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4月21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當下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改革探微》論文發表期刊:《藝術評鑒》;發表周期:2021年04期
《當下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改革探微》論文作者信息:趙士瑋(1979—),女,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
摘要:隨著我國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器樂教學作為高等音樂院校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等也需要與時俱進,順應新時代的發展,適時作必要的調整與變化。本文重點強調在當下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中,應建立多元化器樂表演與教學實踐平臺,以培養高素質器樂表演與教學方面的音樂人才為對象,進一步改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完善課程設置、豐富教材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使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能夠適應當前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方向。
關鍵詞: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教學改革
一、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現狀
(一)教學理念
器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器樂教學在我國高等音樂院校的地位尤其重要。較西方發達國家教育水平而言,如今我國的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理念略顯陳舊,太注重“專長教育",常常強調學生本身專業演奏技巧的訓練,而在學生對于樂曲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樂曲演奏技巧的獨特想法以及學生舞臺藝術實踐的綜合素質鍛煉等方面,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忽視了對學生整體性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因此,學生整體文化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略顯薄弱。
(二)教學模式
“填鴨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當下依然存在,有些高等音樂院校器樂專業任課教師沒有及時更新教學模式,依然選擇“喂飽”教學方法。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學實踐是起到一定效果的,但是,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會發現,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切合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削弱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少對學生自主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在這種教師占據主導角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只能一味地聽從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容易導致學生對于音樂內容的理解過于死板和單一。“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器樂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的提升不可能完全依靠課堂教學來解決,需要學生個體針對自身的情況,進行自我補充、完善、強化”。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另外,不管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教學模式,若組合成員不分等級、層次,做不到針對性教學,那么,學生將難以與自己同等水平的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的集體合作與協作積極性,這將會給器樂重奏、合奏等表演形式帶來一定的局限性和約束性。還有一些高等音樂院校過于注重專業考試成績,以分數評判學生演奏水平,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提升,在當下多元化社會的發展大趨勢下此現狀略有欠妥之處。
(三)課程與教材
“課程設置體現的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體內容和載體,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中介,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課程為中介展開的。因而,課程設置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高等音樂院校在器樂課程設置上,過于追求器樂專業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視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性,從而導致課程設置不夠多元化,學生缺乏其他音樂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不利于提高綜合素質。同時在教材編纂方面,有些器樂教材在撰寫格式、套路及內容上尚顯陳舊,基本沿用以往老的教材編纂模式,沒有更好地做到創新、發展、與時俱進,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使用這一類的教材積極性得不到有效調動。總的來看,教材內容的豐富性、科學性與專業性等方面,尚存較大的修改完善空間,因此,器樂教學中的教材編纂可以嘗試編寫一些符合多元化、綜合性培養模式的創新教材。
二、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改革設想(一)改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在教學理念方面,教師在器樂教學上應打破固有的教學思維,更新教育理念,不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演奏技巧為唯一目標,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努力激發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在藝術審美方面形成自己獨有的品味和看法。“早在蘇格拉底時期,"認識你自己,就是德爾斐神廟的銘句”。“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近代著名的教育學家蔡元培提出·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方法。因此,尊重個體、個性化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另外,還應緊跟社會的發展步伐,與時俱進,培養多能型優秀人才。相關設想如下:第一加強器樂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學習,提高綜合文化素質;第二,積累藝術實踐經驗,適應社會生存;第三,提倡非器樂表演專業學生選修器樂表演專業課,但是,強調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對待主修和選修課應一視同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認識到在器樂專業學習中自身的主體性和重要性。因此,在器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而實現學生綜合音樂專業素養的跨越性提升。
在教學模式方面,可采取以下兩種模式。其一,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授課。例如,對主修器樂且專業功底較好的學生按照“一對一”的組合形式進行教學;對主修器樂但專業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可按照“小組課(4-5人)”的組合形式進行教學;對選修且無任何器樂演奏基礎的學生可按照“集體課(6人以上)"的組合形式進行教學。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能力處于同等水平時,可以更多的給學生提供互相交流器樂演奏想法、意見和建議的機會,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器樂表演專業學習產生更大興趣,并以興趣愛好作為學習器樂演奏的強大動力。
其二,借鑒西方教學模式,開展"Studio class"。定期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自愿上臺表演,臺上學生表演結束后,先讓臺下觀看的學生對臺上學生的表演進行點評最后由教師對所有的點評進行匯總并全面總結。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之間參與互動和交流,對器樂演奏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使處于不同演奏水平的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角度看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當下的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模式需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緊隨時代的潮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多元化音樂人才。(二)完善課程設置,豐富教材內容.
