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1月15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摘 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反腐“三不”機制,即高壓懲戒威懾下的“不敢腐”機制、制度完善防范下的“不能腐”機制、廉潔廉能自律下的“不想腐”機制。“三不”機制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使敢于違紀貪腐的人付出代價,使領導干部心生戒懼,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其內在邏輯是一個從治標到標本兼治、從硬性約束到思想自覺的過程,為我們明確了反腐敗的路徑選擇,有助于從根源上遏制腐敗。
關鍵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新時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這是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目標要求。“三不”機制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其內在邏輯是一個從治標到標本兼治、從硬性約束到思想自覺的過程,為我們明確了反腐敗的路徑選擇。“三不”機制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使敢于違紀貪腐的人付出代價,使領導干部心生戒懼,不敢貪腐。
其實質在于:一方面增強權力對于腐敗的“免疫力”,即增強國家權力行使者自覺抵制腐敗的能力;另一方面隔離腐敗“傳染源”,即減少甚至消除腐敗行為發生的客觀條件。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就是要通過制度建設、思想教育等措施和手段,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從根源上減少甚至杜絕腐敗問題。
一、高壓懲戒威懾下的“不敢腐”機制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在這巨大的變革中,各種腐朽消極思想也在悄然滋長,與十幾年前相比,腐敗問題的嚴峻程度和復雜程度大大增加,充分暴露出我國法律制度對于官員的制約仍有待完善、對于貪腐的懲戒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問題。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講話中指出:“當前腐敗現象多發,滋生腐敗的土壤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必須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1]外界約束的重要性就在于彌補官員自律的不足,建立高強度的懲戒制度,提高貪腐成本,使官員不敢輕易走向腐敗。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的精準研判,高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大旗,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與嚴厲懲處貪腐,努力建構完善領導干部“不敢腐”的機制。在中央紀委作出對反腐敗工作的具體部署后,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嚴抓腐敗分子,打擊一切腐敗行為。建立“不敢腐”的機制,首先,應當有針對性地完善健全制度,最大限度地堵住制度漏洞,以法律約束官員的行為。
其次,加大問責懲戒力度,依法嚴懲腐敗,發揮懲治手段的震懾作用,使官員心存畏懼,讓他們清楚知道貪官污吏的下場,以此打消妄想腐敗的念頭。再次,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杜絕任何形式的特殊化,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還要堅持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黨中央對于反腐治腐的決心和信心是非常堅定的,這幾年來的反腐成果更是有力地印證了這一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的反腐“成績單”,數據顯示,有10名中管干部、162名廳局級干部落馬,反腐敗高壓態勢仍在持續;有超過2.7萬余人因違反八項規定精神而被處理,糾正“四風”的腳步沒有停歇。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信息,2018年上半年,已打落陜西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馮新柱,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財政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少春等10只“老虎”。
自2014年以來,每年上半年的“打虎”數量均為2位數。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均為16人,此后兩年數量均有所下降,而2018年上半年的人數則是最少。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上半年這些‘老虎’的落馬,既體現了中央反腐敗的態度和決心,也體現了未來反腐敗的一個趨勢,就是堅決遏制腐敗增量,逐步消化腐敗存量,鞏固發展反腐敗壓倒性態勢”。
通過上述這些反腐成果不難看出,對待腐敗問題,我們絕不姑息。只有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紀律,對腐敗行為必須依法嚴懲,以執紀必嚴、違紀必究的高壓態勢推進反腐工作,才能形成有效震懾。要切實加大懲治力度,在重點查處大案要案的同時也要注重任何可能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努力遏制腐敗和不正之風蔓延的勢頭。腐敗不論大小,一律嚴懲不貸,雖遠必追,雖小必查,破除一切僥幸心理。[2]既要查處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問題,也要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依法依紀查處黨員干部貪污受賄、權錢交易、腐化墮落、失職瀆職案件;嚴肅查處拉票賄選、買官賣官等用人上的腐敗案件;嚴肅查處村鎮干部侵占各種惠民補貼、扶貧救災、移民安置等專項資金以及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案件;嚴肅查處重點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問題和商業賄賂案件,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新常態。
二、制度完善防范下的“不能腐”機制
阿克頓勛爵曾指出:“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3]285如果沒有權力監管和分權制衡,沒有針砭時弊的公眾與新聞自由,如果所有的政府機關都不遵守常規的原則,沒有獨立有效的監管機構,所有的反腐行動都將會注定失敗。
