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呂梁作為山西省林業大市,非常重視生態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在此前提下發展林下經濟尤為重要。本文介紹了林下經濟發展典型,提出了發展建議。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典型;建議
1呂梁市森林資源情況
呂梁位于呂梁山脈中段,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一般海拔在1000~2000m,最高海拔關帝山主峰2831m,屬山西境內的第三高峰,最低點在黃河沿岸邊石樓縣西山鄉崖頭村,海拔556m,相對高差2275m。屬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差異懸殊。春季干燥,雨少風多;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涼爽,氣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
全市國土總面積2.1萬km2,其中山地面積1.64萬km2,占全市總面積的77.8%;丘陵面積2949km2,占全市總面積的14%;平川面積1740km2,占全市總面積的8.2%。全市集體林地面積1174萬畝,其中有林地190萬畝,宜林地528萬畝,其它林地456萬畝。據統計,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面積310萬畝,目前已發展林下經濟面積73.8萬畝,其中 林下種植44.4萬畝,林下養殖8.9萬畝,林下采集加工17.9萬畝。
2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2.1林下散養豬。呂梁市交口縣位于呂梁山脈中段,林草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達到63%,山水自然環境優美,空氣質量清新,具有綠色環保的自然條件。山西南山百世食安公司利用交口縣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在交口縣石口鄉南山村建立了“呂梁山豬”生產基地,年出欄10萬頭。該公司養殖的山豬從出生就在山林中生長,吃的是山中的綠色食品,喝的是山中的泉水,生長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生產基地已經被山西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生產地,生產的山豬已被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可以直供國際市場,是發展林下經濟的成功典范。
2.2林下散養雞。臨縣曲峪鎮位于山西省西部,緊鄰黃河,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宜發展紅棗。但是由于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近幾年棗樹地無人用心經營導致荒廢,如何利用現有紅棗地發展林下經濟成為了當地老百姓的一大難題。經過考察,引進了5000只種雞養殖于20畝的紅棗林下,還在紅棗林下種植苜蓿草飼養牛,并利用牛糞養殖蚯蚓。
在配制雞飼料的過程中,一改傳統的做法,在玉米、谷糠和麥麩的基礎上增加了紅棗、苜蓿草和蚯蚓,形成了高質優良的雞飼料,蛋、雞質量都非常好。散稱雞蛋價格每斤達20元,盒裝10枚可賣到35元,市場較好。利用網絡認養方式,588元即可認養1只,1年可得到雞蛋365枚,1年后還可到基地任選1只雞。該基地日產雞蛋800個,毛收入1600元,銷售總額已突破10萬元。
2.3林下養鵝。汾陽市位于呂梁東部太原盆地西緣,與平遙、介休、孝義相鄰,海拔700~1300m,黃土層濃厚,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現有600余年的核桃樹,是有名的核桃之鄉,其中汾州核桃既是山西省知名品牌,也是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汾陽核桃種植面積較大,達3.6萬hm2,正常產量達2000萬kg,產值2億元。
近幾年來,由于倒春寒多發,核桃樹凍花現象時有發生,導致農民收益不穩定,當地農民試著發展林下經濟穩定核桃收入。西河鄉有集中連片的核桃林100多畝,在山西省農科院作技術后盾的基礎上,發展林下養鵝。核桃林地的自然環境給鵝提供了生態養殖基地,雜草、昆蟲成了鵝的食物來源。每只鵝的收入可達120元,利潤可觀。林下養鵝,既幫助農民清理了核桃林地的雜草,鵝糞也增加了林地的肥力,還可以生產優質鵝蛋、鵝肉、鵝肝等鵝產品,可謂一舉多得。
2.4林下生產香菇原料。
交口縣地處呂梁山脈中段,林草資源豐富,氣候獨特,年平均氣溫6.7℃,日均最高氣溫在7月,為27℃,7月平均氣溫為21℃。該地發展食用菌具有較好的氣候優勢。交口縣年可生產3000萬棒香菇。由于交口選用的是優質的木屑和麩皮作為原材料,生產的菌棒質量優、出菇率高,產量高、效益好,被評為國家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深受用戶好評。交口縣擁有9萬hm2的森林資源,森林蓋率達到42%,為了發展食用菌產業,規劃實施了食用菌原料林3.3萬hm2提供優質的菌棒原料。該項目產業已覆蓋全縣7個鄉鎮一半以上的村,產值達3億元,每戶年均收入可達1萬元。
2.5林下種植中藥材。石樓縣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形,山高坡陡,地形支離破碎,全縣3/5的土地坡度超過了25,有大小不一的溝5700多條。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以來,石樓縣認真貫徹落實,退耕還林面積達到4.52萬hm2,是山西省退耕面積最大的縣。石樓縣利用現有林地面積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藥材1.3萬畝,通過實施林下經濟,220戶農民戶年均收入2.1萬元。
2.6棗葉加工棗芽茶。紅棗是呂梁兩大干果之一,全市種植面積達12萬hm2。受紅棗市場的影響,近幾年紅棗產業一直處于低迷,能走出一條轉型發展之路至關重要。臨縣利用新鮮棗葉,研究加工成棗芽茶。棗芽茶含有氨基酸等營養元素,特別是不含咖啡堿,在茶葉中還是少見。目前輻射帶動周邊3個紅棗大縣,65萬棗農,年產量達1.8億kg。
3存在問題及建議
3.1規模總量不大,需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近年來,林下經濟雖然取得了初步進展,但由于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經濟發展規模較小,難以形成競爭優勢,不能滿足市場批量需求。需規模大的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帶動和組織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不斷總結經驗,做大做強。
3.2林下經濟模式和品種相對單一。目前,林下經濟主要是林下種植、養殖的模式,不僅發展模式較少,而且林下種養品種單一,很難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今后要重點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綜合性產業。
3.3基礎設施條件差。林地屬于涵養水源的生態林,地處偏僻,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林下經濟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各地政府需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發展,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財政投入,創造便利條件。
3.4產業化經營水平有待提高。各農戶自行發展,單兵作戰、自產自銷,市場競爭力不強,市場組織化程度低。技能培訓與服務指導跟不上,管理技術水平不高,致使成本過大,經濟效益不高。政府各業務部門盡量多組織培訓、比賽,在技術、市場、信息方面給予幫助,還可以獎代補助力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薛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