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1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將不同類型的黏合襯與紡織面料進行壓燙黏合,考察了黏合襯、紡織面料和整理劑對黏合襯復合面料剝離力的影響,并分析了相應的作用機理。研究結果表明:三種黏合襯與聚酰胺(PA)涂層面料的剝離力都小于5N,且剝離力從高至低依次為聚氨酯(PU)>聚酯(PES)>PA;除PA黏合襯面料的剝離力小于5N外,PU和PES黏合襯面料與PU涂層面料的剝離力都明顯高于5N,且PU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最大;服裝面料粘接性能的大小與涂層類型關系較大,而與基布類型的關系較小;在PA涂層中添加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并沒有提高涂層面料/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在PU涂層中添加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也不會對涂層面料/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產生明顯影響。
【關鍵詞】黏合襯;紡織面料;整理劑;剝離力
0前言襯布和面料的粘接涉及到膠粘劑與被粘物之間復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過程,涵蓋膠粘劑與被粘物之間的相互擴散以及機械耦合作用[1]。在服裝制備過程中,襯布和面料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作用下通過熱熔膠作用發生黏合,而黏合襯是熱熔膠均勻涂覆在服裝等織物上形成的。為了滿足人們對面料和服裝特種功能的要求,黏合襯底布和面料都需要經過一系列工序來實現[2]。在實際加工過程中,黏合襯和面料的粘接強度會受到熱熔膠種類、織物種類、均勻性、功能助劑種類和涂覆層等因素的影響[3],而目前對黏合襯和面料的粘接強度影響因素方面的報道卻未見系統性報道,具體作用機理也不清楚[4]。在此基礎上,本文考察了黏合襯、紡織面料和整理劑對黏合襯復合面料剝離力的影響,希望研究結果可為改善黏合襯與不同類型面料之間的粘接強度等提供參考。
聚酰胺(PA)黏合襯(基布為滌綸、涂覆量為 9g/m2、壓燙條件為128℃/0.1MPa/10s),深圳市弘譽塑化貿易有限公司;聚氨酯(PU)黏合襯(基布為滌綸、涂覆量為15g/m2、壓燙條件為128℃/0.1MPa/10s),山東宇廣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酯(PES)黏合襯(基布為滌綸、涂覆量為10g/m2、壓燙條件為128℃/0.1MPa/10s),山東瑞捷新材料有限公司;尼龍面料,海富龍新材料有限公司;滌綸面料,唐山市豐南區金翔化纖有限公司;有機硅柔軟劑,工業級(牌號SM-18),威海華恩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有機硅滑爽劑,工業級(牌號GLIDET-43型),上海桑井化工有限公司;整理液(硬挺整理劑),工業級(牌號DM-3506),廣東德美精細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試樣A~F的基布都為尼龍,有涂層;G和H分別為尼龍坯布和滌綸坯布,無涂層。
試驗儀器HP-600TF型滾筒壓燙機,東莞市日島機械有限公司;NBHX250型剝離強度儀,上海恒馭儀器有限公司;S-4800型掃描電鏡(SEM),日本Hitachi公司。
試驗制備按照壓燙條件將黏合襯和面料在滾筒壓機上壓燙,冷卻后取出;另一組樣進行整理,將試樣置于浸軋整理液中處理后烘干(88℃/120s),烘焙(175℃/60s)后進行壓燙黏合。將尼龍坯布和滌綸坯布拒水整理后直接涂層,88℃預烘2min后進行175℃/60s的烘焙處理。按照GB/T6529—2008標準進行平衡4h,制備用于黏合襯/面料復合材料的剝離力試樣[5]。
測定或表征(1)力學性能:按照FZ/T01085—2009標準,在剝離強度儀上進行復合織物的剝離力測試,拉伸速率為25mm/min,結果取5組試樣平均值。(2)微觀形貌:采用SEM對面料和黏合襯剝離后的形貌進行觀察。
涂層織物與黏合襯的剝離力不同類型織物與黏合襯(PA、PU和PES)之間的剝離力測試結果。三種黏合襯對PA涂層面料的剝離力都小于5N,且剝離力從高至低依次為PU>PES>PA;對于PU涂層面料,除PA黏合襯面料的剝離力小于5N外,PU和PES黏合襯面料的剝離力都明顯高于5N,且PU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最大。對于基布分別為尼龍和滌綸的G和H試樣。當涂層織物為PA時,黏合襯為PA時的剝離力均為2.5N,黏合襯為PES時的剝離力均為3.9N,而黏合襯為PU時的剝離力最大,分別為4.7和4.6N。當涂層織物為PU時,黏合襯為PA時G和H試樣的剝離力分別為3.1和3.3N,黏合襯為PES時的剝離力分別為18.3和18.7N,而黏合襯為PU時的剝離力最大,G和H試樣的剝離力分別為19.5和19.7N。
