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4月0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音樂大觀》發表的一篇藝術論文,創刊于1955年,是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自由性、評論性、理論性的音樂文化多媒體刊物。以思想創新、專業整合發展而成為音樂刊物中旗幟,是熱愛音樂藝術、研究音樂人員的必備之選。以藝術傳播、文化交流為辦刊理念,深受音樂、藝術界和愛好者們的喜愛與熱衷。
論文摘要:本文概括論述了揚琴的基本常識、正確的演奏方法以及初學者應選擇的練習曲目和練琴的時間。學習揚琴應該規范、系統、科學。
論文關鍵詞:揚琴 基本常識 基本方法
一、關于揚琴的基本常識
(一)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揚琴的外形是一個上窄下寬的梯形木箱。琴體里設有音梁;音梁側立,上與面板,下與底板、兩端與箱框連結成為揚琴的共鳴箱。每臺琴都有五六條音梁,每條音梁上的四五個圓孔為音孔。
(二)如何挑選新琴與琴竹
1.好的揚琴的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看外觀:看面板上面的木紋疏密是否均勻,走向是否平直;琴體做工是否精細。琴框應油漆均勻、色澤純正、光潔度高、且無裂紋、無掉漆、無破損。查部件:查看左右兩邊的蓋板與琴體是否的吻合;掛弦釘和弦軸是否排列的整齊均勻;滾珠、小橋碼是否的齊全。聽聲音:高音區要清脆、明亮、純凈、富有“顆粒感”,中音區要柔和、圓潤;低音區要渾厚、結實。
2.挑選琴竹應注意以下幾點:材料:有較大的彈性和韌性,手感要光滑。色澤:顏色要偏粉黃,并富有光澤為佳。形狀:把琴竹仰放在桌面上,看看琴竹是否的平展,竹頭與竹尾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二、揚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一)演奏姿勢
演奏揚琴以坐姿為主,演奏時要放松的坐在琴凳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處,身體應距離琴20—25公分左右,兩腿自然的分開與肩同寬,左腿稍前一些,右腿稍后一些。大臂自然下垂,平穩的抬起小臂。全身要自然的放松,隨意而舒適,上身的前后、左右活動應輕松自如。
(二)持竹方法
首先將琴竹全長的五分之一處放在食指的第一指關節,要靠在指尖一些,再將大指自然的壓在上面,輕捏住竹柄。通過三指將琴竹握穩,四、五指自然的彎曲、收攏。然后檢查整個手的手形是否自然的收攏,手的各個指關節是否僵硬。
(三)擊弦的方法與要領
1.擊弦的動作
大臂要自然的下垂,然后將小臂平穩的抬起,左右手持琴竹稍呈內八字形。右手手腕抬起,使琴竹的竹頭呈高位欲落擊弦之勢。然后琴竹從高位落下擊弦,這時要通過臂、腕和指的力量傳遞到琴竹的竹頭上,然后在落下琴竹擊弦的一剎那,將手腕和手指相結合,以手腕為主產生的力量集中、有力、并富有彈性的擊在琴弦上,同時立即的放松,并順勢利用琴竹反彈的力量,回到下一次擊弦的高度,進行第二次擊弦。
2.擊弦的部位
在擊弦的時候每個音都應該是受力平衡、集中和均勻的,所以應該用琴竹頭的中部來擊弦。理想的擊弦位置是距離左琴碼左右兩側約為2.5公分處;而中碼、右碼、低音碼約為2公分處。
(四)揚琴彈奏中的平衡
1.身體的平衡。在揚琴彈奏的過程當中,我們經常要持著琴竹彈奏揚琴的高音區或者是低音區,這時候隨著身體的晃動重心也就偏移到了另外的一端。此時為了保證身體的平衡,兩腿必須自然的分開,且一前一后,這時兩腿的功能就相當于身體的一種平衡器。
2.左右手的平衡。無論演奏什么樣的曲目,只要能注意左手和右手的協調、放松、和有機的配合,再難演奏的曲目也是能迎刃而解的。
三、揚琴初學者應練習的練習曲
(一)對于初學揚琴的人而言,首先要注重演奏時的姿勢,擊弦的動作、和基本的竹法。然后通過練習一些基本的練習曲和部分的樂曲教材,掌握揚琴發音的技術動作和規范,從而掌握“持竹點、擊弦點、觸槌點、支撐點、發力點”五個要點的綜合技能。
(二)在熟悉了基本的音位后,初學者可以練習一些簡單的小歌曲,如:《小星星》、《我是一只粉刷匠》,《采茶撲蝶》等。
四、練琴的時間
初學者每天練琴的時間多少,取決于自己的精力和體力。練習的效果和時間要成正比,須知“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勤”與“熟”是練習量的增加,“補拙”與“生巧”則是質的飛躍。
總而言之,對于初學揚琴的人來說,掌握正確、扎實的的基本功以及科學、有效的練習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遇到一些比較難彈奏的片段就去拼命的狠練,手和腕子不舒服了也不肯去休息一下。這樣做,肌肉會長期的處于拉長的狀態,慢慢的就會失去彈性,收縮不了,嚴重的還會出現肌肉酸痛的現象,從而導致不能彈琴的后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廣大的揚琴愛好者能夠持之以恒、刻苦鉆研,勇攀藝術的高峰。
參考文獻:
[1]陳照華、陳方丈.揚琴實用教程[M].廣州外語音像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