11.2%和3.1%。這說明一些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大的大中城市是畢業生的首選,省會城市和直轄市也是畢業生的較多的選擇。這樣就使得大中城市這一檔次的人才過剩,特別是某些熱門的專業出現了嚴重的供大于求的情況。90%以上的學生希望先找一份工作做做看,準備自我創業的寥寥無幾。

  (二)從學校角度來講,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學校開設的專業不能很好的適應市場需求,部分高職院校為了能夠招到更多的生源,盲目的開設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兩三年畢業后,要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要么隨便找一份工作,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中存在著“重進口,輕出口”的現象,在招生的時候,投入經費巨大,全員參與招生,而對于畢業生就業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業工作的機構、人員、經費等方面投入不足,同時就業指導也僅限于臨近畢業那段時間,請就業指導的老師或企業的老總為學生做個講座,缺少了平時的溝通與引導,上就業指導課的老師大都是輔導員等兼職老師,大都是紙上談兵,缺乏完善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三)從用人單位角度來講,主要原因有:一方面,用人單位選人用人方面“唯學歷”,本是?粕梢宰龅墓ぷ,卻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不能很好的從崗位的實際需要選人,也使得很多專科學生望而卻步;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不重視對高職畢業生的培養,招聘過來只是從事簡單的重復性的勞動,甚至有的就相當于用高職生彌補由于勞動力轉移而流失的民工的各位,不曾關注過高職生的期望,而對于他們以后的發展提升更是很少關注,同時,在同一崗位上對待本專科生待遇差距也較大,這也讓許多高職生工作不定心,跳槽頻繁,甚至有業不就。

  三、拓展高職生就業門路的做法與經驗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鼓勵學生到企業一線工作。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各自的培養目標不同,側重點不同。職業教育是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所急需的技術、管理、服務人才。要把職業發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貫穿于高校就業工作的始終。

  目前盡管就業形勢總體上還是比較嚴峻,但畢業生的就業期望仍然比較高。一方面存在著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單位招不到畢業生。在畢業學生中,“有業不就”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轉變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是當務之急。這就要加強畢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畢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教育,擺脫傳統就業觀念影響。要引導學生到企業的一線去工作,即使一線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要想在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一線工作經驗,因此要教育引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騎驢找馬”,只有“下得去”,才能“上得來”。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通過生動、扎實、細致的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創業觀念、靈活就業觀念、競爭就業觀念等,幫助學生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結合當前形勢和就業政策,引導畢業生調整就業預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就業觀和成才觀。

  (二)進一步加大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努力實現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的創新。在專業設置上,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時進行調整。要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潛在的人才需求,適時開辦相應的新專業,形成學校自己專業的優勢。同時,在專業課教學內容設計方面,要以培養一線人才的崗位技能為中心,充分體現培養目標。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并重、相互滲透的原則,適當增加實驗和實訓課程的比例,改革專業過于狹窄的狀況,實行彈性學分制等等,探索不同專業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在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設計方面,要針對不同年級設計不同的課程,并形成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我院在就業指導方面,先后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育》、《就業指導》等三門課程,分別在大學一、二、三年級講授,并融入一定的實踐課程,讓學生既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有一定的實踐技能。

  (三)強化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調動全員參與就業。學校在對待就業工作方面,應該像對待招生一樣,加大人員、經費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領導更要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始終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放在頭等位置,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強化就業工作意識,努力營造人人重視就業工作的氛圍;為規范就業工作管理,學院制定了《畢業生就業工作條例》、《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就業工作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制度。當然就業工作不是一人的事情,需要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為學生就業聯系單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工作。同時,需要合理的就業體制的支持,我院在就業工作中,建立就業目標責任制,實行層層有責任,事事有落實,并建立月度計劃,實現月月有安排,周周有任務,再加上適當的就業獎懲制度,有效地激勵和推動了就業工作的開展。

  (四)積極推進產學合作,開拓就業市場,建立就業“綠色通道”。產學合作、社會參與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基本渠道。學校應堅持立足地方、服務社會的原則,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主動采取行動,積極滿足產業界的需要,促進產學相結合。一是努力推進校企共建專業,以在滿足基本辦學規律的基礎上最大程度迎合企業的需要;二是建設校外企業在學校內的實訓基地,從根本上提高學校人才培養水平,提升就業率。如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都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內企業,不僅方便學生的實習,也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三是采取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生輸送到校外專業實訓基地,通過與基地的聯動,使得學生獲得必要的工作經驗,最終完成從學生角色到員工角色的轉變,做到輕松應聘,就地上崗。如由我院牽頭成立的江蘇食品職教集團,與數百家企業成為合作單位,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就業途徑,同時,與蒙牛集團、中央新亞等知名企業建立訂單班,實行一站式培養人才,提高學生就業質量。校企合作,是實現“以就業為導向”院校教育改革的最可能途徑,為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和有效擇業開辟了“綠色通道”。我院主要從三個方面狠抓落實,一是通過舉辦校園就業招聘會的形式為畢業生和就業單位搭建雙向選擇的平臺。為2011屆畢業生舉辦大型就業招聘會一場,專場招聘會60場以上;二是通過加強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在校園網站開設就業專題網站,發布畢業生基本信息,并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網上應聘活動。三是建立穩定的區內外實習就業基地,通過實習促就業,不斷拓展了畢業生就業市場。

  (五)高職院校要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一方面,在當前學生擇業中,畢業生自身素質已成為影響畢業生正常就業、就好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們需要主動適應就業市場的挑戰,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全面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質量。另一方面,學生的就業跟學校本身也有著直接關系,學校發展的好,社會聲望高,學生也比較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為此,學校應有一個明確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注重自身質量的提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深入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按照工學結合的要求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促進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強化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同時要加強與外界的合作,不斷吸收就業工作突出的院校好的經驗與做法,結合自身的特點,建立較為完善的就業工作機制。

  (六)強化服務培訓,挖掘更多適合畢業生特點的就業崗位。要結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造更多適合大學生知識結構和就業意愿的崗位。通過創業教育培養一部分大學生自主創業,不斷增加優質創業項目,不僅緩解了就業壓力,同時通過自主創業也能吸納一部分人就業。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最大優勢就是實踐能力較強,更適合于“實干起家”,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發揮這一群體的創新能力,“雙贏”何樂而不為?同時要加強就業需求預測,引導高校優化專業設置,改革培養模式。此外要將公共就業服務延伸到校園,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就業見習,幫助大學生更好適應社會需要。

  總之,為了讓學生既有業可就,又能就好業,除了以上幾點措施之外,我們還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好“新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做好高校畢業生入伍服義務兵的征集工作;加強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擴大就業服務領域;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單位吸納畢業生的配套政策。積極探索,整合資源,努力開辟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