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08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內容摘要:流行語“啊這”在話語有表示驚異、提示接管話輪、表達為難與不認同態度的功能。 其功能主要受到了作為嘆詞、話語標記詞“啊”與虛化為話語標記的“這”的影響。 流行語“啊這”融合了“啊”和“這”的功能,是語言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結果。 流行語“啊這”因其形式簡單,功能豐富得以普及。
關鍵詞:流行語 語法化 話語標記
近來興起的流行語“啊這”與作為嘆詞、話語標記的“啊”以及指示代詞“這”的虛化現象密切相關。 “啊這”中的“這”可能是指示代詞“這”進一步虛化而來的話語標記語。 關于話語標記“這”的功能,前人還未曾展開詳細論述。 本文將對指示代詞“這”虛化為話語標記的現象做出進一步描述,并結合嘆詞、話語標記詞“啊”和話語標記詞“這”的語用功能,分析流行語“啊這”的功能; 探討流行語“啊這”的形成動因。 以期從語用功能角度對流行語“啊這”的出現及普及做出一定解釋。
漢語文化論文范例: 探討一帶一路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問題與對策
本文研究的語料主要來自《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 此外,由于流行語“啊這”最先出現在社交網絡平臺,我們根據網絡提供的資料,收集到與“啊這”有關的語料共40條,主要來自微博、微信、百度貼吧。
一.流行語“啊這”及其分類
百度對“啊這”一詞的定義如下:“啊這”是一個網絡流行詞,在對話中使用“啊這”的人一般對發話方抱有一種同情、戲謔、看笑話的心理。 “啊這”一般在受話人不知如何回復發話人時出現。 如:
(1)A:今天我編的十個詞條一個都沒過審。
B:啊這。
關于“啊這”的來源,有以下三種說法:1.來自貼吧。 由于某些貼吧用戶在網絡平臺上發言較活躍,經常使用“啊這”,后經網友使用而普及開來; 2.來自19年電影《大人物》中的對話; 3.來自網絡視頻平臺嗶哩嗶哩。 在用戶“抽象帶籃子”發布的視頻中,許多用戶在彈幕中打出“啊這”來給他“聲援”。 該視頻播放量過百萬,“啊這”由此普及開來。
以上幾種關于“啊這”來源的說法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網絡平臺中某一活躍用戶的頻繁使用,使其關注者競相模仿,“啊這”由此擴散開來,從網絡平臺到日常生活中皆有出現。 由于“啊這”結構簡短,適用于給與聽話者評價、回應,因此迅速在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在貼吧上出現名為“啊這”的“啊這吧”,在微信上出現各種帶“啊這”二字的表情包。
根據我們對“啊這”語料的觀察,作為流行語的“啊這”首先可以按出現在對話或獨白中進行分類:
(一)“啊這”出現在口語對話中,此類“啊這”占本次收集到的語料的1/4。
(2)A:今天和男票在湖邊散步,兩人都默不出聲,忽然男票說了一句“感覺現在四季都變慢了”,我還感慨男票一個理工男怎么突然這么有詩意,然后突然給我來了一句:“是時候換5G了”,我……
B:啊這。
(二)“啊這”在獨白語體中,此類“啊這”占本次收集語料的3/4。
(3)啊這,為什么我沒有微信新表情,是我蘋果手機不配嗎?
