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7月19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這篇審計論文發表了大數據提升國家審計服務能力的對策,隨著信息化發展,審計工作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收集大量的數據,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審計模式,大大提高了審計的效率,在這樣大數據時代的特點下,需要提升管理能力的應用。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大數據應運而生并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審計作為經濟運行管理的綜合性監管工作,如何挖掘利用好大數據資源和技術,更好地服務國家治理、企業經營和經濟風險防控,已成為審計工作創新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出發,客觀分析了大數據對傳統審計方法、審計模式等提出的挑戰,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提升國家審計服務能力的政策建議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審計論文發表,大數據,審計,創新
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移動互聯、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等快速普及,互聯網思維及IT技術被大規模應用于企業管理和社會經濟活動,以電子數據為核心的信息資源大規模集中,傳統審計方法已經很難滿足政府、企業對業務的管控需求。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環境下海量數據資源,充分、全面、準確地反映國家和企業經濟運行和管理情況,提高政府、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風險管控能力、服務質量和水平,成為新時期審計工作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大數據特點及其在提升管理能力中的應用
大數據,又被稱為“巨量資料”,是一種規模大到常規、主流數據庫軟件工具無法進行捕捉、分析、處理的數據組合。與傳統數據相比,互聯網環境下的大數據具有數據體量巨大、類型繁多、單一數據價值率低、總體商業價值高、數據處理要求速度快等特點。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數據采集、處理和應用的技術與方法,也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發生改變。突出表現為:一是大數據不再依賴于傳統抽樣分析,而是采集處理關于事物整體的全部數據,可以收集到過去無法收集到的數據。如,企業ERP系統產生的海量數據、移動互聯網絡產生的海量數據,以及電子商務產生的海量數據等。二是與依賴小數據和精確性的傳統數據時代相比,獲取數據能力已極大提升,因而大數據更加注重數據的完整性和混雜性,注重對事物全貌和真相的認識,不刻意追求數據的精確度,數據利用效率顯得更加重要。三是大數據突破了傳統的尋求事物直接因果關系的認知局限,向著揭示更具普遍意義的事物間相關關系轉變,這有助于人們全面準確地捕捉事物發展的現在和預測未來。近年來,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始建立大數據平臺和項目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2012年,美國奧巴馬政府高調宣布實行“大數據研究和開發計劃”,大數據概念開始在全球變得異常火爆。甚至有社會學家預言,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將使社會各界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誰能更好地抓住數據、理解數據、分析數據,誰就能在下一波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歐盟委員會在2012年強調公共數據資源及挖掘公共數據資源的潛力價值。新加坡通過了風險評估和水平掃描計劃,強調通過對大數據采集分析幫助國家控制諸如恐怖襲擊、傳染病傳播、金融危機等重大安全問題。大數據正在進入社會各領域并開始發揮作用。
二、大數據時代對傳統審計服務提出諸多挑戰
(一)對傳統審計方法的挑戰
傳統審計方法主要運用的是查賬方式,如審閱法、核對法、函證法、復核法等,在進行經濟效益審計中,通過財務審計與現代經濟管理方法的綜合運用,如財務審計與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決策分析的結合等。這些方法是與傳統的數據獲取方式相適應的。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審計方式方法日益顯示出其局限性。大數據時代,由于可以低成本、瞬時、持續獲得大量的數據,突破了傳統數據分析中的抽樣、核對,很快能將經濟活動分析形成監控模型,很多方式、方法開始平面化,并誕生了嵌入式審計等一些新的技術方法,讓傳統審計方法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如在銀行、證券、保險等對業務數據和風險控制“時效性”要求高的行業,可以將審計組織與商業銀行業務數據接口相連,在海量的客戶中挖掘、分析行業性和區域性風險趨勢,實現在線風險預警,并將發現的風險數據指標按照重要性程度歸類,下發給現場審計人員進行核實,以便較好地處理和實時分析問題。
