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7月3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教育事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而基礎教育則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石。因此,基礎教育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擁有優質旅游資源的三亞市正努力通過“一帶一路”旅游先通先鋒工程不斷的實現自我發展,而人才的缺失卻成為三亞市發展的重要短板。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三亞市教育發展的不足,尤其是基礎教育發展的不足。對此,三亞市采取多種途徑來促進其基礎教育的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不顯著。因此,在此分析了三亞市基礎教育水平薄弱的根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對應的對策。
關鍵詞:三亞,基礎教育,薄弱,根源,對策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著重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基礎教育司的職能劃分顯示,我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階段。基礎教育的發展是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石。因此,發展基礎教育,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是地區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亞市作為全國聞名的旅游城市,擁有豐富頂級的旅游資源,卻由于人才資源的匱乏導致只具備“三流”的服務水平。因此,建立自己的人力資源準備庫應是三亞市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完成這一工作就需要進一步的發展三亞市的基礎教育。
1三亞市基礎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過長期的努力,三亞市基礎教育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育投入逐年增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師資隊伍質量不斷提升,教育管理不斷規范、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從整體來看,三亞市基礎教育的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相對于我國其他地區的基礎發展來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1三亞市基礎教育水平較低
就教育水平而言,三亞市的基礎教育水平與我國其他地區的基礎教育水平還存在著顯著的差距。經過多年的發展,三亞市的教育水平獲得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教育水平上還有一些不足。首先是三亞市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受教育程度低。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幼兒園和高中教育階段的在校生人數遠低于強制性教育的義務教育階段人數。其次從教學的效果上來看,三亞市的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是素質教育的效果仍然和其他地區存在一定的差距。
1.2三亞市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仍有不足
經過多年的發展,三亞市的各級基礎教育基本狀況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低于國內的平均水平。從三亞市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來看,三亞市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仍有所不足。,三亞市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師生比基本上還不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且存在顯著的差距。不僅是在教師的數量上,在教師的質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經濟發展、教育水平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三亞市的基礎教育在引進優秀師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也就導致了三亞市的優秀師資來源較少。
1.3三亞市基礎教育資源總量不足且分配不均
就當前來看,三亞市的基礎教育資源仍不能很好的滿足三亞市基礎教育的發展需要。這表現在多個方面。
第一,教育財政投入不足。為了進一步的發展教育事業,三亞市在這幾年不斷的加大教育財政的投入,以實現了教育財政投入超過4%GDP的指標。然而,由于三亞市GD總量并不是很高就導致了三亞市基礎教育的實際財政投入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基礎教育發展的需求。
第二,三亞市的學校資源和學位資源不足。學校資源不足在區域配置上顯得十分明顯。三亞市共有四個行政區域。其中海棠區僅有一所高中,崖州區也僅有一家公辦幼兒園。學校區域分配主要集中在吉陽區和天涯區,尤其是吉陽區。吉陽區現有學校(含幼兒園)共101所,占三亞市基礎教育學校總數的35%。也說明了三亞市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問題。在學位問題上也存在初中升高中學位不足的現象。
2限制三亞市基礎教育發展的原因
三亞市基礎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根源來自于多個方面。
2.1三亞市基礎教育的底子較為薄弱
相對于其他的地區而言,三亞市發展基礎教育底子比較薄弱,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三亞市發展教育的文化傳統較為薄弱。盡管海南省在唐宋時期就已經開始開展教育活動,但教學規模比較有限,且主要集中在瓊州、儋州一代;在三亞區域的所進行的教育活動非常少。這導致了三亞地區在教育的歷史基礎上比較薄弱。改革開放后,三亞開始發展正規的教育事業,但是由于以發展經濟為主導,這也導致了三亞地區在很長的一段時期,教育發展緩慢。從而使三亞市基礎教育水平在短時期內追上要跟上其他地區難度較大。
(2)三亞市本土居民受教育意識較為薄弱。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三亞市內的本土居民受教育的思想觀念較為薄弱。三亞市是一個教育氛圍薄弱、教育觀念較為落后的區域。一直以來三亞市本土居民的受教育的意識都較為薄弱,讀書無用論的觀念較重。且在近年來在大力開發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下,三亞市的房地產價格暴增,通過拆遷、出租等形式,不少擁有房產的本土居民暴富,使其“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日益深厚,受教育的意愿降低。
2.2三亞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模式影響
(1)三亞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限制了財政性教育投入和家庭教育投入。2008年開始到2015年,三亞市財政性教育經費實現了逐年增長,突破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超過GDP4%的目標。盡管三亞市不斷增加基礎教育發展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但是由于三亞市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在基礎教育上的財政性投入經費仍然有限。所以,目前三亞市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仍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教育需求。此外,三亞市的本土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教育投入對很多家庭而言仍然是較為沉重的負擔。家庭經濟負擔過重是不少學生輟學或是停止進一步接受教育的主要原因。
(2)三亞市目前的產業結構模式對居民的受教育意識影響較弱。目前,三亞市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模式是以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尤其以第三產業為主,且目前三亞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尚處于圍繞旅游開發的粗放式階段。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使三亞市的居民并不需要接受很好的教育就可以以“勞動服務”的模式維持生活。因此,三亞市目前產業結構模式使教育對本地居民謀生手段的影響有限,從而對其受教育意識影響較弱。
2.3三亞市的教育制度尚需進一步健全
一個地區的教育制度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就目前來看,三亞市的教育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市規劃時對于教育用地預留不足。市區教育用地緊張,限制了學校的發展。伴隨著狂熱的房地產浪潮和城市化的進程,三亞市區內的教育用地十分有限。現有的學校規模已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學位需求,而學校難以擴大容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位。