在獨白語體中又可以依據形式特征下分3個小類:
1.“啊這”中間有標點符號隔開,一般是頓號、感嘆號、問號:
(4)啊……這,今天是怎么了
2.“啊這”緊密相連:
(5)啊這……找房找到頭禿了,有沒有人一起合租啊
3.“啊這”重復使用:
(6)啊這? 啊這! 啊這……
需要注意的是,出現在獨白中的流行語“啊這”一般是針對某一話題或某一現象做出的評論。 由于此類語料多出自微博、貼吧,出現時一般會注明話題或配上圖片。 我們認為,出現在獨白中的“啊這”可以看作是說話人與情景的“對話”,即說話人針對情景中出現的現象自發進行回應,給與評價。
二.流行語“啊這”的功能分析
流行語“啊這”從形式上看主要由“啊”與“這”組成。 其功能受到了作為嘆詞、話語標記詞的“啊”以及虛化為話語標記的指示代詞“這”的影響。
(一)熊子瑜(2004)認為,漢語中的“啊”可以分為助詞、嘆詞、話語標記詞三類。 嘆詞“啊”出現在其他成分之前時,有表示驚異、贊嘆、追問、驚疑、應諾、明白過來等的功能。 話語標記詞“啊”出現在句子起始位置時,有提示接管話輪的作用。 由于流行語“啊這”中的“啊”出現在句子其他成分之前,其功能主要受出現在其他成分之前的嘆詞“啊”與出現在句子起始位置的話語標記詞“啊”的影響。
1.“啊這”受嘆詞“啊”的影響
(7)啊這! ! 才41級就撿到兩張(通關卡片)了。
根據語料出現的上下文語境,我們可以得知例(7)中說話者主要是對游戲中出現的情況感到驚異,使用“啊這”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 再如上述例(3),說話者對自己的手機沒有微信新表情這一現象感到震驚。 此外,根據我們的觀察,受到嘆詞“啊”影響的“啊這”,其中“啊”的音一般較重、較長,因此在書面表達中此類“啊這”中間可以有符號隔開。 如上述例(4)。
2.“啊這”受話語標記詞“啊”的影響
話語標記詞“啊”在語音上不可以獨立,要求其后必須有其他成分,基本沒有調子,主要起提示接管話輪的作用。 話語標記語在句中不表達真值意義,刪去也不影響句子信息的傳達。 根據我們的觀察,流行語“啊這”有些時候并不表示感嘆,其發音較輕短,在書面表達中緊密結合,沒有標點符號隔開。 如上述例(2)。 此時刪去“啊這”中的語氣詞“啊”,句子仍舊成立。 因為發話者句尾是使用拖長的“我”來結束發話,整個句子語氣平緩,內容并不使受話者感到突然,因此受話者并不表達感嘆語氣。 此時刪去句中的“啊”后,其意思基本不受影響。 因此我們認為,此類“啊這”中的“啊”為話語標記詞“啊”。
綜上所述,流行語“啊這”有表示震驚、驚異的功能,主要是受到了嘆詞“啊”的影響,此時的“啊”發音較重; 其提示接管話輪的作用受到了話語標記詞“啊”的影響,此時的“啊”發音輕短,刪去不影響句子意義。 我們認為,流行語“啊這”除了表達驚異與提示接管話輪以外,還具有表達為難、不認同的作用。 這些功能是受到了話語標記語“這”的影響。
(二)“這”一般作為指示代詞,在句中有指示、稱代、承接、區別的作用。 方梅(2002)中提到“這”有虛化為話題標記、定冠詞、程度副詞的現象,并首先注意到指示代詞“這”可能進一步虛化為表達人際功能作用的詞,即作為一種言語手段。 蔣興(2014)就“這-”“那-”系列的話語標記語展開研究,提出作為話語標記語的“這-”“那-”系列詞語有證言認同、總結推測、開啟轉換話題、進一步闡釋等功能; 曹秀玲(2015)提出“這-”是認同類話語標記; 曲溪濛(2017)提出“這”的虛化過程為指示代詞>連詞>話語標記語,應答句中單獨出現的“這”有表示難以決定,為難的態度。 我們認為單獨出現的話語標記語“這”的功能并不只是表達難以決定,為難的態度,請看以下例句:
(8)A:你去問問我們的老蔣縣長吧。
B:你去。
A:這……我跟他只是一面之緣,怕是沒怎么熟。
B:好歹有一面之緣。
A:這一面之緣不頂用啊。
例(8)的說話人A當聽到B要求自己去問縣長時,感到為難,用“這”來回答。 此時的“這”的功能與曲溪濛(2017)所說的一致,即感到難以決定、為難,是一種態度的表達。
(9)A:回家沒有?
B:沒有,明天還要考試呢。
A:上午還是下午?
B:下午。
A:還想找你玩呢。
B:這……你什么時候考完試?
A:明天早上啊。
B:那你是后天回家啰?
