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3月09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中著重講解了中國傳統家風家教的相關內容,經過比對才會發現中國傳統家風家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和目標上的相同性。目前中國的傳統家風家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相互融合到了一起,這也就不斷培育和傳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更加貼近生活,符合大眾意識。
[關鍵詞] 家風家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筑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必須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優秀家風家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根植于傳統優秀家風家教中。
一、中國傳統家風家教的內容
中國傳統家風家教有著久遠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從母系氏族教育演化而來,在父權制家庭確立后家教正式產生。家風是在家教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家族風尚。在中華璀璨的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傳統家風家教內容豐富,影響深遠,值得借鑒。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孕育和產生的傳統優秀的家風家教的內容,其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孝、善、勤、儉、和等方面。《朱熹家訓》中講道:“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
中國傳統家風家教首推“孝”.“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因此,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強調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首句就是“圣人訓,首孝悌”,強調“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為人子,心中時刻要有父母。“孝”的基本精神是知恩圖報、慎終追遠、報本返始。孟子主張“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把“孝”視為重于一切的倫理要求。
傳統孝道根源于血緣親情,卻又不限于此,而是以相互類比和移情的方式將父子關系推演到君臣關系、師徒關系、長幼關系等。中國以家為本的孝文化與忠君、尊師、敬老的實踐行為緊密相連。古代的君臣關系、師徒關系以及長幼關系如同父子關系,因此,作為臣子要忠君愛國。《禮記》言:“忠君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這是忠孝合一的體現。古代的師徒關系如同父子關系,故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
孝的延伸是善,孝是維系家的核心,而善則是維系個人與社會、群體的紐帶。《弟子規》有言:“泛愛眾,而親仁”,強調“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與人為善是修身、立身之基。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孫丑》)如果人的修為、實踐活動不與善相連,那就不能為人,不在人之列。王陽明家族有四句教言:”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在這里王陽明把為善去惡看作是一種實踐活動,是一種具體的實踐過程,而非僅僅是善心、善性,更主要的是善行。
在傳統的家風家教中,關于善的典故也比比皆是。如清代中期”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與鄰為善,人與人之間就能相親相愛。
農耕文明時代,天災人禍頻繁發生,由于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和影響,人類抵御災害的能力極為有限,因此為了維系家的生存和發展,傳統家風家教特別重視”勤“和”儉“.對一個家族或者家庭而言,首先是生存。而生存第一要務就是”勤“和”儉“.”勤“是生民之本,是開源。《左傳》中有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因此,在傳統的家風家教中,就樹立了許多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榜樣,如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躬耕隴畝、賦詩言志、安于貧、樂于道被后人稱頌和效仿。李世民在《戒皇屬》一文中教育子女:”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之耕夫。“并由此而產生了許多名言警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天道酬勤“等。《周易》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即人要與天一樣永遠不停運轉,努力奮斗,自強不息。
”勤“和”儉“如同孿生姐妹,二者不可分離。”勤“是開源,而”儉“則是節流,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如果只勤不儉,有了財富就可能走向奢靡,萬貫家財也會消耗殆盡。因此,傳統家風家教要求家人要厲行節約,量入為出。俗話說:精打細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當屋賣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和“在家風家教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自古就有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以和為貴的說法。《朱子家訓》有言:”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顏氏家訓》中也有”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群從疏薄,則僮仆為仇敵矣“的話。在傳統的家風家教中,”和“不僅僅是家庭成員之間、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維系原則,同時也是維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原則。曾國藩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告示后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只有這樣人才能達到一種怡然自得的境界。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家風家教的中心思想就是教子成人。古代家長認識到培養下一代自立于天地之間,無論是做一個社會賢達,還是做一個平庸之人,其首要的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事業中,傳統家庭教育將”立德“作為”三不朽“之首,把”德“看作是一個人立身世間的靈魂。
二、傳統家風家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致性
2015年2月17日,國家領導人在春節團拜會上講道:”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一)二者產生的背景不同,但內容相似
