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為全面了解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基本情況,查找和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民營銀行實現高質量和高水平的發展,大成企業研究院對我國民營銀行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發現,民營銀行已經成為我國普惠金融的生力軍,數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新范式的創新的引領者,金融科技創新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自2014年3月啟動民營銀行試點以來,已設立19家民營銀行。 6年多來,民營銀行在發展中積極探索特色發展道路,不斷調整戰略,優化市場定位,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創新發展模式,完善治理結構,規模效益快速增長,服務小微能力不斷提升,具備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和比較優勢。 但也有部分民營銀行的發展情況并不盡如人意,民營銀行發展的政策環境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規模快速擴張,高成長性特征突出
從成立時間看,19家民營銀行中,有8家成立于2014-2016年之間、9家成立于2017年、2家分別成立于2019和2020年。 年報數據和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除最新成立的江西裕民銀行和無錫錫商銀行,其他17家民營銀行均已實現盈利,民營銀行整體經營情況良好。
銀行論文范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研究
特別是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憑借騰訊和阿里強大的技術能力和流量、場景優勢,實現了高速成長,金融科技水平領先,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盈利水平較高。 如微眾銀行已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金融科技領域,打造了多個國際和行業領先的創新性技術應用。 再如網商銀行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數據和渠道創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農村金融服務匱乏等問題。
從資產規模、營業收入,以及凈利潤等指標來看,民營銀行普遍處在快速擴張階段。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19年底,17家民營銀行總資產達到9076.7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2.4%; 各項貸款4532.6億元,同比增長46.8%。
從近三年主要經營數據平均增長情況來看,處于頭部的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總資產、營收、凈利潤和貸款余額增長率均進入較為平穩的發展階段。 而2017年成立的幾家民營銀行則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如增速最快的億聯銀行,總資產和營收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97.72%和289.55%。 位居第二的三湘銀行總資產、營收、凈利潤和貸款余額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64.93%、157.31%、186.00%和170.64%(見表3)。
客戶數量方面,民營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數量也在快速增長。 如網商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的數量上已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上半年累計小微客戶數量超過2900萬; 再如微眾銀行,截至2019年底,有效用戶突破2億人,為23萬戶普惠型小微企業提供了信貸服務; 再如蘇寧銀行截至2020年上半年,客戶數量累計達2850萬。
業績分化明顯,微眾網商持續領跑
由于成立時間、服務區域和業務模式的不同,17家民營銀行的業績表現也開始出現分化,綜合資產規模和營收情況,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2家)。
處于第一梯隊的是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 截至2019年底,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兩家資產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其中微眾銀行總資產2912億元,營收為148.7億。 網商銀行總資產1396億元,營收66.3億,與微眾銀行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第二梯隊:資產規模在200億至1000億之間(10家)。
