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我國民辦本科高校的虛譽困境及其提升策略

時間:2020年04月1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聲譽是高校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校未來的發展。民辦本科高校作為我國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遍存在社會不認可、公眾不信任等問題,長期處于我國本科高校聲譽系統的末端。導致民辦本科高校聲譽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刻板效應的作用、信

  摘要:聲譽是高校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校未來的發展。民辦本科高校作為我國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遍存在社會不認可、公眾不信任等問題,長期處于我國本科高校聲譽系統的末端。導致民辦本科高校聲譽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刻板效應的作用、信息傳遞的失真、政府行為的自利。提升我國民辦本科高校聲譽的策略主要有:一是民辦本科高校要恪守契約精神、提高辦學信譽;二是第三方評價機構要堅持客觀公正、真實反映水平;三是政府管理部門要沖破政策壁壘、提高支持力度。

  關鍵詞:民辦本科高校;聲譽困境;主要原因;提升策略

民辦大學

  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265所,其中民辦本科高校434所(不含7所中外合作辦學和2所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本科高校),占全國普通本科高校總數的34.31%。可見,民辦本科高校已經成為我國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國第一所民辦本科高校—黃河科技學院(2000年)批準設立到現在,民辦本科高校已經走過19個年頭。

  雖然我國民辦本科高校在學校建設上無法復刻芝加哥大學僅用四年就成為美國一流大學的榮光,但是民辦本科高校一直作為我國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改革的排頭兵,以靈活、自主的辦學體制而為人們所稱道,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辦學質量、人才培養、教學水平、科學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們在標榜民辦本科高校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所做貢獻之時,民辦本科髙校卻長期處于我國本科高校聲譽系統的末端。

  一、當前我國民辦本科高校所面臨的聲譽困境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民辦高等教育實現了由“替補身份”向“成員身份”的轉變,民辦本科高校也在這個過程中悄然崛起,但并未獲得較高的社會認可度、關注度和美譽度。雖然民辦本科高校中不乏比較好的學校,但一般情況下社會各界最認可的“好大學”仍然是公辦本科高校。究其原因,有論者認為:“由于種種社會原因,今天人們還是十分青睞公辦院校。

  學費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人們對于非政府組織辦學還缺乏應有的信任。”⑴公眾主觀的不信任,使得當前民辦本科髙校在我國本科高校聲譽系統中處于末端,這會直接影響我國民辦本科高校的發展。“大學聲譽往往表現為一種主觀評價,卻現實地反映出大學的社會地位及影響,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大學的未來發展”⑵。這種不信任、不認可彌漫在社會的各處,共同構成當前我國民辦本科高校的聲譽困境。

  1•社會的不信任:民辦本科高校是社會“區別”對待的對象

  一談及民辦本科髙校,公眾潛意識地會覺得“民辦本科不行、不好”,“學費高”是最顯著的標簽。在公眾、企業等面前,民辦本科高校一直是他們“區別”對待的對象,歧視民辦本科高校及其畢業生的情況時有發生。相關調查表明,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歧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校名氣、學歷與經驗歧視、性別歧視、戶籍歧視、就業類型歧視、政治面貌歧視等。其中,學歷與經驗和學校名氣歧視排名第一,受訪者中有90%都遭遇了這種歧視⑶。誠然與大多數公辦本科高校相比,民辦本科髙校的辦學歷史短、學校起步晚,有其先天的劣勢,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有一批民辦本科高校走在新建本科高校的前列。社會公眾應該看到民辦本科高校在辦學上所做的努力。

  第一,重視學校辦學經費的投入。民辦本科高校在教育事業收入明顯低于公辦新建本科高校之時,仍盡可能地將有限的經費用于提高辦學質量。統計顯示,民辦本科高校校均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3026.9萬元,明顯高于公辦新建本科高校校均2473.8萬元的水平⑷。第二,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民辦本科高校在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其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實訓場所與實習場所所承擔的實驗教學人時數和人次數總體上多于公辦新建本科高校⑸。

