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4月03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觀賞性是體育紀錄片的重要藝術特征與審美特征,媒體融合時代為提升國產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提供了重要契機。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及比較分析法探討了國產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特征演變及問題省思,分析了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時代契機,并提出了具體的提升路徑。研究認為媒體融合視域下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時代契機主要體現在國家政策紅利的驅動、公眾體育需求的拉動以及媒介交互技術的推動。媒體融合視域下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路徑選擇有:挖掘體育熱點信息,以關注度提升內容觀賞性;借助體育項目優勢,提升紀錄片視覺沖擊力;引入體育娛樂化元素,實現對體育紀錄片觀賞性的開掘;重視體育微記錄,以創作形式呈現紀錄片觀賞性;利用技術驅動,豐富體育紀錄片觀賞性強化策略。
關鍵詞:媒體融合;體育紀錄片;體育審美;影視娛樂;影視觀賞
紀錄片被譽為人類“生存之鏡”。作為紀錄片的重要分支,體育紀錄片是以體育領域的人物、故事為拍攝對象,記錄與體育相關的人或事,反映與體育運動有關的社會生活,展現體育精神、傳播體育文化的一種創造形式[1]。觀賞性是指作品和受眾之間建立起來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的穩定性與持久性就是觀賞性的表達[2]。與其他紀錄片一致,“觀賞性”是體育紀錄片的生命力之所在。伴隨著體育消費時代的來臨,國產體育紀錄片從數量來看呈現逐漸增多的態勢,但被觀眾所接受的體育紀錄片數量并不樂觀,這與其他綜藝類紀錄片廣受歡迎成鮮明對比,國產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提升成為重要的現實問題。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以媒體融合為發展的預設背景,紀錄片在生產、傳播和運營方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體育領域體育強國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轉向,這些都為國產體育紀錄片提供了多元發展空間,為提升國產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提供了重要契機。基于此,有必要審視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的特征演變,發現存在的問題,同時厘清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時代契機,以期從理論層面找尋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主要路徑,最終強化國產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提升觀賞價值。
1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特征演變及問題反思
1.1體育紀錄片觀賞性特征的演變簡述
由于以體育行業為創造背景,體育紀錄片的自帶競技、挑戰等特征,同時體育對于意志品質的磨煉又使其飽含豐富的人文精神,這些都決定了體育記錄片理應帶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觀賞性是體育紀錄片的基本藝術特征、重要審美特征,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為所處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特征也就有所不同。實際上,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產體育紀錄片的創作總共經歷了起步期、拓展期、停滯期、復蘇期、繁榮期等五個階段[1]。
建國初期,我國體育紀錄片以“成績”匯報為主、新聞報道功能突出,泛政治化、謳歌式的“計劃”拍攝模式,導致觀賞性差;十年“文革”期間,“工具論”登峰造極,階級斗爭話語呈現,國產體育紀錄片的真實性問題值得探討;改革開放后,我國重啟體育記錄電影,這一時期,隨著國力不斷增強,競技體育霸屏,體育紀錄片從宣傳報道開始過渡到文化傳播,藝術性逐漸回歸,紀實美學風格開始確立,觀賞性逐漸呈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體育記錄片制作主體呈現多元化,體制內體育紀錄片宣傳性、觀賞性并存,體制外體育紀錄片擺脫政治視角,鋒芒初露,創作手法多樣化,紀實手法大量使用,故事化敘事,觀賞性煥然一新;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體育記錄片的“去政治化”、新媒體興起、商業化操作及全球化進程,體育紀錄片發展迎來全新機遇,一大批主題鮮明、制作精良、有時代氣息的佳作頻現,觀賞性逐步提升。
1.2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的問題省思
隨著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審美思潮的流變,大眾文化將對娛樂性的強調推向了極致,綜藝節目、電影、電視劇大行其道,受到了觀眾的追捧,而作為強知識性的紀錄片確很少有人問津。媒體融合時代,電視對紀錄片播出平臺的壟斷被打破,不同的受眾對于體育紀錄片的題材、表現形式、藝術風格有不同的審美和觀賞需求,我國體育紀錄片更加注重體育文化和體育思想的傳播,在審美性、觀賞性方面呈現出鮮明的國際視角,視聽語言也體現出國際化表達的新趨勢,逐步形成了多元化、開放化、動態化的產業發展格局。但客觀分析,體育紀錄片相比輕松愉悅的綜藝節目、扣人心弦的電視劇而言,其觀賞性先天不足、受眾面窄、收視率差仍是不爭的事實[3],主要表現在:內容上,選材單調、重疊,內容雷同,缺乏創新,往往缺乏動態、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對素材挖掘不夠深刻,缺乏精品;風格上,節奏拖沓、敘事緩慢,教說式的創作思想還影響著體育紀錄片的藝術風格。
表現手法上老舊,存在過度人文化與運動美學缺失等問題;大數據應用不夠,互動性不強,不注意分析用戶意見反饋、需求、愛好;人才建設上,體育紀錄片的收視群體較為年輕,需要最大化擴大創作人才的年輕化、大眾化、全球化,培養跨界人才;形式上,許多產品不適應多屏傳播、全平臺傳播。總之,體育紀錄片還未適應媒體融合,需在受眾觀賞的融合性上多下功夫。體育紀錄片相對于國內整個紀錄片的發展還相對滯后,廣大觀眾仍然沒有把體育紀錄片放上家庭電視的主菜單,提升觀賞性還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