有10家民營銀行總資產在1000億到200億之間,分別為:蘇寧銀行,總資產639億,營收10.17億; 三湘銀行,總資產515億,營收12.58億; 富民銀行總資產451億,營收10.45億; 新網銀行總資產442億,營收26.8億; 眾邦銀行,總資產419億,營收8.38億; 華瑞銀行,總資產396億,營收9.92億; 億聯銀行,總資產313億,營收9.56億; 金城銀行,總資產307億,營收7.37億; 藍海銀行總資產304億,營收6.43億; 振興銀行,總資產262億,營收7.17億。
同為2017年成立的億聯銀行和蘇寧銀行,盡管起步相對較晚,但資產規模實現了高速增長,2019年資產規模相較2018年分別增長了133%和97%。
第三梯隊:資產規模200億以下(5家)。
有5家銀行總資產在200億以下,其中民商銀行成立于2015年,中關村銀行、梅州客商銀行、華通銀行、新安銀行這4家銀行都成立于2017年。 2019年末,新安銀行總資產104億,營收1.56億,在已公布經營數據的民營銀行中體量最小,與排名第一的微眾銀行差距十分明顯。
貸款余額的分布規律和總資產基本一致,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分別以1629.66億元和476.90億元居于第一梯隊。 蘇寧銀行、三湘銀行、富民銀行、新網銀行、眾邦銀行、華瑞銀行、億聯銀行、金城銀行、藍海銀行和振興銀行的貸款余額居于第二梯隊,規模介于150億至300億之間。 中關村銀行、民商銀行、客商銀行、華通銀行和新安銀行的貸款余額居于第三梯隊,規模介于30億元至85億元之間。
盈利能力較強,營收利潤快速增長,目前,民營銀行均已實現盈利,凈息差保持較高,凈利潤保持較高增速,整體盈利能力較強。
1.營收和凈利潤
截至2019年12月,微眾銀行的營業收入148.70億、凈利潤39.50億,增長率分別為48.26%和59.64%,占已公布凈利潤的16家民營銀行(新安銀行未公布凈利潤)凈利潤總額82.45億元的47.9%,遠高于其他民營銀行。
網商銀行依然位列第二,營業收入66.30億、凈利潤12.56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72%,凈利潤增長率高達87.18%。 但與微眾銀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新網銀行以11.33億元的凈利潤排在第三,三湘銀行排名第四,凈利潤為3.26億元,其余13家銀行的凈利潤均在3億元以下。
從增速看,蘇寧銀行、三湘銀行、富民銀行、新網銀行、眾邦銀行、億聯銀行、振興銀行的2019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幅度都比較大。 特別是蘇寧銀行、振興銀行和富民銀行,2019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了2032.60%、457.91%和315.38%。
2.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
資產凈利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方面,總體上民營銀行上ROE和ROA都非常低。 2019年,除微眾銀行(ROE為28.15%、ROA為1.55%)和新網銀行(ROE為30.31%、ROA為2.82%)兩家銀行的ROE和ROA指標接近中資股份制銀行水平,其余15家民營銀行ROE和ROA仍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這表明民營銀行仍然處于發展初期,還要需要一定的時間、技術和客戶積累。
3.凈息差
總體來看,民營銀行的凈息差要高于傳統銀行的水平。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民營銀行凈息差為3.74%,高于大型商業銀行(2.12%)、股份制銀行為(2.12%)、城商行(2.09%)、農商行(2.81%)和外資銀行為(1.78%)。 民營銀行的凈息差之所以高于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主要在于其生息資產的優勢。 民營銀行面對的客戶主要為傳統商業銀行無法觸及的“長尾客戶”,且互聯網貸款產品大多具有期限靈活,可隨借隨還,按天計息的特點,盡管貸款年化利率高于一般傳統商業銀行,但是借款客戶的實際融資成本負擔相對并不高。
資產質量優良,抗御風險能力較強
從年報數據來看,民營銀行不良貸款率低,資產質量普遍較好,資本充足率符合監管要求并保持良好。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各類銀行的主要經營指標,與其他類型銀行比較,民營銀行均處于較好的水平。
1.不良貸款率
從資產質量來看,2019年,蘇寧銀行、三湘銀行等10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均在1%以下,最低的是中關村銀行和梅州客商銀行,不良率為0。 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新安銀行,為1.66%。 此外,微眾銀行(1.24%)、網商銀行(1.3%)等6家銀行的不良率均也都超過了1%。
與其他類型的銀行相比較,民營銀行總體不良率為1.00%,低于銀行業平均水平。 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國內各類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為:大型商業銀行1.38%、股份制銀行1.64%、城商行2.32%、農商行3.90%、外資銀行0.67%。 (見表4)盡管如此,由于民營銀行成立時間較短,民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普遍處于較低水平,并不能說明民營銀行的資產質量就一定高于其他類型的銀行,隨著時間不斷推移,風險也在不斷暴露出來。
