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2月3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 要】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特的鹽文化,包羅萬象。其主要包含鹽泉文化、鹽井文化、鹽法文化、鹽商文化、鹽稅文化,以及產、銷、供、管理等衍生的鹽文化。漳鹽文化作為該地區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學校的教育融合起來,促進其傳承和保護,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研究和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 漳縣;鹽文化;職業院校;保護;傳承
作為一個產鹽大國,我國的產鹽歷史十分悠久,種類非常多,包括池鹽、海鹽、礦鹽、井鹽。與此同時,鹽文化產生。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鹽僅僅作為一種物質產品,內部含有的文化因素并未受到重視。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鹽文化,加大了鹽文化的研究力度。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是中國歷史上發現最早的井礦鹽產地之一,其井鹽的手工熬制技術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探求該地區文化歷史、振興該地區經濟、打造地域特色產業名片的關鍵途徑。本論文以此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漳鹽文化走進職業學校教育的路徑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是實現漳鹽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有力途徑。
一、漳鹽文化遺產特征研究
顧名思義,鹽文化遺產就是以鹽元素為主的文化資源,屬于鹽文化的結合體。漳鹽文化則是以漳縣地區的鹽井作為中心,針對井鹽開發、產制、運銷、管理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社會財富總和,主要包括鹽泉文化、鹽井文化、鹽法文化、鹽商文化、鹽稅文化,以及產、銷、供、管理等衍生的鹽文化。漳鹽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主要分為物質類文化遺產、非物質類文化遺產。
物質類文化遺產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遺址類鹽文化遺產、館藏類鹽文化遺產,以古鹽神廟為代表,該廟又被稱為鹽昌閣,寺內端坐鹽神爺,且每年10月15日會舉辦廟會,人們都會來祭奠鹽神爺;非物質類的鹽文化主要包括一些無形的文化遺產,例如:鹽文化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手工藝、娛樂活動等。總體來說,漳鹽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顯著的特征:
第一,獨特性。鹽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是悠久歷史的沉淀,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由當時社會、環境、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種產物,主要對該地區特有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進行了映射。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漳鹽文化具有極強的獨特性,反映了當地歷史風貌、藝術特點,以及當地居民的思想、文化、情感等,具有不可復制性。
第二,地域性。漳鹽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環境衍生出來的。可以說,漳鹽文化依托漳縣獨特的生存環境,伴隨特定的環境產生,也會隨著特定環境而傳承和發展。另外,漳鹽文化的地域性不僅體現在當地的生態環境中,還體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民俗生活環境中。
第三,不可再生性。文化遺產是在歷史的發展和變遷中遺留下來的一種歷史產物,決定了其文化的不可再生、不可復制性。同時,漳鹽文化作為歷史的產物,也不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發生轉變,無法脫離當時的社會形態而憑空捏造出來,只能在歷史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繼承和發揚[1]。
二、漳鹽文化走進漳縣職業學校面臨的困境
漳鹽文化作為一種歷史文化遺產,新時代背景下全面加強傳承與保護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當前,漳縣關于漳鹽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初見成效,但是針對漳鹽文化走進學校教育層面的挖掘明顯不夠,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來說,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上,注重形式模仿,忽視了漳鹽文化內核的傳承正所謂“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內容”,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學校亦是如此。從漳鹽文化的內涵來說,其核心、根本內涵是精神特質,是漳縣地區的智慧、價值觀念、地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同時,漳鹽文化歷史悠久,經過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積淀逐漸形成。因此,在促進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走進校園的時候,不能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忽視漳鹽文化的內核。但就目前而言,職業院校由于對漳鹽文化研究和關注度不夠,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漳鹽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二)缺乏匹配的教材教材是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漳鹽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中職院校必須關注校本教材的開發,全面加強與漳鹽文化相關的教材建設工作,并嚴格按照教材內容,安排教學計劃、開展課堂教學等。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職業院校在開展漳鹽文化教育時,基本上沒有依據學校和漳鹽文化的特點,積極開發配套的校本教材,致使學生在學習時缺乏教材,出現了“無本可依”“無書可讀”等現象。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選擇的資料缺乏系統化,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也無法通過漳鹽文化校本課程,獲得更加全面、系統的知識,難以實現漳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三)師資力量匱乏,缺乏合格的漳鹽文化教師
正所謂“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師資力量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時,在推進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的過程中,師資團隊的質量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在調查中發現,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的過程中,缺乏合格的師資力量是面臨的首要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職業院校沒有合格的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漳鹽文化教育,學校只能借助外界的力量。而邀請的外界人員,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和能力,在對漳鹽文化進行講解的時候,常常出現內容表述不清晰、時間把握不精準等現象,致使職業院校漳鹽文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外界力量走進職業院校開展漳鹽文化教育,這些外界力量的成分比較復雜,包括漳鹽文化手藝傳承人,也包含一些民間藝人等,給師資團隊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職業院校漳鹽文化教育的發展。
(四)教育體系上,沒有形成系統化、連貫的漳鹽文化教育體系
