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5月1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初中教師職稱論文發表了初中數學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英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將學生帶入有關情境中,激活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也解決另一部分學生的疑惑。
關鍵詞:初中教師職稱論文,初中數學;學生主動性;教學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領導者,而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只能發揮引導和督促的作用,教學效果最終還是取決于學生自己。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和諧、民主、形象、有趣的數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善于創設和諧生動的教學氛圍,以促使學生融入相關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應做到新穎有趣、小而具體、難度適中、具有開放性和啟發性,并將所有即將解決的問題都建立于學生的固有知識基礎之上。只有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獲取。同時,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教會學生簡單的解題方法,而應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無處不在,了解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其情感容易受到感性因素的支配,所以他們對某位教師的情感,容易決定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態度,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為此,數學教師要放低姿態,給予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學技能贏得學生的喜歡和尊重,真正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沒有任何思想負擔。教師要知道,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立的人格與思想,所以要構建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也是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設計有效問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積極參與解題活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消除兩者之間的不協調因素,將學生帶入有關情境中,激活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思維從問題和驚訝開始”,可見,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時,教師可以首先出示兩個問題:①一塊花壇長18米、寬15米,其中央有一個長方形的花池,花池到周圍草坪的寬度相等,且花池的面積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寬度為多少?②某產糧大縣要想讓今年的糧食產糧比上年度翻一番,那么今年和去年的糧食產糧平均增長率是多少?鼓勵學生獨立或分組解決問題。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列出的方程,并對照之前所學“一元一次方程”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最后,帶領學生一起討論:二次項系數為什么不能等于零?一次項系數和常數項呢?由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印象。
三、采用合作探究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合作探究學習是學生從問題出發,通過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合作學習往往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系統利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動態因素來促進學習,用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從而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學習活動。由此可見,探究合作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辨別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等。當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初步了解之后,要通過學生的自主交流來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時,其中一部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了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對“平方差公式”形成了初步了解,并熟練掌握了公式的推導過程;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對公式結構的掌握情況不是特別好,因此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鞏固,充分體現小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過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解決另一部分學生的疑惑。
四、積極開展實踐練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由此可見,在數學學習由“知道”和“懂得”過渡到“學會”和“能夠”的過程中,特別需要發揮實踐練習的作用,從而實現抽象知識的具體化和實際化。通過有效的練習,學生才能不斷增強自己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能力,并逐漸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比如,讓學生運用方程解答應用題,加深對方程的理解;在教學比和百分比時,讓學生通過對比、除法和分數之間關系的研究探討,了解有關類比分數、除法的商的兩個性質,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學生要學好數學,就需要掌握數學知識中所蘊涵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在探究具體問題中發現和總結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引導學生尋找動點問題和圖形運動問題中的不變元素,即用變中有定、動中有靜的方法解決問題,關注運動問題中的靜態信息、固定信息;利用三角形的各種特殊性質建立相關的函數關系等。通過一系列實踐練習,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及解決的綜合性能力。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圍繞學生這個中心開展探索研究,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主動性,最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汪秉彝,呂傳漢.創新與中小學數學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11(4):189-190.
[2]曹才翰,章建躍,等.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56.
[3]吳愛武.數學課堂中優化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6):91.
[4]尹存喜.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8(S1):156-15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52-255.
作者:彭文學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傅家中學
推薦閱讀:《教學與管理》(旬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分三個版。中學版為中學教育服務,小學版為小學教育服務,理論版為教育理論工作者服務。主要欄目:教育理論、學校管理、師資建設、學生管理、教育科研、教學研究、教法研究、比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