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0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大數據技術與領域的日益深化與拓展,涉及大數據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多,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作為文化與知識傳播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順應時代技術潮流,探索和創新自身發展方向和途徑,為更好提供服務水平和提升自身競爭力而進步。本文旨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針對高校圖書館共建數字化資源平臺、人員素質培養和個性化服務三個方面的服務創新建設方向開展可行性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圖書館 創新 可行性
“大數據”這一名詞在社會各個領域中不斷被提及和應用,各行業數據都呈指數型增長,由海量數據帶來的統籌規劃和數據分析快速地提升了經濟發展和創新速度。文化作為社會發展創新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樣需要利用大數據手段來進一步拓寬和、創新生產和傳播的途徑。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傳播知識信息、促進學術進步的基地,必須不斷吸收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創新產物,應用于文化、知識傳播和學術生產當中,從而推動高校知識創新和學術創新的進程。本篇基于社會l主流思想的創新方向,從高校圖書館共建數字化資源平臺、人員素質培養和個性化服務三個方面分別闡述創新方向、創新內容及可行性研究等內容。
數字化論文范例:數字化平臺助推教師發展
構建數字化資源平臺
構建數字化平臺旨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收納、存儲海量圖書教學資源,構建一個或者多個高校聯合建立的數字資源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擴大高校圖書館的知識儲備和容量,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實現館際互借,提供更好的服務,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員素質培養
順應時代潮流,高校圖書館以大數據技術的引入作為創新轉型的一處突破口的同時,應當兼顧到圖書館員數據素養的提升,只有當人員素質跟上技術的進步才能將先進的技術運用到位,以使資源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如何挖掘、培養和吸引相應的專業人才也是目前圖書館轉型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點。
個性化服務
個性化服務旨在利用大數據龐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根據師生等讀者借閱和查詢的歷史記錄進行數據分析,分析使用者的服務質量要去,根據分析結果設定數據與知識偏好,針對讀者定向、定量地進行數據推送,進而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服務。
以下主要從發展潛力、時效性、重要性、可行性四個角度,重點側重于可行性研究來闡述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的方案分析及其可行性研究。
發展潛力方面主要從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建設方案的經濟性、效果性角度考慮。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是在原有紙質資源的基礎上,各高校合作建設的共享數據平臺,整合各類數字化資源。大數據技術日益發展,數據平臺的建設并不困難,經濟成本不高。在構建共享數據化資源平臺的基礎上,圖書館注重服務人員素質提升和個性化服務的優化,加強創新方案實施的效果性。但圖書館服務創新方向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些風險體現在:數據化資源收集整合的困難;各高校難以協同一致;平臺的穩定性及后期監管、維護;圖書館人員素質水平衡量復雜性等等,由此可見,一個好的轉型方案不僅需要關注良好的預期效果,同時還需要兼顧到這些風險。
時效性方面,結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在貼合數據信息發展和項目的實際情況,在環境、時間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下,可以減少和彌補這些不可控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使用者的信息服務提供保證。與數字化資源相比,紙質書籍資源承載的信息有時效性的限制且不能及時更新,同時紙質書籍的借閱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讀者的使用需求,從而導致圖書館的教育服務工作受到了嚴重阻礙。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清華大學圖書館成立了網絡資源保障工作組,保證了師生線上教育和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遠程訪問和使用,體現了圖書館資源數字化服務的便利,為使用者提供及時且相關的信息服務。
在重要性方面,圖書館的轉型創新在大數據技術逐漸發展的當下,網絡渠道資源復雜、參差不齊,數據平臺的構建可以為學生提供便利的資源學習渠道、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和創新型的知識服務途徑,使學生更精準、高效學習。其次,圖書館服務創新讓高校抓住互聯網時代的契機,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和軟實力,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適應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通過衡量數字化資源使用者和相關者的需求,圖書館服務創新愈發顯得尤為重要。
