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8月1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小編推薦站內最受歡迎雜志:《中華消化內鏡雜志》是消化內鏡專業高級醫學學術期刊。1996年8月由《內鏡》雜志更名為《中華消化內鏡雜志》。以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報道國內外消化內鏡學的最新進展,以推動我國消化內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為辦刊宗旨。
【摘要】目的 探討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方法 對我院收治80例消化道出血的診治分析。結論 明確出血病灶,以最小代價達到最有效的止血
【關鍵詞】消化道 出血
傳統上以十二指腸屈氏韌帶為界,將消化道分為上、下消化道。消化道出血是臨床最常見的危重急癥,病情急、變化快,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應力求穩妥,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最有效的止血。本院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現總結討論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80例,男50例,女30例,平均41歲。其中出血定位明確有50例,出血部位不明確的有30例。將該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
1.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記數資料采用均數X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兩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沒有明確出血部位而進行了內、外科等治療,而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明確了出血部位。
2 結果
治療組40例消化道出血在本院治療,顯效25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95%,無效2例,其中2例因門靜脈高壓至胃底靜脈破裂大出血轉上級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3.1 病因,據文獻報道:潰瘍病是上消化出血最常見原因,占50%,其次是門靜脈高壓癥出血,占10~25%[2]。
國人下消化道出血后的主要原因是腫瘤[3]。
3.2 選擇針對性的治療手段
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和全面的體格檢查。特別是注意癥狀和體征,尤其是較少見疾病的臨床體征,如過敏性紫癲,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等,可大致分析病情及統計出血的原因,但準確的定位和定性診斷對選擇治療方式和療效至關重要。
小量和中等量消化道出血及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首選檢查方法是纖維內鏡,不但能夠明確出血部位、病因、嚴重程度及預后等情況,而且可同時進行必要的內鏡治療。下消化道出血首選檢查手段是結腸纖維鏡,其陽性率可達76%。
但出血量兇猛時腸鏡操作困難,甚至有穿孔的危險[4]。從發病部位來看,難以診斷的消化道出血,主要是集中在小腸,國內外報道的病因稍有差別[5]。
筆者認為,在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診狀態下,病因及定位不清時可考慮CT平掃,尤其是反復發作的消化道出血應予加強CT掃描,對胃結腸鏡檢查陰性患者有條件的可建議膠曩內鏡檢查小腸,必要時可建議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以明確出血部位。
總之,消化道出血,目前尚無單一有效的診斷或治療,現有9%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無法明確出血灶,不得不剖腹探查。筆者認為,對于慢性出血或出血量不大的患者,盡可能通過細致、序貫的檢查后,以明確出血部位,盡可能避免盲目內科、外科等治療,盡量減少手術切除所致的高致殘率后再出血率,以最少的代價獲得最有效的止血。
參 考 文 獻
[1]孫成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與治療新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17.
[2]Cappell MS,Friedel D.Initial management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from initial evaluation up to gastrointeslinal endoscopy[J].Med Clin N Am,2008,92(3):491-509.
[3]Zhang BL Fang YH,Chen CX,et al.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of 309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5):5740-5745.
[4]朱維銘.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思維[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6):417.
[5]劉鳳軍,智緒亭.小腸出血67例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12)74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