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研究

時間:2021年03月30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在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議題。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500份涉贍養糾紛判決書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面臨孝道觀念淡化、法律調控有限、精神贍養難實現、經濟因素制約、子女養老壓力大等困境。建議:重整孝道文化,宣揚

  摘要:在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議題。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500份涉贍養糾紛判決書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面臨孝道觀念淡化、法律調控有限、精神贍養難實現、經濟因素制約、子女養老壓力大等困境。建議:重整孝道文化,宣揚新型孝道;完善贍養法律,增加懲罰條款;完善調解制度,注重精神贍養;提供政策支持,加強社會保障。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贍養權;孝法融合;司法調解;精神贍養

法學研究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問題。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孝老愛親”理念。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在養老問題上,強調“老有所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倡導孝老敬老助老,讓每個城鄉老人都能擁有幸福的晚年。

  1問題的提出

  “人口老齡化”顧名思義就是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較高的程度。聯合國對老齡化的標準主要是兩個:一是看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否達到10%,二是65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是否達到7%。據此標準,我國從2009年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①,到2017年末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所占比重為17.3%②。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占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占總人口比例近30%③。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正持續加深,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我國已經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養老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議題。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社會背景下,我國保護老年人贍養權益的法律體系尚待完善。關于“老年人”的定義,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將60周歲以上的公民界定為老年人。

  人口老齡化論文投稿刊物:《法學研究》發核刊難不難? 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法學專業刊物。

  關于“贍養”的含義,原《婚姻法》第二十一條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多處進行了闡釋,概括來說就是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有贍養義務的晚輩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長輩的照顧與扶助。關于老年人“贍養權益”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支持與生活照料還包括精神上的慰藉。《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八條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體現了現實生活中老年人日趨增長的精神贍養需要。我國保護老年人贍養權益的法律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此外,《民法典》《憲法》《刑法》《反家庭暴力法》《社會保險法》等對老年人的贍養權益也有涉及。

  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背景下,我國三次修訂《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新法從六章五十條增加到九章八十五條,增加了精神慰藉的條款,對居家養老、老年監護、贍養協議、老年人財產權益與婚姻自由、禁止對老年人施暴、對患病和失能老人的醫療與照料義務等作了更具體的規定。但總體看來,保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較為精簡、籠統,精神贍養相關條款可操作性不強。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實踐。只有通過對贍養糾紛案件的實證研究,才能了解老年人權益保護相關法律的實施情況。基于此,本文擬以裁判文書網2016—2020年500份裁判文書為研究對象,對贍養糾紛案進行梳理、統計、分析與研究,以揭示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而提出完善建議。

  2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現狀

  2.1贍養糾紛案件數據選取

  為了解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現狀,本文采取實證研究方法,以5年為時間周期,選取裁判文書網2016—2020年500份贍養糾紛裁判文書,對贍養糾紛案相關情況進行梳理統計與分析思考。具體選取方法為:進入裁判文書網網頁,進行高級檢索,案件名稱輸入“贍養糾紛”關鍵詞;案由一欄選擇“民事案件”;案件類型也選擇“民事案件”;法院層級選擇“基層法院”;文書類型填寫“判決書”;裁判日期選定“2016-01-01至2020-12-31”;最后公開類型選擇“文書公開”。點擊“檢索”按鈕,得到贍養糾紛判決書數據。

  2016—2020年贍養糾紛判決書數量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2020年數量偏少。本文選取這5年每年100份、共500份贍養糾紛判決書進行分析研究。之所以選擇“判決書”這一文書類型,是因為判決書數量多,內容豐富,司法程序完善,便于研究贍養糾紛發生的原因、特點及訴訟結果。本文在法院層級這一欄選擇了“基層法院”,因為基層案件能反映贍養糾紛中最普遍的問題。在“案由”一欄選擇了“民事案件”,因為贍養糾紛主要涉及贍養費、變更贍養關系、變更贍養內容、精神贍養等問題,主要集中在民事領域。

