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2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華兒科雜志之心理方法開導患病兒童 推薦站內最著名兒科雜志:中華兒科雜志創刊于1950年;是我國兒科醫學領域唯一的高級學術期刊。
【摘要】目的:對兒童患病心理開導方法進行探討。方法:隨機選擇我院兒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80例患兒,對其心理開導的方法及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經心理開導,患兒的恐懼、孤獨、煩躁或自卑等不良情緒得到緩解,依從性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大多患兒均愿意配合醫護工作,治療效果得到了保障,患兒身心健康得到了恢復。患兒家長的滿意度達到了98.8%。結論:恰當的心理開導方法可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達到保證患兒身心健康的目的。
【關鍵詞】中華兒科雜志,兒童,患病,心理,開導,治療
心理開導是兒科患者治療中的重要環節。兒童在患病后其心理狀態會發生改變,但與成人相比其心理狀態又具有特殊性,這就要求兒科醫生在治療時應重視兒童的心理變化,注意方式方法,以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促進患兒的身心健康全面恢復。本文對我院兒童患病后的心理開導的方法及其效果進行了總結研究,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兒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80例兒童,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2-9歲,平均年齡(4.6±1.3)歲。
1.2 心理評估方法
采用兒童孤獨癥行為篩查量表(ABC)、韋氏智力測試(WPPSI)等方法對患兒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有6例患兒根據WHO 1992年制定的ICD-10標準被診斷為兒童孤獨癥[1]。
1.3 心理開導方法
根據患兒的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心理開導方法,具體方法主要包括:(1)幫助患兒熟悉醫院環境,介紹同室患兒的情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與患兒交流,使患兒在入院時消除對醫院的陌生感和對醫生的敵對感。(2)針對患兒的性格特點選擇個體化的心理開導方法。(3)對抑郁自閉、有語言障礙的患兒應注意行為干預,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協助患兒與他人煎熬王,培養其自信心和勇氣。(4)做好家長的溝通協調工作,想起發放科普手冊,定期舉辦疾病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使其能積極配合醫務人員,以便及時掌握患兒的心理變化,一起做好患兒的心理開導和心理支持。(5)鼓勵一些勇敢的兒童,使其為其他患兒作榜樣,帶動其他患兒的治療積極性。(6)對手術患兒及重癥急癥患兒,加強心理開導和關懷,幫助其認識到疾病的治愈可能,使患兒在較好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7)設計各種活動和游戲,促進患兒間的互動交流,幫助患兒適應生活環境的轉變。
2 結果
在心理開導前,患兒對治療的依從性較低,僅有36例患兒愿意主動接受治療。患兒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孤獨、煩躁或自卑等心理。
經心理開導,患兒的情緒和認知功能得到了恢復,6例孤獨癥患兒均得到了良好的康復,治療依從性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大多患兒均愿意配合治療,治療效果也得到了保障,身心健康得到了恢復。患兒家長的滿意度達到了98.8%。
3 討論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改變,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預的重要性也逐漸得到了重視[2]。心理開導是將語言學、社會學、醫學心理學結合在一起的一項技術,其目的在于通過各種心理開導方法,減少患兒的不良情緒。兒科的疾病種類較多,治療方法復雜。在治療過程中,患兒可出現陌生、孤獨、自卑、恐懼、不耐煩、暴躁等不良的心理狀態,這與遺傳因素、小腦機能障礙、免疫功能下降、代謝功能失調、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都有一定的關系。患兒的這些不良心理會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后造成一定的影響[3]。兒童大多活潑好動,在其生病進入醫院后,其生活環境和周圍的人發生變化,患兒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約束,不能與其他兒童一起玩耍,因此容易產生孤獨心理和低落的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對醫務人員產生不耐煩、甚至敵對的心理,不愿意按時服藥,治療的依從性降低。一些患兒在家受到父母長輩的過度寵愛,好勝心較強,生病后仍然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容忍身邊的兒童,稍感到不滿意則可能大吵大鬧,甚至攻擊他人。有的兒童已形成了一定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我防衛意識,希望得到家長和醫務人員的耐心解釋方才愿意接受治療。對這類年齡較大的兒童,醫務人員應采用平和的語言和態度與其交流,不刻意恐嚇或批評患兒,盡力維護其自尊心,使其能夠主動的認識到治療的好處,并積極配合治療。另外,有一些患兒天生性格孤僻,膽小怕事,不愿意與人接觸,尤其在患病后常表現為明顯的自我封閉和嚴重的自卑感。若患兒缺乏家長和親人的良好照顧陪伴,則無法與醫務人員無法有效溝通,很可能會拒絕配合治療。有的患兒長期使用激素治療后,體型發生改變,出現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等。在受到身邊的兒童嘲笑和諷刺后,會進一步的加重其自卑感,從而抵觸治療,加重了原有的病情。醫務人員在面對這些有自卑、恐懼心理的患兒時,應經常到病房看望患兒,并鼓勵其同學家長多來探視。應善于細致的觀察患兒的面部表情,揣摩其心理變化,從心理上加以積極的疏導,給予鼓勵和安慰,并注意用語得當。可通過集體游戲等方式活躍氣氛,樹立其自信心,防止其產生孤獨感。
兒童心理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心理干預重在長期干預,要根據患兒在不同治療時期的心理狀態進行全方位的心理開導。有的慢性疾患兒需要長期服藥或打針,往往會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意配合醫務人員治療,醫務人員應明確的告知患兒用藥和打針對治療的好處,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在疾病治療的同時,可采用音樂療法,或給患兒講故事,目的在于放松患兒心情,使其轉移注意力。對白血病等重病患兒,醫務人員應常鼓勵患兒,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激勵其對生活的向往[4]。另外,患兒的心理狀態與其家長的態度及行為有著明顯的關系。現在的兒童多為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愛子心切,又缺乏相關的醫療衛生知識,對醫護人員要求過高,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容易與醫護人員爭執。兒童往往以其父母長輩為模仿對象,會學著其家長的樣子故意吵鬧,干擾檢查和治療工作。醫務人員應充分理解家長急切為患兒治病的心情,盡可能滿足家長的要求,并做好家長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一起做好患兒的心理開導工作。
綜上所述,醫務人員應學習并掌握患兒的心理開導方法,將其融會于兒科疾病的治療中[5]。通過恰當的心理開導,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從而達到了促進患兒早日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CD-10 classification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Geneva:WHO,1992,252.
[2] 王建平.癌癥病人心理干預新進展[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0,27:298-300.
[3] 唐延松,魏鈺書.兒童孤獨癥研究進展[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5,20(4):463-464.
[4] 傅曉燕,孟馥,謝曉恬,等.心理干預對惡性血液病兒童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 08,1 7(12):1096-1097.
[5] 文旭東,秦鐘媚.優勢內容遞增教育法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7,6(10):65l-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