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5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這篇新聞傳播論文發表了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研究,對于新聞媒體的采編工作人員來說,面對新媒體環境所帶來的挑戰,應該如何應對呢?論文首先總結了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中心所遇到的問題,并發表了解決技巧。
關鍵詞:新聞傳播論文,新媒體環境
近年來,隨著大眾傳媒時代,以互聯網、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不斷涌起,給廣播電臺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運用更好地新聞采編技巧來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聞宣傳規律和文化傳播規律,搶占新聞信息制高點,掌握輿論主動權,提升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成為廣播電臺新聞采編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也是推動廣播電臺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舉措。
1、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的內涵和發展
新聞采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新聞采訪和新聞編輯,簡單來說,專業的新聞采編人員運用專業技巧進行新聞采訪、新聞收集和新聞編輯等操作的過程就是新聞采編。新聞采訪是收集新聞事實的方式之一,采訪的主要目的是知曉事件真實的、最有價值的內容,這也是目前我們常見的一種采集信息的方式;新聞編輯就是整理新聞然后進行剪輯的操作,實際上就是新聞的后期制作過程,既可以是視頻新聞的編輯也可以是紙質新聞的編輯,新聞編輯的主要目的是讓新聞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達到吸引聽眾、促進廣播新聞傳播的目標。我國在1923年出現了第一個廣播電臺,是由美國人Ausband在上海創立的,在1923年一月正式開播,中國共產黨在1940年創辦了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具有重大意義,1949年12月廣播電臺遷至北京,成為了現在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現今我國的廣播電臺已經有300多座,有超過12億的廣播聽眾,廣播電臺已經有了有線、無線、衛星等多種傳播方式,形成了多層次的現代化廣播體系,我國廣播電臺的人口覆蓋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廣播電臺的發展為我國傳媒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2、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臺進行新聞采編的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手段越來越豐富,但是采編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還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2.1新聞“三貼近”落實不到位
黨中央在對新聞改革中要求新聞媒體要做到新聞“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廣播電臺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老百姓的“傳聲筒”,這就要求廣播電臺的新聞報道要貼近群眾,報道百姓身邊的事,反映百姓關心的事,真正做到“上傳輿情,下達黨聲”,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然而,在目前全國各地的廣播電臺新聞節目中,新聞的“三貼近”要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之所以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這除了與我國大的媒介環境有關外,還與廣播電臺新聞采編工作者的能力也是有關的。相關領導視察、考察活動及會議新聞報道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一個形式化的過程,應創新會議新聞報道的模式,提高此類新聞報道的質量。但廣播電臺由于受人力、物力及財力的影響,在新聞的“三貼近”上還沒有落實到位。
2.2廣播電臺采編人員素質不高
在廣播電臺中,采編人員是進行采編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推動廣播電臺順利發展的主力。但是,廣播電臺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它媒體如報紙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經處于下風,加上近年來各種新媒體的出現,無疑為廣播電臺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現在廣播電臺中的高素質人才非常稀缺,而且,很多廣播電臺中的采編人員隊伍也呈現出一種青黃不接的現象,這是廣播電臺發展受到影響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對當地廣播電臺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現在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采編隊伍已經成為各大廣播電臺在眾多媒體競爭中立足的根本所在。
2.3廣播電臺重視經濟收益的現象比較突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經濟收入越來越重視,身為黨和政府喉舌,人民“傳聲筒”的新聞媒體,自然也不例外。無論是報紙、電視、廣播,還是新興的手機、數字雜志、移動電視,或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都以經濟為基礎來推動自身的發展,離開經濟的支持,任何行業都很難獲得良好發展。因此,一些廣播電臺為了提高收入,制片人逐漸從以節目質量為出發點轉向以經濟收入為出發點,忽視了節目質量對新聞欄目發展的重要性。
3、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加強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
3.1采訪方式要靈活
就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來說,新聞的內容決定了形式,進行新聞報道的關鍵在于采訪的過程。采編工作者在完成采訪的過程中主要圍繞新聞的事實材料展開調查活動。在調查過程中,采編記者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采訪中會涉及不同人的出身、經歷、年齡等,這些都要求采編人員找到靈活的采訪方式。首先,要懂得如何層層深入,循序漸進。記者在采訪中會對當事人進行提問,問題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采訪的質量,所以,記者可以順著雙方談話的線索,對被采訪者進行誘導與啟發,使采訪對象可以將具體的內容都講出來。其次,采訪中也要注意細節。從細節中可以發現很多線索,記者應做到一心多用,這就對記者的理解能力以及臨時應變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記者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2巧妙運用新聞編輯藝術
新聞信息的編輯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廣播電臺新聞在編輯過程中,不僅要具備敏銳的新聞感覺,樹立正確的輿論指導思想,同時還須掌握一些必備的藝術技巧,對新聞內容的編寫、版面的編排以及DV素材的運用進行合理巧妙搭配,整體優化排列,使有限的新聞資源煥發無限的生機,提高新聞的視覺沖擊力和輿論影響力。首先在新聞內容的編寫上,把握新聞主題和新聞眼的提煉。新聞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新近發生或發現的為群眾所關心的事實的報道。在提煉新聞價值主題和新聞眼時,應站在歷史前沿,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總攬大局,透視問題,把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客觀實際結合起來,將調查研究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思想、新建議、新經驗進行統籌規劃,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實對人們所關心的重要迫切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態度鮮明,界限清楚,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起到擴大輿論影響力的作用。其次在新聞欄目的編排上,豐富節目形態,體現廣電特色。
3.3采編時找準切入點
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采編時要找準切入點,就是要求新聞采編人員要善于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對聽眾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報道他們最關心最想知道的內容。農民、演員、作家等,他們雖不缺乏共同點,但不同點或許更明顯,對一件事的關心重點也就不一樣;農村與城市,由于經濟不同,其節目也會有所區別。因此,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合理的把握。地方廣播電臺的收聽對象主要是農民,簡潔明快、通俗易懂、有真實感的新聞報道在農民朋友當中比較受歡迎。所以,廣播電臺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時,簡單的宣教式是不宜采用的,最好是站在農民的角度,用農民的語言來解讀黨的方針政策。
結語
總而言之,廣播電臺要想在林立的新聞媒體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注重新聞質量的提升。這就要求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人員要掌握良好的新聞采編技巧,提高新聞采訪效率,推動廣播電臺的良好發展。
推薦期刊:《新聞研究導刊》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新聞傳媒類專業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