  2.2贍養糾紛案件基本情況

  從人物關系來看,贍養糾紛案件起訴主體主要是老年父母。在500件贍養糾紛案中,約99.0%的起訴者為父母,其他少量案件涉及兄弟姐妹、叔伯、姑舅等。法律規定贍養人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原被告的關系主要是父母子女關系,其中約96.0%為親生父母子女關系,約2.0%為繼父母子女關系,約1.0%為養父母子女關系。

  從性別來看,贍養糾紛案件被告主要是男性。在500件贍養糾紛案中,有451件被告為男性,占比約90%。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與“養兒防老”風俗習慣影響,很多老年人主要將家產分給兒子,也主要與兒子生活在一起,認為贍養老人的責任應由兒子承擔,女兒沒有贍養雙親的義務。從地域來看,贍養糾紛案件城鎮地區的訴訟率高于農村地區。在所調研的500件涉贍養糾紛案中,有303件原告居住地在城鎮,約占六成;有197件原告居住地在農村,約占四成。

  分析其中原因:一是相較于農村地區老年人,城鎮地區的老年人整體文化水平要高,維權意識與法律意識較強,而農村地區老年人相對缺乏權利意識,普遍存在“訴訟是丟人的事情”這樣的觀念;二是城鎮地區信息發達,老年人口能夠接觸到的維權渠道相對豐富,而農村地區信息閉塞,有的老年人不知曉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贍養糾紛。從訴求來看,主要是訴請被告進行物質贍養。在調研的500件贍養糾紛案中,472件訴求為物質贍養,占比94.4%;9件訴求為精神贍養,占比1.8%;還有19件的訴求既涉及物質贍養又有精神慰藉,占比約3.8%。物質贍養訴求主要是請求子女支付贍養費、醫療費、護理費等,有的還要求子女進行生活照料或進入養老機構。精神贍養訴求主要是要求子女多看望自己,多些時間陪伴。

  2.3贍養糾紛發生原因分析老年人自述訴訟原因為:無生活來源、難以支付醫療費用等。在調研的500件涉贍養糾紛案中,有399份裁判文書出現了“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生活困難”等詞,占比79.8%;有454份判決書提到“體弱多病”“年老多病”“醫療費用”等詞,占比約90.8%。

  3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的困境

  3.1孝道文化式微在市場經濟與現代文明的沖擊下,人們孝道觀念淡化。傳統小農經濟社會中,老年人由于具有豐富的生產生活經驗,加之社會對孝道文化的推崇,老年人在家庭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但在市場經濟浪潮中,一些人逐漸形成了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價值觀,而老年人由于勞動能力弱,不能為家庭提供較多收入,在家庭中逐漸喪失話語權。當今社會孝道文化式微,對不孝行為道德約束乏力,以致于不贍養老人事件頻有發生。有些子女僅因家庭矛盾就拒絕贍養老人,如認為父母家產分配不公、兄弟姐妹間關系不和等,更有甚者將患病老人視為“拖油瓶”。這些都是孝道精神淡化、功利至上觀念盛行的表現。

  3.2法律調控有限近代法制變革以來,法與道德分離,孝文化從法律規范中剝離出來,失去了法律支撐,造成了對不孝行為道德約束乏力,法律調控有限的局面。傳統社會用法律約束不孝行為,“孝道成為傳統立法與司法的核心價值,形成獨特而又一以貫之的孝道法文化”[1],將不孝列入“十惡”重罪予以嚴厲打擊,還規定“供養有缺”“別籍異財”等罪名,因此較少出現老年人不被贍養的情況。而現有法律對不孝行為的懲罰條款缺乏、懲罰力度不足;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的規定較為精簡,原則性強,不夠細致具體。孝道法文化衰落,法律調控有限,使得老年人贍養權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需要法律與道德雙軌并行,才能解決當前中國的老年人贍養問題。

  3.3精神贍養不足

  市場經濟下,年輕人為謀求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空巢老人”問題突出。一家人一年到頭難得見幾次面,對老人生活照料難以滿足,精神慰藉更難以實現。在農村,由于文娛設施不健全,老年人只能靠看電視打牌、和鄰里聊天等事情消磨無聊的時間,這無法彌補由于親情缺失帶來的缺憾。

