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1月0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當前,教育評價中的“五唯”問題,其根源在于“唯”形成的片面化、簡單化、功利化導向。職業教育評價改革破“唯”的關鍵,是以“多維”結構性視角構建教育評價新格局。在價值導向上,關注多元主體的利益表達,促進不同辦學職能的協同實現,綜合發揮教育評價的多種功能;在策略選擇上,注重梳理多元主體的不同職責,發展不同類型的評價方式;在結果應用上,減少“五唯”的杠桿撬動作用,以基準性評價、信息公開、長期性評價等方式,形成評價主客體之間交流互動的建構局面,回歸評價促進教育發展的旨歸。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育評價破“五唯”多元評價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為用好評價指揮棒,正確引導辦學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堅持問題導向”“破立并舉,推進教育評價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問題導向,意在找準破“五唯”破的是“唯”,而不是“五”,“唯”就是單一、片面、絕對,“‘五唯’的形成起于數量、成于剛性、錯在單一”[1],由此產生不科學、不全面、不正確的教育評價導向,進而導致教育走向工具化、功利化和簡單化。
破立并舉,意在破“唯”的同時,重點解決好如何“立”,這就要采用“多”的思路,以多維結構性視角重構教育評價的體系。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優化類型定位、構建現代體系的改革攻堅期,職業教育評價事關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而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改變功利化傾向,破除單向化標準,就必須要重置評價體系,從價值導向、評價策略、結果應用等多個方面協同重構新的評價格局。
一、導向:多重價值避免異化
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跨界”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必定也必須是多元的。職業教育的評價必然是要求多元主體參與的,集結各方利益主體的智慧,從不同的層面對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進行評價。“五唯”評價導致了在辦學主體方面片面強化了強勢主體利益、在辦學職能方面片面強化了科技研發、在評價功能方面片面強化了終結鑒定,從而導致職業教育辦學中出現了一些功利化、短視化傾向,因此只有充分尊重不同主體的利益,促進不同辦學職能的實現,綜合發揮教育評價的不同功能,才能扭轉“五唯”帶來的價值偏向甚至異化。
(一)關注多元利益主體訴求的不同表達教育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表征教育活動之于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參與職業教育的不同主體,對職業教育的期望、角度也各有立場,職業教育評價應充分回應每個主體的訴求,破除價值中立性,破除強勢主體權威,鼓舞不同主體積極參與到教育評價和教育活動中。
1.以政府視角關注辦學方向。放眼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2]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教育,因此,職業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和傳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面向市場,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有效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文明進步,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教育需求,確保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符合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規律性,充分彰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公平性和公共性。
2.以行業企業視角關注人才供給質量。行業企業既是職業教育重要辦學主體,也是重要受益者。一方面,職業教育辦學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一線崗位,以產業需求為主要依據;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為行業企業培養的大量技術技能人才。因此行業企業在評價中主要關注職業教育的效率,即職業教育是否能培養“用得上”的人才,能否在產業轉型升級中提供支撐。
3.以教師視角關注自身職業成長。教師群體既是職業教育的實施者,也是教育評價的主要對象,唯論文、唯獎項等最終落到了教師頭上,可以說是“五唯”的“苦主”。但是教師群體的訴求可能是復雜且被動的。一方面,“五唯”“已經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榮譽系統”[3],代表著教師的學術水平、社會身份認同和福利體系,教師已經在這樣的激勵軌道上高速行駛,對“五唯”內容仍然有需求;但另一方面,教師也深受“五唯”帶來的過分量化考核、指標過于統一、業績求全等多重壓力,希望減負。同時,教師希望考核體系體現職業教育特點,而不是仍然沿用普通教育的評價辦法,以此為教師職業發展方向提供更明確的指引。
4.以學生、家長視角關注成長成才。在適齡教育人口逐漸減少,職業教育生源多樣化背景下,學生和家長已成為教育選擇的決策者,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生、家長在職業教育評價中的訴求更多體現在教育質量、教育公平、教育成本上。
