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2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工業建筑》發表的一篇建筑論文,本刊具有技術方針政策和技術發展趨向的指導性,推動科技工作發展的針對性,解決生產建設中重大技術問題的實用性,促進技術進步的創新性。多年來一直為中國建筑科學類主要核心期刊。
摘 要:在施工過程有些質量問題是經常性出現的,下面我就河南省一些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的措施做一下淺析。
關鍵詞: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裂縫
“以責任雕琢家園,以精品裝點城市”,這是每個建筑施工企業都應當具備的企業精神。在施工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做不好,都可能會影響建筑物的整體質量。但在施工過程有些質量問題是經常性出現的,下面我就河南省一些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的措施做以下淺析。
1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易產生貫通性裂縫或上表面裂縫;現澆板外角部位易產生斜裂縫;現澆板沿預埋管線易產生裂縫
主要治理措施:
1.1住宅的建筑平面易規則,避免平面形狀突變。當平面有凹口時,凹口周邊的樓板配筋應適當加強。當樓板平面形狀不規則時,宜設置梁使之成為較規則的平面。在未設置梁的板的邊緣部位設置暗梁,提高該部位的配筋率,嚴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和砂的粒徑,不得采用細砂、特細砂和含泥量超標的骨料拌制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2應加大現澆板的剛度:現澆樓(屋)面板設計厚度不宜小于120mm,廚房、廁浴等不宜小于90mm。
1.3現澆板配筋設計宜采用熱軋帶肋鋼筋細且密的配筋方案。受力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50mm,板角處上部受力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00mm,分布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
1.4樓板內敷設電線管宜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采用接線盒形式。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1.5 在訂購混凝土時,應根據工程的不同部位和環境提出對混凝土性能的明確技術要求。樓(屋)面板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保證混凝土處于潮濕和相對密閉狀態。
1.6模板支撐系統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應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載或安裝模板及支架。施工中應采取措施,避免堆放材料超過模板設計荷載和施工荷載對樓面板產生較大的撞擊作用。應避免過早拆除模板。
2 填充墻體裂縫:不同基體材料交接部位易產生裂縫;填充墻臨時施工洞口周邊易產生裂縫;填充墻內暗敷線管處易產生裂縫
主要治理措施:
2.1.砌筑時,蒸壓(養)磚、混凝土小型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類的墻體材料至少養護28d后方可用于砌筑。嚴格控制砌塊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放置在現場的墻體材料應采取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2.2填充墻砌體應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5m。應待前次砌筑砂漿終凝后,再繼續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灰縫砂漿應飽滿密實,嵌縫應嵌成凹縫,嚴禁使用落地砂漿和隔日砂漿嵌縫。填充墻砌體頂部應預留空隙,再將其補砌頂緊。墻高小于3m時,應待砌體砌筑完畢至少間隔5d后補砌;墻高大于3m時,應待砌體砌筑完畢至少間隔7d后補砌。
2.3非承重墻體與混凝土交接處灰縫砂漿要飽滿密實,鋼筋網片設置要到位。
2.4消防箱、配電箱、水表箱、開關箱等預留洞上的過梁,應在其線管穿越的位置預留孔槽,不得事后剔鑿,其背面的抹灰層應滿掛鋼絲網片。
3 墻面抹灰裂縫:抹灰墻面容易出現空鼓、裂縫
主要防治措施:
3.1應嚴格控制抹灰砂漿配合比,宜用過篩中砂(含泥量<5%),保證砂漿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3.2對混凝土、填充墻砌體基層抹灰時,應先清理基層,然后做甩漿結合層,摻加界面劑與水泥漿拌合,噴涂后抹底灰。
3.3填充墻與梁、柱交接處應按要求掛防裂金屬網。金屬網與各類基層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
3.4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時應采取掛網等防裂防空鼓的加強措施。
3.5.混凝土結構及砌體結構在抹灰施工前應充分淋水濕潤。墻體抹灰完成后應及時噴水進行養護。
4 外墻開裂、滲漏
主要治理措施:
4.1填充墻與梁、柱交接處應按要求掛防裂金屬網。金屬網與各類基層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
4.2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時應采取掛網等防裂防空鼓的加強措施。
4.3架眼、支模孔的嵌堵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設計無要求時應鋪灰砌磚,用1:3干硬性水泥砂漿將磚其余三面分層嵌嚴,或用細石混凝土分層搗實。
