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09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新聞作為實用類、紀實類文本,其教學方法指向和最終目的應該是什么?這在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有較為明確的體現。調查發現,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秉持傳統觀念,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對該單元的核心任務“活動·探究”的教學指向和教學目標不甚清楚,仍以教授新聞知識為主,教學沒有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建構。對此,文章指出,新聞類文體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指向及最終目的都應該以任務群驅動的方式指向學生為適應未來發展而具備的閱讀新聞類文體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任務群;消息教學;語文核心素養;媒介素養
新聞類文本作為實用類、紀實類文本的教學指向應該是“整合信息”“解釋推斷”“解決問題”,新聞類文本作為實用類文本,與生活密切相關,是連接語文學習與生活的有效載體!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學生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一線語文教師對消息類文本的教學仍停留在應試技巧的傳授上,仍采用以教授新聞知識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對學生閱讀這類文本進行有效的策略指導,教學沒有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積極建構。
一、對教材編排意圖的正確理解
統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與原來各個版本教材這一單元的內容相比有了顯著的變化,關注這一變化,思考這一變化,落實這一變化,就能實現新聞類文本教學的有效轉變。單元設計是基于核心素養課程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單元設計—學習評價”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鏈環中處于關鍵地位,呈現以語文核心素養為綱,而消息這個單元的編排思想就較好地體現了這種理念。
本單元的設計與傳統教材相比,最大的差異在于劃分單元的依據不只是文本內容,還立足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相對獨立,整合了目標、任務、情境與內容的教學單位,這充分體現了統編教材以能力為主線的編排思想。
1.從課程和教材編排體系的角度宏觀審視這個單元教學的變化。與其他版本相比,整個單元內容的編排體系、文本類型更加明確、統一,除保留毛澤東的《消息二則》之外,其他文本的選擇都更具有時代的氣息,從不同側面彰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個單元的教學實踐指向是“活動·探究”,亦即以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為主。語文課標中要求學生閱讀新聞類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這一變化意味著這個單元的學習須突破知識灌輸加印證的傳統模式,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最終達成積極建構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
2.使本單元的教學定位更準確。本單元的教學定位是“活動·探究”,這種以核心素養為根本旨歸的教學指向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消息單元設計以“雙基”為綱,或者以文本為綱的課程設計思路,這是對傳統三維目標教學的融合與提升。本單元設置了三組任務群,分別是新聞閱讀、新聞采訪和新聞,以發展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為主,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也重視學生媒介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任務群引領下的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群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新概念,但在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消息類文本的學習中已經有了學習任務群的雛形,這一變化不僅意味著這個單元的教學指向、目的發生了變化,也意味著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要改變只傳授消息、知識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改變不注重學生長遠閱讀能力培養的短視行為,從而在學習任務群意識的引領下,把學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
語文學習任務群正是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單元設計,是以閱讀任務群的建構為導向,以承載語文核心素養為維度的學習項目設計。我們來看一下新聞單元的任務群設置。
1.新聞閱讀。新聞閱讀的指向是閱讀消息、新聞特寫、通訊等不同題材的新聞作品,了解新聞內容,把握各自特點,養成習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新聞本身的發展。從微觀的角度看,要求從新聞的角度培養學生把握文本內容的能力;在比較中了解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揣摩作者的態度與傾向。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教學指向是培養學生閱讀新聞類文本的閱讀習慣、能力,亦即指向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但最終培養的應是學生關注生活本身和新聞本身發展的社會適應能力,應該指向的是學生媒介素養的積極建構與形成。
2.新聞采訪。熟悉新聞采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自主確定報道題材,制訂采訪方案,草擬采訪提綱,分小組進行采訪實踐,搜集新聞素材。新聞采訪是實踐性活動,這里既有知識的運用,又有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這一活動情境的創設,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帶入相關的生活情境中,把言語實踐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理性思考、思辨表達的語文能力,有效引導學生理性參與公共事件,使之學會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恰恰是將來作為媒體人或者參與人的公民責任。
3.新聞。分為三類任務:①必做任務,每位同學寫一則消息;②自選任務,撰寫新聞及學生的通訊等,每位同學從中任選一項完成;③拓展任務,將本組或全班學生的新聞作品加以整理,編輯制作成報紙或新聞網頁。這樣的任務充分考慮了課程規定性與學生學習自主性之間的平衡。
以上這三個任務群的設計,驅動學習的命令是從既定的支持工具出發,向學生明確提出的一組學習指示,反映出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利用所追求的教學意圖和教學新聞單元的根本指向。從本單元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來看,它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任務明確,任務明確才能產生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二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閱讀任務群、采訪任務群、任務群都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注重任務群的綜合性、關聯性、情境性,既注重在語文學科內部形成聽、說、讀、寫的聯動,也注重將言語實踐引向生活實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四是關注從教師教到學生學的根本轉變,關注的是學生學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是真正指向言語實踐的學習活動,由此實現學習任務群教學實踐價值的落實和提升。
三、情境中的語言運用
