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1月0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相關實驗表明,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重點污染行業排放的化學物質中有數十類化學物質可引發人類癌癥,數百類化學物質能引發動物疾病,對生物多樣性具有很強破壞性,上千種能損害細胞中的D N A,影響人類的健康質量!度珖寥牢廴緺顩r調查公報》指出,我國化工、電力以及金屬冶煉、皮革等重度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土壤污染超標率為36.3%,工業企業廢棄場地的土壤超標率為34.9%,工業園區土壤的超標率為29.4%。
隨著當前城市空間拓展和布局改變,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危險廢棄物的企業逐漸從城市中心區轉移出去。截至2010年,全國范圍內有近10萬家污染企業關停,其中主要涉及焦化、化工、農藥、鋼鐵等重污染企業,這些污染企業的土壤受到有機物、重金屬及其他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較重,分布也相對集中,但污染特征因地而異,嚴重者受污染深度達到10米左右,使地下水也受到污染。這些土壤污染問題成為土地重新開發利用的隱患和障礙,這也引起了廣東工業大學建筑與規劃城市學院蔡云楠及其團隊的高度關注,蔡云楠指出,建立和完善其環境風險控制體系成為確保這些污染場地再利用的迫切要求。
據蔡云楠介紹,土壤環境修復是運用化學、物理和生物方法置換、降解以及轉化相應的土壤污染物,將土壤中有害污染物直接轉化為無害物質或使其濃度控制到可接受水平。土壤修復技術可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修復技術三大類。
其中,物理修復技術包括客土法和換土法(運用清潔土壤置換原有污染土壤)、隔離包埋法(修建混凝土鋼筋水泥隔離墻隔離污染土壤)、熱力恢復法(對熔點較低或揮發性較強的重金屬(汞)污染土壤進行高頻加熱處理)和電動修復法(運用低功率直流電場吸附土壤內重金屬);瘜W修復技術包括化學改良修復法(加入低毒或無毒化學物質,降低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和化學淋洗修復法(將污染土壤放入特定淋洗液中,溶解和解析污染物)。生物修復技術包括植物修復法(栽種可耐受和超富集植物,吸收土壤污染因子)和動物修復法(引入可吸收、分解土壤化學物質的動物、微生物,降低土壤毒性)。
關于土壤環境風險控制的主要策略與基本流程,蔡云楠指出,重點污染行業土地再利用環境風險控制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現有主要修復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土地功能、差異化的清理與修復指導值,采用限制污染場地功能、設置用途負面清單等多種風險管控的方法;二是完善重點污染行業土壤環境“調查—評估—監測”制度,排查被污染場地,制訂中長期修復計劃,實施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
三是加強環境、規劃、化學、生物、管理、經濟等專業的跨學科研究,將污染場地治理與再利用的特殊要求反映在城市規劃建設的各層次中,通過城市規劃的法定性和強制性,落實土壤治理、生態修復的目標、原則和技術手段;四是設定重點污染行業土地再利用管理主體的開發激勵和懲罰措施,通過多方合作、政策激勵、多方參與、加強監管,共同推進污染場地修復與再利用。
考慮到當前我國重點污染行業土地的復雜性,結合國外棕地相關再利用經驗,蔡云楠團隊總結重點污染行業土地再利用基本流程為場地環境全方位詳查、暴露風險檢測及評估、再利用功能定位、環境修復和后期監管五個步驟。
蔡云楠說,在當前我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嚴控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的背景下,污染場地治理和再利用在促進存量開發、拓展建設空間、保障發展用地等方面可以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重點污染行業土地再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風險控制極為關鍵。開發和選擇合適的棕地治理技術是重點污染行業土地有效再開發的前提,應盡快建立全面、科學、客觀的重點污染行業土地再利用的環境風險控制體系,確保生態環境與公眾健康安全,提高污染場地再利用率,使棕地變廢為寶,變棕為綠,實現“點棕成金”。
農業生態環境類論文范文:施肥對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
摘要:當前我國化肥的生產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產原料和生產工藝的影響,一些化肥產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屬、有機物和無機酸等成分,長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導致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積,嚴重影響了土壤的生態環境,使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中的重金屬、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標,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