A:我沒那么快,實習。
例(9)中的說話人B當聽到說話人A要來找自己玩,卻因為自己有考試而不能達成,在使用“這”回復說話人A后,并詢問A的考試時間。 可以看出說話人B對A來找自己玩這件事不是感到為難,難以決定。 “這”在句中主要起操控話輪的作用,其態度表達義不明顯。
(10)A:有沒有泰國帶回來的吃的,沒有絕交。
B:這……不至于為了那點吃的和我絕交吧?
例(10)中的說話人B并沒有正面回答A是否帶了吃的回來,我們難以判斷B是否應該為難。 B在答話中使用“這”來告知A自己將做出解釋,并給自己組織答語預留時間,“這”在句中起到了緩和的作用。
從例(8)-(10)可以看出話語標記“這”的功能不只是表示難以決定、為難。 根據我們的觀察,話語標記“這”的功能豐富,有表達態度評價與操控話輪的功能。 流行語“啊這”的功能受到了話語標記語“這”的影響,二者在表示---情況下可以相互替換。
1.“這”表示為難的態度,“啊這”與之相同:
表示為難態度的話語標記語“這”出現在對話的應答句句首,可以光桿,也可以后續完整話語。 主要功能為表達為難的態度,有禮貌作用,通常在遇到一些不好明確回答的問題時出現。 在日常交際中,交際的順利進行離不開禮貌。 當受話人聽到發話人提出的一些不好回答的問題時,為顧及發話人面子,常常使用“這”來緩和話語。 如:
(11)A:你旅游以獨自居多還是結伴居多? 旅游完會覺得心里很舒暢么?
B:結伴多,舒暢。
A:下次叫上我吧
B:這……
在表示“為難態度”這一功能時,流行語“啊這”與話語標記語“這”相同。 請看以下例句:
(12)A:走,我們去我朋友在飯店里包的一間房間。
B:啊這……不是說好送我回去的么?
(13)A:老師,之前那個校慶表演排練的確切日期什么時候能出來呀? 有同學想買回家的票了,但不知道那個排練到哪一天。
B:反饋說還在報名階段,然后還有面試,之后才會出具體安排。 時間安排就是1月10號到2月5號,這個期間是排練安排。
A:不會排練這么長時間吧,排練完一個周后就春節了
B:會的
A:啊這,那她們現在如果因為排練時間太長,想退的話也是可以退的么?
例(12)中,受話人B在聽到發話人A提議去飯店的房間時,感到為難,使用“啊這”來回應發話人A。 例(13)中,發話人A心里預期排練時間不可能太長,因為排練完一周之后就是春節,按理不可能發生此類情況。 當發話人A聽到受話人B肯定的回答時,陷入為難之中,用“啊這”回應發話人。
2.“這”表示不認同的態度,“啊這”與之相同:
表示不認同態度的話語標記語“這”出現在對話的應答句句首,光桿,是不認同態度的委婉表達。 當受話人覺得無法就發話人的話做出回應,無法評價時,用話語標記“這”結束話語。 當聽話人聽到語音拖長的“這”,并后續沒有話語時,一般能理解說話人沒有繼續說話的愿望。 此類一般是光桿的“這”。 如:
(14)A:現在的都是結婚沒領結婚證啊。 我也是誒。 有證沒證其實也是一樣的啊,只是一張紙而已嘛。 幸福就好。
B:我指的是一種暗示的境界。 你已經修成正果了。
A:那我也常常跟別人說我結婚了但還沒領證。 難道別人以為我在提示他?
B:這……
當表示不認同的態度時,流行語“啊這”與話語標記語“這”相似。 請看以下例句:
(15)A:有我可愛?
B:啊這
(16)A:富二代,老婆本
B:啊這
根據語料出現的上下文,例(15)中,受話人B內心不認同發話人A更可愛的觀點,用“啊這”委婉表達自己的不認同態度。 例(16)中,發話人A認為“富二代”是娶老婆的老婆本,受話人B不認同這一觀點,但并未直接表達,而是使用“啊這”來委婉表達自己的態度。 這類“啊這”顯然受到了話語標記語“啊”的影響,二者可以相互替換,都起到了緩和面子威脅的作用。
3.“這”提示接管話輪,“啊這”與之相同:
表示提示接管話輪的話語標記語“這”出現在對話的應答句句首,告知發話者自己將做出后續發言,用以保持自己說話的機會。 當受話者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發話者,但為了不失去說話的機會,先用“這”來回復發話者。 因此,一般此類“這”其后緊跟著一段完整的表達。 如:
(17)A:不對啊! 她既然是林湘昀,那你為什么稱她林昀?
