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2月12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了解綿陽市科學城轄區20歲以上居民(以科研人員為主)健康狀況,為后續制定有效改善措施提供支撐。方法2018年4-6月采取隨機抽樣方法對科學城轄區20歲以上居民(以科研人員為主)進行健康飲食習慣和娛樂方式的問卷調查。結果共收集調查問卷3515份,大部分被調查者自認為生活較為規律,但熬夜人數較多,中午需相應的午休時間補充精力。
飲食習慣和娛樂方式呈多元化,但仍存在不吃早飯、缺乏運動等不健康行為。結論需通過普及健康常識,豐富娛樂方式的多元化、健康化,促進20歲以上居民(以科研人員為主)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強體育鍛煉、改善健康狀況。
[關鍵詞]攝食行為;娛樂;問卷調查;四川
健康是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1]。飲食習慣通常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喜愛和偏好,其不僅代表了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性,也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及疾病的發生及發展息息相關[2]。隨著現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獲得了物質豐富供給的同時,精神上的需求也與日遞增。作為社會、經濟、文化、民俗綜合表現形式的文化娛樂方式,必然映照著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
科研人員在眾人眼里是高學歷、高收入的代名詞,飲食、娛樂對他們似乎唾手可得,殊不知正是由于職業因素,科研任務煩瑣且復雜,工作壓力巨大,飲食不規律、熬夜、缺乏運動等不健康行為往往成為很多科研人員的家常便飯;再加上特殊的職業環境的影響,讓科研人員,無論是在職或退休人員的健康均令人堪憂[3]。因此,為進一步了解科研人員的健康狀況,本研究對2018年4-6月科學城轄區居民(以科研人員為主)的飲食習慣和娛樂方式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4-6月對科學城轄區9個社區的居民(以科研人員為主)進行現場調查和網絡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3515份。
1.2方法
1.2.1設計調查問卷
根據所研究的題目設計調查問卷。
1.2.2培訓調查員
調查前先對參與調查人員就調查方法、注意事項等進行培訓,重點強調調查問卷的真實性、客觀性。
1.2.3組織調查
調查前預先設定每天所調查的社區、單位,在社區居委會及各單位工會的協助下有序進行,減少因組織不協調所致的偏倚。
1.3統計學處理
實行雙人錄入方法進行數據的輸入并進行校對,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收到紙質版問卷和網絡問卷3548份,有效問卷3515份,問卷有效率為99.07%。男女性別比為0.89∶1,平均年齡(48.84±18.95)歲。調查對象學歷以本科及以上為主,占66.10%,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34.32%;專業技術職務以中、高級為主,占60.0%;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8.05%;婚姻狀況以在婚為主,占86.00%;平均體重指數(22.94±3.50)。
2.2生活作息規律
40.14%(1411/3515)的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作息是規律的。雖然需經常倒夜班者僅占6.66%(234/3515),需間斷倒夜班者占10.92%(384/3515),但需熬夜的人數較多,經常熬夜者占9.36%(329/3515),需間斷熬夜者達44.27%(1556/3515)。45.52%(1600/3515)的居民晚上睡覺時間為23:00~24:00,24:00至凌晨01:00睡覺者占21.56%(758/3515)。
每天總睡眠時間為6.0~7.0h者占48.36%(1700/3515),7.0~8.0h者占31.35%(1102/3515)。2.3飲食習慣35.90%(1262/3515)的居民基本能保證飲食定時、定量,33.20%(1167/3515)的居民偏食辛辣食物,而30.92%(1087/3515)的居民有時會根據需要進食生冷瓜果、菜肴、冷凍飲料、雪糕等;34.99%(1230/3515)的居民會經常進食溫熱性食物。
同時,也有31.01%(1090/3515)的居民根據需要間斷進食寒涼性食物。飲食習慣上近40.00%(1406/3515)的居民能專心進食,且進食氣氛融洽,但也有25.06%(881/3515)的居民邊看書/手機/電視吃飯,值得注意的是,20.00%(703/3515)的居民是不吃或少吃早餐的。
2.4娛樂方式
64.04%的居民每天看手機的時間為0.5~2.0h,45.83%(1611/3515)的居民每天用電腦時間(包括工作)為5.0~8.0h,16.44%(578/3515)的居民每天用電腦時間超過8.0h。44.95%(1580/3515)的居民的娛樂方式選擇音樂,39.37%(1384/3515)的居民選擇閱讀。
37.16%(1306/3515)的居民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會進行相應的運動鍛煉,一般為每周2~3次,而30.64%(1077/3515)的居民1周可能僅運動1次。在所有進行運動的居民中,76.73%(2697/3515)的居民選擇散步作為主要的運動方式,其次為室內健身,占20.17%(709/3515)。
同時,進行運動的居民中每次運動時間為0.5~1.0h的者占53.34%(1875/3515),且運動后49.93%(1755/3515)的居民會覺得勞累。73.91%(2598/3515)的居民將運動時間選擇在夜晚,16.16%(568/3515)的居民選擇在早晨。98.15%(3450/3515)的居民表示不會練習。
3討論
本次調查的居民社會學特征結果顯示,年齡20~60歲為主要調查對象,以在崗科研人員為主,其中各年齡段20~30、>30~40、>40~50歲所占比例相對平均,對目前在崗職工的基本狀態具有代表性。同時,在被調查者中退休職工占21.99%(773/3515),也能反映科研人員在退休后的生活狀態,對退休后的科研人員也具有代表意義。在性別方面,男女比例較為平均。學歷以大專以上占主導地位,職業多為專業技術人員,與本次調查的主要目標人群相符。
