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基于ETM的水電站廠房抗震分析

時間:2020年06月28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耐震時程法是一種動力彈塑性抗震分析方法,該方法的關鍵在于耐震加速度時程曲線的合成。基于我國水工抗震設計規范的標準設計反應譜人工合成4條耐震加速度時程曲線,并以某實際工程的水電站廠房為例,分別對其進行7條天然地震動下的增量動力分析和4條耐

  摘要:耐震時程法是一種動力彈塑性抗震分析方法,該方法的關鍵在于耐震加速度時程曲線的合成。基于我國水工抗震設計規范的標準設計反應譜人工合成4條耐震加速度時程曲線,并以某實際工程的水電站廠房為例,分別對其進行7條天然地震動下的增量動力分析和4條耐震時程曲線輸入下的非線性分析,對比研究了水電站廠房在不同地震強度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上下游墻頂點最大相對位移,并對水電站廠房在設計地震作用下的典型節點的相對地面峰值位移與峰值加速度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耐震時程方法可有效地預測水電站廠房在不同等級地震作用下的地震響應,其結果處于增量動力分析結果的包絡值之內,且在設計地震作用下,耐震時程方法在一定的容許范圍之內可有效地對廠房結構作出地震響應評價,較增量動力分析,耐震時程方法避免了多次的調幅計算,大大提高了計算效率。

  關鍵詞:耐震時程分析;水電站廠房結構;增量動力分析;抗震分析

建筑結構學報

  1研究背景

  我國水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我國西南地區。近年來在我國水資源豐富的西南地區修建了一大批巨型水電站,如溪洛渡、錦屏、大崗山、白鶴灘水電站等。該地區屬于高地震烈度區,水電工程選址難以避讓,廠房抗震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因此開展對水電站廠房的抗震安全研究及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抗震分析方法有:反應譜法、時程分析法、pushover分析方法和增量動力分析(IncrementalDynamicAnalysis,IDA)方法等。

  這些方法優缺點明確,pushover方法是一種靜力分析方法,該方法具有預測結構地震響應的直觀性、簡便性以及對結構輸入地震動的無依賴性[1-4],但該方法不能有效地考慮高階振型及地震動特性的影響,對結構地震響應的結果會造成一定的誤差。IDA方法以大量的時程分析結果作為結構預測地震的基礎,該方法有效地考慮地震動作用的隨機性并且能夠較為準確地預測結構在不同強度等級地震作用下的地震響應[5],但由于每條地震波需進行多次地震峰值加速度調幅,造成大型復雜結構的非線性計算,效率過低。Estekanchi等[6]、Riahi等[7]、Nozari等[8]將pushover方法與IDA方法相結合,提出了耐震時程法(EnduranceTimeMethod,ETM),該方法考慮時程分析中的動力效應并且結合了pushover方法中的簡便性,在有效預測結構地震響應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計算效率。

  目前國內外對于ETM的應用主要集中于混凝土框架結構、混凝土重力壩以及鋼結構領域[9-11],對于水工領域內的水電站廠房結構還未涉及。由于水電站廠房規模巨大,結構復雜,地震作用對其影響較大,發生震損將嚴重影響水電站樞紐的運行并威脅站內工作人員的安全。因此有必要開展ETM對于水電站廠房結構的抗震分析的適用性研究。

  本文結合ETM理論,基于我國水工抗震設計規范的標準設計反應譜,生成了4條用于水電廠房抗震的耐震時程加速度曲線(Endurancetimeaccelerograms,ETA),綜合考慮結構的材料,荷載等參數,建立了水電站廠房三維有限元模型,并對水電站廠房分別進行了IDA和ETM分析,對比研究了結構在不同地震動強度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上下游墻頂點最大相對位移,并對比結構在設計地震(7度)作用下典型節點處相對地面的峰值位移和峰值加速度的地震響應,對比討論了IDA與ETM分析下的結構加速度分布系數,以驗證ETM在水電站抗震的適用性。對比結果表明,ETM在節約了時間成本,提高了計算效率的同時,可以有效地對水電站廠房結構地震響應作出評價。

  2ETA合成

  2.1ETA合成的基本原理

  ETM以動力推覆進行結構抗震性能評估,該方法對結構輸入一條地震動強度隨持時增大的加速度時程曲線,以實現結構從線性到非線性,直至結構破壞失穩的全過程分析。ETM的關鍵在于合成ETA,要求該加速度曲線在某一時程內,其目標加速度反應譜和目標位移反應譜與時間呈線性增大的關系。Sa(T,t)=ttTargetSac(T)(1)Su(T,t)=ttTargetSac(T)T24π2(2)式中:tTarget為目標時間點;Sac(T)為預先指定的反應譜;Sa(T,t)和Su(T,t)分別為目標加速度反應譜與目標位移反應譜。在一定精度條件下耐震加速度時程曲線上每個點不能同時滿足公式(1)和公式(2),利用Matlab編程對該問題進行優化求解如公式(3):minF(ag)=∫0Tmax∫0tmax[Sa(T,t)-SaT(T,t)2+α[Su(T,t)-SuT(T,t)]{2}dtdT(3)

