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2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小學生正處在心智發展的關鍵期,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將有利于他們一生的發展。目的:了解黃石市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對黃石市316名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這316名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別、年級等人口統計變量上存在一定差異,其中7.9%的小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和行為異常現象。結論:黃石市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發展水平較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等方面的問題,需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黃石市;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策略
一、引言
近年來,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用以指導和規劃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針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相關學者已做了一定的研究。如田翠等人對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的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且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男生的學習障礙、社會適應障礙、品德缺陷和特殊障礙的標準分均值都高于女生[1]。
董玉娟對合肥市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小學生心理健康偏離總檢出率為2.5%,并且小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年級差異顯著[2]。然而,針對黃石市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較少,并且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呈現不同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對黃石市的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黃石五所小學的小學生316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70人,占總人數的53.8%,女生146人,占總人數的46.2%;農村學校學生181人,占總人數的57.3%,城鎮學校學生135人,占總人數的42.7%;一年級23人,占總人數的7.3%,二年級49人,占總人數的15.5%,三年級47人,占總人數的14.9%,四年級64人,占總人數的20.3%,五年級68人,占總人數的21.5%,六年級65人,占總人數的20.6%。
2.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國內常用的《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作為調查工具,本次測量以班級為單位,按本量表測試規則,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對小學生開展團體測量。本次調查共發放測驗量表354份,回收有效問卷316份,有效率為89.3%,符合要求。
3.統計標準
本次調查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的方法進行統計。該量表從八個方面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測評,該量表制定出全國常模,適合我國的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測量。問卷開始部分對姓名、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子女、城鎮/農村、所在年級等基本信息的調查,心理測量部分由8項因素組成,這八項因素分別是: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性格缺陷、社會適應障礙、品德缺陷、不良習慣、行為障礙和特種障礙。
該統計采用三點記分模式,即選擇“經常”記2分,選擇“偶爾”記1分,選擇“沒有”記0分,將各分量表的分數累加,得到總體合計分數,若總體合計分數大于或等于65分,則可以判定該學生存在心理和行為異常現象[3]。全部測量數據用SPSS20.0軟件錄入,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小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
這316名小學生在學習障礙、性格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社會適應障礙、不良習慣等方面檢出率比較高。其中有25名小學生(男生21人,女生4人)存在嚴重的心理和行為異常現象,總檢出率為7.9%。
2.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
比較經過統計分析,男生在各項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女生,且男、女生在學習障礙、不良習慣、行為障礙、特殊障礙因子得分上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男生的各項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女生,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遠低于女生,這與的分析相符,男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現象。
3.各年級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比較
從中可以看出,六個年級的小學生在心理健康問卷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除情緒障礙、性格障礙、行為障礙因子上差異不明顯,其余五項因子如性格障礙、社會適應障礙、品德缺陷、不良習慣得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對六個年級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獨立樣本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六個年級的小學生除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以外,在其余因子得分上存在統計學意義,其中在品德缺陷上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學生明顯低于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學生;在特殊障礙得分上四年級學生明顯低于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學生;在社會適應障礙上四年級、六年級得分明顯低于其他年級。
一、二、三年級學生在性格障礙、社會適應障礙、品德缺陷、特殊障礙上均高于四年級以上的學生,且在性格障礙、社會適應障礙、品德缺陷因子上四年級學生得分最低,五年級、六年級學生相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各項因子得分均有所提高。
4.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心理健康
狀況差異比較從表中可以看到,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在心理健康問卷各項因子得分上差異不顯著,其中在情緒障礙和不良習慣等因子得分上,城鎮學校學生的得分稍高于農村學校學生的得分。在性格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等因子得分上,農村學校小學生的得分稍高于城鎮學校小學生的得分,但差異不顯著。