2.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方面,根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2019年第四季度,大型商業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6.31%、股份制銀行為13.42%、城商行為12.70%、農商行為13.13%、外資銀行為18.40%,民營銀行為15.15%,表明民營銀行的業務經營比較穩健。
17家公布2019年經營數據的民營銀行中,中關村銀行、客商銀行、華通銀行和新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偏高,均超過30%。 說明這幾家銀行資本金利用不充分,銀行規模沒有達到與資本金匹配的程度。
主要短板和不足
盡管我國民營銀行聚焦薄弱領域金融服務,尋求差異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民營銀行起步晚,社會認知度低,缺少適量的物理網點和營銷隊伍,在獲客、資金、渠道、業務資質等方面與傳統主流銀行相比有先天的不足。 少部分民營銀行發展情況不能盡如人意,或創新力度不夠、存在短板,或市場定位欠準確、特色不明顯,或市場資源制約、發展受限,或設立時間太短,還有待觀察。
1.業務模式單一,定位、產品趨于同質化
從發展方向來看,“互聯網”、“數字化”和“開放銀行”已經成為多家民營銀行的戰略選擇,但受監管政策和自身技術實力等多種因素約束,大多數民營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模式、業務形態并無明顯差異,優勢并不突出。
從客戶定位看,“發展普惠金融”的經營理念是大多數民營銀行的必然選擇。 多家民營銀行積極將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作為主要服務對象,但服務的具體行業和群體還有待進一步細分,尚須進一步探討如何依托金融科技填補目前金融服務的薄弱地帶,以科技的力量控制風險。
從業務結構來看,民營銀行大多以信貸業務為主,彼此之間的差異化特征不明顯,存在業務結構單一、產品高度同質化的問題。 各民營銀行大多傾向于推廣特定款明星貸款產品,資產端也大多依賴此類貸款產品,導致盈利主要依賴于存貸利差。
2.部分民營銀行發展遲緩,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
民營銀行中,第一梯隊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代表了當前民營銀行的最高水平,在金融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上引領我國商業銀行的進程,不斷刷新未來互聯網銀行的標準,業績呈加速度發展態勢,不但遠超其他民營銀行,也接近或超越一些成立多年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也有幾家民營銀行則戰略不明確、發展遲緩,業績墊底,核心競爭力缺失,有的成立以來一直沒有有效的開展業務,有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3.負債來源比較單一,資金成本較高
負債來源比較單一,資金成本較高,是當前民營銀行面臨的普遍問題。 由于民營銀行設立初期信用尚待檢驗,加上限制遠程開戶和單一網點要求,吸收存款、尤其是吸收個人存款非常困難,導致民營銀行負債端過多依賴股東資金、同業負債以及第三方平臺。 根據各家民營銀行披露的2019年度報告,資產端信貸投放占比總體上在40%左右,投資類資產占比超過信貸資產,其中同業投資依然是主體。 民營銀行通過第三方平臺融資,資金成本高企,甚至可能造成存貸款利率錯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
4.成立時間短,開展業務資質受限
由于成立時間短,民營銀行業務資質受限,通過發行金融債、開展銀行間市場資產證券化業務等方式籌資的門檻較高,在衍生品交易、自營理財等業務資質方面還存在較多的發展限制。
根據2007年《同業拆借管理辦法》和2018年8月修訂的《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業務操作細則》的規定,民營銀行成立兩年之內無法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開展流動性管理; 同時,《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發行管理辦法》規定,民營銀行至少在成立3年內難以通過發行金融債解決資金來源。
另據中國人民銀行2016年6月發布的《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員名單》,由于不是全國性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正式成員,目前僅有4家民營銀行有發行大額存單的資格,分別為微眾銀行、金城銀行、民商銀行、華瑞銀行。 其次,具有發行同業存單資格的僅有7家民營銀行,也就意味著還有10家民營銀行負債渠道更窄,主要還是通過同業金融機構存放的方式增加負債。
5.人才吸引和保留面臨較大壓力
互聯網銀行高度依賴金融科技和技術人才,引進高精尖人才困難也是民營銀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特別是位于中西部省份的部分民營銀行,所在地區的區位優勢不顯著,對計算機、互聯網高端科技人才吸引力有限,民營銀行除了薪酬之外缺乏其他激勵措施,導致專業人才不足,隊伍不穩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銀行創新能力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