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3月0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分析了地理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及培養意義,提出了地理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地理科學,專業型,人才培養策略
1地理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根據一定的理論指導進行社會化的實踐運用,將概括的理論性的事物轉換成具體的操作構想或產物構型,將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而不是進行學術研究。理學類的專業一共有36個,地理科學專業在理學類中的就業排名為17名。深圳對本專業的需求占全國的28%,是占比最高的區域,專業需求量最多的行業是院校、培訓機構。
一方面,教師是人類敬重的職業,教師是人類精神層次的鑄造師,承擔著傳播人類文化進步和文明發展的重擔,這一神圣的職業對于思想素質和自身素養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地理科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是把學生作為教育者進行培養訓練。學校的教學計劃要點是突出地理學科的實踐性和歸納性,尤其是課程野外實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接受現代教育模式,并能順利的應用到教育實習中。比如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規劃管理、氣候氣象監測、水利資源的利用管理、無人機技術應用、地理信息應用和其他。
2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2.1有效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
當前引起大學生就業困難有很多因素,社會各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比例失衡成為基本原因。近些年,全國范圍內的經濟發展都不是很穩定,加上金融危機的作用導致人們的消費需求降低,投資需求削減,從而也致使企業對勞動力需求大幅度縮小。各企業選擇收縮戰略,放緩對人才引進的策略,甚至許多單位取消了人才招聘。但是高校每年招收大學生的人數卻是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畢業人數也是不斷增長,伴隨而來的就業形勢也就越發嚴峻。
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是378萬,2007年是448萬,十年后的2017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795萬,從2001年開始,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在一路上升,所以如果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不進行明確增長,畢業生逐年增加造成的就業壓力不得而知。
2.2改進社會整體的資源配置效率
從整個社會來看,還面臨著“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沖突。因為學校教育脫離社會需求,并且學校教育的發展緩慢,以致高等教育的價值不能充分顯現出來。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傳統本科教育只是將高等教育資源用于培育科研型人員和領導層人員,而忽略了技術型人員和普通勞動力,使之成為限制社會經濟發展的要素,但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這個問題。
2.3為我國提供更強的人力資源
應用型人才培養相當于技能和理論相結合的過程,是必能雙贏的,它不僅為自身發展提供更好的空間,也給國家提供更好的人才力量,創造更高的GDP。隨著科技創新和進步,國家推出了很多的競賽項目,大部分創新型項目都需要動手能力很強的人去參賽,但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紙上談兵,實際操作能力不強,所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為增強科技創新提供了大批人才。
3地理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
3.1培養在校生相關知識與能力
地理科學專業的學生在校重點學習地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并接受地理研究方面的科學思想和實踐訓練,他們往往具備較好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對于地圖應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地理測繪技能的操作有一定的掌握。大學生在畢業的同時也應該具有下列幾方面的學問和本領:掌握生物、數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地理科學的核心理論與知識和實踐技巧;掌握相近專業如城市與區域規劃及區域旅游與規劃的原理和方法;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身體素質,具備高度協調應變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3.2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大學一、二年級為地理師范生學習地理專業知識模塊,通識教育模塊及教師教育模塊的時間,大學三年級為地理師范學生教學技能學習、訓練和競賽的時間,大學四年級為地理師范學生教育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做一些改革:從第六個學期開始,學校應該及時調查學生就業意向,并把就業意向相同的一部分學生分為一個班級,增加相關課程的科目,增加學習時間,著重培養,以至于畢業后可以從事學生想要的職業。
3.3創新教學技能培養方式
3.3.1課堂教學體現師范性
高校地理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質應該將專業知識、學術研究、藝術展示、和師范教育融為一體,務必體現中學地理教育的發展形勢。因此,高校地理老師應該認真分析中學地理的課程改革,研究中學地理新課程系統,注重對課本的整理歸納,悉心備課并挑選授課內容,課下多舉行說課比賽,提高自身的地理教學技巧,掌握地理課程中的重難點,進行精心和耐心的講解。
3.3.2建立校外導師負責制
從選擇地理科學專業的學生入學起,就可建立學習小組,并配備一名具有較強地理專業知識的老師作為導師。這些學習小組必須根據制定好的時間進行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師范技能的學習,并能每兩周進行一次講課大賽,請三位或以上導師當評委,對參賽學生評點。另外,地理科學專業學生要定時觀摩指導老師的課堂,集中學習教師授課的方式方法,幫助導師制定教學計劃。
3.3.3以競賽促學習促提高
地理科學專業每年可舉辦一次“地理風情”系列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參加如地理課堂媒體制作、講課大賽等競賽活動。學校應該定期舉辦教課講座等,來增添學生的教課興趣,并且增加學生們的參賽欲望,在此基礎上,院校可舉辦一年一度的由各院系競賽選拔出3名優秀學生參與的全校性師范技能競賽活動,在校級比賽中,再評選出優秀授課學生,推薦到省級的技能競賽活動,促使學生們發散思維制定地理教學目標,研究地理教學對象,分析地理教學任務,最終得到質的飛躍。
3.3.4集中教育實習,試教活動
創新教育培養模式,需要提前做好教育實習的前期工作。有實驗表明,將學生集中安排在第六學期進行實習教育較為合適,教育之后學生可進行實踐教學。但是像“地理課堂教學技能”“教學論”等教師教育類課程要求在第六學期的第六周前完成任務。第七周后嘗試讓學生進行教育實習和試教活動。另外一方面,精心制定教育實習活動的方案也相當重要。我們可以由我們的院系領導班子和相關技能教育培訓的老師組建一支教學技能師資團隊,經過不斷的會議協商,制定出靈活多樣,學生喜聞樂見的集中實習方案,將學生完美地分派到各類學校進行實習試教。
3.3.5強化教育實習活動
教育實習第一到四周為見習時段。在此增加教育實習活動,比如要求實習生最少要聽原班級老師的13節課,聽其他班級老師的10節課,以此來熟識將要實習的學校和班級環境。第五周到第六周,實習生要與班級學生互相認識,與學生保持近距離的熟悉感。第六周后,實習生要主動幫助原班級老師批改作業并寫下評語,理解新課標的精神,進一步學習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學內容,選定教學方法,精心備課,編寫教學計劃,教學計劃需要得到導師的認可,以得到導師的引導。
3.3.6培養學生科研能力
當今社會,學生的科研能力十分重要。在實習生實習過后,要求每位學生撰寫一篇相關地理實習方面的論文,并上交一份對現代地理教育看法的論文,來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并要求學生上交的論文后面標注撰寫本篇論文所參考的書籍或文獻,結合對教育實踐積累的最新態度,根據地理教學論課程中的相關教育研究方法,在導師的幫助下,認真編寫和改正,直到交上一份使導師滿意的論文。
參考文獻
[1]朱承熙,袁孝亭.地理核心素養“變與不變”地理教育[J].地理教育,2016,(1):4-6.
[2]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養: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4-6.
[3]韋志榕.與老師們談談地理核心素養[J].地理教育,2016,(4):4-6.
[4]姜乃力.強化實踐與應用的高師地理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科學,2008,24(4):74-77.
教育類刊物推薦:《地理教育》(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重慶師范大學主辦。經歷了24年的風風雨雨,也為祖國地理教育事業的推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