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2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以西安市華清宮風景區為例,分析了華清宮典型游賞特征,融匯風景資源和地景文化構架,豐富華清宮完整文化的全景體驗。華清宮的“山——宮——城”格局為展示框架,以“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室,籠山為苑”為索引,組織主題游賞,展示歷史文化與山水文化景象。
關鍵詞:地景,風景資源,華清宮,游賞
自古以來對營建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天,中國的西部地區的歷史營建,特別是在唐代以前,這些歷史建筑早已不復存在。但是,這些園林遺址周圍的地理環境與景觀空間格局等景觀資源仍然是具有價值的研究。特別是這些歷史遺存的地形地貌所承載的地景文化特征,是展現遺址中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的最佳方式。
1 華清宮背景及場地條件
華清宮歷史脈絡綿延數千年,尤其作為唐代皇家離宮,曾經盛極一時,留存有梨園遺址、御湯遺址、老君殿遺址、朝元閣遺址、長生殿遺址、繚墻/宮墻遺址等寶貴資源。從古至今,與華清宮相關的名人軼事眾多,從歷代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到文人騷客,以及建國后的領導政要,不勝枚舉。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周幽王、秦始皇、漢武帝、唐玄宗、楊玉環,以及西安事變等。重點研究在中國地景文化的角度下,如何組織景象空間風景資源,展示了以歷史場景為背景的現代游憩空間等。
華清宮景區所依的驪山部分是秦嶺東端的支脈。驪山夾在渭河和潏水之間,地處西安主城區以東的臨潼區境內。東西綿亙25公里,南北寬約13.7公里,海拔1301.9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09度15分15秒,北緯34度20分,因整體山形似一匹青蒼的驪駒而得名。華清宮所在的驪山區域,屬于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的五個園區之一—“驪山裂谷地壘構造園區”,處于渭河裂陷帶;是從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內的一個孤立地壘式斷塊山。其復式地塹構造和地壘構造頗具特色,形成了塹中有塹,塹中有壘的裂陷盆地、驪山地壘、斷裂帶、黃土塬斷塊地貌、地熱溫泉等典型的地質地貌景觀。
2.華清宮景區風景資源綜合評價
風景資源評價是地景文化的載體,但不是全部。華清池景觀資源的具有以下特點:依山就勢,是古典皇家造園格局的典范;豐富的水系資源;植被文化資源。華清池以其文化歷史廊道構成資源的主軸線。
(1)華清宮景區的地壘地塹及褶皺和斷層對研究夷平運動、燕山運動及喜馬拉雅運動在秦嶺地區的作用和區域地質環境效應,具有極高價值和意義,山上部分區域已成為國家地質公園的分園區之一。由特殊地質形成的溫泉現今已經是聞名全國,更是景區的珍貴資源。
(2)華清宮景區是我國唯一以沐浴文化、梨園文化和李楊愛情故事為主題,以盛唐“籠山水為苑”地景文化為代表的,“山——宮——城”格局完整的中國傳統宮苑型景區。其中的環園區域彰顯了我國近代歷史價值;梨園遺址對研究中國古代音樂、歌舞、戲劇建筑物形制等有重要作用。
(3)驪山晚照為該景區的特有景象,是驪山的標志景象。屬于“關中八景”之一,從古到今都為人們盛贊。
(4)在宗教文化方面,集佛教、道教于一體,反應了不同時代的宗教文化。
(5)在歷史人文方面,華清宮景區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從西周到近代有烽火戲諸侯的烽火臺,盛唐時期的李楊所留下的“長恨歌”,西安事變遺址五間廳,偉人留下的書法習作,以及多不勝數的名人詩詞和逸人軼事。
(6)華清宮景區的古樹名木均已編號保護。該區域內古樹名木對研究樹木生理具有特殊意義,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資料,對樹種規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3.華清宮地景空間文化的展現
華清宮的設計是以地景為主題景象,以自然山水地貌為依托,結合植物生境營造,展示了唐華清宮籠山水為苑的山水文化景象。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人們先感知自然景觀,然后再融入其人文景觀。地景文化的深入研究,對風景區界域的劃分、資源評價的確定、重點景區游賞規劃的設計及各種規劃的展開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研究。
3.1 地景格局的完整性
華清宮背倚驪山,其總體格局,由北向南布局昭應縣城、華清宮城、驪山禁苑,通過華清宮中軸線將城、宮、山連為一體,并由城墻、宮墻、繚墻維護形成安全防衛體系。其依山面水、前低后高、龍盤虎踞、鳳翥鸞回、山環水抱的自然景觀格局,融匯歷史文化和地理構架,促成了臨潼“現代-歷史-自然”主軸線的形成。
3.2 歷史文化的代表性
華清宮涵蓋了古代宮苑發展、園林藝術、建筑藝術、宗教文化、軍事、禮制、政治等范疇,尤其是研究唐代歷史文化的代表,也是唐史研究和長安學、西安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3.3宮苑文化的傳承性
盛唐時期華清宮的營建活動和帝王的宮廷生活,是景區文化發展脈絡的重要歷史節點,奠定了其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主題,反映在建設上,總結為“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室,籠山為苑,置昭應城拱衛”。宮、苑、城的建設與地貌景致融合成“山-宮-城”一體的地景格局。作為離宮的華清宮,威嚴和秀麗兼而有之。
盛唐時期,華清宮內的游憩活動主要在前山山體的禁苑內,依托山體所建的建筑,均為觀景游憩功能的建筑,該區域是華清宮的宮廷游憩活動與區域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構成今日華清宮景區游賞活動的主體所在。
4.地景游線組織
運用傳統園林的地景空間營造手法及體驗、游觀的觀賞方式,結合現代園林要素形成傳統園林的新演繹。游賞給人營造更多的是一個想象空間,寫意是建立在共通的程式之上的。傳承不是單一的延續,傳承更并非單純對于形式的模仿,而是精神文化的體驗。
華清宮游憩結構選擇以盛唐宮廷休閑、游憩文化的感知為游憩組織中景觀敘事的主體;延伸道教文化游賞群為外延;佛教拜謁游賞、提攜近郊休閑娛樂游為兩翼的地景文化游賞。在主要游線上,有4個典型視點,能夠完整感知華清池的地景空間。視覺感知的主體依次為: 視點1古昭應縣城內,視線方向向南,望“山-宮-城”格局的完整;視點2芙蓉湖畔曲橋,視線方向向南,仰望長生殿建筑主景與驪山前山背景;視點3老母殿向南,視線方向向南,仰望烽火臺主景及遙望后山背景的層巒疊嶂;視點4烽火臺,視線方向向北,回望老母殿建筑群,俯瞰山-宮-城的歷史格局,以及臨潼今日新城區建設。
4. 結語
華清宮景區依托驪山山體形勝與地熱溫泉資源,承載源遠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以沐浴文化、梨園文化和李楊愛情故事為主題,以盛唐“籠山水為苑”地景文化為內涵;再現“環山宮室、湯井為池”的歷史景象,是“山-宮-城”格局完整的中國傳統宮苑型景區。通過華清宮景區規劃設計這一研究過程,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與探討,有助于我們今后面對遺址保護與當下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并為之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盡微薄嘗試。
參考文獻:
[1]佟裕哲,劉暉.中國地景建筑理論的研究[J].中國園林,2003(8):31
[2] 張杰.中國古代空間文化溯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71
[3]董蘆笛,樊亞妮.傳統造園的現代演繹——2011西安世園會銅川園山水景象空間營造[M].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