4.4混凝土結構在抹灰施工前應鑿毛或甩漿。
4.5混凝土結構及砌體結構在抹灰施工前應充分淋水濕潤。
5 屋面滲漏:屋面細部處理不規范,易產生漏水、滲水
主要治理措施:
5.1屋面防水必須有相應資質的專業防水施工隊伍施工,施工前應進行圖紙會審,編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術措施,掌握細部構造及有關技術要求。
5.2不得擅自改變屋面防水材料和防水等級,確需變更的,應經原審圖機構審核批準,圖紙設計中應明確節點細部做法。
5.3防水材料進場后,應經抽檢合格后方可開始施工。
5.4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完畢,應進行蓄水檢驗,蓄水時間不少于24小時,蓄水最淺處不少于300mm;坡屋面應做淋水試驗,淋水時間不少于2小時。
5.5卷材防水屋面工程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女兒墻、山墻、天窗壁、變形縫、煙囪等)的交接處和基層的轉角處,找平層均應做成圓弧形,圓弧半徑應符合規范要求。
5.6卷材防水在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泛水、陰陽角等部位,應增加防水附加層。附加層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大面防水層施工。
5.7天溝、檐溝、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頭的端部應裁齊,塞入預留凹槽內,用金屬壓條釘壓固定,最大釘距不應大于90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嚴。
5.8剛性防水層與基層、剛性保護層與柔性防水層之間。
6 不按規定使用安全玻璃
6.1設計單位必須在設計文件中標明安全玻璃的品種和規格。
6.2安全玻璃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書和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復印件。復印件必須加蓋生產企業公章,作為質量控制資料存檔。
6.3用于建筑物的安全玻璃必須有強制性認證標志。
6.4必須使用安全玻璃的部位:(1)七層及七層以上建筑物外開窗;(2)面積大于1.5m2的窗玻璃和玻璃底邊離最終裝修面小于0.5m的落地窗;(3)玻璃幕墻;(4)天窗、采光頂、吊頂、雨棚;(5)室內隔斷、浴室圍護和屏風;(6)樓梯、陽臺、平臺、走廊的欄桿和內天井欄桿;(7)易受撞擊、沖擊而造成人體傷害的其它部位。
6.5安裝在易于受到人體或物體碰撞部位的建筑玻璃,如落地窗、玻璃隔斷等,應采取保護措施。對碰撞后可能發生高處人體或玻璃墜落情況的,必須采用可靠的護欄。
7 防護欄桿、扶手設置不符合要求
7.1陽臺、外廊、室內回廊、內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樓梯等臨空處應設置防護欄桿。臨空高度在24m以下時,欄桿高度應≥1.05m,臨空高度在24m及以上時,欄桿高度應≥1.10m。
注:欄桿高度應從樓地面或屋面至欄桿扶手頂面垂直高度計算。如底部有寬度≥0.22m,且高度≤0.45m的可踏部位,應從可踏部位頂面起計算。
7.2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0.90m,靠樓梯井一側水平扶手長度超過0.50m時,其高度≥1.05m。
7.3窗臺低于0.90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防護高度當窗臺高度≤0.45m時,從窗臺面起計算,當窗臺高度0.45m時,從樓地面面層起計算,其高度不應低于窗臺高度。
7.4梯井凈寬大于0.20m時,必須采取防止少年兒童攀滑的設施。樓梯欄桿應采取不易攀登的構造,采用垂直桿件作為欄桿時,其桿件凈距不應大于0.11m。
8 無障礙設施設置不當
8.1設計單位必須按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在設計文件中標明無障礙設施的具體做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
8.2住宅無障礙設施的位置及走向應按規定設國際通用的無障礙標志牌。
8.3設有電梯的居住建筑,入口與室外有高差處和入口通往電梯的通道有高差時,均應設坡道。
8.4坡道的坡度不應小于1:12。坡道應采取防滑措施。
8.5出入口內外應有1.50*1.50m的輪椅回轉面積。且不應有影響輪椅通行的坎臺。
8.6坡道的兩側應設連續扶手,扶手單層設置時高度為0.80~0.85m,扶手雙層設置時高度分別為0.65m和0.90m。扶手的起點與終點應向坡道外延伸≥0.3m。
9 外墻保溫面層開裂
9.1外墻保溫體系應采用外墻外保溫體系,禁止采用外墻內保溫方法。
9.2保溫板與粘結膠、錨固膨脹螺栓、網格布、聚合物砂漿和界面劑等輔助材料不得分開采購,保溫材料應進行熱工指標檢測。
9.3建設、施工、監理單位必須依照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通過的施工圖施工,不得擅自修改節能設計文件。確需變更的,建設單位應重新報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通過后,方可施工。
9.4對于現澆混凝土內置保溫板有網體系,保溫板內斜插腹絲伸入混凝土墻面長度不得小于30mm,板面附加錨固固定件須進行防銹處理,錨入墻面長度不得小于100mm。
9.5現澆混凝土模板內置保溫板體系,與保溫板接觸面應設砂漿墊塊,混凝土一次澆注高度不宜大于1m,嚴禁正對聚苯板下料,振搗棒不得接觸聚苯板。
9.6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體系,粘貼聚苯板時,基層平整度應控制在3mm內,涂膠粘劑面積不得小于40%。聚苯板應按順砌方式粘貼,豎縫應逐行錯縫,墻角處聚苯板縫應交錯互鎖。門窗洞口四角處聚苯板應采用整塊板切割成形,接縫應離開角部至少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