四、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這316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水平較好,但是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他們主要在學習障礙、性格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等方面檢出率比較高,表現為學習困難,情緒失控、壓力過大,社交困難等問題。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小學生的這些心理和行為異常現象可能與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不合理的期望有關,許多家長對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期望遠遠高于小學生的實際水平,這無形中加大了小學生的心理壓力。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果家庭、學校和社會片面的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來判斷一個學生的好壞,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性格上的扭曲和心理上的異常。
研究還顯示,男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女生,這可能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男生從小就被社會或家庭灌輸“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思想,當男生面對麻煩或者挫折時,他們更愿意隱藏自己,壓抑自己的情緒,而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善于釋放情緒,當遇到麻煩或者挫折時,女生更喜歡找人傾訴或哭泣以緩解壓力,所以男生較容易出現心理困擾或問題。其中在學習障礙因子得分上,男生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女生,這可能與男生的性格有關,男生天生貪玩、好動,較容易受不良行為的影響,部分學生上課常開小差,課后不能較好的完成作業,所以男生較容易出現學習障礙問題。
研究還顯示,一、二、三年級學生更容易出現性格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等問題,說明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不夠獨立,依賴性強,表現出明顯的性格障礙。另一方面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不能很好的適應學校生活,不知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表現出明顯的社會適應障礙。從四年級開始,四年級學生各項因子得分呈明顯的下降趨勢,這是由于四年級學生慢慢適應了學校生活,學會如何更好的處理人際關系,思想上也慢慢成熟,對自己有了比較客觀的認識,并且也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以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所以四年級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好。
五年級、六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對于四年級學生有所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臨近畢業,學業壓力有所增加,面對越來越大的學業壓力,學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從而導致五、六年級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呈下降趨勢。研究還顯示,城鎮學校的小學生在情緒障礙因子的得分高于農村學校的小學生,這一現象說明城鎮在校小學生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相對于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城鎮學校的小學生家庭條件更優越,從小被寵愛包圍的他們更容易實現各種愿望,并且其經歷的挫折也相對較少,當他們遇到挫折時,他們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導致各種情緒障礙問題。而在社會適應障礙等因子得分上,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得分高于城鎮學校的小學生,這說明農村學校的小學生更容易出現社會適應問題。
這可能與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大部分是非獨生子女有關。“相對于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得到父母的關愛較少,他們遇到心理問題,很難及時得到解決[4]”,在長期缺乏父母關愛的成長環境下,他們內心敏感多疑,不喜歡與人交流和溝通,另一方面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所以農村學校的小學生較容易出現社會適應障礙。
五、建議
1.重視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朵花都有它花期,男生相對于女生心智發展的相對遲緩一些,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予以正確的期待,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相信現在有點調皮并且成績差的男生今后也會成祖國的棟梁,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會自信自尊,使他們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依據著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八階段發展理論,小學生正處于“勤奮對自卑”的心理沖突時期。
這一時期應著重培養小學生勤奮、積極向上和自信的心理品質,家長和教師應以積極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切莫過早給學生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如果這一階段沒有發展好,將會導致孩子自我效能感低下,這將極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堅持育人為本,根據中小學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5]因此,學校、家庭、社會應尊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培養小學生自信樂觀的心態。
2.重視家庭教育,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點中將家庭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要點指出應強化家庭教育,明確家長主體責任,發揮學校指導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6]家庭是培養學生生活習慣、行為準則、興趣品質的重要場所,我們應重視家庭教育,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3.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疏導問題學生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7]面對高強度的學習生活和競爭壓力,小學生們由于心智不夠成熟,他們往往不知如何應對。這就要求學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針對各個年級的小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們應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時疏導問題學生,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4.重視社會的影響,為小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而社會就像一個復雜的大染缸,小學生生活其中,很難不受影響。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應高度重視健康社會文化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培養,努力為祖國的花朵創造最適宜的成長環境。總之,家庭、學校、社會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三方合作,共同促進黃石市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試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經濟環境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聯系,因此下面文章就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經濟環境展開研究,重點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落實的物質設施設備生產、分配和消費現狀,文章還提出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專項經費機制,也需要落實好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