2媒體融合視域下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時代契機
2.1國家政策紅利的驅動
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營造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社會氛圍,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我國將在2022年舉辦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以及其他國際重要賽事。我國體育事業開啟了快速發展的新征程,將為國產體育紀錄片的發展提供諸多體育因素,如廣州亞運會期間就有《亞運在中國》《孩子們的亞運》《第200枚金牌》以及亞運會官方紀錄片《緣聚羊城》等體育紀錄片問世[1]。
從傳媒業來看,國家《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切實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出版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機制”。媒體融合時代為紀錄片帶來了全新的傳播路徑、生產模式和觀賞價值。價值內涵的外化呈現離不開社會的即時媒體生態,順應時代、合理利用媒體環境是體育紀錄片價值呈現的重要途徑。由此,國家體育以及傳媒政策紅利將為國產體育紀錄片提供越來越多的體育素材、專業人才以及技術支撐等,這將成為驅動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直接動力因素,意味著國產體育紀錄片將迎來一個巨大的發展契機。
2.2公眾體育需求的拉動
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人們的體育需求呈現新的特征,多樣性、體驗性、個性化的體育需求逐步提高,而傳統體育紀錄片因其固有的特征已然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對國產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際上國產體育紀錄片坐擁國內體育和傳媒兩大產業優勢:我國體育人口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截至2018年體育人口已經達到5億;我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電視觀眾和網絡用戶,這兩大因素成為國產體育紀錄片的人口發展紅利。
我們知道,需求決定供給,市場有大量需求必然能夠吸引資本的注意,龐大的體育人口基數以及多樣體育需求的提升必將帶來社會資本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冬奧會、亞運會等重大賽事在中國舉辦,大量資金將涌入體育紀錄片行業,成為吸引資本投資的重要領域,這為傳統體育紀錄片觀賞性的提升注入了資本活水。此外由于當前處于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尤其是對體育紀錄片來說,收看群體較為年輕,收看習慣逐漸從大屏轉向小屏,國產體育紀錄片必然會進行自我改良,提升紀錄片的觀賞性,通過多種方式的傳播滿足公眾的體育需求。
3媒體融合視域下國產體育紀錄片觀賞性提升的路徑選擇
3.1挖掘體育熱點信息,以關注度提升內容觀賞性
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各媒介作為傳遞工具,信息傳遞呈現出由點至線及面的超高速傳遞特征,熱點信息在原有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上呈倍速增長。社會熱點信息不再單獨影響某一行業領域,而是產生一種覆蓋式大范圍的影響。由此,媒體融合時代的體育熱點信息成了經濟領域的“獲益點”,傳播領域的“爆點”以及媒體行業的“收視點”,通過挖掘這些體育熱點信息,達到以關注度提升體育紀錄片內容觀賞性的目的。
第一,挖掘體育熱點事件。發生在特定時期的熱點體育事件總能引起人們格外的興趣,從而提升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4]。如中國飛人劉翔奪得雅典奧運會110米欄冠軍,由此成為了體育熱點人物,然而北京奧運會劉翔因傷退賽后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隨后央視等各媒體機構播出了關于劉翔退賽的紀錄片,全方位講述了劉翔的運動生涯及幕后故事,讓人們充分了解了劉翔退賽背后的心酸。實際上,諸如“乒乓外交”“奧運申辦”等體育事件都是非常好的紀錄片主題,總能給人以教育和啟示,體育紀錄片的觀賞價值自然會得到提升。
第二,關注體育熱點人物。熱點人物是借由熱點事件產生的焦點人物,該人物可由多個熱點事件共同塑造產生。國外優秀的體育紀錄片比較重視對體育熱點人物特別是體育明星的深度關注,業已成為體育紀錄片的主流模式,如美國體育紀錄片《挑戰者姚明》,真實記錄了姚明在NBA第一年的生活經歷,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國產體育紀錄片應該關注體育熱點人物,尤其要深度挖掘那些讓人產生情感共鳴或帶來人生啟發的熱點人物。
4結語
體育紀錄片是展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媒介,提升國產體育紀錄片的觀賞性自然意義重大。中國當前的政策紅利、公眾的體育需求以及媒體技術的進步加快了國產體育紀錄片走向模式變革的步伐。從體育紀錄片本質來看,人們對紀錄片的觀賞,是通過視聽語言表達以及領悟作品內在要義來實現。因此,媒體融合時代國產體育紀錄片需要挖掘體育熱點信息,以關注度提升內容觀賞性;需要借助體育項目優勢,提升紀錄片視覺沖擊力;引入體育娛樂化元素,實現對體育紀錄片觀賞性的開掘;重視體育微記錄,以創作形式呈現紀錄片觀賞性;利用技術驅動,從而豐富體育紀錄片觀賞性強化策略。最終目的是通過利用體育介質及其精神價值,拍攝更加優秀的作品,提升社會受眾對體育紀錄片的認可與認同,推動國產體育紀錄片的市場價值,從而促進國產體育紀錄片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婷.中國大陸體育紀錄片發展史研究(1949-2016)——基于媒介社會學視角的考察[D].濟南:山東大學,2017.
[2]牛慧清.提升電視文獻紀錄片觀賞性的路徑選擇[J].中國電視,2014(11):64-67.
[3]李莎莎.中國電視紀錄片觀賞性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5.
媒體融合論文投稿刊物:《中國電視》為進一步加強對電視臺、電視節目制作機構的聯系與宣傳,本刊仍以“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學術品位、貼近創作實際、面向節目市場、增強服務意識、架設溝通橋梁”為辦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