  2.2基于我國水工抗震設計規范合成

  ETA在合成ETA時,需要預先指定的反應譜,一般情況下取規范反應譜或地震動記錄形成的反應譜[4]。本文采用我國水工抗震設計規范中的標準設計反應譜作為預先指定的反應譜Sac(T),具體參數詳見水工抗震設計規范[12]。水平設計峰值加速度ah的取值大小將影響ETA的強度大小,故ah的取值大小不受規范限制,由需要合成ETA的大小進行調整。

  基于水工抗震規范的標準設計反應譜,取目標時間點tTarget=10s,水平峰值加速度代表值ah=0.3g,場地的特征周期Tg=0.20s,阻尼比ζ=0.05,合成了4條持時為30s的ETA。同時給出了每條ETA中0~10、0~20、0~30s的反應譜與目標規范譜的擬合情況,可以看出每條ETA均與規范譜具有良好的擬合。需要注意的是初始地震動的形狀對ETA合成有著重要影響,本文采用SIMQKE軟件人工合成初始地震動,使其只有上升段,沒有下降段與平臺段與ETA形狀保持一致。

  從ETA可以看出,每條ETA在頻譜特性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并且ETA的強度是隨時間線性增大而一般地震加速度時程的強度并非隨時間線性增大[13]用一條ETA進行結構分析,難免會造成分析結果的離散性,所以本文采用4條ETA對水電站廠房結構進行計算分析。給出了4條ETA在0~10s的反應譜與規范譜的的相對誤差,可以看出4條ETA的0~10s反應譜的中位值與規范譜的相對誤差控制在20%以內,故采用4條ETA的中位值對結構進行計算分析時,其反應譜誤差較一條ETA要低。

  3有限元模型

  本文以某實際工程的壩后式水電站廠房為研究對象,并對中間標準機組段建立基礎-廠房三維有限元模型。坐標原點位于地基上游底部角點處,并規定順水流向為X軸向下游為正;垂直水流向為Y軸向左岸為正;豎直方向為Z軸向上為正;沿廠房建基面分別向Z軸負向、上下游以及左右岸兩側延深1倍廠房高度從而建立結構的地基。

  地基、廠房下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以及上下游墻均采用C3D8單元離散,樓板、風罩、尾水管、鋼蝸殼采用采用S4單元離散,梁、柱采用B33單元模擬,鋼網架以及廠房上下游墻的配筋采用T3D2單元模擬。水電站廠房上下游墻頂部與頂部網架通過鉸接相連,水輪發電機組、吊車、屋面荷載、流道內的動水壓力等荷載在相應的位置以附加質量模擬。廠房兩側設為自由邊界,忽略相鄰機組段的相互影響。

  基礎底面全約束,四周法向約束,逐步積分法采用H.H.T法求解。廠房主體混凝土的力學參數如表1所示。混凝土材料采用ABAQUS有限元軟件中的混凝土損傷塑性模型(CDP模型),本文利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規定的C25等級混凝土應力-應變關系,根據Najar損傷理論計算混凝土的拉伸壓縮損傷因子,建立出C25等級混凝土的損傷塑性模型。考慮到廠房的上部結構是抗震關注的重點,所以僅對有限元模型的上下游墻進行了配筋,上下游墻內外兩側分別布置2層鋼筋,豎向鋼筋布置為Φ36@200,橫向鋼筋布置為Φ20@20。鋼筋單元(T3D2)采用*EMBEDED方式嵌入到混凝土單元中,采用雙線性隨動強化本構模擬其力學行為。地基巖體及鋼構件假定為線彈性模型。

  4水電站廠房抗震分析

  4.1地震波的選取

  為對比分析ETM與IDA結構地震響應預測的差異,本文以水工抗震設計規范中的標準設計反應譜為目標譜,從地震數據庫中心選取6條天然地震波,并基于水工抗震設計規范的標準設計反應譜人工合成一條地震波。給出了6條天然地震波調幅后與水工設計規范標準設計反應譜的對比情況,地震動反應譜的中位值與規范譜能夠較好地吻合。將上述地震波記錄進行調幅,每條地震波調整PGA為(0.1~1.0)g之間的地震波記錄,每條地震波記錄調幅10次,調幅增量為0.1g。

  5ETM分析結果

  5.1典型節點處的地震響應

  本文中實際工程的水電站廠房結構是按照7度(0.1g)進行設計,對IDA結果取0.1g峰值加速度對應的結果,對于ETM分析結果同樣取0.1g峰值加速度對應的結果。為更加全面地反映廠房結構地震響應結果,在廠房結構有限元模型中選取5個典型節點作為評價對比的依據,分別為節點8076(下游墻頂部中部)、節點6626(下游墻與發電機樓板連接處中部)、節點8235(發電機層樓板跨中某一點)、節點8068(風罩靠下游側某一點)和節點3001(座環靠下游側某一點),分別讀取其相對地面峰值加速度值和相對峰值位移值作為廠房結構的地震響應,以應證ETM在水電站廠房結構抗震中的應用。分別給出了廠房結構5個關鍵節點處的時程分析與ETM分析的相對地面峰值位移與峰值加速度響應,分別對時程分析結果與ETA分析結果求其響應的平均值,并對時程分析與ETA響應的平均值進行差值分析。

