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0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shù):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對個人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提高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勢在必行。在本人一年級班主任工作中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著普遍較弱的問題,從教師方面、家長方面等綜合剖析其影響因素,進而提出良好的改進策略,以提高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關鍵詞:一年級;生活自理能力;重視教育
正文:在倡導個人生存能力的今天,小學生是否具備初步的自理能力,對其未來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學教育階段,無論是作為學生的老師還是孩子的家長,都要不斷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促進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許多家長對子女溺愛非常嚴重,不舍得子女受一點累。即使在學校,老師也會把學生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得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嚴重下降,反映出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不足,值得我們進行深刻反思和重視。
一、研究方法
文獻法。本文通過報刊、碩博論文、專業(yè)書籍等搜集并整理相關理論文獻指導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觀察法。本文將通過觀察筆者所帶班級行為情況,以了解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為本文提供實踐依據(jù)。
訪談法。通過對本班級里的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等進行訪談,探尋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找出策略。
二、研究對象特點
一年級作為兒童體驗學校生活的初始階段,是兒童獲得科學知識、學習技能的重要時期,一年級新生在入學時期的適應問題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1]。剛?cè)雽W的學生,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根據(jù)以上分析,本研究認為一年級小學生是指6、7歲的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獨立性與自覺性較差,因此應該注重一年級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顧自己的行為能力。在教育兒童方面則釋義為教會兒童自己料理自己日常各種各樣的行為,這其中包括生活上處理自己的日常瑣事、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可以獨立思考。
三、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生活技巧
無論什么時候,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2]。學生生活技巧包括:自己穿衣、吃飯、戴紅領巾、系鞋帶,獨立完成作業(yè),并根據(jù)課表整理書包,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孩子自己動手完成這些生活技巧,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在課間,很多學生要自己動手穿外套去到戶外活動,他們要么把衣服穿得歪七扭八,要么就會問老師是否能夠幫助他們穿好。可見,現(xiàn)在的家長,總想著把孩子照顧得面面俱到才好,把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全部包辦。
(二)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時期就是一年級,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有的學生到了假期就會對自己非常的放松,而忽略了作息時間,打亂了常規(guī)的作息時間安排。這其中有些孩子不能按時完成學校的家庭作業(yè),有些父母還會給孩子的課余時間安排一些興趣班,使孩子還是養(yǎng)成了晚睡的習慣;更有父母喜歡看電視玩手機到深夜,孩子也想跟著一起看。所有這些對孩子的健康和成長都極為有害。另外,有的學生飲食習慣也較差,喜歡吃的食物就暴飲暴食,不喜歡吃的食物就挑食不吃。
(三)獨立生活能力弱
現(xiàn)在有許多母親把孩子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也隨之下降。在生活中要多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簡單到復雜,使學生獨立完成在生活中得到鍛煉[3]。經(jīng)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丟三落四,筆者通過觀察還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孩子晚上吵鬧一定要跟父母一起睡覺。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就已經(jīng)完全有能力自己獨立睡覺,這種方式是非常不健康的。
四、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家長沒有教給孩子生活的技巧
在生活中孩子需要的不是照顧,而是需要家長教給他們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當孩子嘗試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會經(jīng)常把衣服穿反,這時很多父母往往會嘲笑或責罵他們,并沒有耐心地告訴孩子紐扣應該怎么系,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
(二)家長好習慣示范不夠
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想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例如,在就餐時,有些家長不僅大聲說話,而且還會挑食,這樣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跟著學會了,導致就餐時沒禮貌,而且挑食。筆者通過與班級中衛(wèi)生習慣不好的小雷媽媽交流,小雷媽媽提到她總是看到小雷隨手把臟東西抹到身上,批評了很多次孩子都不能夠改正。后來她發(fā)現(xiàn)是孩子的公公總用衣角擦手,她便學著公公的樣子往身上抹。
(三)過于依賴成人
小學生在家依賴父母,在校依賴老師,導致他們獨立生活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不高。例如,班級里的小文同學從來不自己背書包,不論是來接她的爸爸媽媽還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這樣的事情不僅是孩子習以為常,家長也覺得理所應當。
五、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改進策略
(一)成人教會孩子生活的技巧
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會各種生活技巧,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是需要成人教的。很多學生的書包里亂七八糟,這說明有的學生根本不會裝書包,而且還把不用的書本也背到學校來,不僅找書要花費很久,而且書本也被塞得皺皺巴巴。這時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引導,對于家長就需要教給孩子如何整理書包。例如:家長要告訴孩子書包里邊的書本要分開放,書本較硬較厚,本子較軟且薄,分開放書本不容易折角。教師以班會,或者各類活動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如組織一次整理書包大賽,告訴學生哪些是不可以帶到學校來的,哪些書本是今天不需要的就可以不用放在書包里,然后告訴他們怎么樣放書本才最有條理,最后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書本再重新裝一次書包,看誰能做得最好,最整潔。通過這樣的活動要學生自己動手,并鼓勵學生逐漸學會生活中的技巧。
(二)家長樹立好習慣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家長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家長在家庭中認真、專注地做事,也要讓孩子去效仿;家長與別人相處,友善、和睦、感恩,懂得回報,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家長教給孩子許多好習慣,但是自己卻不去做,無論多么苦口婆心、嚴加看管,都不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示范更有效。
(三)成人學會適當放手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是他們已經(jīng)懂事,家長和教師應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成人要時刻讓孩子們認識到我能行,試著讓孩子獨立去做事,不僅能增加孩子的體驗和知識,還可培養(yǎng)孩子的耐力,養(yǎng)成可以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的個性。教師與父母應看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建立起自立自主的信心,要在孩子小學時從小鼓勵孩子做一些他想做的事。
小學教育論文范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六、結(jié)論
一年級小學生作為學校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對象,學校要主動提高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家長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找出影響當前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根據(jù)原因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是一項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工作,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在學校、老師、家長的不斷努力下,提高一年級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付佳.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現(xiàn)狀及管理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2]倪麗斌.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8):7-9.
[3]邢星.中學生責任感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