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時間:2020年02月1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及人際交往問題存在已久。本研究以留守及非留守經歷大學生為被試,采用情緒啟動范式探討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特點及對人際交往的影響。結果表明:(1)留守經歷大學生對中性人物面孔的喜好判斷容易受到外界情緒信息的影響的程度顯著

  摘要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及人際交往問題存在已久。本研究以留守及非留守經歷大學生為被試,采用情緒啟動范式探討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特點及對人際交往的影響。結果表明:(1)留守經歷大學生對中性人物面孔的喜好判斷容易受到外界情緒信息的影響的程度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2)留守經歷大學生在接受了不同情緒啟動之后更易出現趨避反應,且這種趨避反應的強度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3)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水平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

  關鍵詞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情緒啟動;人際交往

大學生人際交往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及改善

  新媒體網絡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為此下面文章主要通過解析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交往關系的現存狀態,以及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所產生的深刻影響,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對策建議,營造一個較為健康良好的網絡往來氛圍。

  1引言

  留守經歷大學生是社會發展時期的特殊群體,從針對留守經歷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來看,留守經歷群體的情緒問題檢出率高于非留守群體(胡江輝,李潛,趙文健,劉衛文,湯夢娟,2008;溫義媛,曾建國,2010;楊曙民,梁曉穎,李建秀,龔曉會,2008;張莉華,2006;張仕瓊,2008)。情緒易感性為情緒感染過程中個體的情緒易被他人影響的特質(張奇勇,盧家楣,2013),是情緒與認知交互作用的產物,且認知水平的高低受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影響(Kimberly,2006;Tower,1996)。對成長過程中處于不利生活條件的留守經歷大學生而言,相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及應用價值,然而目前國內有關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的研究尚待補充。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眾多研究表明青年時期是個體生命歷程中情緒障礙發生率陡然上升的時期(Rutter&Angold,1992;Forbes,Phillips,Silk,Ryan,&Dahl,2011)。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情緒及情緒調節方式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好壞(李梅,盧家楣,2005;喬建中,饒虹,2000;王莉,陳會昌,1998)。在人際關系形成的過程中,情緒的合理表達和情緒體驗的控制起著重要作用(Joseph,Carl,&Linda,2004),情緒調節不良的兒童表現出較多的焦慮行為,更易遭到同伴的拒絕(Eisenberg,Fabes,Murhpy,Maszk,&Karbon,1995)。情緒留守經歷大學生存在較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李曉敏,羅靜,高文斌,袁婧,2009;李曉敏,袁婧,高文斌,羅靜,杜玉鳳,2010;徐振軒,2018),但是鮮有關于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對人際關系影響的相關研究。根據農村留守經歷群體發展的生態模型,留守群體與其周圍的生態環境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動態的系統,在留守群體-留守環境這一整體的動態系統中,對經歷的認知-情感加工作為影響留守兒童發展的保護性因素(趙景欣,申繼亮,2010)。

  同時,留守群體發展中的保護性因素的效應可能具有群體特定性,這種群體特定性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固定下來,而這也使得對留守群體青少年群體的認知-情感加工的研究更有意義。因此本研究共有兩個實驗,實驗一探究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及人際交往過程中喜好判斷的特點,實驗二進一步探究其情緒易感性對人際交往傾向的影響。通過研究他們情緒易感性特點及對人際交往傾向的影響,有助于開發和提升他們情緒調節、交往能力,克服消極情緒對認知的影響,并化留守經歷為發展動力,對維護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構建留守經歷對其情緒易感性影響的作用路徑,為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的改善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管理提供實證依據和啟示。

  2實驗一

  2.1實驗目的

  情緒易感性包含了人類兩種最基本的心理機能:情緒和認知,而情緒啟動這一實驗范式與情緒易感性在心理機制上存在同構,因此本研究以情緒啟動范式來考察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的特征以及留守經歷大學生與非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有無差異。