  第三,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相關數據顯示,民辦本科高校教師境內培訓進修校均467.1人次,高于公辦新建本科高校263.9人次的平均水平;民辦本科高校教師到行業與企業進行培訓校均為70.9人次,高于公辦新建本科高校49.5人次的水平⑹。第四,及時調整以適應社會需要。相關研究調查顯示,新建本科高校在“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方面,“公辦高校的不合格率為41.5%,高于民辦髙校的36.4%,差異比較顯著”[7]。雖然民辦本科高校更能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專業結構以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但是公眾對民辦本科高校所做的諸多努力卻視而不見,區別對待民辦本科高校的情況時有發生。

  同時,第三方評價機構在編制大學排行榜時,對于民辦本科高校和公辦本科高校“區別”對待。在評價上,存在明顯的“兩條腿走路”的現象。民辦本科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沒能得到體現。我國現行的綜合大學排行榜明顯地把民辦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排除在外,以2018年公布的武書連大學排行榜為例,除了在《2018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等相關榜單中能看到民辦本科高校的身影,在諸如《分省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分省大學社會科學排行榜》《分省大學自然科學排行榜》《分省大學生師比排行榜》等榜單中都難覓民辦本科高校的蹤跡。

  難道說民辦本科高校不是各省的大學?難道說民辦本科高校真的完全不如公辦本科高校?顯然是因為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對民辦本科高校的“區別”對待。由中國校友會網編制并公布的各類中國大學排行榜也是將二者分開評價的,巧立“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以兩種不平衡的方式評價公辦本科高校和民辦本科高校,使得民辦本科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喪失與其他水平相當的公辦本科高校競爭的可能,公眾也難以了解民辦本科高校的真正實力,進而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情況的發生。

  2.家庭的不信任:民辦本科高校是家庭“次優”選擇的對象

  對于學生、家長而言,選擇民辦本科高校更多是沒有辦法的選擇,社會上甚至岀現“寧可上公辦專科,也不愿意上民辦本科”的現象。“我國高等教育求學者常常優先選擇公立高校,只有不能進公辦高校時不得已才選擇進入民辦高校,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生源市場幾乎是完全分割的”⑷。

  當前,髙考分數作為高校錄取的主要依據,學生成績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學校在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認可度和美譽度,即聲譽的高低。翻看歷年各省本科征集志愿的高校名單,我們不難發現民辦本科高校幾乎都是缺額最多的學校,多數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也普遍偏低。以山東省2018年新建本科高校在本省招生為例,在全省新建本科高校學生錄取情況上,公辦新建本科高校全面占優,無論是在招生人數上,還是在錄取分數上。

  2018年山東省本科普通批次最低錄取分數線為文科505分、理科435分。通過對表1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文科考生要想被公辦新建本科高校錄取,其高考成績至少要超過本科線20分,而進入民辦本科高校只需過線即可。對于理科考生而言,要想進入公辦新建本科髙校學習,其高考成績至少要超過本科線29分,而想要被民辦本科高校錄取則只需超過12分。從錄取分數上的差距,可以直觀地看出民辦本科高校是家長、學生的“次優”選擇,家庭對民辦本科高校的認可度普遍不高。同時,錄取分數的高低也可以反映高校所錄取學生的生源質量。學生的培養質量是高校的名片,而民辦本科高校在學生錄取上只能扮演撿漏者、末位者的角色,生源質量不佳,又反過來制約學校的培養質量。對于那些缺額較多的民辦本科高校情況可能更不樂觀。

  這些學校只能通過調劑、補錄等的方式來錄取學生。周海濤和鐘秉林指出:“不同錄取志愿批次的民辦高校學生在學習態度方面存在差異。被第一志愿錄取的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能感最高,考試心態最佳;被其他錄取類別錄取的學生學習興趣最低;被調劑錄取的學生學習效能感、考試心態最差。”⑼因為民辦本科高校是家庭的“次優”選擇,使得民辦本科高校難以在生源質量上得到保證,生源質量的不佳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民辦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而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民辦本科高校的辦學聲譽。

  3.政府的不信任:民辦本科高校是政府“次要”支持的對象

  長期以來,我國公辦本科高校無論是在質上,還是在量上都遠遠優于民辦本科高校,使得民辦高等教育長期為政府所忽視,不為政府所信任、所認可,這使得政府在政策上對民辦本科高校的支持甚少。具體表現為財政支持力度小、科研放權力度小、招生限制力度大。