(二)對傳統審計模式的挑戰
抽樣審計是現行條件下評價被審計單位的重要審計模式。由于不可能收集和分析被審計單位全部的經濟業務數據,所以傳統審計模式依賴于審計抽樣,從局部狀況推斷總體情況。從樣本入手對被審計單位整體進行推斷,易受樣本局限性影響,忽視了大量具體的業務活動,使審計人員無法發現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舞弊行為,從而隱藏審計風險。大數據資源的開發,使審計人員可以從總體審計的思維出發,搜集分析被審計單位的所有數據,并利用云計算等先進手段對大數據進行多角度、深層次分析,從而可以看到更加細微、深入的信息,發現隱藏在細節數據中的風險,發現傳統審計抽樣模式所不能發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審計效率。
(三)對傳統審計評價結果的挑戰
傳統審計主要是以審計報告的形式提出被審計單位最終的審計結果,格式相對固定,內容較為單一,包含信息量相對有限。合理應用大數據資源,將使被審計單位審計結果除審計報告外,還能對審計過程中采集、挖掘、處理的大量資料和數據,通過云計算將審計與經濟管理結合,找出財務、業務和經營管理的內在規律、共性問題,判研發展趨勢,歸納出更具有實踐價值的、宏觀性和綜合性的審計信息,提出針對性更強的決策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則可能通過云計算技術固化到系統中,對未來被審計單位進行預警。
(四)對傳統審計人員的挑戰
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時代到來,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極高的素質要求。審計人員要對大數據真實性、可靠性從審計角度進行鑒定,所以應具有計算科學、數據分析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有大數據分析和預測的評估能力。面對海量的數據,審計人員需要利用數學、統計學、審計學、管理學甚至社會學知識,來分析、處理、解讀數據。審計人員需要的不僅是財務、審計方法和技術,還可能運用到拓撲結構、聯網審計、數據挖掘等新的技術手段和工具,以提高審計效率。
三、用好大數據資源提升我國審計服務能力
(一)制定國家審計大數據戰略
大數據應用是創新提升審計服務能力的重要基礎。當前,大數據在我國審計領域的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應從國家層面制定大數據在審計領域的應用發展戰略,推動理論和實務創新,盡快更新審計理論、審計方法、審計模式、審計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而言,國家層面制定“大數據審計”戰略,通過“金審工程”,推進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拓展大數據技術應用,形成國家審計數據系統和數字化審計平臺。行業協會、企業重點構建大數據審計工作模式,推進大數據與云計算的有機融合,穩步提升審計能力、質量和效率,拓展審計監督的深度和廣度。政府重點制定加快大數據審計發展政策,推動跨行業、跨地區、跨部門數據分析利用,形成有利于大數據審計發展的環境。
(二)建設大數據一體化審計平臺
加強數據資源平臺建設和共享是大數據審計發展的重要前提。由于數據資源的區域分割、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審計部門在調用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相關數據庫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海量的數據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加快推動一體化審計數據平臺建設,將海量的數據資源集中到統一的電子平臺,通過遠程存儲和移動計算,減少數據移動帶來的物理和效率上的損耗。依托國家審計信息資源體系,加快云計算設施與審計信息系統、審計數據中心、審計模擬實驗室等軟硬件資源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聯網審計平臺,加強與公安、地稅、社保、工商、金融等專業性機構的數據聯網,通過采取定期拷貝與定期報送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無障礙接受數據。根據相應的審計權限,授權獲得不同的數據庫資源,保障電子數據庫資源的安全性。
(三)推動大數據審計理論與技術創新
審計理論創新包括審計方式、模式、評價等方面的創新。我國政府、企業和事務所信息化發展仍處在基礎階段,大數據、云計算等在審計中的應用不夠廣泛。反觀國際審計發展,一些國際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已經競相投入研究大數據時代審計理論、審計方法的創新。如一些公司開發出智能審計工具,能夠串聯被審計單位的咨詢系統,整合風險評估、內控測試及證實查核程序,并可快速掃描大量會計分錄,同時比對行業領域平均值,以辨識特定風險。大數據、信息化背景下,國際審計準則委員會新查核報告準則、歐盟審計改革法案等一系列審計改革也已經展開。加快我國大數據審計理論與技術創新勢在必行。
(四)加強大數據審計人才培養