推進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目的:其一,逐漸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從眾多職業教育中脫穎而出;其二,針對職業學校學生展開漳鹽文化教育,可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其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在學好專業的同時,掌握一兩門非遺技能。但是要想達到這三個方面目的,職業院校必須對學生進行系統化、連貫的教育。但就目前而言,職業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漳鹽文化教育時,缺乏一個系統的、連貫的教育體系,而呈現出斷裂式、分離型特點,基本上都屬于短期教育,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2]。
三、漳鹽文化在漳縣職業學校的保護與傳承路徑分析
(一)轉變理念,樹立漳鹽文化保護意識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漳鹽文化作為我國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精神財富,蘊含著深厚的歷史,以及廣大人民的智慧、民族精神,新時代下將其融入學校教育,對于增進學生的文化知識、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加強漳鹽文化保護和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首先,作為教育部門,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采取有力的措施,促進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
例如,教育部門可通過下發文件、舉辦“漳鹽文化走進校園”活動等方式,促進漳鹽文化與職業教育融合,使其在校園中能夠便于開發;其次,作為職業院校的領導,必須轉變傳統的人才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還應關注綜合素質,積極引進“漳鹽文化”項目,并通過政策、資金支持等,加強與漳鹽文化契合的校本課程開發,確保職業院校能夠開展漳鹽文化教育;最后,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來說,必須不斷提升對“漳鹽文化”的認知程度,配合學校做好與“漳鹽文化”相關的宣傳工作、活動。還應在教學之余,通過進修、網絡學習等多種途徑,學習與“漳鹽文化”相關的知識,不斷豐富知識體系,以便傳授給學生[3]。
(二)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加強漳鹽文化教育
漳鹽文化作為一種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也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正確的導向,使得學生在“漳鹽文化”學習中,產生心理認同感、對家鄉的自豪感,最終促使其自覺承擔“漳鹽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任。職業院校在強化“漳鹽文化”教育時,必須立足缺乏教材的現狀,全面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
以廣州市某中學為例,為了促進廣東客家人的麒麟舞走進校園,該中學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發了《麒麟舞的傳承與發展》這一校本教材;廣州市為了促進粵語走進課堂教學,結合當地特有的文化資源,開發了《粵讀羊城》這一校本教材,將粵語知識系統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焦作在促進當地文化傳承的過程中,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發了《我的家鄉焦作》這一校本課程,將焦作地區的歷史、地理、本土文化等進行了全面、系統化的講解。基于這些成功的案例,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在促進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時,應全力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
一方面,可積極鼓勵本地教育局,或者學校的教師,圍繞“漳鹽文化”展開調查、收集資料,并在此基礎上編寫讀物,以便教師教學、學生自主閱讀;另一方面,還可組織當地“漳鹽文化”宣傳工作人員到學校展開講座,或者開設興趣班等,以便學生對漳鹽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系統化的理解[4]。
(三)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漳鹽文化”教育效果
學校是文化傳播的主要場所,教師則是重要載體,是進行“漳鹽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可以說,強大的師資力量是保障“漳鹽文化”在職業院校傳播的關鍵因素。基于當前職業院校缺乏“漳鹽文化”教師團隊,應通過以下幾個方式,全面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首先,職業院校可組建“漳鹽文化”專業師資隊伍,教育部門應定期對教師團隊進行培訓,全面提升“漳鹽文化”師資團隊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發現的問題、面臨的困境等,還可通過小組研討會,在頭腦風暴、集思廣益中,尋找解決辦法,總結教學方法。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形成一支多元化、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其次,職業院校還可定期聘請一些“漳鹽文化”的研究人員、傳承人等到學校展開講解,將“原汁原味”的文化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在原生態的“漳鹽文化”中,感悟其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培訓班,聘請“漳鹽文化”的傳承人、手藝人進行技能傳授,實現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薪火相傳。例如,職業院校聘請漳縣民間手工藝人汪航到學校開展鹽畫制作,學生在體驗學習中,了解了制作工藝,也對“漳鹽文化”形成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5]。
(四)營造“漳鹽文化”走進校園的傳承氛圍
在促進“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的過程中,還應關注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漳鹽文化”的魅力,并對其產生親近感,使其自覺承擔傳承和保護“漳鹽文化”的重任。而要實現這一點,職業院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積極開展活動。具體來說,職業院校可邀請“漳鹽文化”傳承人進行專場演出,也可以對“漳鹽文化”進行展示,或者在特定的節假日開展“漳鹽文化”知識講座等,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對其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
其次,職業院校還可以設立一個負責“漳鹽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崗位,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化地進行傳承;再次,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的作用,增加“漳鹽文化”圖書館藏,建立數字化信息資源庫,以便師生閱讀,促使學生對“漳鹽文化”全面、系統了解;最后,還應充分利用職業院校的社團,定期舉辦與“漳鹽文化”相關的社團活動,或者組織社團在學校開展“漳鹽文化”宣傳工作,不斷增強師生的認知,才能實現“漳鹽文化”的保護與傳承[6]。
四、結 語
綜上所述,“漳鹽文化”歷史悠久,是富有地域特色、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背景下,促進“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與學校教育融合起來,是加強保護與傳承的必然選擇。為此,必須立足“漳鹽文化”走進職業院校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困境,提升重視程度,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營造“漳鹽文化”走進校園傳承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包彥龍,石莉萍.“一帶一路”背景下漳鹽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文化產業,2020(33).
[2]徐靜.漳鹽及其文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0.[3]樊靚.甘肅井鹽文化遺址的調查與保護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7.
[4]趙小平.對做好鹽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幾點思考[C]//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七輯.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學院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2014.
[5]張廣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和傳承保護路徑[J].參花:下,2021(07).
作者:包懷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