傳統家風家教是在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背景下產生的,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產生的,具有嶄新的時代特色。二者雖然產生的時代背景各異,但在內容上非常相似。中國傳統家風家教的傳承與發展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體現的是一種可貴的道德信仰和思想品格,其核心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關于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內容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傳統家風家教的現代價值,以傳統優秀家風家教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國家領導人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與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國傳統家風家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絕不能拋棄中國傳統家風家教,否則,我們的民族就失去了根基與靈魂,更不用說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了。
中國傳統的家風家教像涓涓細流,流淌不息,長期以來以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無形力量規范和制約著個人的行為,有關家風家教的內容已經超出一家一戶的范圍,上升到國家和社會層面,家風家教已經成為治理社會的一個突破口,對立足本土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能低估的時代價值。
(二)二者形式不同,但目標一致
家風是一家或一族在世代繁衍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以及為人處世之精神風貌的總和,它通常以生活經驗、實踐智慧或價值理念的形式蘊含于家訓、家規、族譜等文獻載體中,也以實踐理性的樣態滲透在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中。家風的世代傳承通常要依憑良好的家教。家教是在家庭或家族中展開的對其成員的涵養教化,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教導與培育。
家風家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雖然形式各異,但目標卻存在異曲同工之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而家風家教倡導單個家庭的價值取向。家風各不相同,但彼此間卻能形成交集。這個交集,就是中華優秀道德觀念,就是社會的最大共識、最大需求,就是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它的價值取向構成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希望達到某種理想的發展狀態,在這個層面上,二者不但密切相關,而且方向一致。通過發揚家風家教的獨特優勢,同時摒棄其歷史傳承中的糟粕,可以更好地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
三、如何將家風家教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
(一)辯證地對待中國傳統家風家教
傳統家風家教是在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背景下產生的,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因此,傳統家風家教雖然內容豐富,但良莠不齊,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和方法對待就成為關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對中國傳統既不能一股腦地全盤照抄、照搬,犯復古主義的錯誤,也不能完全拋棄,犯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
國家領導人曾經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這句話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辯證否定觀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方法,要求我們辯證地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用傳統文化為今天的社會建設和發展服務,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
(二)優秀家風家教重新走進百姓生活,使它重放異彩
曾幾何時,人們普遍感受到今天的年輕人缺乏家教,為何歷經千年的發展之后,傳統家風家教卻被人們遺棄、淡忘,國人對家風家教缺乏正確的認知或是最為重要的原因。在現代化浪潮迅猛推進的時代背景中,人們更多地關注的是效率、時尚等象征現代與進步的新事物,而家風家教則被當作傳統、封建或者落后的代名詞,還沒來得及仔細反思就被時代拋棄了。然而,時間和生活的實踐證明,我們在拋棄、遺忘家風家教的同時,也毀掉了中國傳統文化賴以延傳的根基,丟掉了安身立命的財富。
因此,我們要”找回“被遺忘、被忽視的家風家教。在此過程中,首先就是喚醒國人,讓大家對中國傳統家風家教有正確的認知,既要看到其時代局限性,也要看到其價值和作用。其次是每個家庭規定相應的家風家教,讓家風家教走進千家萬戶。最后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家風家教融入百姓思想,走進百姓生活,有利于我們去踐行這些價值觀。
(三)注重傳統家風家教的實踐性
中國傳統家風家教是在前人家庭教育的實踐活動中產生并發展起來的,要求家庭成員在生活中嚴格遵守,否則就要受到嚴厲處罰,這就是家風家教的實踐性。因此,在家庭中,要大力引導父母、長輩踐行優秀家風家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家風家教的現實效用,給孩子們樹立良好榜樣。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地制定相應的家庭禮儀,將孝、善、勤、儉、和等作為道德培育的重點。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身教的作用,對孩子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和熏陶。家長的教育能被孩子接受,關鍵在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自己以身作則,給孩子以示范和榜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產生的,它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的核心價值理念與傳統家風家教有高度的一致性,正因為如此,以家風家教為切入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才成為可能。家風家教內容通俗易懂、短小精悍,貼近生活,貼近大眾,因此能夠最為直接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轉化為與己密切聯系的行為準則。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2]田海艦,田雨晴.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48-50.
[3]陳琳靜.論運用傳統家訓文化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3(12):27-30.
[4]曹甜甜,秦桂芬.依托家風家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決策與信息,2016(11):110-114.
[5]郝立忠.也談儒學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6):603-610.
[6]喻岳衡.歷代名人家訓[M].岳麓書社,1991.
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價值觀也在不斷形成并且發生一些變化,我國每個階段也有不同的價值觀。本文是一篇中文核心發表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