B:因為她并不想讓我知道她的真實身分。
A:這……還是不對啊! 她既然不想讓你知道她的身分,你又怎么知道她就是林湘昀?
用以提示發話者自己將會接管話輪的“這”可以與流行語“啊這”互換,請看以下例句:
(18)A:過去五年我的生活愿望都是長高10cm,現在的我,只求順利畢業。
B:啊這~要不和姐妹們一起畢業?
(19)A:你看看塑料姐妹,給我的備注是什么鬼?
B:啊這,最開始認識的時候沒整理。
大家發啥改啥。
那你給我備注不也是嘛。
例(18)、(19)中,受話人使用“啊這”告知發話人自己將接管話輪,做出后續發言。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提示接管話輪的“啊這”后續必須有完整的發言,而當表達為難態度的“啊這”后續也有一段完整發言時,二者在形式上重合。 我們認為,對二者的區分主要從功能著手:用于提示接管話輪的“啊這”不承擔情態意義,只起到占時功能,可以刪去; 用于表達“為難”態度的“啊這”有緩和面子威脅的功能,刪去影響對話雙方的和諧關系。
4、話語標記語“這”表示維持話輪:
此類“這”出現在發語句中。 當發話者需要思考的時間時,用“這”來占時,以維持自己對話輪的控制。 如:
(20)此時,一名黑衣蒙面人連忙躬身道:“天師,對方來路不明,而且,只是兩個小鬼,這……用奇門陣好嗎? ”老道突地機伶伶打著顫,像被潑上一盆冷水般,火氣頓消,嘿嘿陰冷道:“對,用奇門陣對付他們,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來人呀! 亮火! 我要看看這兩個不要命的小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
“啊這”不可以與此類“這”互相替換。 根據我們收集到的語料,“啊這”只出現在對話與獨白的句首位置,因此我們認為,“啊這”的功能受其出現位置的影響,因其不能出現在句中,所以不具備話語標記語“這”用以維持話輪的功能。
綜上所述,話語標記“這”主要有表達為難、不認同、提示接管話輪、維持話輪四大功能。 流行語“啊這”受其影響,在表達為難、不認同與提示接管話輪時與話語標記“這”功能相似。 當“啊這”起提示接管話輪時,受到了話語標記詞“啊”和“這”的共同影響。
我們發現,流行語“啊這”出現的位置固定,出現在對話或獨白的句首。 其功能受到了作為嘆詞、話語標記詞“啊”以及話語標記“這”的影響,但不是二者功能的簡單相加。 “啊這”具有嘆詞“啊”表示驚異的功能; 具有話語標記“啊”表示接管話輪的功能; 以及具有話語標記“這”表示為難、不認同、提示接管話輪的功能。
三.流行語“啊這”的形成動因
根據上文所述,作為話語標記的“啊這”部分功能與作為嘆詞、話語標記詞的“啊”以及話語標記“這”相同。 語言中已經存在可以表達驚異與提示接管話輪的“啊”與表達“態度評價”類的話語標記“這”,還出現功能相似的話語標記“啊這”,我們認為其主要動因在于“啊這”連用后融合了“啊”與“這”的功能,連用的優勢使流行語“啊這”得以產生并廣泛使用。 請看以下例句:
(21)A:下午不出門吧?
B:不,下午上局里參加黨委會。
A:啊! 這……
例(21)中,發話人A在說話前心里已經有了一個預想的答案,在提出疑問后不曾想得到的回復竟然與預期相反,因此感到十分震驚,使用感嘆詞表達自己的心情。 緊接著使用話語標記“這”來表示自己的為難態度。
(22)A:那交個朋友吧
B:啊? 這……你是在短詩大賽那里看到我的?
A:恩,怎么?