本單元學習任務群的建構實現了課程標準中關注言語實踐性的關鍵意義,將過去新聞的靜態知識轉變為言語實踐的運用,實現了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中心的學習過程。語文學習必須與生活通連,并相互激活,以促使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指向社會、未來甚至世界,從而適應未來生活中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而展開。因此,與生活實踐通連是新聞類文體學習的必然路徑,也是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本單元的任務群設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生活情境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
在相應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學習語文是學生養成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由路徑,打通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運用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具有真實性、時代性、鮮活性的語文運用情境,既符合“活動·探究”任務群的課程要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語文學習的主動性、目的性。問題意識、任務意識,更符合在語言運用情境中學習語文的課程觀,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的主動建構,實現能力的自覺提升。
在任務一新聞閱讀的教學提示中有這樣的教學建議:除了學習教科書提供的內容外,學生還要養成經常瀏覽新聞類報刊、網站的習慣,并試著用比較專業的視角去閱讀它們。要通過讀一份報紙,看看它著重報道了哪些新聞,并初步了解它的特點和定位。由此,通過收集多個媒體的獨家新聞,與同學們討論該怎樣捕捉新聞線索,發現新聞事件……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十二個任務群中,關于新聞類文本的教學建議是:針對新聞傳媒類內容,引導學生在分析與研究當代社會傳媒的過程中學習,如自主選擇、分析研究一份報紙或一個網站一周的內容,分析其欄目設置、文體構成、內容的價值取向,撰寫文字分析報告,進行多媒體展示交流。同時,推薦最精彩的一個欄目,不同體裁的精彩文章1~2篇,并嘗試利用選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除此之外,還要搭建符合學生實際和能夠自行運用的學習支架。在閱讀任務群中,學習支架是以旁批形式出現的;在新聞采訪和新聞任務群中,學習支架則采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呈現,既有任務驅動的要求,又有技巧的點撥引領,對消息的標題、結構、導語及語言都提出了明確的可操作的要求。實踐證明,搭建這樣的支架比“文體知識+范文+模仿”的套作模式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在新聞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言語綜合實踐為主線,以學習任務為驅動,整合言語實踐情境和課程資源,總結言語實踐活動中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建構聽、說、讀、寫協調發展的學習任務體系。活動與探究指向主動、個性、探究、建構,實現了諸多語文要素的有機整合,這樣的任務體系就指向知識的情景化和結構化,力爭把死知識變成活知識。
四、在發展提升中內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設置任務群的目的是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實踐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并在實踐發展中內化、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本單元的文本閱讀不是指向單篇課文的學習,而是指向閱讀消息這一類型文本知識與能力的建構,因而更具有主動、自覺的教學價值,更能彰顯學習任務的群聚關聯意義。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抓住語文學科的本體要素,在消息類文本的語言運用、表現手法、結構藝術等多個方面建構文本之間的互文關系,并指向特定的學習任務,從而讓深度學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發生。
眾所周知,新聞承載政治、經濟、文化、體育、軍事、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國際、國內的無所不有,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廣泛性。從傳播學的意義上講,這些知識具有很強的即時性,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學生接觸信息的知識渠道大大拓寬,他們可以輕松借助各種搜索引擎獲得知識性的信息。但學生在接觸這些知識時卻容易忽視其背后可能隱藏的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隱藏著不同的意識形態,而這一點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恰恰忽略掉了。
在“互聯網+”時代,媒介的手段和方式越來越豐富,媒介信息也越來越充分龐雜。作為“例子”,新聞教學還應教會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分析新聞的來源及其真實性、可靠性,新聞立場態度的正確性與社會影響,以及如何確?陀^、理性,等等。同時,要學會挖掘報道背后隱藏的信息,用理性思維代替感性思維,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辨析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明確自己作為主體性信息接受者的責任,進而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
“用事實說話”是新聞的基本原則,由于當前社會中人們價值觀的多元化,新聞的事實與觀點、客觀與主觀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我們看到的“事實”不一定是事實,這是因為媒體人會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表述方式展示他們眼中所謂的“事實”,他們的情感和觀點就會通過其言語方式體現在新聞中。
正如倪文尖先生所說:讓學生區分新聞事實與現象事實、辨析新聞的真實性與傾向性,有助于更自覺、敏銳地把握新聞媒體和者的意圖,也會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新聞的本質和媒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區分與比較事實上所教的,就不僅關乎新聞的閱讀,還關涉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新聞教學和學生將來的發展來講,培養學生的這種媒介素養,正是從文本走向社會素養的表現,也是學生應具備的社會能力。
在信息化社會,經常每天都會有一些有爭議的社會問題出現,這些紛雜的信息沖擊著學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新聞的教學除了從語文的角度分析文本本身的語言、結構和含義外,還應讓學生學會作為一個受眾者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判斷一篇新聞的價值。總之,新聞教育要面向未來,語文學科中新聞單元的學習對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養、對于社會的健康良性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類論文范文閱讀:新聞宣傳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滲透
摘要:對于企業而言,新聞宣傳工作和企業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發展,企業也逐漸由以往的報紙、書刊發展為以網絡為載體的工作形式。新聞宣傳工作能夠加強企業管理層和基層員工之間的聯系,為企業的發展與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企業必須對新聞宣傳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在進行新聞宣傳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充分發揮好新聞宣傳工作的導向作用,不斷強化企業的內部凝聚力,促進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