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阿根廷作曲家吉納斯特拉創作風格解讀

時間:2022年02月2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阿爾貝托吉納斯特拉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南美洲作曲家之一,因擅長在創作中運用大量的民族音樂元素而為世人熟知。 對其創作生涯進行劃分后,可以看出其創作先后呈現出了客觀民族主義、主觀民族主義和新印象派三種風格。 通過對其創作風格的解讀,可以獲得對其作

  摘要:阿爾貝托·吉納斯特拉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南美洲作曲家之一,因擅長在創作中運用大量的民族音樂元素而為世人熟知‍‌‍‍‌‍‌‍‍‍‌‍‍‌‍‍‍‌‍‍‌‍‍‍‌‍‍‍‍‌‍‌‍‌‍‌‍‍‌‍‍‍‍‍‍‍‍‍‌‍‍‌‍‍‌‍‌‍‌‍。 對其創作生涯進行劃分后,可以看出其創作先后呈現出了客觀民族主義、主觀民族主義和新印象派三種風格‍‌‍‍‌‍‌‍‍‍‌‍‍‌‍‍‍‌‍‍‌‍‍‍‌‍‍‍‍‌‍‌‍‌‍‌‍‍‌‍‍‍‍‍‍‍‍‍‌‍‍‌‍‍‌‍‌‍‌‍。 通過對其創作風格的解讀,可以獲得對其作品更加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吉納斯特拉 創作風格 解讀

音樂創作教學

  阿爾貝托·吉納斯特拉,1916年4月11日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吉納斯特拉的創作風格受到很多大師的影響,包括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西班牙作曲家法雅、法國作曲家德彪西以及拉威爾等。 其中德彪西的《大海》,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對吉納斯特拉的創作深有啟發。 吉納斯特拉的作品第一號——芭蕾舞劇《帕娜比》在上演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這部作品于1937年進行首演,其中的民族音樂元素,印象派的音樂語言以及復雜節奏的運用與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芭蕾舞劇極為相似。 在此后,創作出擁有民族音樂元素的聲音成為吉納斯特拉整個創作生涯的核心。

  吉納斯特拉的家鄉阿根廷本身擁有豐富的音樂資源,本土的曲調以及復雜多變的節奏鼓點是他巨大的靈感寶庫。 吉納斯特拉也非常擅長用不同形式創作帶有民族特點的作品,他對這些南美音樂元素的運用稱得上出神入化。

  一、客觀民族主義風格

  吉納斯特拉的第一個創作時期是從1937年的《帕娜比》《阿根廷舞曲》開始的,一直到1947年的《三首交響樂章》結束。

  這個時期作品的特點是對阿根廷民族音樂中旋律和節奏的直接運用。 這種直接性的運用分為兩個部分,慢速樂章和快速樂章。 慢速樂章中大多數是對“維達拉”(Vidala)或者“特利斯特”(Triste)舞曲中動機的運用。 快速樂章中則是對“桑巴”(Zamba),“加托”(Gato)以及最重要的“馬蘭波”(Malambo)舞曲中節奏型的運用。

  吉納斯特拉的慢樂章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種,對單一的一個音進行模仿。 這種手法也是典型的南美洲土著印第安民族音樂的創作手法。 這種手法通常把一個單音作為核心音來進行豐富的加花和變奏。 例如,《帕佩亞納第二號》的第三樂章以及為古典吉他創作的《奏鳴曲》作品第47號中的第三樂章均運用了這種創作手法。

  第二種,吉納斯特拉對“維達拉”和“特利斯特”動機的運用。 這些元素可以在他的早期作品,1937年創作的《阿根廷舞曲》中體現。

  “維達拉”一詞起源于西班牙語“Vida”,意為“生命”。 “維達拉”舞曲起源于印加文化,是西班牙和印度文化的一個綜合體,它的格式與16世紀西班牙的浪漫曲幾乎一致。

