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1月3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現代種業》發表的農業論文,由陜西省農業廳主管,由陜西省種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是及時傳播國內外先進的農業科技信息,推廣優良農作物品種。推廣優良農作物品種,優良林木、果樹、牧草、花卉、畜禽等品種和實用技術,探討產業發展方向,服務農業生產。
摘要:介紹了發展設施農業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對當前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特點的分析,查找出了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當前設施農業發展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設施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設施農業;意義;舉措
設施農業屬于高投入高產出,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走向現代工廠化農業、環境安全型農業、無毒農業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農產品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上市,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的有效方法。設施農業包含設施栽培和飼養。設施包括各類型玻璃溫室、連棟溫室(塑料連棟溫室)、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陽棚),還包括所有進行農業生產的保護設施。
1發展設施農業的重要意義
中共天津市第九次代表大會提出,農業要“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就是要以較少的土地實現更大的產出,這主要靠農業的集約化經營,靠發展設施農業。
發展設施農業,可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既是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客觀要求,也是克服資源和市場制約、應對國際競爭的現實選擇,對于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發展設施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設施農業是一種區別于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標志,其在生產集約化程度、農業技術含量、產品品質和種植效益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比較優勢,具有節水、省地、聚能、高產、高效等特點,對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特點是對作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條件加以適度的調控,減少或避免不利的自然條件影響,創造有利的自然條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生物的潛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得優質、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實現農業“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的目標。發展設施農業可減少耕地使用面積,降低水資源、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和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耗量,顯著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效率。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實現農業生產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設施農業通過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按照動植物生長的要求控制最佳生產環境,具有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周年生產的特點,實現了集約化、商品化、產業化,具有現代農業的典型特征,是技術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
1.2發展設施農業是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
由于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農用土地越來越少,要以有限的、越來越少的土地發揮更大的效益,創造更多的收入,發展設施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精品農業是必然的選擇。都市型農業、城郊農業就是要為城市的環境綠化美化服務,為市民的菜籃子服務,為市民旅游觀光服務,也為城鄉一體化的轉型、轉型后的城郊農民增收服務。這就要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設施農業。設施農業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生物潛能,在大幅提高單產的情況下保證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是種植業和養殖業中效益最高的產業,也是當前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1.3發展設施農業是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發展設施農業,可以有效減輕病蟲害的影響,減少農藥的使用,更好的實現無公害的目標。設施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業標準化,可實現生產各個環節采用現代化手段,實施科學的肥培管理,集約經營,可按照程式化、標準化生產,精準使用肥藥,減少環境污染。設施農業還可以通過調控生產環境,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保證農產品的鮮活度和周年持續供應。發展設施農業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 發展設施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土地瓶頸
農業生產結構中,土地要素是最重要的。承包到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導致原本緊張的耕地被再次細分,以至于農業經營規模小、交易成本高、分布不集中,缺乏規模優勢,而且種植的蔬菜品種多而雜。經營0.33 hm2以下耕地的農戶占農戶總量的大多數,而經營較大規模耕地的農戶卻很少。多數大棚是由“原子化”的農戶經營,在良種選用、技術升級、加工運輸方面交易費用較高,阻礙了設施農業的發展。
2.2人力資本
