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3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及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涵蓋范圍廣泛,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大環境下,有效借助現實中已有的信息資源輔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較為深奧的知識。在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太陽系大家族”一課中,教者利用觀星軟件SolarWalk輔助教學,即體現了信息技術對科學教學的輔助性和多學科融合性,也使得科學教學事半功倍,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關鍵詞:多學科融合;信息技術;太陽系;SolarWalk
《太陽系大家族》一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課時,其課程內容所屬領域為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的“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小學科學新課標中指出:“地球是目前人們認識到的宇宙中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地球與宇宙中的有關現象、事物和規律,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復雜性,需要對它們運用實地觀察、長期觀測、構建模型、模擬實驗、邏輯推理等方法進行研究。”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由于時間、空間、資源等種種因素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有效地對太陽系進行自主探究,那么該如何讓學生能夠較為真實地觀察到遙不可及的太陽系呢?顯然從實際情況出發,實地觀察、長期觀測等方法無法貼近課堂教學,結合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與本課的實際情況,我借助于觀星軟件SolarWalk輔助教學,利用已有的軟件優勢以及信息化教學工程配置的Ipad平板電腦,對課堂內容做了大膽的改進與重構,以彌補這節課在實際教學操作中的困難與不足,將學生引領到一個比圖片解說更為直觀、逼真的太陽系中。
隨著校校通、班班通等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普及,相關的電教設備與學生終端如雨后春筍般配置到校,使得信息化教學與科學教學有機融合成為可能。得益于相應的信息化電教設備,本節課我利用學生IPAD終端并安裝好SolarWalk軟件,結合課堂要求和軟件特點,采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問題主線”的教學模式,學生沿著問題線索思考、交流、探究、合作學習。因此,我設計了如下學習活動。
活動一:自主探究,小組匯報。我明確了探究主題為:“太陽系有哪些成員?我們怎么去了解一個星球?”明確學習主題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學習與討論,在大致了解太陽系的基本組成后,再以小組為單位,著重研究一顆自己感興趣的星球,并適時做好記錄。在數字化軟件環境下分工合作,大家利用IPAD平板學習,思維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在學習過程中,我實時關注每組內的學習動態,必要時上前做相應的指導,確保能夠真正把平板電腦運用在課堂學習主題探究上。在充分學習了解自己喜歡的星球后,我將課堂學習任務延申到課后,布置了以“太陽系大家族”為題的主題科技小報活動,各組成員齊心協力出一期科技小報,在班級內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利用小報形式在全班進行學習交流,大大擴寬了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
活動二:走近冥王星。經過了先前的學習后,學生們對太陽系的認識已經初步建立,但通過觀察,我也發現很多同學也在爭執到底是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產生這樣的困惑在于“冥王星到底屬不屬于行星?”為了解開同學們的困惑,我決定以此為主題進行二次探究,學生們通過軟件中對太陽系星體的分類目錄了解到其歸屬于“矮行星”,但很多同學仍根據固有知識印象交流,在這個冥王星歸屬問題上不明所以、一頭霧水。
由此我因勢利導引出科學家們對冥王星的歸屬之爭,由此我給出了行星的新定義:位于圍繞太陽的軌道上;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于球形);可以清空自身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叫“行星”。同學們再次利用軟件進行學習,了解發現冥王星并不是在海王星外唯一的天體,隨著更多類似冥王星大小的天體在同一區域被發現,我們不能將冥王星定義為“行星”,只能將其歸類為“矮行星”。從而解決了學生的困惑,使知識的獲得有所依據,不再是空虛的傳授,而是有血有肉的有機體系。
活動三:探索未知,放眼未來。在通過兩個活動的學習后,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借助平板電腦下載同系資源StarWalk為下一節課時的《看星座》進行鋪墊。當然Ipad信息化學習終端與數字化校園網的有機結合,也給學生進行課堂拓展打開了新思路,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一些天文學知識網站進行現場搜索學習。此外,我還給學生推薦了虛擬天文臺等模擬觀星軟件,以便對天文感興趣的學生在課堂結束后能夠繼續學習研究。
通過平板電腦借助SolarWalk軟件對《太陽系大家族》的學習,使知識的獲得實現了由抽象到直觀的轉變,學生親眼看到的、親手觸摸的、親自實踐過的知識是最能接受的,記憶最深刻的。借助軟件的學習,也明顯體現出與傳統的圖片資料教學的區別,更加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欲望。
借助信息技術軟件使學生實時、真切地觀察到神奇的太陽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大膽改編與重構,使得原本空洞無味的資料教學變成了學生自主性強烈的主動性、自覺性學習,在增強了課程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較完美地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再者實現了課堂教學內容點到線的轉變,課堂40分鐘結束了,并不意味著本節課的學習就停止了。
通過了課后科技小報的交流及學生的再學習、再探討將課程內容推向縱深化,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同等題型的課程提供了較為理想的可參照模型,實現了點到線、線到面的三維學習模式。通過利用Ipad的信息化課堂學習,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探究活動不再停留在淺表層面,交流得以深入,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同時,信息化終端配合SolarWalk軟件能夠很好地貼合本領域內容的學習,最大程度激發了學生對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熱情,最大程度挖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促進了學生的模型思維、邏輯推理等能力的發展。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的課堂角色能夠真正得以改變,在大大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宇宙觀和自然觀,以及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論文范文: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果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文言文是重點要學習的,學生學習文言文可以了解傳統文學中的韻律美和意境美,也可以讓學生從語句中認識到古人生活的艱辛,對于歷史背景社會政治有了掌握,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性和社會性,但是在當前文言文教學中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閱讀如何斷句,理解起來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這些都阻礙了文言文教學的進度,希望本文的深入研究及提出的建議對于教學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