人才是保障大數據審計發展的關鍵。大數據平臺建設、運行以及維護更新,需要有大量具有大數據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我國審計人員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對審計知識、經濟知識掌握較多,對大數據技術、方法掌握不夠。重點應從兩方面加強大數據審計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引進大數據分析需要的各類數據分析人才、審計軟件研發人才,以及經濟、地理、生態、數理統計、社會行為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大數據審計發展分析模型開發,共同探討研究大數據背景下審計方式的革新,審計報告的撰寫模式。二是加強各類在職審計人員培訓,重點加強對大數據收集、處理能力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運用綜合信息資源,多維分析、挖掘數據的能力。
(五)推動大數據審計法規建設
隨著大數據資源應用的快速發展,現行法律、法規和審計準則已不能適應信息化條件下審計的發展,應盡快加以補充、改進和完善。一是對大數據在審計中的法律地位要有明確規定。允許相關審計人員運用大數據資源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對運用大數據分析、處理的審計結果、電子證據,重點是明確其法律地位,確保運用大數據資源分析的成果得到有效落實。二是明確大數據審計程序、規范,提出規范的操作規程,明確相關人員在大數據資源應用中的權利和責任,保障相關審計機構、人員能夠如實獲得大數據資源,同時也保障企業、個人的大數據信息不被泄露。
四、大數據審計發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注意強化數據安全管理
信息時代大數據資源安全問題值得關注。在互聯網條件下,大數據資源相關的硬件、存貯信息軟件的質量和水平,以及不確定條件下的破壞、入侵,都可能影響到大數據審計信息庫的安全。在審計數據的錄入、傳輸過程中,同樣存在著信息安全問題。信息資源一旦泄露,審計單位、投資者、利益相關者等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對審計信息平臺中的大數據資源,主要采取物理隔離的方式,將審計信息內網與外網隔離,并強化信息安全監管,避免出現人為因素造成的數據泄露。數據庫資源在利用相關軟件中,注意對軟件程序的審查,保障系統連續、可靠、安全運行。
(二)注意大數據資源全面應用
受知識結構、傳統思維等影響,目前我國的審計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審計方法,一些人甚至認為傳統方法一樣可以發現被審計項目的問題,并查處項目問題線索。還有的依據少量數據和以往經驗,就開始審計,很容易造成審計風險加大,影響審計結論的客觀和準確。注意提高對大數據的認識水平,加強大數據資源的全面開發、全面應用,才能真正提升大數據時代審計效率,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水平,提高政策建議的有效性、時效性。
(三)注意提升電子證據效力
大數據環境下,電子數據是審計人員搜集的最多的審計證據。但電子證據具有不可見性、可遷移性等特點,審計人員跟蹤審計的難度、復雜性加大。對電子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是需要審計中關注的問題。必須注意電子證據取得程序合法、來源合法、審計分析有章有法。電子數據取得時,應詳細記錄電子數據原始來源的信息系統名稱、取得方式、相關起止時間,對電子數據處理中,應詳細記錄如何應用特定工具進行處理的過程,對審計的事實要整理詳細完整的審計記錄表,作為審計取證的附件。
(四)注意內部審計安全預警作用發揮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單位已經從單一的數據孤島變為數據信息富集區。應重塑內部審計流程,將組織運營信息子系統無縫銜接為一個流暢的整體,形成有利于企業經營、風險控制的審計證據支持鏈條,滿足整個審計信息需求,對于降低全社會經濟運行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為更好發揮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需重視通過全域數據分析,為組織內部審計的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建設性、預防性審計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1]秦榮生.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審計研究,2014(6).
[2]王群等.大數據背景下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啟示.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3]劉榮.淺析“大數據”時代的內部審計應對策略.中國內部審計,2015(5).
[4]郝玉貴等.國家審計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理論分析與實現路徑.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
[5]顧洪菲.大數據環境下審計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初探.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3)
作者:常陽 單位:中國民用航空局審計中心
推薦期刊:審計理論與實踐審計專業刊物。側重于財政、財務、金融機構財務收支審計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審計實踐的探索,交流工作經驗,傳播審計信息。榮獲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