可行性方面,筆者著重于從方案評估分析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的復雜度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在分析各高校圖書館資源服務創新方案時,主要從其實施成本、可操作性、復雜程度等方面考慮。
下面是本文對構建數字化資源平臺、人員素質培養和個性化服務水平三大轉型方案的可行性評估的具體分析:
一、共建信息化平臺
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各高校信息建設的重點之一,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信息化平臺已被提上議程。然而,單一圖書館的文獻資料等數字化資源面對海量需求還是相對有限的,數字化館際互借開始產生發展潛力。通過開展館際互借、高校圖書館聯合服務,讀者在跨際使用數據庫中的海量信息時,相應地,圖書館應進行定向、定性的數據分析,這有利于各高校進行內部的服務創新和數據資源更新,并為相應的信息決策提供數據支持。這迫使各高校聯合起來,匯總整合自有資源,共建資料豐富、數字化程度高的圖書館信息化平臺。
可行性方面,國外研究型大學早已開始了這方面的改革創新。如康納爾大學的DataStaR,可用于數據存檔和出版來實現數據共享。另外,圖書館信息化整合平臺也存在整合數據相關技術的挑戰。大量的文獻資料、各類學科層次的數據集合是圖書館資源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數據分級、歸檔、備份和保護等問題上于數據共享而言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重要性方面,借助大數據技術聯合共建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平臺,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加廣闊的數據搜集、數據提取、數據監測、數據合成的平臺,有利于擴展現階段高校圖書館的現有功能,也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創新融合數據資料,更好地為學術研究服務。共建信息化平臺推動了現代圖書館數據資源管理體系的創新和發展。
高校圖書館不僅是文獻資料的儲存庫,更是自習上課的閱覽室,現狀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并進行相應的改革措施。在共建信息化平臺方面,各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存儲和處理技術,配合完善的制度、豐富的專項資金、專業高質量的人才團隊,在政策引導、前期調研、實地考察、虛擬構建的充分準備下,讓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館員在意見、知識、思想的相互碰撞之中產生圖書館更多的創新之路。面對無限的信息資源需求和有限的單一圖書館資源之間的矛盾,各高校應盡力協調整合各類、各領域、各層級的數字資源,構建共享共創的聯合線上圖書館資源平臺。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圖書館云空間的空間價值和信息資源價值,館際資源優勢互補、相互依賴、協作采集,推動共享信息化平臺一體化發展。
二、人員素質培養策略可行性分析
一個高效率的圖書館除了硬件設施的先進和完備以外,圖書館管理者的資質潛力也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圖書館資源利用的最終效果。圖書館服務人員代表著圖書館的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起著圖書館發言人和宣傳員的作用。如今隨著圖書館對大數據技術的引入,圖書館員也應當學習相關技術,從傳統的“被動”服務的角色向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提供服務,向更高層次的科研數據服務人員看齊學習。以下是筆者基于知網上各學者對圖書館員素質提升方面的主流方案的綜合分析,通過衡量方案操作的復雜性以及實踐周期等因素,提出的兩點可行性策略。
1、人員小數據服務能力拓展策略
數據素養是大數據時代圖書情報人員必備的專業核心技能。[1]科研數據服務對人員的專業性、技能性要求較高。然而在我國,由于相關政策的缺乏、圖書館對于科研數據培養方面重視不夠等原因,高校圖書館科研數據服務起步較晚,在對館員的數據素質提升方面應當遵從漸進性培養模式,即先從基本的數據素養教育開始,培養員工小數據服務能力?梢韵葟膱D書館比較熟練的館員培訓入手,通過開展豐富的數據管理課程以及專業認證培訓,增強館員的數據知識能力,包括數據管理基礎、數據處理與分析等專業知識,為數據服務打下基礎。同時對館員進行相應的數據技術能力培訓,包括數據挖掘技術、數據采集及分析技術,之后再隨著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綜合考慮數據管理平臺構建的成熟度以及對不同專業類型人才的引進情況,制定下一步培養方案。
2、科研數據服務人員轉型策略
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對大數據技術的引進對于圖書館員是一大挑戰,因此如果不對館員的知識背景加以更新,圖書館勢必面臨人力基礎跟不上技術發展的困境,從而導致圖書館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所以圖書館應鼓勵館員在原有的知識背景下掌握更多技能,且鼓勵館員勇于跳出圖書情報學、社會科學等專業知識結構的舒適圈,積極向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方向拓展。[2] 其中最為關鍵的應當是給圖書館員重新定位,讓高校圖書館員從傳統的資源提供者、資源整合者的角色向科研數據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也就是基于館員原有的圖書館情報理論知識,拓展相關的科研數據知識,目的是讓館員參與或輔助科研,將圖書館員嵌入學術研究過程中,令其在向更高標準的科研數據服務人員轉型的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然而這一策略見效周期長,且實施難度較高,因此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應當將其視為總體策略,根據各高校的特點和目前的人力資源儲備,制定有各自特色的人員培訓方案,并嚴格付諸行動,在實踐中及時反饋,以便調整和計劃下一步培養方案。