  2.2實驗方法

  2.2.1被試

  某大學在讀大二至大四大學生40名,平均年齡22.15(SD=1.61)。本研究將16歲(包括)之前父母是否外出務工時間達到半年以上認定為留守經歷,其中留守經歷大學生21人,非留守經歷大學生19人。被試均為右利手,視力或者矯正視力均達到正常水平,無色盲等。所有被試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在實驗結束后會給予一定的被試費。2.2.2實驗設計本實驗采用2(被試特征:留守經歷、非留守經歷)×2(圖片效價:積極圖片、消極圖片)的兩因素完全隨機實驗設計。

  2.2.3實驗材料

  實驗啟動材料來自中國情緒材料情感圖片系統(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2005),從正性圖片庫中選取啟動積極情緒的圖片20張,愉悅度7.09±0.23,喚醒度6.32±0.04,優勢度6.78±0.37;從負性圖片庫中選取啟動消極情緒的圖片20張,愉悅度2.17±0.49,喚醒度5.45±0.33,優勢度2.73±0.52。積極情緒圖片的愉悅度顯著高于消極情緒圖片F(1,38)=1641.51,p<0.001,但是喚醒度[F(1,38)=1.59,p=0.22]和優勢度[F(1,38)=0.79,p=0.54]差異不顯著。從中國面孔表情圖片系統(龔栩,黃宇霞,王妍,羅躍嘉,2011)選取中性面孔圖片20張用于被試進行喜好判斷,其中男性10張,認同度79.73±8.20,強度5.71±0.20;女性10張,認同度84.36±8.51,強度5.85±0.23。

  2.2.4實驗程序

  本實驗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問卷測試階段,目的在于測量被試近1~2周的情緒基線水平;第二個階段為情緒啟動階段,被試將接受積極或者消極的情緒啟動,情緒啟動通過20張帶有情緒信息的圖片實現,每張圖片將呈現20次,此階段將由默數次數任務來掩蔽真實的啟動任務。具體實驗流程如下:實驗開始時,屏幕呈現注視點+(1000ms),接著閾下呈現積極(消極)的情緒啟動圖片20張,為充分啟動被試的情緒,每張刺激圖片隨機呈現20次,每次呈現時間33ms,圖片之間插入掩蔽刺激+(1000ms)。在情緒啟動階段,要求被試默數屏幕上閃過的圖片以掩蔽真實實驗目的。第三階段為喜好評定階段,此階段開始時,屏幕呈現注視點+(1000ms),之后對出現的20張中性人物面孔圖片進行喜好判斷,其中1代表非常不喜歡,6代表非常喜歡,每張圖片判斷5次。最后階段為預后處理階段,該階段將為被試解釋實驗真實目的,并為因實驗處理而使被試情緒發生消極變化而道歉并消除不良影響。

  2.3實驗結果

  2.3.1實驗前被試情緒基線水平

  在進行正式實驗之前,分析被試填寫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得分以進行情緒狀態分析,后對其進行方差齊性檢驗,顯示其方差齊性。對其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差異不顯著,負性F(1,39)=0.07,p=0.795,正性F(1,39)=2.43,p=0.127。

  2.3.2反應時的差異分析

  以被試類型和情緒效價為自變量,反應時為因變量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性檢驗表明兩組之間不同質,F(1,39)=0.92,p=0.048。方差分析結果發現,被試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39)=354.09,p<0.001,η2=0.91,即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喜好判斷用時[M=1053.69,95%CI(843.90,1631.11),下同]顯著低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M=4264.19,CI(3059.60,6068.23);情緒效價的主效應不顯著,F(1,39)=1.835,p=0.184,η2=0.05。被試類型與情緒效價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39)=1.04,p=0.314,η2=0.03。

  2.3.3反應傾向的差異分析

  被試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喜好判斷不僅存在反應時差異,反應傾向的差異更為重要。方差分析結果發現,被試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39)=95.20,p<0.001,η2=0.74,即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喜好判斷上[M=5.46,CI(1.02,8.65)]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個體[M=3.51,CI(2.02,5.18)];情緒效價的主效應顯著,F(1,39)=1074.91,p<0.001,η2=0.97,即接受積極情緒啟動的個體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喜好判斷上[M=6.90,CI(4.01,8.65)]顯著高于接受消極情緒啟動的個體[M=2.17,CI(1.02,3.76)];被試特征和情緒效價的交互作用顯著,F(1,39)=354.78,p<0.001,η2=0.91。