因此學生的能力發展、教育獲得、在校感受、甚至生活質量等期望和訴求都開始進入教育評價范疇。不同主體之間訴求可能存在交集,但職業教育的評價內容會因各自的出發點和關注點不同而不同,很難相互代表、相互替換。因此教育評價應該關注多元主體不同利益表達,如此才能吸引利益相關者共同建構職業教育價值,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形成多元評價格局。
(二)關注職業教育辦學職能的協調發展
職業教育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4]但教育評價中的“五唯”導致了職業教育辦學職能出現偏離,新的評價體系應更關注職業教育辦學職能的協調作用,同時關注每種職能的根本價值。
1.推進教書育人的教育價值回歸。職業教育學生來源廣泛,基礎不均衡,教育活動復雜,難以橫向評價比較,長期以來多以個別學生的競賽獲獎、教師的教學比賽等來說明教學水平,以就業率、薪酬等指標說明教學成效。這種評價方式導致職業學校教學評價出現以偏概全、參照普通教育評價等問題,未能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新時代職業教育教書育人價值應以立德樹人為準繩,“在評價中不追求客觀性,并試圖摒棄評價中的數量特征”[5],從人本的角度出發,重視學生發展和多元對話,促使教育回歸到人本價值的軌道上來。
2.推進科技研發的學術價值回歸。科技研發在職業教育辦學職能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且成為了學校辦學水平評價、教師能力評價和職稱評聘中的主要內容。“五唯”導致人們更關注科研業績,盡管推動了科技研發成果短期內迅速增多,但至少導致了兩個方面的不良影響,一是造成對教學關注度的降低,二是形成了科技研發中的浮躁風氣。因此,新的評價體系應倡導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價值取向,同時建立求真務實的學術風氣,使科技研發真正服務于學生發展與社會進步。
3.推進社會服務的公共價值回歸。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公共事業,開門辦學不僅是職業教育本身的類型特點決定的,更是職業教育應有的社會責任。在評價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時,更應關注職業教育在服務社會發展和文明傳承與創新中的貢獻,關注職業教育對于推動國家戰略實施、社會民主公平、教育現代化等方面的價值,而不僅僅是數量上達標。教育評價在實現辦學職能中發揮著重要的指揮棒作用,由于教育資源有限,“五唯”必然導致職業教育辦學越來越重視業績指標,而出現辦學方向偏頗和內在價值偏離。因此應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原則構建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引導辦學職能之間以辯證的、交互的關系存在,才能獲得職業教育價值實現。
(三)關注教育評價目的功能的綜合實現
教育評價是一種有目的指向的活動,具有導向、診斷、鑒定、調控和改進等功能,其目的可分為形成性目的與總結性目的。[6]《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教育評價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因此,職業教育評價應強化評價的診斷、調控和改進功能,即形成性評價,優化評價的鑒定功能,即總結性評價。
1.改進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有其合理性和不可替代的價值。職業教育辦學歷史不長,辦學水平不均衡,如果不強調結果評價,勢必導致質量管理上的失控狀態。例如2003年開始實施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在引導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轉向內涵建設、規范內部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過于強調總結性評價,也會產生很多不良影響。首先,過于關注結果,尤其是結果可能成為資源配置依據的時候,就會引發很多不端行為;其次,為了使結果便于比較,評價指標就會統一標準化,抹殺了評價對象的個性化和多樣性,造成千校一面、千人一 面。改進結果評價,并非不關注結果,而是要改進功利化、線性化的評價方式,注重評價結果的全面解釋和慎重處理。
2.發展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指通過診斷教育活動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動質量的評價”。[7]形成性評價在目的上指向發現問題和改進工作,在評價方式上側重提供更充分、全面和原始的信息,反映學生學習過程、教師教學過程和學校辦學過程的增值與發展,在評價過程中更關注主客體的互動,因此形成性評價更加有利于改進教育活動,提高教育質量,并且有助于形成更加民主的評價文化。
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也不可機械地將某種評價歸結為總結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還要注重過程,如果只強調總結性評價,會產生“唯”的缺陷和危害;如果只強調形成性評價,也會失去目標和方向。因此,應將兩者有機結合,健全綜合評價,推動評價結構系統化、功能綜合化、方法多樣化,從而破除“唯”的束縛。
二、策略:多樣類型改變單一
在多重價值的引導下,職業教育評價需要綜合考慮如何融合或溝通多元主體的訴求,在收集各種信息的基礎上,梳理不同主體的職責,反思不同環境的行為,形成評價主客體之間交流互動的共同建構局面,使得評價既能鑒定教育效能,又能促進教育發展。
(一)政府評價:管辦評分離
政府不僅是職業教育的管理者、舉辦者,還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因此對各級政府在職業教育辦學方向、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等方面的履職評價直接關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性問題。當前教育領域全面深化綜合改革,要求政府“管辦評”分離,推動政府職能由“辦”向“管”轉變。