在例(22)中,發話人A提出“交個朋友”這一請求,在受話人B看來,這一請求過于突然。 受話人先是沒有想到,用感嘆詞“啊”顯示出受話人的意外和驚訝。 當受話人反應過來后,又為了維護發話人的面子,緩和話語中的面子威脅關系,使用了話語標記“這”,沒有直接拒絕發話人的請求,使話輪得以正常繼續下去。
(23)A:湯圓不是元宵,兩個概念。
B:為什么呀? 他倆不長一樣嗎?
A:元宵比湯圓個兒大,北方大多是元宵。
B:天啊! 還有這區別……我媽從沒跟我說過,她說元宵就是湯圓。 啊……這……好吧! 又長見識了……
A:恩,快多謝我吧。
在例(23)中,受話人B第一次聽說“元宵”和“湯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小到大持有的觀念被顛覆所帶來的震驚,使受話人在話語中先使用“啊”表示發表感嘆。 緊接著受話人又使用話語標記“這”的掌管話輪的占時功能,給自己后續的發話、評論留下找詞的時間,推動話輪的發展。
(24)啊……這……我就內牛滿面……原來淘寶在騙我,12-12五折原來在騙偶,我的錢……
例(24)與例(23)類似,說話人先使用“啊”對某一情況發表感嘆,再使用話語標記“這”進行停頓,然后進行后續的發言。 兩個例子的不同之處在于,例(24)出現在獨白句中,說話人是對現實環境中的某一情況發表感嘆。
上述四個例句中,說話人在使用“啊”發表感嘆后,留有短暫的停頓時間,然后再使用話語標記“這”,運用其委婉表達、占時等功能來使話輪正常進行。 在現實的環境中,有時說話人為了追求簡潔、經濟的效果,在發表完感嘆后常常不留停頓的時間。 如手機輸入時為了方便,省略了中間符號的輸入后,就變成了緊密結合的流行語“啊這”。 用“啊這”回應發話者兼顧了表示感嘆以及委婉表達自己的態度、操控話輪的功能,這是流行語“啊這”出現的最大動因。
我們根據收集到的資料,發現“啊這”在對話中使用簡單,語后效果強,這正是感嘆詞和話語標記結合所帶來的效果。 單用感嘆詞“啊”時,在后續話語銜接上比較突兀,不夠流暢自然; 單用話語標記“這”時,話語雖然緩和了,但是失去了感嘆詞“啊”帶來的表達說話人心理、情感、態度的功能。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單獨使用感嘆詞或話語標記不具備“啊這”組合帶來的功能,因此,在漢語中,即使先前已經存在話語標記“這”,還產生了功能相似的流行語“啊這”。
流行語“啊這”的產生在是語言使用中為追求經濟與效果最大化的結果,其功能主要是表達為難、不認同態度與提示接管話輪。 我們認為,流行語的研究對語言研究的深入有推動作用,是發現語言演變規律的一個窗口。 從流行語“啊這”中發現指示代詞“這”進一步虛化為話語標記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語法化是遵循“概念功能>語篇功能>人際功能”這一途徑演變的。 漢語中此類現象的出現并非個例,今后我們也應該更多地去關注類似的現象,以推動漢語研究的深入。
參考文獻
[1]陳征.即席話語附屬交際系統的語用功能[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6):64-65.
[2]董秀芳.詞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1):50-61.
[3]方梅.自然口語中弱化連詞的話語標記功能[J].中國語文.2000,(5):459-470.
[4]方梅.單音指示詞與雙音指示詞的功能差異-“這”與“這個”、“那”與“那個”[J].世界漢語教學.2016,30(02).
[5]方梅.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4):343-356.
[6]方梅.北京話句中語氣詞的功能研究[J].中國語文.1994,(2):129-138.
[7]馮光武.漢語語用標記語的語義、語用分析[J].現代外語.2004,(1):24-31.
[8]劉麗艷.作為話語標記的“這個”和“那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1):89-96.
[9]梁敬美.“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論文學位論,2002.
[10]李勇忠.語用標記與話語連貫[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60-63.
[11]樂耀.指示與非指示-漢語言談交際中“那個”的用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01).
作者: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