  首先,在財政支持上,公辦新建本科高校享受著國家財政豐厚的支持,而民辦本科髙校還停留在主要依靠收取高額學費維持學校運作的層次上。相關數據顯示,民辦本科高校校均教育事業收入為1483&1萬元,顯著低于公辦新建本科高校校均教育事業收入18232.0萬元的水平[閔。同時,在教育事業收人的構成成分上,民辦本科高校與公辦新建本科高校存在明顯的差異。民辦本科高校的教育事業收入主要以學生學費為主,其中,本科生和高職高專學費收入占學校教育事業收入的比例髙達97.9%,國家財政性生均撥款總額僅占1.1%。在公辦新建本科高校教育事業收入中,學生學費收入所占比例為31.5%,國家財政性生均撥款總額所占比例高達67.0%。

  可見,學費是民辦本科高校的生存之道。政府的不認可、不信任使得民辦本科高校無法獲得來自政府的財政支持,民辦本科高校也就缺乏進一步提升聲譽的動力。其次,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是以政府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在當前民間科研支持組織、團體的力量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政府主導著高校的科學研究活動,而出于對民辦本科高校的不信任,民辦本科高校得到國家提供的科研支持機會較少。以山東省2017年新建本科高校社科課題立項為例,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整體上民辦本科高校所獲得的科研支持遠遠不如公辦新建本科髙校,除了四所民辦本科高校與公辦新建本科高校相當以外,其余八所有較大差距。而科學研究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且“大學聲譽主要來源于大學教師學術聲譽,民辦本科高校缺乏來自政府的科研支持,也就失去了一條重要的提升聲譽的途徑。

  同時,據《2017年山東教育統計摘要》顯示,山東省擁有省級重點學科的44所高校均為公辦本科髙校,而民辦本科高校無一上榜,國家重點學科更是遙不可及。最后,對于民辦本科髙校的本科招生指標嚴格控制,2018年山東省新建本科高校在本省本科招生數,公辦本科高校招生指標最多的為山東交通學院,共招收2522人,而民辦本科院校中指標最多的為青島濱海學院,共招收1312人,二者之間相差1210人。就整體而言,公辦新建本科高校的本科招生指超過千人的有9所,而民辦本科高校只有2所達到這一標準。對于本科招生指標的嚴格控制也反映出政府對民辦本科高校辦學的不信任。

  二、我國民辦本科高校聲譽困境產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當前我國民辦本科高校聲譽普遍不高、部分學校未能獲得與之匹配的聲譽的原因很多。在此,我們認為主要是由以下三個原因導致的:

  1•刻板效應的作用

  刻板效應是指人們對某類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比較固定、籠統、簡單、類化的看法,并把這種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類事物都具有該特征,而忽視個體之間的差異。這種效應常常出現在社會、企業、公眾對民辦本科高校的認識上。民辦本科高校作為我國本科教育大眾化“運動”的產物,與公辦本科高校相比,其辦學歷史普遍不長、社會影響力較低,這使得社會上形成了“民辦本科不好、辦學水平不高”等較為籠統、簡單的看法,并把這種認識推廣到全體民辦本科高校身上,“以偏概全”地看到所有民辦本科高校。同時,相較于公辦本科高校,民辦本科高校普遍收費較高,這也使公眾對民辦本科高校形成了“花錢上大學”“花錢買學歷”等刻板認識。

  實際上是一種對民辦本科高校污名化的表現。組織污名化是指組織在一個或者多個利益相關者心目中的名聲受到了破壞,激發了人們對組織深層次缺陷的感知并由此對其產生較大的不信任感[⑵。這導致社會、企業和公眾普遍對民辦本科高校不信任、不認可,對于一些辦學水平已經有了較大提高的民辦本科高校也會憑借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式,對它們進行“區別”對待,認為它們不如公辦新建本科髙校。對此,有論者指岀:“對于一所社會聲譽和地位不怎么高的學校來說,人們同樣會出現以偏概全的誤判,憑借不佳的聲譽對學校進行評價,甚至會掩蓋其不錯的績效,這就屬于妖魔化的體現了。”由于刻板效應的存在,使得社會、企業、家庭、政府等對民辦本科高校存在一定的偏見與歧視,進而導致民辦本科高校無法獲得與其辦學水平相符的認可度,從而導致聲譽困境的產生。