治理腐敗行為,“不能腐”是關鍵,把“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建立起來,就是對權力的最好制約。[4]“不能腐”,就是要對權力形成巨大的約束,規范權力的行使,從源頭上遏制腐敗行為的發生,運用制度、紀律、法律以及外部監督織就密不通風的反腐網絡,構建起“不能腐”的有效機制,使掌權者難以以權謀私、濫用權力,從而降低貪污腐敗的可能性。
(一)扎緊制度的籠子
腐敗就是權力不受約束,公權力被腐敗分子用做謀取私利的工具。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必須解決權力約束的問題,構建國家廉政體系。通過扎緊扎牢“不能腐”的制度之籠,遏制腐敗增量,鞏固“不敢腐”的成果,為“不敢腐、不想腐”提供有力支撐。[5]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應編織立體綜合的法制籠子,有了具體明確的籠子,權力才知道哪里是它能夠活動的空間以及可以延伸的邊界,才知道它行使到哪里就應該停止。如若沒有明確的規定,職責不明晰,權責不對稱,腐敗分子趁虛而入,那必然就會導致權力濫用,滋生腐敗。
為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監察全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以下簡稱《監察法》)在2018年3月正式出臺,對監察范圍、權限、程序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這使得后面的監察工作有法可依,及時填補了權力監督的空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指出:“制定監察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監察法》的出臺為以后的反腐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次,進行合理的分權。分權,就是依其職能對國家權力進行劃分和分配,是權力制約的前提。其目的是通過權力配置,使權力關系明晰化、規范化。因此,要科學配置領導干部的權力,改變權力過于集中的狀況,將權力進行必要的、合理的分解。按照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的原則明確各級領導職責權限,合理劃分、科學配置各個部門的權力和職能,使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相分離,改變權力過分集中在領導身上的狀況,分工授權,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實現科學分權,使之在相互聯系的同時還能夠相互制約。
(二)強化監督管理
監督權力的運行是依法做好各項工作的必要保證,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不僅有利于國家的廉政建設,防止權力濫用和缺失,減少工作失誤和不作為現象,而且還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監督體系,落實監督制度,拓展監督渠道,成立預防監察機構,促進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可以有效防止和減少腐敗行為的發生,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強化內部監督。黨組織在反腐倡廉建設中起主體作用,實行統一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作為最高監察機關垂直監督,負責全國監察工作,其成為獨立機構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指出:“增強黨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自我監督是世界性難題,是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國共產黨下定決心,練就‘絕世武功’,建設廉潔政治。[3]286同時,要加強對黨政主要負責人的監督檢查,強化對部門職能轉變和履行職責情況的監督,加大問責力度;落實黨內監督的各項制度,采用談話、誡勉、詢問和質詢等多種手段,督促領導干部改正作風方面的問題。
二是強化外部監督,拓寬監督渠道,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近年來,人民群眾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其發揮的公共監督作用也越來越被大家認可和接受,這種方式可以有力彌補內部監督的不足。首先,黨政機關在權力公開方面,要切實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完善黨務、政務、司法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讓人民監督權力。以沈陽市為例,沈陽市委、市政府把政務公開工作作為建設現代政府的重要目標,從政府信息公開著手,深化政府職能轉變,促進公眾參與社會治理。
政務公開辦秉持最大限度讓公眾知情、參與和監督的原則,借助大眾傳媒,破解了重點難點政策解讀不到位、不解渴、不解乏等問題,架設起政務公開同公眾零距離交流溝通的“連心橋”,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其次,拓寬監督渠道,發揮群眾力量,提高監督實效,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通過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網絡監督等多種途徑,讓腐敗問題無所遁形。尤其在當今時代,網絡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并深刻地影響改變著傳統的面目和模式。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也沖擊著傳統的反腐格局,以其公開透明快捷的特性,成為反腐敗的天然盟友。
在這種條件下,公眾可以通過網絡直接無障礙地陳述社會活動或社會事件的真實情景,從而輕易擊破信息壟斷和不透明,同時也可以直接地表達對社會事件的真實看法。但在網絡反腐迅猛發展的同時也要警惕虛假信息的產生,所以我國反腐機構要積極引導,充分發揮網絡的正面效用,抓住網絡帶來的機遇,順勢而為,力爭實現反腐與網絡的良性互動。如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城管綜合執法局局長蔡彬被網友曝光擁有21套房產,該帖迅速被網友們轉發并圍觀,并稱其為“房叔”。紀委已對蔡彬采取“雙規”,并在調查中發現,廣州“房叔”共有22套房子,而非網傳的21套,此外,“房叔”的兒子為澳洲籍一事也被查實?v觀這些反腐案例,可見網絡在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廉潔廉能自律下的“不想腐”機制