  “維達拉”舞曲由兩個聲部平行三度組成,在演唱時由吉他和打擊樂器進行伴奏,慢速且為三拍子。 樂句短小,調式多數使用多利亞、利底亞調式以及五聲音階。 旋律通常利用旋律性極強的上行音階從大調轉為小調,并且最后以一段小調的華彩段落作為結尾。

  “特利斯特”舞曲與“維達拉”舞曲非常相似。 “Triste”一詞也來源于西班牙語,意為悲傷的、惋惜的。 其格式源于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 旋律依然以五聲音階為主,并且和聲以三度為主,速度上“特利斯特”舞曲要比“維達拉”舞曲慢一些。

  吉納斯特拉經常在他作品中的慢樂章運用“維達拉”和“特利斯特”中的元素。 譬如《普納印象》《兩首歌曲》《十二首美洲前奏曲》以及為古典吉他創作的《奏鳴曲Op.47》。

  吉納斯特拉創作的快速樂章也可以被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以“加托”(Gato)、“桑巴”(Zamba)以及“馬蘭波”(Malambo)為基礎的舞曲形式,節奏在6/8拍或者在6/8與3/4拍之間來回切換。

  第二種,吉納斯特拉使用自己獨特的諧謔曲形式。 諧謔曲在吉納斯特拉整個創作生涯中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

  “加托”舞曲是阿根廷民間非常重要的舞曲之一,節奏為6/8或者3/4拍,由吉他伴奏進行演唱。

  與“加托”舞曲相似的是“桑巴”,源于秘魯的扎馬庫卡。 節奏為6/8拍,速度上比“加托”稍慢,大多數以吉他獨奏的前奏開始,在吉他兩組四小節的前奏結束后開始進行演唱。

  在吉納斯特拉的作品當中,“馬蘭波”是極為重要的舞曲形式,吉納斯特拉經常在他多樂章作品中的快速樂章使用“馬蘭波”舞曲的元素。

  “馬蘭波”與西班牙的“踏步舞曲”相似。 以6/8拍或者6/8與3/4拍不斷切換的形式為主,是非常有力量的舞蹈。 吉納斯特拉把“馬蘭波”在20世紀音樂中的地位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從1934年到1948年,吉納斯特拉在他的第一個創作時期一共創作了19首作品,其中包括7首為交響樂團和合唱團所創作的龐大的作品,以及12首獨奏、室內樂形式的作品。 在這一時期,吉納斯特拉將阿根廷民族音樂元素運用在他的作品中,慢樂章中對“維達拉”“特利斯特”的運用,快樂章中對“馬蘭波”“加托”以及“桑巴”的運用,都使這一時期他的音樂更加直接。 另外,古典吉他的空弦動機,E、A、D、G、B、E也是吉納斯特拉最具代表性的動機。 在他的后續創作生涯中,吉納斯特拉也將這一動機與其他動機和多樣的創作手法進行整合,形成了多樣的組合形式。

  二、主觀民族主義風格

  1948年,吉納斯特拉以《弦樂四重奏第一號》為首開啟了他的第二個創作時期,這一時期持續了六年‍‌‍‍‌‍‌‍‍‍‌‍‍‌‍‍‍‌‍‍‌‍‍‍‌‍‍‍‍‌‍‌‍‌‍‌‍‍‌‍‍‍‍‍‍‍‍‍‌‍‍‌‍‍‌‍‌‍‌‍。

  在這一時期,吉納斯特拉的音樂思想更加深入,曲式結構更加復雜,樂曲中的發展部也以更現代的手法完成。 當然,即使創作理念在變化,在他的作品中阿根廷民族音樂元素仍然占據了核心位置。 同時,早期在他作品當中出現的序列音樂,譬如1940年創作的芭蕾舞劇《帕娜比》,1952年創作的《鋼琴奏鳴曲第一號》和1954年創作的《帕佩亞納第三號》,這些作品中使用的十二音體系到了這一時期在他的作品當中出現得更加頻繁。