  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現,當被試類型為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顯著,F(1,39)=1405.93,p<0.001,η2=0.87,個體在積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M=8.27,95%CI(8.18,8.67)],顯著高于在消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M=1.50,CI(1.22,1.78)]。當被試類型為非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依然顯著,F(1,39)=92.47,p<0.001,η2=0.71,個體對于積極情緒信息的反應[M=4.59,CI(4.29,4.89)],顯著高于對消極情緒信息的反應[M=2.72,CI(2.46,2.97)]。

  3實驗二

  3.1實驗目的

  先前研究表明,積極情緒效價的情緒啟動會提高被試的探索,即趨向反應,消極情緒效價的情緒啟動會提高被試的警戒,即回避反應。實驗二旨在探究情緒易感性高低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即不同情緒效價的情緒啟動能否影響被試在人際交往傾向判斷的趨向、回避反應。

  3.2實驗方法

  3.2.1被試

  某大學大二至大四大學生60名,平均年齡22.53(SD=1.62),本研究將16歲(包括)之前父母是否外出務工時間達到半年以上認定為留守經歷,其中留守經歷大學生31人,非留守經歷大學生29人。被試均為右利手,視力或者矯正視力均達到正常水平,無色盲等。所有被試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在實驗結束后會給予一定的被試費。

  3.2.2實驗設計

  同實驗一。

  3.2.3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同實驗一。其中,中性人物面孔圖片在本實驗中用于人際交往傾向判斷。

  3.2.4實驗程序

  實驗二除階段三的評價任務改為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人際交往傾向判斷外,其余與實驗一完全相同。

  3.3實驗結果

  3.3.1實驗前被試情緒基線水平

  在進行正式實驗之前,分析被試填寫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得分以進行情緒狀態分析,后對其進行方差齊性檢驗,顯示其方差齊性。對其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差異不顯著,負性F(1,59)=0.24,p=0.627,正性F(1,59)=0.01,p=0.960。

  3.3.2反應時的差異分析

  以被試類型和情緒效價為自變量,反應時為因變量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性檢驗表明兩組之間不同質,F(1,59)=0.79,p=0.07。方差分析結果發現,被試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59)=36.81,p<0.001,η2=0.40,即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人際交往傾向判斷反應時上[M=1058.25,CI(688.65,1586.70)]顯著低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M=1882.73,CI(710.38,3817.34)];情緒效價的主效應顯著,F(1,59)=24.04,p<0.001,η2=0.30,即接受積極情緒啟動的個體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人際交往傾向判斷的反應時上[M=1115.45,CI(688.65,2747,85)]顯著低于接受消極情緒啟動的個體[M=1798.04,CI(1036.56,3817.34)];被試類型與情緒效價的交互作用顯著,F(1,59)=4.99,p=0.030,η2=0.08。

  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現,當被試類型為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不顯著,F(1,59)=3.69,p=0.60,η2=0.06。當被試類型為非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顯著,F(1,59)=24.63,p<0.001,η2=0.35,個體對于積極情緒信息的反應時[M=1388.30,CI(1119.60,1657.01)],顯著短于對消極情緒信息的反應時[M=2284.45,CI(2042.24,2526.67)]。

  3.3.3反應傾向的差異分析

  被試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人際交往傾向判斷不僅存在反應時差異,反應傾向的差異更為重要。方差分析結果發現,被試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59)=31.24,p<0.001,η2=0.36,即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人際交往傾向判斷上[M=3.66,CI(1.03,5.95)]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個體[M=2.75,CI(1.40,5.88)];情緒效價的主效應顯著,F(1,59)=483.18,p<0.001,η2=0.90,即接受積極情緒啟動的個體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人際交往傾向判斷上[M=4.59,CI(2.49,5.95)]顯著高于接受消極情緒啟動的個體[M=1.86,CI(1.03,3.13)];被試特征和情緒效價的交互作用顯著,F(1,59)=214.51,p<0.001,η2=0.79。

