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0月2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所謂“風藥”是指柴胡、升麻、防風、葛根、桂枝、羌活、白芷、薄荷等一類氣味辛薄,藥性升浮,具有升、散、行、透、動等多種特性 ,能從不同的角度發揮發散祛邪、開郁暢氣、辛溫通陽、燥濕化痰、通絡開竅、活血化淤、升陽助補等多種作用,多用于治療外感風邪的一類藥物。李東垣認為:“凡治風之藥,皆辛溫,上通天氣。”又說:“味之薄者,諸風藥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風藥除常用于表證、風證外,也常配伍于許多方劑中治療多種病證,其配伍運用非常靈活而廣泛,現淺述如下。
關鍵詞:藥學研究征文,風藥,配伍,不同病癥
1 風藥治肝氣郁滯
肝屬木,體陰而用陽,肝之病變常表現在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失調兩方面,疏調肝氣是其基本用藥法則。疏泄肝木之藥,多為行氣走竄之品,如青皮、川楝子、香附等,久用或過用有損氣致虛之虞。而風藥享輕靈之性,彰顯木氣升發之象,能暢達肝氣以順應肝木之曲直,因其在方劑中配伍用味少且劑量亦輕,不致有損氣之偏,此為行氣疏肝之品所不及者。肝主藏血,血虛則孽生內風,又易招致外風內舍,而使病情纏綿或加重。行氣藥過用易耗損肝血,滋血藥又常戀邪滯氣,權衡之法,是在滋養肝血藥中,少用1~2味風藥,引藥入肝,直達病所,既可順應肝木之性,又能振奮氣機,可促使疾病向愈。風藥性清屬陽,能疏肝解郁,宣暢氣機,氣行則血活,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之用柴胡、薄荷、川芎、生姜;再如痛瀉要方治脾虛肝郁之痛瀉,在補氣健脾,柔肝理氣的配伍中,加入一味防風,含有深刻妙義。防風辛甘性溫,入肝脾經,被東垣奉為理脾要藥,認為“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醫方集解》也云:“防風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風能勝濕,為理脾引經要藥”。在方中防風隨不同配伍作用亦異,配白芍能疏解肝郁、柔調肝體;得白術能舒脾升清;伍陳皮能理脾勝濕。從全方來看,防風有調肝舒脾勝濕之功,證之臨床,對于脾虛肝郁之腹痛泄瀉,本方確有特效。或曰:柴胡疏肝解郁之力勝于防風,何棄此而用彼?蓋因柴胡入肝而不走脾,其雖能升發少陽之氣,而無舒脾勝濕之功,故不取柴胡。
2 風藥治脾胃病
脾屬太陰濕土,體陰而用陽,主要生理功能是運化水谷精微、主統血和肌肉四肢。其氣機活動的特點是“升清”,即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吸收并上輸于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說“脾氣主升”“脾以升為健”。因此,脾病的病理特別多見脾不升清,水谷不化,氣血生化無源,表現為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腹脹、泄瀉等癥。在治療用藥時,注意到脾陰用陽,以升為健的特點,在方中配伍風藥以順應其陽氣升發之性,常可收到滿意效果。正如柯琴《名醫方論》所說:“補中之劑,得發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倍”。如名方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氣虛發熱,方中重用黃芪、人參甘溫補中益氣,配少量柴胡、升麻引升其陽而散郁火,東垣稱此為“陰火”。治療此火,不可苦寒直折,更損陽氣。應補益脾胃,復其升降,因勢利導,引郁火隨脾胃升降而散之,即東垣所謂“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瀉陰火,以諸風藥升發陽氣”;再如清胃散主治胃火牙痛,方中用黃連苦寒直折胃腑之實火,配伍升麻取其輕清升散透發,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之”之意。黃連得升麻,降中寓升,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
經曰:“土得木而達”,生理上脾胃納化飲食,升降相因,有賴于肝之疏泄。病理上肝病可以及脾(胃),肝失疏泄,可致脾失運化,胃失和降。脾(胃)病可以及肝,脾胃之實,可致土壅木郁;脾胃之虛,可見土虛木乘。因此,疏肝理脾是調理脾胃病的一個重要環節。脾胃病配伍風藥,既可照顧脾之升清,又可借風藥之升散,應肝性之條達,以疏肝郁,即《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如逍遙散治肝郁乘脾,方中柴胡、薄荷,既輕揚疏肝,又醒脾開胃。
3 風藥治水濕為病
水濕為病,濕勝則陽微,且濕為有形之邪,最易郁遏氣機。風藥多具宣通之性,能升發陽氣,振奮氣化、疏暢氣機,故風能勝濕。因此在治水濕病的方劑中常配伍風藥。如疏鑿飲子治療水腫喘逆,二便不利之證,方以商陸、茯苓皮、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檳榔、大腹皮等利水行氣為主,復佐以羌活、秦艽、生姜辛散走表,疏風散水,與諸利水藥相伍,可使水腫速消。全方利疏結合,呈疏江鑿河之勢,從表里前后分消水邪,體現了《內經》“開鬼門,潔凈府”的治療原則;經方五苓散治太陽蓄水,痰飲悸動之證,方中以二苓、白術、澤瀉健脾化飲利水,其匠心之處在于配伍了桂枝,桂枝在方中的主要作用是溫陽化氣,助它藥利水化飲,且又能提邪透表,以防邪氣深入,體現了經方用藥之精深獨到;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藿香正氣散,方中紫蘇、白芷、藿香辛溫芳香,藥量約占全方總量的1/4,既可解散外邪,又能醒脾化濕,配合其它健脾行氣燥濕之品,可使正氣和調,邪去病安;完帶湯主治脾虛肝郁濕盛之帶下癥,配伍一味芥穗,其義亦不脫風藥勝濕之理;再如《金匱》越婢湯、越婢加術湯,兩方均以麻黃配石膏為主組成,麻黃既能發汗散越水氣,又能宣肺通調水道,據臨床觀察,本方治療水腫,有的出汗,有的無汗,其關鍵在于石膏與麻黃的劑量配比,若石膏的劑量不超過麻黃用量的三倍,則既能發汗,又可利水;若石膏劑量是麻黃劑量的三倍以上,則不出汗,僅有宣肺利水之功。由此知麻黃的作用要受到石膏的制約,而石膏之用,也不獨清熱,還在于監制麻黃,即使里無熱象也不可輕易棄用石膏,否則將失其和合之妙。
總之,風藥配伍運用非常靈活其而廣泛,通過配伍可治療多種病證,但其多屬辛燥之品,在臨床配伍運用時應注意,風藥藥味不宜多,用量不宜大,以免過燥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