為了實現多元化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增加其他理論課程的學習,打破學科界限,拓展教學領域,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如器樂藝術史與名作賞析、器樂教學法等。這些課程的建立,填補了傳統器樂教學中無理論課程的空白”。另外,“器樂種類繁多,不同樂種之間的差異相對較大,學生僅僅了解自己所學的樂種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合理的、形式多樣的課程設置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因此可開設選修特色課程,例如,《器樂合奏課》《器樂重奏課民樂修特色課程,例如,《器樂合奏課》《器樂重奏課》《民樂室內樂》等。此類課程能夠打破班級、年級界限,在全院內組建樂團,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并以不同的表演形式進行音樂情感的表達,提升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協作能力。另外,器樂教材是器樂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學生認識并了解器樂表演藝術作品的重要橋梁。當前,學生僅能演奏高水準的音樂作品已經遠遠不夠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更加符合當前音樂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因此器樂教材的編排體系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且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在教材內容選取上,針對器樂學生,要更加重視中外音樂史、中外作品鑒賞、世界音樂史、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欣賞等課程的學習。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立多元化器樂表演與教學實踐平臺,培養綜合型音樂人才馬克思主義認為:“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器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久過程,首先應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器樂學習與器樂表演實踐的平臺。器樂教學實踐需要教師去實施,實施的效果取決于教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能力,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決定了能否真正培養出合格的綜合型音樂人才。所以“器樂實踐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品格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教學實踐方面來看,注重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訓練等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可為學生提供教育實習基地平臺,給學生創造實習機會。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的練習,積累教學經驗,為今后教學打下基礎;或是對有關器樂表演活動進行相應的指導,鍛煉其自身教學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社會,也讓學生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個逐漸清晰的認識。從藝術實踐方面來看,藝術實踐要與理論實踐相結合,其中,藝術實踐在音樂教學中又是不可或缺的,藝術實踐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在其它教學方式中無法獲得的,同時,藝術實踐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藝術素質比較可行的器樂學習教學模式。除此之外,通過藝術實踐還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的運用所學知識,推動學生藝術創新能力等。基于此,高等音樂院校器樂課程藝術實踐教學可以安排學生參加一些不同形式的音樂會,例如,個人專場音樂會、師生音樂會、學校音樂會等,或是不同級別的器樂比賽,例如大學生基本功大賽、省或市級器樂大賽等等。通過這些比賽型藝術實踐活動能大大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在各種活動和比賽中學生可以與同行進行交流與溝通,借鑒同行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彌補自身在器樂表演中的各種不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從而不斷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三、結語
時代的發展是飛速的,時代對音樂藝術、音樂教育等要求也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作為器樂教育工作者,對器樂教學進行順應時代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從改變固有的教學理念到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從完善課程設置到豐富教材內容、建立多元化器樂教學實踐平臺等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能讓學生在器樂教學的改革中受益,切實鞏固自身的器樂理論基礎知識和器樂表演實踐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代音樂藝術的快速發展。同時,作為器樂教育工作者,對器樂教學進行順應時代的改革,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多元型音樂人才,并促進我國音樂藝術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這也是器樂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
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國內外在教學方法、理念、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以器樂薩克斯教學為例,在美國高等音樂院校,學生在第一節課會接受啟蒙式教育,教師會采取理論教學法來介紹薩克斯的構造原理,甚至人體構造原理以及氣息的運用,并將這些理論基礎知識運用在學生的考試中,為器樂實踐表演創造了有利條件;或以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給學生布置演奏新曲目作業的同時,會要求學生在預習演奏之前,先了解曲目的作曲家生平、作曲家思想、寫作背景、目的以及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等曲目的概況,這種課前預習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逐步體會作曲家的內心世界,體驗作曲家賦予作品的思想情感,并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演奏興趣。在國內部分的高校器樂課程教學中,筆者也曾發現一些非常有天賦的學生,他們在演奏水平和技能方面都很出色,并且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在演奏中對曲目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內容和情感等方面卻略顯薄弱。筆者也曾詢問過學生對自己演奏的相關作品了解情況,他們一般只是了解曲目的作者、大致年代,卻忽略了作者創作曲目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基本內容。因此,通過課前預習的學習方式能夠大大的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器樂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綜合型、高素質音樂人才,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是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育發展的必然。展望未來,器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器樂教學工作者要不斷摸索、實踐,找到合適、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為進一步推進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改革步伐,為高等音樂院校器樂教學能夠永葆活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安雅文高校器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重構-以師范類專科學校為例[J.教育與理論實踐,2018(24):59.
[2]張忠華關于大學課程設置的三個問題[J].大學教育科學,2011(06):30.
[3]趙敦華西方哲學史[M]北京:出版社,2007:40.
[4]王慶如個性化教育與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適切性研究[J]民辦教育研究,2008(02):89.
[5]18胡行崗,高師音樂學專業器樂課程的“多元化”改革與實踐-以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為個案J藝術百家,201304):215.
[6]周邦春,石瑾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音樂創作,2016(10):193.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