目前,農業發展的人力資本相對匱乏,農民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常年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中老年人,學歷偏低,一般是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年輕人、有文化的人不愿意從事農業。農民科技知識儲備不足,導致其對新管理和新技術手段較為陌生,對新設備的使用較為生疏,對新的經營理念較為消極,大多憑以往經驗進行農業生產,高新技術應用較少。如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應用、滴灌、膜下暗灌等先進適用技術,很少應用到設施農業生產中去。
2.3冬季采光
由于冬春季節光照時間短、強度低,使溫室多采集陽光對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地區冬季霧多是溫室采光的一個困難,溫室一般坐北朝南,偏西(搶陰)3~5度。
2.4產銷銜接
缺乏專業批發市場和營銷組織。目前,農產品外銷還只是依靠少數農民經紀人憑借關系聯系外地客商收購,沒有專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營銷組織更是鳳毛鱗角。農業生產合作社只有少數的幾家,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影響了農產品的外銷,制約了設施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發展設施農業的舉措
3.1進一步創新完善政策體系,建立以政府扶持為導向、社會投入為主體、自我積累發展為基礎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投入體制
在進一步搞好銀政合作平臺建設的同時,擴大金融保險在農業上的運用,建立金融貸款擔保制度,設立風險基金,放寬農民擔保抵押限制,解決金融難的問題。建立農業保險的政策性補貼機制,以吸引金融資金流向農村、流向農業,用保險來穩定農業風險對農業生產的沖擊和影響,保持農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如招商引資、促進土地流轉、發放貼息貸款、小額貸款等,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政府和財政部門應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技術培訓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設施農業提供物資和技術保障。
3.2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設施農業生產技術
天津地區冬季寒冷,溫室環境控制的能耗較大。因此,開發溫室蓄熱墻、地中熱交換系統、保溫幕(簾)、雙層充氣膜覆蓋等節能技術尤為重要,加快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意義重大。溫室新能源(太陽能、生物能)的利用,也將推進設施農業的發展。抓好技術培訓工作,改傳統的集中培訓為現場指導,改大喇叭宣傳為外出實地觀摩,把農業新技術手把手地傳授給農民,切實解決生產中的各種技術難題。
3.3調整結構和方式,推廣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提高經濟效益
3.3.1調整農業結構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溫室,引進優良品種,實施設施農業優種工程,需加大國內外名優新品種的引進力度,特別是引進推廣適應餐桌需求的名優新品種;擴大設施蔬菜規模,提高設施蔬菜生產能力,推廣保溫性能好的厚墻體、半地下式溫室結構,實行節水灌溉及微滴灌溉技術等;培育一批蔬菜優質品牌,加快無公害生產步伐。
3.3.2調整品種結構,實現良種引進、示范、推廣新突破種子是農業進步中最具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個優種,可以形成一個產業,打開一片市場,加快設施農業品種的更新換代,是搶市場、推動設施農業新發展的關鍵。
3.3.3調整種植方式,實現良種良法結合新突破與設施農業的發展速度相比,近年來種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的創新不足,發展滯后,農民過多沿用傳統種植習慣,同期播種,集中上市,加大了集中生產與市場均衡需求的矛盾。要充分利用設施農業種類多、品種豐富、栽培特性復雜、種植方式靈活的特點,加大推廣力度,把設施、品種、技術以及栽培方式、種植模式進行優化組合,組裝配套,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同一品種可以通過露地栽培、地膜覆蓋、中小棚和日光溫室種植等一系列方式在同一地區分批播種,分批收獲,分批上市,避免一次上市量過大,影響經濟效益。老的棚室可以推行一年三茬,上茬種植香瓜或大頭菜、秋黃瓜、豆角,新建的棚室種植兩茬,上茬百利番茄,下茬秋菜花、秋大頭菜。利用培訓宣傳設施蔬菜的經濟效益,增強農民發展設施蔬菜的信心,為設施蔬菜的規模發展打下基礎。
3.3.4四是調整質量結構,實現質量安全水平新突破要突出“三項殘留”控制,圍繞產前、產中、產后關鍵環節,推進“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第一,做好宣傳。農民盡量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盡量施用有機腐熟的肥料,從源頭上做到“無公害”。第二,抓好冬春季節的技術培訓。利用冬季農閑時間,采取廣播宣傳、趕“科技大集”、放錄像、集中培訓等形式,向農民宣傳設施無公害種植技術。
3.4發展特色建設,推動設施農業發展
3.4.1抓好典型特色村建設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典型村、示范戶、示范棚建設,鼓勵技術人員包戶、包地塊搞特色種植,為農民提供學習樣板,使農民看得見,學得會,利用效益引導、典型帶動的方法,促進設施農業快速發展。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使產品具有高附加值,更適合設施農業的發展。
3.4.2抓好批發市場和營銷組織建設解決產品銷售問題,第一靠品質,達到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就是要標準化生產,把好投入品(農藥、化肥、水等)關;第二要有規模,有了適度的規模才能有較為固定的客戶、市場;第三做好包裝、加工和服務。這些都要求設施農業要連片發展,組建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建設專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立農民產銷合作組織,發展農村經紀人,讓經濟人走出去,多方聯系客商,搞好產銷銜接,擴大設施農業在國際國內市場占有率,解決農民“賣糧難”、“賣菜難”等問題,以提高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
3.4.3發展旅游觀光農業開發一批風格獨特的農業觀光基地,開展“農家樂”、“漁家樂”等旅游活動,使旅游觀光農業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新亮點。依托旅游資源優勢,加大旅游觀光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發展名、特、優、新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設施農業。
參考文獻:
[1] 張建樹,王學忠,李小剛,等.天津市設施農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1-4.
[2] 仇繼東.天津設施農業發展設想與對策建議[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5-9.
[3] 劉會想,孫國興,鞏前文.天津設施農業發展進程與趨勢探討[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