  對于相對地面峰值位移與峰值加速度響應的相對差值,節點3001(座環靠下游側某一點)分別為9.57%、17.81%,節點6626(發電機層樓板同下游墻連接處中部)分別為2.284%、17.42%,節點8076(下游墻頂中部)分別為6.202%、19.93%,節點8068(風罩靠下游側某一點)分別為1.377%、18.61%,節點8235(發電機層樓板跨中某一點)分別為2.549%、17.45%。結果表明,在一定的誤差容許范圍內,ETM可以有效的預測水電站廠房結構地震響應。

  5.2加速度分布系數

  在水電站廠房的抗震設計中,水平地震加速度沿廠房高度的分布是設計過程中關注的重點[17],為對比研究ETM在水電站廠房結構抗震分析的適用性,將時程分析與ETM分析的廠房結構加速度分布對比研究,給出了廠房結構在設計地震(7度)作用下時程分析與ETM分析下的水平地震加速度沿高度的變化,時程分析的中位值與ETM分析的中位值近似的接近。當水電站廠房的高度大于發電機樓板(33.80m)時,由于鞭梢效應的存在,使得加速度分布系數開始顯著的增大。對于水平地震加速度沿廠房高度的分布,時程分析與ETM分析的變化趨近似相同,這說明ETM可以有效地運用在水電站廠房的抗震設計中。

  6結論

  本文基于我國水工抗震設計規范的標準設計反應譜,人工合成了4條持時為30s的ETA,并建立了某實際工程水電站廠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別對水電站廠房進行6條天然地震波加1條人工波的IDA以及4條ETA的ETM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在基于水工設計規范生成ETA的過程當中,由于ETA的地震強度等級持續增大,所以設計水平地震動峰值ah可不按照規范選取,而是根據需要合成ETA的強度自行調整。如本文中以水平地震動峰值ah=0.3g,人工合成目標時間點tTarget=10s、持時30s的4條ETA曲線。(2)人工合成ETA曲線時,初始地震動的形狀將會影響ETA的合成,嚴重時有可能造成ETA曲線的失真。本文在合成ETA曲線的過程中,采用SIMQKE人工合成初始地震動,通過控制參數使初始地震動的波形只有上升段,沒有平臺段和下降段,與ETA曲線的形狀相似。

  (3)對比IDA與ETM分析結果的最大層間位移角、上下游墻頂點最大相對位移,盡管由于輸入地震動的隨機性導致其結果出現了一定的離散性,但IDA與ETM分析結果非常接近,而ETM分析只進行了4次運算就可以得出與IDA70次運算相近似的結果,大大提高了計算的效率。(4)研究對比了在設計地震下(7度)作用下,時程分析與ETM分析的相對地面峰值位移與峰值加速度響應以及加速度分布系數,結果表明在一定的容許誤差范圍內ETM分析可以有效地對水電站廠房進行抗震響應評價。

  (5)當水電廠房遭遇大震(9度)作用時,對比研究了時程分析與ETM分析的損傷狀況,結果表明盡管由于輸入地震動的持時和頻譜特性對損傷結果造成了一定的誤差,但作為一種簡化的抗震分析方法是可以接受的。

  綜上所述,對于水電站廠房結構,ETM在預測不同強度等級地震作用下的地震響應時能與IDA的結果較為吻合,可以大大提高計算效率。對于研究水電站廠房的地震易損性[18-20]具有極大的潛力,但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ATC-40,Seismicevaluationandretrofitofconcretebuildings[S].RedwoodCity(CA):AppliedTechnologyCouncil,1996.

  [2]馬千里,葉列平,陸新征,等.采用逐步增量彈塑性時程分析方法對RC框架結構推覆分析側力模式的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8,29(2):132-140

  [3]吳京,梁仁杰,王春林,等.基于非線性靜力分析的地震強度直接計算方法[J].建筑結構學報,2011,32(9):44-49.

  [4]白久林,歐進萍.基于耐震時程法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評估[J].工程力學,2016,33(10):86-96.

  [5]VAMVATSIKOSD,CORNELLCA.Incrementaldynamicanalysis[J].EarthquakeEngineeringandStructuralDynamics,2002,29(10):2551-2562

  [6]ESTEKANCHIHE,VALAMANESHV,VAFAIA.Applicationofendurancetimemethodinlinearseismicanalysis[J].EngineeringStructure,2007,29(10):2551-2562.

  作者:朱少坤1,宋志強1,張大偉2

  建筑論文投稿刊物:建筑結構學報宗旨在報道和交流建筑結構領域中代表我國學術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學科發展最新動態和趨勢,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結構、抗震防振、地基基礎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實驗技術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及最新進展動態,為我國建筑科學技術研究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