二是,外來人口教育政策仍需完善。三亞市是一個外來人口較多的城市。近幾年來,激增的外來人口對于三亞市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三亞市現有的外來人口,尤其是無本地戶口的外來人口受教育相關政策仍然不能很好的解決其入學、學費、學位等問題。
三是,農村地區教育資源規劃不足。三亞市的教育資源分布使農村地區的學校網點減少,教育成本增加,且優秀師資外流,接受教育的難度增加。
四是,關于優秀教師人才保留和引進政策吸引力不足。作為三線城市的三亞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卻有著一線城市的物價和房價。由于較高的生活成本、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炎熱的氣候等因素使三亞市引進外來優秀教師的難度較大。同時,一些本地的優秀教師也因個人發展問題而外流。這使得三亞市基礎教育階段的師資隊伍建設難度增大。
3促進三亞市基礎教育發展的建議
科教興國是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而基礎教育則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為了更好的促進三亞市的社會發展,三亞市政府正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努力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在此,針對上述分析的三亞市基礎教育發展落后的根源,從教育活動參與的主體角度提出了以下發展建議。3.1以政府為主導,大力推進基礎教育的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國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其發展應由政府來主導。就三亞市當前基礎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進一步增加財政性教育投入。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的保障。我國基礎教育普遍實行“分級辦學、以縣為主”的經費投入體制,基礎教育經費保障由縣市財政為主。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本區域的教育事業,三亞市政府應進一步的增加財政性教育投入用于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提升師資隊伍的結構與素養、提高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的教育補助等方面。從而使三亞市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充足的資源保障。
(2)合理規劃教育資源配置,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在教育資源的使用上應合理的規劃資源的布局和分配使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每個適齡兒童都能享有充足的教育資源,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在學校區域分配、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分配、學位配給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設置。
(3)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為了更方便、便捷的利用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總體要求,三亞市建立了“三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但是由于還處于初創時期,該平臺在內容構建和外部優秀教育資源共享上還有些不足。另外,目前該平臺已覆蓋了197所學校,覆蓋率僅在67%,在學生中的使用率為77%。從數據上來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此,三亞市教育局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該平臺的發展,實現優秀教育資源的共享。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的建設三亞市中小學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促進基礎教育過程的信息化進程。
(4)鼓勵、引導民辦教育的發展。民辦教育具有很強的活力,三亞市基礎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多多注入民辦教育的力量來推動三亞市基礎教育的發展,增強基礎教育發展的活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民辦教育在帶來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政府部門的引導。對其教育理念、學費、招生政策等進行引導。
(5)加大受教育意識的宣傳力度,多種途徑鼓勵受教育活動。針對本土居民受教育意識薄弱的現象,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其受教育的意識。對此,相關部門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進行“受教育”的公益廣告宣傳;二是對于接受教育的家庭采取資金上的扶持。可通過減免學生的學習支出、獎勵受教育家庭等形式鼓勵積極接受基礎教育的行為。三是為本地接受教育的學生提供諸如就業、創業等的政策上的支持。
3.2學校應提升自身實力,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學校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主體,其對于教學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力,因此學校對于教學活動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1)建立優秀的師資隊伍,提升教學能力。教師是知識的輸入者,是教學活動的最重要的主體之一。師資隊伍的狀況直接決定著教學狀況,因此應努力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首先應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待遇。在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但是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導致三亞市教師的工資水平和當地的物價、房價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因此,三亞市政府應通過相關的福利政策來提升教師待遇,使其教師隊伍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其次,應努力引進外來優秀教師,增加新鮮的血液。從而不斷的激發三亞市教師隊伍的活力。第三,應為當前的教師隊伍建立素質提升平臺,促進當前教師隊伍的不斷進步。
(2)進一步的加強與外地優秀學校之間的合作,提升教學管理水平。相較于其他地區而言,三亞市基礎教育發展的底蘊較差,經驗相對不足,因此加強和外地優秀學校之間的合作,學習和借鑒其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十分必要。三亞市可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來實現吸引外地優秀學校進行本地辦學或合作式辦學以及派出優秀的代表在外地學校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培養的方式來實現管理水平的提升。
3.3社會應培養教育氛圍,提升教育需求
社會氛圍和需求對于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三亞市應努力改變當前社會的教育氛圍,提升對教育的需求力度,從而使人們“主動”或“被動”的接受教育。
(1)培養教育文化氛圍。文化對于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教育宣傳活動、文化活動,加強對三亞市內的教育文化氛圍的培養,有助于提升本地居民的受教育意識。
(2)提升就業的“學歷”門檻。目前三亞市內許多工作對于學歷的要求并不高,這使得本地居民對于“學歷”的需求壓力較低。通過提升各就業單位的“學歷”門檻以及鼓勵“高學歷”就業有助于“迫使”和鼓勵本地居民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人民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辦好[EB/OL].2016-9-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909/c1024-28705358.html.
[2]龔瑋丹.三亞基礎教育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新教育,2012,(4).
[3]符和積.海南古代教育發展史[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9.
[4]房娟.海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
推薦教育類期刊:基礎教育參考是一本國家級期刊,主要征收一些教育教學類的論文,很多教師在評審職稱的時候都會選擇該刊物投稿。在期刊上投稿的時候,每個作者都會了解期刊的征稿范圍和方向,這樣的話投稿是比較有針對性的,也容易錄用。每個期刊都有其征稿范圍和欄目,當然也會對文稿有一些要求的。那么基礎教育參考雜志社征收哪些稿件呢?下面我簡單了解一下該刊物的內容及一些優質的論文范文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