從本次調查的居民生活作息規律可見,雖然有40.14%的居民自認為自己的生活作息經常是規律的,但熬夜者依然較多,44.26%的居民表示有時需熬夜,通過現場一對一問卷調查時與被調查者的溝通和交流,這些居民每周3d左右因工作需要下班后需豐富自己而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因此,晚上睡覺時間較晚,也是可想而知的。為讓自己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中近一半的居民會選擇中午休息10min至1.0h,以便為下午甚至晚上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飲食習慣方面,33.19%的居民偏嗜辛辣。辣椒是人們在烹調中常用的一種食物,全球范圍內被廣泛食用。四川屬我國西南地區,人們對辣椒尤為喜愛,辣椒已成為該地區人們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四川獨有的地理環境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4]。
在蔬菜、瓜果、寒涼性和溫熱性食物的選擇方面,科學城轄區居民偏食現象較少,品種選擇較為豐富。但值得關注的是,20%的居民是不吃或少吃早餐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晚上睡覺較晚,早晨為能有多一點的時間補充睡眠而采取占用早餐時間。本次調查的居民社會學特征結果顯示,84.59%的居民是已婚狀態,家庭和睦,因此,60%的居民表示進食氣氛融洽。
在娛樂方式方面,由于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街小巷里低頭族隨處可見[5]。但在這種情況下,本次調查的居民中只有54.04%者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0.5~2.0h,深入研究發現,這部分人群大多數只有中午下班和晚上睡覺前使用手機,因工作特殊性,上班時間無法使用手機,且大多數人晚上需加班,下班回家后方可使用手機,與后續調查的每天使用電腦的情況相符。
因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必須要在工作地點進行相應的處理,即使加班也需在工作地點進行,因此,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較長。深入交流后發現,大多數人使用電腦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們在娛樂方式的選擇方面主要選擇音樂這種可舒緩壓力的模式來進行;其次為閱讀,這與被調查者中多數為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背景相符。對于運動,僅37.16%的居民1周能達到2~3次的運動,30.64%的居民1周僅有1次,且多選擇散步這種輕體力運動模式,運動后近一半的居民感覺勞累,表明科學城轄區居民缺乏適度的體育鍛煉。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是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際承諾的重大舉措[1]。在多數有關居民健康生活的調查與分析中,人們似乎更傾向于農村居民[6-7]、學生[8-9]、嬰幼兒[10-11]、孕產婦[12-13]這樣的稍弱勢群體,偶有報道教師、公務員這樣的高學歷人群[14-15]。
人們似乎忽略了另一類人群———科研人員?蒲泄ぷ髡吣瑠^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這類人員在眾人眼里,學歷高,文化程度高,對知識的掌握較普通人更全面,收入也相對較高,認為無須擔心飲食及娛樂的欠缺,但恰恰影響其健康的最大因素是其職業。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科學城轄區居民(主要為科研工作者)由于工作原因,工作強度大,任務重,導致睡眠時間不足,甚至因為增加熬夜導致睡眠不足,不惜犧牲早飯的時間補充睡眠。
其每天長時間面對電腦處理工作,導致運動頻率較少,運動時間不足,運動程度較輕,即使面對散步這種輕體力運動,大部分人也會感覺到勞累,身體素質相對較弱。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是健康的前提和保障,F代社會,生活節奏越加緊湊,工作壓力越加強大,尤其是承擔重大任務的科研人員,會因強大的工作壓力,不斷挑戰其作息規律[16]。只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擁有良好的健康狀況,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
科學城轄區居民的飲食習慣相對尚可,一般情況下,飲食均是定時、定量,且進食環境融洽,品種選擇多樣,并不單一局限。由于潮濕的地理環境和飲食偏重口味的影響,人們在飲食習慣上更傾向于辛辣和油膩食物。
合理飲食是健康生活的基礎,本次調查的居民主要為科研人員,調查結果顯示,文化程度普遍較高,易于通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17]等科普宣教改善健康狀況,減少和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今后不論在學習、生活、工作方面均建議科學城轄區居民注意勞逸結合,適度運動,增強體質,強健體魄,以最佳的狀態為國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16-10-25).[2018-12-11].
[2]詹秀華.飲食習慣與健康[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7):1940-1941.
[3]沈錦麗,宋宇.綿陽市K區中老年科研人員健康檢查結果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7):65.
[4]李杰,張勇.西南地區居民辛辣飲食習慣對血壓的影響分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15(1):37-40.
健康方向論文范文:互聯網時代的健康信息與健康焦慮
摘要:文章搜集國內外網絡健康信息獲取與健康焦慮的期刊論文,分析網絡健康信息特征和用戶使用行為對健康焦慮的產生和加劇的影響。結果顯示,信息來源差異、信息超載、信息沖突、信息窄化和誤導信息都是影響健康焦慮的重要因素,但就診情景與用戶自我診斷情景中的健康信息使用效果存在差異。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健康信息特點和傳播優勢,利用技術和人文雙重手段促進健康信息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