  在城市,由于鄰里關系相對冷漠,加之不適應城市快節奏生活,老年人的內心更加孤寂。在此社會背景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精神關懷有著更強烈的需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的“常回家看看”條款規定了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但可操作性有待增強。依據“常回家看看”條款作出判決,往往是要求贍養義務人定期看望老年人,但在執行中恐難達到預期效果。現實中出現了“象征性探望”“回家不進門”等現象,有的贍養義務人因被起訴、被拘留、被罰款,與老年人關系惡化,精神贍養更難實現。

  4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的建議

  4.1文化先導:重整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式微,除了外部原因,即市場經濟、現代文明的沖擊,也與孝道文化自身沒有與時俱進、未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有關。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養老面臨著新的情況,如家庭規模變小、青壯年外出務工多、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大等,傳統孝道倫理難以解決代際關系中出現的新問題。如果照搬傳統孝文化來指導當前社會的代際倫理關系,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因此,迫切需要對傳統孝道進行創新,為其注入與當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理念和新的內容,使其與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相協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

  其一,倡導新型父母子女關系,構建新型代際倫理體系。在傳統禮法社會,孝道作為禮治的重要內容,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家庭中的“孝”延伸到朝堂上的“忠”。傳統孝道強調卑親屬對尊親屬絕對服從,注重卑親屬對義務的履行,而忽視其權利的保護,是一種單向的代際關系。現代社會中,由于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人們更愿意接受代際間平等的孝道倫理。“以傳統孝道為基礎的代際倫理體系要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對雙方權益及責任予以適度平衡”[2],因此,要注重代際間關系的雙向互動,在“子孝”的同時,也要求“父慈”;在對老人進行物質贍養與精神慰藉的同時,也要求父母對子女扶養、教育、尊重與關愛。此外,孝道倫理還要回歸家庭、回歸道德,傳統孝道的政治屬性要予以剔除,愚忠愚孝的成分也不再適合現代社會。

  其二,宣揚新型孝道精神,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孝老愛親”理念,強調“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中共中央于2001年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尊老愛幼”作為家庭生活行為的首要準則,要求對父母應做到孝養、孝順、孝敬。要貫徹這些方針政策,就要加強對新型孝道的宣傳。一是要做到官民互動,使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的良好社會風氣。

  關于積極推廣孝道的措施可以借鑒如下國內外做法:我國傳統社會編纂的《三字經》《勸孝篇》《孝經》等讀物,在全社會普及;在韓國社會,政府全力推動關于孝道的學術研究、成立相關基金組織以褒獎孝行、注重學校在推行孝道中的中介作用、相關志愿者活動等[3]。二是充分發揮孝行模范的榜樣作用,同時對虐老、棄老等負面行為進行曝光。綜合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充分發揮輿論宣傳與道德監督的作用。

  5結語

  孝是基于親情自然生發的樸實情感,也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優秀文化。贍養老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規范。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嚴峻背景下,老年人贍養權益保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需要孝文化的倡導,還需要法律的約束;不僅需要個人與家庭的努力,還需要國家政策支持與社會保障。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如果家庭內部能做到尊老愛幼、父慈子孝,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在保障老年人贍養權益的工作中,要遵循“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方略,重整孝道文化,促進孝法結合,以達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社會效果。

  參考文獻:

  [1]龍大軒.孝道:中國傳統法律的核心價值[J].法學研究,2015(3):176.

  [2]郭德君.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200.

  [3]韓光忠,肖群忠.韓國孝道推廣運動及其立法實踐評述[J].道德與文明,2015(3):190-193.

  [4]徐振華,胡苷用.新加坡《贍養父母法》評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12(9):155.

  [5]趙樹坤,殷源.老年人贍養權益司法保障與修復型正義:以2013—2018年司法裁判文書為研究對象[J].人權,2019(4):67.

  [6]曹鑫.精神贍養權利的司法保障研究:以“常回家看看”條款實證分析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3.

  作者:王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