1.政府作為管理者,需不斷完善督導評價。各地應根據職業教育評價改革的新要求,推動地方制定相應的督導法規和實施細則,確保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職業教育督導要把國家要求與地方創新密切結合起來,聚焦政府投入與績效、職能轉變與簡政放權、改革創新以及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等,推動地方政府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主體責任。
2.政府作為舉辦者,需引導學校自主辦學。各級政府應依法落實和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辦學、社會服務等方面給予學校更多的自主決策空間,增強學校辦學活力。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融入辦學指標體系,重點關注學生職業素質和生涯發展。要突出發展性理念,以評估促發展,引導學校建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并將對學校的評價逐步轉為對學校內部質量保障機制運作有效性的評價,建立學校自主辦學的質量管理制度。
(二)學校評價:主體自治職業學校是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對履行各項辦學職能、保證人才培養工作質量負有主體責任。同時,職業學校也是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的重要實施者,應立足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擺脫普通教育評價的路徑依賴,構建體現教師發展、學生增值的評價體系。
(三)社會評價:擴大開放作為職業教育評價改革中的關鍵一環,社會評價的話語權一直較低,其功能還未能充分發揮,水準和認可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新時代深化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應擴大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評價權,加快完善與職業教育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評價制度。
三、應用:多樣結果弱化杠桿
教育評價之所以能發揮指揮棒作用,在于評價結果成為了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五唯”導致政府機構圍繞少數核心評價指標對學校進行評價,學校圍繞少數評價指標進行競賽,社會、家長、學生圍繞少數指標轉,少數特殊指標支撐整個評價的杠桿效應。一般來說,有組織的評價就會形成一種隱性控制,評價的本意是促進職業教育呈現更為豐富、多樣、多姿態、有厚度的職業教育良好生態,而杠桿效應的存在扭曲了評價的本意、磨平了大部分學校的個性、加劇了職業學校圍繞部分評價指標辦學的競爭局面,極大破壞了職業教育的良好生態。
為破除“五唯”危害,首先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評價,降低評價管理成本;其次是減少評價的杠桿作用,摘掉論文、項目、獎項、帽子等之間的過分勾連;三是改變以評價代替管理的工作方式,弱化評價的鑒定、獎懲甚至問責的功能。
教育本身是一項具有長期性、連續性甚至滯后性的活動,因此評價教育的效果也必然是過程性、長周期的。當前“五唯”現象受人詬病,其癥結也就在于忽視教育的長期性與連續性,僅靠最后呈現的論文、項目、帽子去評價長期的教育效果,使評價失去了衡量教育的真正功能,也導致教育喪失了本真面目,成為急功近利的競賽場。因此,糾正長久以來形成的“五唯”之風,勢必提倡長周期的、過程性的教育評價,改進過多和過短周期的評價、結果性的評價。
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畫像等對職業教育對象進行多維度、立體式、全景式的考查。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過程性評價,不僅可以彰顯教育活動中那些外顯的效果,如量化的指標、獲獎、項目等,同時可以使教育活動中那些內隱的成效與問題真正呈現出來,如學生的能力畫像,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度,教學的滿意度,教師教育活動中的軌跡和答疑率等,以此為基礎信息依據,描述教育真實的過程,呈現教育本真的面貌,推動職業教育評價價值回歸,建立起溝通互動、促進發展的評價生態。
參考文獻
[1]馬陸亭.加強高等教育評價方式的改革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20(11):12.
[2]本報評論部.以理想信念塑造挺拔靈魂———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7(05).
[3]王洪才.高等教育評價破“五唯”:難點痛點突破點[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0085831.
[4]教育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EB/OL].(20191205)[20210811].
[5][7]劉志軍.教育評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46,60.
[6]斯克里文.評價方法論[M]∥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評價.陳玉琨,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3185.
[8]任占營.新時代深化職業教育評價改革的現實意義、政策路徑和成效表征[J].職教論壇,2021(8):1420.
作者:任占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