“不能腐”和“不敢腐”側重于外在的強制約束,而“不想腐”則是強調內在的自我約束。腐敗問題自古有之,一直在治卻一直沒止,可見即使再高壓的反腐態勢,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下仍有人鋌而走險,想要鉆制度的空子。所以,要建立反腐倡廉建設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剔除腐敗的可能性。“不想腐”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最終旨歸,是反腐敗的最高境界,其目的就是要筑牢每個政治主體的思想防線,提高其拒腐防變的能力,讓其發自內心的抵制腐敗,自覺與腐敗劃清界限。[7]
要讓領導干部“不想腐”,理想信念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堅定了理想信念,才會有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才能有效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防線,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輕易堅守[8],以下三種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一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廉潔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法規教育。培養領導干部的道德情操,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于律己,堅守道德高線和行為底線,在行使公共權力的過程中自覺遏制自己的私欲,抵制外界的不良影響。[9]習近平同志指出:“覺悟了,覺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為的準星。”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著重增強政治定力和道德定力,校準價值坐標,堅守理想信念。[10]要常修為政之德,秉持公心,做到一心為公,消除腐敗動機;公私分明,劃清公私界限;廉潔奉公,擺脫私欲羈絆。在黨內推進“兩學一做”活動的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民造福是廉潔之士的內在動力,所以領導干部應牢記黨的宗旨,摒棄特權思想,務公仆之事、盡公仆之責,堅守公仆本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是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借鑒學習歷史上優秀的廉政思想,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文化。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需要借助文化力量,營造“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弘揚廉政文化,以此來彰顯時代精神,錘煉民族品格,鍛造民族風骨。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培養正直節儉、誠實守信、執政為民的廉潔品質。道家主張“不欲以靜”“不物于物”,只有常戒貪奢之欲,才能不為物質財富所累。同時,要注重家風文化的建設,家風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從古至今一代代傳承的關鍵紐扣,所以領導干部要清廉自守,發揮好自身在家風建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夯實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
三是加強反腐倡廉輿論宣傳,把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結合,發揮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學習榜樣的廉潔精神,激發正能量。同時,也要警鐘長鳴,定期開展警示教育大會,用腐敗分子的慘痛教訓警醒世人,以此為鑒,遠離腐敗的不歸路,誓走廉潔施政的陽光道。領導干部要自覺加強廉政教育,以發生的腐敗典型事例警示自己,從思想深處革除一絲一毫的私心雜念,不斷提高自身廉政修養,時刻保持潔身自好,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11]
2016年,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永遠在路上》這部反腐電視專題片在中央臺播放,該片從受訪專家學者、紀檢干部到落馬官員的案例剖析,全景式呈現了“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四年來不平凡的歷程。既列舉了多個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由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點評和分析,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促使廣大黨員認真對照反思自身的行為,防患于未然。
2017年又制作播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更多地探討了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朱明國、金道明、魏建等10余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現身說法,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其中貪污受賄數量最多的朱明國讓人印象深刻,公訴機關指控他收受各項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41億余元,另有9104萬余元的財產不能說明來源。2016年11月法院公開宣判,朱明國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他的犯罪經歷暴露了當時監察制度的漏洞,最終得到的下場也是發人深省,給所有的領導干部都敲響了警鐘,這也正是制作這兩部專題片的意義所在。
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指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新時代的反腐倡廉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敗斗爭的三重境界,由懲戒到制度建設,再到思想認識,層層遞進。中國特色的“三不”反腐機制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有效的反腐治貪之策,必須堅持并不斷完善。
政工師評職稱論文范文:系統性腐敗的形成機制與治理路徑
摘要:系統性腐敗包含了許多隱藏的社會關系,它比一般的腐敗更具復雜性。同時,系統性腐敗還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它不僅阻礙經濟健康發展,削弱政權合法性,還催生極端主義。采用閾值理論闡釋系統性腐敗的形成機制,發現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集權制機構更容易形成系統性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