可見,涂層織物PA和PU對織物與黏合襯之間剝離力的影響不大。結合表2的測試結果可知,服裝面料粘接性能的大小與涂層類型關系較大,而與基布類型的關系較小。這主要是因為涂層劑自身是一種具有優良韌性的高分子材料,在織物表層覆蓋涂層劑后,涂層劑的存在可以造成織物基體與膠粘劑的隔離,從而影響涂層面料的粘接性能。在涂層面料與黏合襯剝離后,粘接膠體都主要覆蓋在面料表面,而并沒有滲透到基體中去,因此在剝離過程中的剝離力較小,無法起到增強二者粘接強度的作用。
這主要因為:(1)PA涂層的表面能較小且涂層劑分支中極性基團較少,在制備過程中與極性基團少的涂層之間較難實現滲透,不能發生化學反應等而形成有效鍵合[6];(2)制備過程中涂層會在面料表面形成致密的膜層,從而抑制膠體浸入面料基體中[7],造成膠粘劑與面料不能形成機械嚙合;(3)涂層整理劑具有弱邊界層特性,當熱熔膠黏合發生在弱邊界上時,會抑制膠粘劑與涂層的結合,從而降低粘接性能;(4)基布與涂層間的粘接強度較低,涂層并不能均勻滲透至基質,膠粘劑剝離過程中會發生涂層劑與膠粘劑一起脫落的現象。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會使得膠粘劑在剝離試驗過程中較快地脫落而無法起到有效膠粘作用[8]。
功能助劑類型和含量對剝離力的影響為了使織物獲得特定手感而在涂層整理劑中添加功能助劑,并考察其對黏合襯與涂層面料剝離力的影響,基布為尼龍織物。PA涂層中功能助劑類型和含量對剝離力的影響(分別列出了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對涂層面料/黏合襯復合材料剝離力的影響)。
當功能助劑為有機硅柔軟劑,質量濃度為1.5%、3.0%和4.5%時,黏合襯為PA時的剝離力分別為1.4、1.3和1.3N;黏合襯為PU時的剝離力分別為2.4、2.1和1.9N;黏合襯為PES時的剝離力分別為2.2、2.1和2.2N。當功能助劑為有機硅滑爽劑,質量濃度為1.5%、3.0%和4.5%時,黏合襯為PA時的剝離力分別為1.5、1.4和1.4N;黏合襯為PU 時的剝離力分別為2.6、2.4和2.2N;黏合襯為PES時的剝離力分別為2.5、2.2和2.1N。
在PA涂層中添加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并沒有提高涂層面料/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這主要是因為黏合襯并不能與PA涂層有效黏合,且在涂層中添加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還會使得二者發生協同作用而進一步降低粘接性能,剝離力反而會有所減小。
當功能助劑為有機硅柔軟劑,質量濃度為1.5%、3.0%和4.5%時,黏合襯為PA時的剝離力分別為2.2、2.1和2.1N;黏合襯為PU時的剝離力分別為17.9、17.1和16.4N;黏合襯為PES時的剝離力分別為16.3、15.4和15.1N。當功能助劑為有機硅滑爽劑,質量濃度為1.5%、3.0%和4.5%時,黏合襯為PA時的剝離力分別為2.6、2.4和2.1N;黏合襯為PU時的剝離力分別為18.2、17.4和16.6N;黏合襯為PES時的剝離力分別為16.6、14.9和14.3N。
在PU涂層中添加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不會對涂層面料/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產生明顯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功能助劑的加入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涂層的表面能,使得復合材料的粘接強度有所降低[9],但是由于熱熔膠仍然能夠與涂層具有較好的結合能力[10],因此剝離力降幅并不大,不同質量濃度功能助劑改性時的復合材料仍然具有較好的粘接強度。
紡織論文投稿刊物:紡織導報旨在對紡織技術發展動態進行深度的報道和分析,對科技政策和產業規則進行權威的解讀,是傳遞世界紡織技術發展趨勢的主流媒體,是政府機構、行業組織科技政策與思路趨向的風向標,是幫助行業與企業決策者把握紡織技術現狀以及技術市場脈絡的重要窗口,也是紡織業界不同觀點交流的平臺,是反映紡織技術與設備市場各類參與者重要動向的觀察者,是紡織企業高級管理者的必讀刊物。
3結語
(1)三種黏合襯與PA涂層面料的剝離力都在5N以下,且剝離力從高至低順序為PU>PES>PA;對于PU涂層面料,除PA黏合襯面料的剝離力在5N以下外,PU和PES黏合襯面料的剝離力都明顯高于5N,且PU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最大。
(2)為了使織物獲得特定手感而在涂層整理劑中添加功能助劑。在PA涂層中添加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并沒有提高涂層面料/黏合襯復合材料剝離力;在PU涂層中添加有機硅柔軟劑和有機硅滑爽劑不會對涂層面料/黏合襯復合材料的剝離力產生明顯影響。
參考文獻
[1]MARTINS,JAROSLAVH,MICHAELK.透氣與粘接:創新性的覆膜粘合劑[J].紡織導報,2010(5):49-51.
[2]屈一斌.服裝面料用聚硅氧烷-丙烯酸酯粘合劑的研制[J].紡織高;A科學學報,2006,19(2):171-173;177.
作者:劉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