  此外,吉納斯特拉對古典吉他的空弦動機情有獨鐘。 原因是古典吉他空弦動機中的四度音,與他本人的十二音體系極為和諧。 空弦動機中的前三個音E、A、D,在吉納斯特拉眾多作品當中都有充分的體現。 譬如《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帕佩亞納第一號》《帕佩亞納第二號》《變奏協奏曲》以及為長笛和雙簧管創作的二重奏等。

  雙調性音樂在吉納斯特拉這一時期的作品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這里的雙調性并不是指在一首作品當中存在兩種調性,而是指吉納斯特拉甚至在作品當中的一個和弦就同時體現了兩種不同的調性。 譬如在《阿根廷舞曲》中,吉納斯特拉就運用了這樣的手法。 這也打破了在和聲上要保持一致調性的規則,使和聲的可能性完全提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從1948年到1956年,這一時期吉納斯特拉創作了六部作品。 其中包括《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和他最為著名的《鋼琴奏鳴曲第一號》。 在這一時期,他所使用的主題以及動機都相似,但他的創作技法和手法卻在不斷地發展進步。 古典吉他空弦動機在他的第一個創作時期是作為一個符號在使用,到了他第二個創作時期則是作為作品創作動機的胚芽。 同時,這一時期的序列音樂也在他的多樂章作品當中有了更多空間。

  第二創作時期作為吉納斯特拉第一時期和第三時期的銜接過程,相對第一時期要短很多。

  三、新印象派風格

  吉納斯特拉的第三個創作時期以他的《弦樂四重奏第二號》作為開端。

  《弦樂四重奏第二號》是吉納斯特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首完全使用序列音樂創作手法的作品。 在他越來越多地使用十二音體系手法創作后,那些固定的創作元素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他的第一個創作時期,他大多以南美洲民歌旋律以及舞蹈節奏作為某一固定的動機,但是在他晚期的作品中,這種固定的動機從南美洲的民族旋律和節奏演變成了對歐洲音樂資源的引用。

  音樂資源的引用是指他從過往作曲家的作品當中取得動機,并將其加入自己的作品當中。 譬如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隨想曲》就被吉納斯特拉引用到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當中,肖邦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也被他引用到自己的《鋼琴協奏曲》當中,以及瓦格納的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中的選段也被他引用到《古典吉他奏鳴曲》中的諧謔曲當中。

  對無調性音樂和序列音樂系統的大量運用是吉納斯特拉晚期作品極為重要的部分。 為鋼琴、大提琴以及古典吉他創作的奏鳴曲中,都可以清楚地找到他用各種不同的創作手法展現出來的阿根廷民族音樂的動機。 而且可以發現他創作的奏鳴曲中第一樂章的曲式結構都與阿根廷民歌的曲式結構完全相同。

  在不斷成長的創作生涯中,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概念和手法,吉納斯特拉一直保留著他創作中的核心動機:堅持使用阿根廷民歌、舞蹈的節奏,以及古典吉他的空弦動機E、A、D、G、B、E。 可以這樣說,在他所有的創作階段,甚至在他任意一個作品中,你都能發現,他只是換了更有深度的方式來展現他最熱愛的旋律和節奏。

  音樂人員評職知識:音樂指揮家等級及評職稱成果要求

  四、結語

  吉納斯特拉一生的音樂創作不僅在作曲上取得了高度,在演奏技法上也取得了極大的革新。 作為一名來自南美洲的作曲家,吉納斯特拉身體力行,將南美音樂的靈魂注入他的作品中,他為不同樂器創作的作品除了展現樂器本身的魅力,更是拓展了演奏的形式,給樂器帶來獨樹一幟的現代氣息,讓更多人得以聽見這樣形式獨特的南美音樂。 他為世人展現了什么叫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參考文獻:

  [1]譚亞倩.阿爾貝托·吉納斯特拉:阿根廷大草原的聲音[J].音樂愛好者,2020(02):46-51.

  [2]王琛瑜.淺析吉納斯特拉《奧利奧拉舞曲組曲》創作特點及演奏要點[J].北方音樂,2017(01):103.

  (作者簡介:吳優,男,碩士研究生,浙江音樂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音樂表演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