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4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這片藝術設計論文發表了后現代背景下景觀設計的“藝術化生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后現代設計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可能,后現代設計借鑒了傳統的優勢,豐富了設計的外延和內涵,后現代設計也提出了經管設計的藝術化生存。
關鍵詞:藝術設計論文,后現代設計
一、后現代設計
(一)后現代設計
后現代設計是相對于現代設計的,他的概念首先出現與建筑設計領域。最早是由美國建筑家羅伯特?文圖里提出的反現代主義的思想,他認為現代主義千篇一律和平庸的風格影響了設計師的思維和才能發揮,設計缺乏趣味和創意。文圖里提出的傳統和混亂的審美趣味是后現代主義風格形成的雛形。
60年源于建筑設計的后現代運動,在80年代已經被人們所接受。這個時期的“阿卡米亞”工作室和“孟菲斯”小組成為后現代設計運動的高潮。他們打破了現代主義的束縛,強調物品的裝飾性,使用鮮亮的顏色,展現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后現代主義者宣揚文化多元論及其差異性、開放性與變異性,強調設計的個性和民族特征。他對傳統的肯定和吸收借鑒,豐富了設計的外延和內涵。
(二)后現代背景下的景觀設計
20世紀70年代以后,后現代設計從建筑領域擴展到了景觀領域,出現了“環境藝術派”和“大地藝術派”,景觀設計的語言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后現代主義的景觀設計成為不同風格和不同時期的歷史主義和折衷主義混合組成的作品,景觀設計已成為與傳統、歷史、文化和自然及意識形態相聯系的復雜文化現象。
(三)后現代下城市人的“精神疾病”
在后現代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信息的爆炸,圖像的泛濫,音影制品的傳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反而更加深了。信息爆炸帶來的信息增長不平衡;信息整合困難;信息真實性這三個問題。人們對審美的要求提高了,現實生活或“文化”是有缺陷的,是不能令人滿足的,因此需要用審美的因素來彌補。其實,文化當作一個概念用時本來應是指生活中有價值的部分,即真的、善的和美的東西,野蠻的、下流的東西、假的、丑的和惡的東西通常不包含其內。城市的人們陷入了“精神疾病”。
二、景觀設計的藝術化生存
后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對這樣的景觀設計改變是一種什么樣的審美態度?對后現代景觀的審美歸根結底也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思考:如何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即在信息化社會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藝術化生存”。
(一)對歷史傳統的保護和繼承
后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必須在中國現代主義傳統內部探索,卡西爾說“人――運用符號――創造文化”。對歷史文脈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感知,是后現代景觀區別與現代主義的關鍵。現在城市建設中的大拆大建,將一些具有城市記憶的建筑和街道等城市符號拆除,影響到了城市整體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有意識保留這些特色,使景觀設計變得更具“地域性”,告別前篇一律的現象。
(二)對文化內涵的把握
后現代設計的主要手法是隱喻,象征和標志。在后現代景觀設計中,對于文化內涵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接收的符號,圖像層出不窮。面對這些現狀,使用一定的“語法”和“語匯”的設計趨勢也對后現代景觀設計也提出了要求。在景觀設計中用新的概念來認識和解釋事物的前提是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把握。
(三)“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為設計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可能。夸張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設計對景觀設計的影響已經比較少。而后現代設計也將“詩意”再一次帶回了人們的視線。對棲居環境的要求和感受文化的存在,對自然的感受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后現代景觀設計應該“以人為本”為出發點,做滿足人們需要的“人性化”設計。
三、結語
在后現代背景下城市人們出現的“精神疾病”,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普遍的并被廣泛關注的問題。人們喪失了精神的深度,對自我開始迷失,信仰價值觀開始出現動搖。景觀設計要實現藝術生存化,應該充分理解歷史和傳統,把握民族的文化內涵,“以人為本”設計出充滿“人性化”的景觀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城市人的“精神疾病”。
推薦期刊:《中國書法》(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刊。品質至上、讀者至上。Z愛刊物的經典性中增加親和力,在學術高端與學術的前沿中增加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