  2.信息傳遞的失真

  信息失真也是導致民辦本科高校陷入聲譽怪圈的重要原因。失真,英文為distortion,是扭曲、變形的意思,通常是指事物與真實情況有所出入。當前,社會所流傳、公眾所接收的關于民辦本科高校的信息被過度加工和處理,信息失真嚴重,無法客觀、真實地反映民辦本科高校的水平。自2013年10月18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普通高等學校編制發布2012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的通知》(教高廳函〔2013〕33號),要求各大高校按要求編制《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同年,11月5日,教育部辦公廳又發布了《關于編制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教學廳函〔2013〕25號),要求各大高校每年年底發布當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自此,編制《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成為各大高校的年度工作。

  雖然各民辦本科高校每年都會定期向社會發布《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等文件,但是這些報告的編制與發布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其真實性有待商榷,社會認可度普遍偏低。同時,民辦本科高校的信息存在主觀、人為失真的情況。長期以來,我國關于高校的評價體系對“公辦”與“民辦”采取分開評價的方式。第三方評價機構也并未提供民辦本科高校和公辦新建本科高校橫向比較的評價報告。

  如由武書連、中國校友會網編制的大學排行榜,對民辦本科高校進行區別對待,并未把民辦本科髙校納入大學排行榜中,而是把其作為單獨的部分進行評價,民辦本科高校為我國本科教育所做的貢獻未能體現。缺乏橫向比較相關信息,使得民辦本科高校與公辦本科高校形同陌路,也就無法準確、真實地判定某所民辦本科高校在我國本科教育系統中的真實位置。公眾又缺乏科學、有效的手段獲取相關信息,關于民辦本科高校辦學質量、教學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只能更多地仰賴于第三方評價機構。第三方評價機構“區別”對待的方式,使公眾主觀上認為民辦本科高校不如公辦新建本科高校。

  三、提升我國民辦本科高校聲譽的策略

  伯頓•克拉克認為,“大學競爭的實質就是聲譽的競爭”[閔,強調:“聲譽一旦形成就是高等院校獨一無二的最大資源。”⑴]顯然,聲譽對于一所高校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是高校競爭的實質,是引導高校走向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因為“一所大學一旦有了較髙的聲譽,就會繼續吸引更多的財力、物力和更多更好的教師以保持與發展它的聲譽”⑵)。同時,“聲譽在髙校無形資產中處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校生源的質量、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認可程度,以及高校對優秀畢業生的占有率、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等,從而相應地影響培養人才的質量、高校的生存和發展。

  可見,聲譽對高校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既然聲譽對于高校的發展如此重要、對高校的影響如此深遠,針對當前我國民辦本科高校所面臨的聲譽困境,該如何促進我國民辦本科高校聲譽提升呢?1.對于民辦本科高校:恪守契約精神、提髙辦學信譽“契約”一詞源于拉丁文,原意為交易,其本質是一種契約自由的理念。契約精神則是指存在于商品經濟社會,并由此派生的契約關系與內在原則,是一種自由、平等、守信的價值取向,是建立在各方自由、平等基礎上的守信精神。

  對于學校而言,一所學校如果缺乏契約精神,不但會使公眾產生不靠譜的感覺,而且其自身往往會失去更多的發展機會。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興起導源于高等教育社會供給不足、高等教育社會需求旺盛。因而,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從誕生之初就蘊含商品交易的特性。當前,我國眾多民辦本科高校是在社會資本的支持下建立的,追求合理回報是諸多辦學者的主要目的之一。

  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各民辦本科高校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追求邊際收益最大化的傾向,如果沒有強烈的契約意識,辦學可能就會一意孤行或是急功近利。如在學生的培養上粗制濫造,壓縮各項辦學經費支出。為此,民辦本科高校要想獲得社會的認可、得到政府的支持、贏得家長的好評,在辦學過程中要恪守契約精神,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負責的態度,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其中又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民辦本科高校正是通過人才質量與政府、社會、家庭等三方建立了非正式契約關系。要想社會認可民辦本科高校、家庭選擇民辦本科高校、政府支持民辦本科高校,這些都以民辦本科高校恪守契約精神、造就優秀人才為前提。