三、個性化服務
多篇文獻表明,個性化服務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其具體內容是根據圖書館用戶具有的信息需求、信息接收習慣的不同,進行差異化、精準化的信息推送。然而,[3]我國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尚處在發展階段,現已提出的大部分是書面的方案報告,真正引入相關技術、人才來開展方案的仍是少數。以下內容主要分析現行的個性化服務方式,探究高校個性化服務“進展難”原因,以及個性化服務本身存在的問題等,以此提供方案合理化建議。
本文通過信息搜集,訪問高校師生等方法,總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現行的個性化服務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利用網絡咨詢反饋方式,比如“館長信箱”等服務窗口,師生可將需求發至郵箱,相關服務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回復;蛞“問卷星”等形式,在網絡上發布問卷,調查師生的文獻偏好、服務滿意度等。
2、[4]構建或主動外購特色、專業化數據庫,提供高效、高質量的信息服務。
3、定期開展閱讀活動,舉辦讀書沙龍,邀請師生喜愛的作者進行演講等。
[5]大數據背景下,個性化服務也出現了新的方向。據文獻研究,少部分高校圖書館開始著手基于物聯網的個性化服務,主要運用RFID技術。[6]此技術可以統計圖書利用率,分析圖書的讀者構成,圖書館可根據結果,提供符合對應讀者需求的學科服務,信息推送等。還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實時顯示進館人數,讀者類型,以此反映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提升,幫助圖書館進一步完成創新轉型。
然而現行的個性化服務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網絡反饋機制較為薄弱,圖書館信息回復的及時與否,文獻需求、人員服務等問題是否解決尚存在疑問。其次,信息化的革新尚未實現,電子數據庫有時無法獲得最新研究成果,造成讀者研究時間浪費。最后,RFID等先進技術的運用仍只停留于紙面,大規模的推廣未曾實現,沒有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無法構建相應的讀者需求模型,圖書館服務仍不能做到精準化推送,盡管開展了名人沙龍活動,受眾面也相對較窄。
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經濟上的。比如RFID技術的應用,RFID的電子標簽的價格是普通標簽的幾十倍,如果使用量過大,成本相應增大。還有部分原因是技術發展并不完善,大數據分析技術不光耗費人力物力,其本身的成熟度也有待考量。技術的安全性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大量的讀者隱私是否能夠僅用于優化服務而不外泄尚存在疑問。
因此要解決個性化服務建立的障礙,首先還是從學校本身出發,盡管存在大量的方案報告,學校是否進行篩選評估,選出最具經濟性,效益性,效果性的方案,是否為方案制定長期計劃,是否節省或通過項目創新申請一部分資金著手技術應用,建立專門的人才隊伍,是否考慮聯合本地的高校,將資金,人力集合起來以達到最大化效果,這些都對個性化服務能否順利展開起著關鍵性作用。其次,專業人員對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完善也很重要,后期可以大大降低技術的使用成本和使用門檻,學校也應積極地去采用這些技術。最后,關于讀者信息的保密問題應在最初就開始考慮,并建立相關的信息處理規定。
四、總結
在“大數據”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涵蓋領域不斷擴大的今天,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字化創新的主流方向已從政治,經濟等領域逐步轉移到文化等多個領域。萬物互聯的當今社會正為高校圖書館提供便利,高校圖書館作為開展社會教育、共享科研資源的重要渠道,共建數字化資源平臺是創新之路,也是必要趨勢。目前在疫情的余波仍未散去的情況下,數字化圖書館可以為大學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遠程便捷、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和人文服務,與此同時,將圖書館員素質與技術發展相匹配也將是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的重要而極具增值潛力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周曉燕,尹亞麗.國外高校圖書館科研數據服務人員知識結構分—以IASSIST網站中2015年的招聘信息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03):76-82.
黃如花.面向高質量發展的數據素養教育[J].圖書館建設,2020(06):26-29
馬雯.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可行性[J].辦公室業務,2017(16):102.
耿衛,尹廷鈞.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研究[J].創新科技,2017(05):88-90.
潘欣.高校圖書館構建自助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界,2019(2):82-86.
史今.高校圖書館運用RFID技術提升管理與服務的優勢和問題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38):209-210.
作者:徐玥、韓文欣、戴沛雯、徐逸飛、程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