  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現,當被試類型為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顯著,F(1,59)=694.40,p<0.001,η2=0.95,個體在積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傾向[M=5.63,CI(5.40,5.85)],顯著高于在消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傾向[M=1.28,CI(1.04,1.53)]。當被試類型為非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也顯著,F(1,59)=26.02,p<0.001,η2=0.46,個體對于在積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傾向[M=3.23,CI(2.97,3.48)],顯著高于在消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傾向[M=2.36,CI(2.13,2.59)]。

  4討論

  4.1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特點

  實驗一的結果表明,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的喜好判斷上,反應時顯著低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喜好判斷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說明留守經歷大學生對于人物面孔的喜好判斷更容易受到外界情緒信息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體行為水平,也表現在行為啟動的時間上,即留守經歷大學生相較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敏感化水平較高,而這一結果也印證了前人的研究(韓黎,王洲林,張繼華,呂林,王金霞,廖傳景,2017;李曉敏,羅靜,高文斌,袁婧,2009)。個體在接受了積極的情緒啟動之后,對中性人物面孔圖片喜好判斷的得分上,顯著高于在接受了消極的情緒啟動的個體,且兩者并無反應時間上的差異。

  這意味著本研究的情緒啟動是較為成功的,能夠成功啟動個體的情緒并改變后續的行為(潘超超,周愛保,劉錦濤,謝佩,2018;閆丁,2016;張煥煥,2017)。對被試類型和情緒效價交互作用的分析結果表明,兩者在反應傾向上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反應時上沒有交互作用。對交互作用的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現,無論被試類型為留守或非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均顯著,表現為個體在積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傾向顯著高于在消極情緒啟動條件下的反應傾向。實驗二的結果表明,留守經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傾向判斷上,反應時顯著低于、交往傾向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說明留守經歷大學生在接受了不同情緒啟動之后出現了趨避反應,且這種趨避反應的強度要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以往研究發現,留守經歷大學生人際交往整體水平較高,具有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潛力,但認知不成熟,焦慮等負性情緒易形成人際交往的疏離(徐振軒,2018)。

  本研究結果也從實驗層面佐證了這一結果。個體在接受了積極的情緒啟動之后,人際交往傾向顯著高于、反應時顯著低于接受消極情緒啟動的個體。柳恒超的研究表明,在呈現快樂面孔的條件下,被試對隨后中性面孔的趨向反應顯著高于呈現恐懼面孔的條件,但是快樂與中性、恐懼與中性面孔均未出現趨避反應(柳恒超,許燕,2009)。這一結果與本研究部分不一致,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柳恒超的情緒啟動材料為快樂、恐懼和中性,而本研究則采用了積極情緒(快樂、激動、幸福、愛等)、消極情緒(死亡、恐懼、血腥等)啟動材料,相對來說情緒啟動程度更高,對被試情緒、行為的影響更為明顯。

  對被試類型和情緒效價的交互作用分析結果表明,被試為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在反應時上簡單效應不顯著,但情緒效價在人際交往傾向上簡單效應顯著。表明留守經歷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受到積極或消極情緒的影響從而產生趨避反應,且無時間上的差異。被試為非留守經歷大學生時,情緒效價的簡單效應均顯著,接受積極情緒啟動個體人際交往傾向的反應時顯著短于、反應傾向顯著高于接受消極情緒啟動的個體。這一結果也印證了前人研究。

  5結論

  通過本實驗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留守經歷大學生對中性人物面孔的喜好判斷容易受到外界情緒信息的影響的程度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2)留守經歷大學生在接受了不同情緒啟動之后更易出現趨避反應,且這種趨避反應的強度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3)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易感性水平顯著高于非留守經歷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