  第一,民辦本科高校要與社會建立信任,我國絕大多數民辦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定位為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民辦本科高校從社會的人才需要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為本,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如此,企業才會愿意錄用民辦本科高校的畢業生,民辦本科高校的畢業生才不會被“區別”對待。對此,民辦本科高校應該不斷地提高辦學質量,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第二,對于家庭而言,在父母將孩子送進民辦本科高校的那一刻起,雙方就已經建立了契約關系,家庭付岀了高額的學費,民辦本科高校就有責任和義務把學生培養成才。“優質高價”是美國非營利性私立高校確立學費水平的基本原則美國私立高校之所以在收費如此之高的同時,美國人仍然趨之如鷲,是因為有高質量與之匹配。而我國民辦本科高校走的則是“低質高價”的路線,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一個家庭花了大價錢送子女來上學,但是畢業后卻沒有收到滿意的答卷,這種結果顯然是得不到家庭的認可。為此,民辦本科高校應當恪守契約精神,以培養學生為己任,從而提高家庭對于民辦本科高校的認可度。第三,堅持公益性以獲得政府支持。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和授權者。如果民辦本科高校想獲得政府的支持,就需要遵守與政府之間形成的契約關系,以提供優質的公共教育服務為目標,堅持辦學公益性的原則,從而贏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

  此外,民辦本科高校在編制《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等報告時,要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真實地反映自身的水平,從而使公眾更為真實地了解民辦本科高校。總之,民辦本科高校應該深刻地認識到“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通過辦學質量來贏得社會、家庭和政府的認可。因而,不斷提升辦學實力是民辦本科高校獲得聲譽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由于心理慣性的作用,公眾對一所大學的認知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良好的大學聲譽具有積累性,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建設才能形成⑺】。因此,擁有契約精神的高校實際上是在積累信用資產。

  2.對于第三方評價機構:堅持客觀公正、真實反映水平

  針對當前我國各類大學排行榜對民辦本科高校“區別”對待的情況,造成民辦本科高校缺乏與公辦新建本科高校同臺競技的機會,我們認為,有必要改變當前“兩條腿走路”的評價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模式,從而改變各界對民辦本科高校的定式,達到提升民辦本科高校聲譽的目的。各類“排名榜式”的教育評估實質上會對被評估者的社會聲譽、生源、資源獲得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皿)。

  自大學排行榜出現以來就飽受爭議,人們在批評它的同時,卻又極為熱衷于尋求更高的位置。在信息社會里,大學排行榜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獲取相對真實、可靠的信息需要,公眾通過大學排行榜可以直觀地、便捷地了解到大學的辦學水平,但是現行的大學評價方式明顯地把公辦與民辦對立起來,對民辦本科高校進行了“區別”對待。

  長期以來,公辦本科高校在我國占有絕對的優勢,這種評價方式在無形中會使公眾主觀上認為民辦不如公辦,公辦占據著上位者的角色,而民辦本科高校只能放下姿態,失去沖破公辦本科高校包圍圈的可能,建設“一流民辦大學”只能成為一種妄想。在評價標準上,我們認為,只存在“水平高的髙校”和“水平低的高校”,而不是根據其舉辦者的法人屬性巧立名目來對我國高校進行區分評價。國際上影響力最大的大學排行榜: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在對全球大學進行評估的時候,并沒有因為其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營利的還是非營利的,進行區別對待,而是根據反映高校辦學水平、辦學實力的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為此,我們認為第三方評價機構應當把民辦本科高校也納入中國大學排行榜的各類榜單中,而不僅限于“民辦大學排行榜”。誠然,當初專門設立“民辦大學排行榜”對于快速提升民辦本科高校的社會認知度,對于提升民辦本科高校的質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當前應該給予民辦本科高校與公辦本科高校同臺競技的機會,這既是應該的,也是必需的。“教育質量具有模糊性和難以測量性,第三方對高校質量的導向性評價能顯著增強髙校聲譽。

  總之,第三方評價機構在進行大學評價時,要改變當前的評價方式,既要重視橫向比較,也要提供縱向比較的機會,這對于提高民辦本科高校的社會聲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民辦本科高校而言,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與公辦本科髙校之間的差距、與領跑者之間的差距,從而有提高辦學質量的動力,而不是持續地扮演末位者的角色,每前進一名都是對學校莫大的鼓舞,對于社會公眾而言,能夠比較直觀地了解民辦本科高校的真實水平,及其在我國大學群中處于怎樣的一個位置,提供與公辦本科高校進行比較的機會,從而提高公眾對民辦本科髙校的社會認可度。對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而言,如此才能使民辦本科高校真正地融入我國高等教育這個大家庭中,獲得與“名實相符”的聲譽地位。

  3.對于政府管理部門:沖破政策壁壘、提高支持力度

  針對政府對民辦本科高校不信任、不認可的問題。政府作為公共事業的管理者,應該看到民辦本科高校在學校發展上所做的努力及對我國高等教育所做的貢獻,打破相關政策的壁壘,提高對民辦本科髙校的支持力度,為民辦本科高校聲譽的提升提供支持。公辦新建本科髙校生均教育事業收入14517.0元,民辦本科高校僅有1090&9元,但是對生均教學經費支出情況的統計發現,民辦本科高校生均教學經費支岀為3597.9元,明顯高于公辦新建本科高校3297.8元的水平旳。

  可見,雖然民辦本科髙校在辦學經費極為有限、辦學經費主要依靠學費的情況下,仍堅持把大量的經費用于教育教學中,但是,一味地增加學費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利于學校發展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民辦本科高校辦學經費的瓶頸期,政府有必要提髙支持力度,助推民辦教育的發展。新《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條例(送審稿)的公布都是很好的開端,但是這些都需要切實地執行。

  在科研上,與公辦新建本科高校相比,民辦本科髙校得到來自政府相關單位的支持較少,這是不利于民辦本科高校發展的。諸多研究已經表明,科研水平對于高校聲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缺乏有效的科研支持使得民辦本科髙校失去了一條提升學校聲譽的重要路徑。為此,政府相關單位有必要提高對有能力、有水平民辦本科髙校的科研支持力度。同時,我們也看到眾多民辦本科高校連一個省級重點學科都沒有的現象,而“學科是大學的細胞,世界一流學科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沒有學科的支撐,民辦本科高校也就喪失提高辦學水平的基礎,建設“一流民辦大學”也就成為奢望。

  為此,相關政府單位在對高校進行學科水平評估的基礎上,對那些在某些學科上具有突出優勢的民辦本科高校要給予一定的學科支持。此外,與公辦新建本科高校相比,民辦本科高校在本科招生人數上存在較大差距。當前,雖然我國民辦本科髙校在學校數量上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是在校生人數中高職高專的占比較高,國家對于民辦本科高校的本科生招生人數嚴格限制。

  本科教育對于高校的發展尤為關鍵。2018年11月1日,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辦一流大學,本科教育是根。”受限于本科招生政策,民辦本科高校開展本科教育面臨“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窘境。為此,針對那些有能力、有基礎承擔更大數量的本科教育的民辦本科高校,主管本科招生的相關部門應給予其更大的本科招生權利,促進“一流民辦大學”的建立。總之,針對當前政府對民辦本科高校不信任、不認可的情況,政府應公平、客觀地看待民辦本科高校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所做的貢獻,提髙相關的支持力度,促進民辦本科高校的發展,從而助力民辦本科髙校聲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莉莉,張歆.民辦本科院校競爭力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0(1):71-74.

  [2]舒穎崗.大學聲譽培育與高水平大學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2):21-25.

  [3]晉書元.淺議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歧視[J].現代婦女:下旬,2014(8):159-160.

  [4][5][6][10][26]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2016年度):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的全景與探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92,93,116-117,100,89.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復旦教育論壇》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主辦的高等教育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教育理論、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經濟、課程與教學、民辦高等教育、比較高等教育、比較醫學教育等研究領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