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0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英國電影和美國的好萊塢式的電影有很大很大的不同,后者更喜歡擺出大場面或者把元素夸大到及至。但英國片子卻不是這樣,英國人的電影也和他們的性格一樣永遠充滿著紳士風度,和含蓄的幽默。
[摘要]上世紀30、40年代英國工人階級開始走上銀幕。上世紀5o、60年代的新浪潮電影真實的反映了在社會富裕、消費主義的興起的背景下,傳統工人階級文化日益衰亡的現實。但是新浪潮電影對工人階級作為整體所面臨的問題缺乏興趣,性別歧視明顯。上世紀 80、90年代反映工人階級的電影生動地再現了工人階級所遭遇的困難,倡導奮發自強的樂觀主義精神。
[關鍵詞]現實主義紀錄片運動新浪潮運動
英國電影的歷史始于1895年[1]。在此之前。英國的銀幕上幾乎看不到工人階級的影子。這種現象在20世紀30年代。隨著電影制作中的記錄片運動(Documentary Movement)的興起,開始發生變化。下面就對上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英國電影對工人階級的表現做深入的探討。
電影中的現實主義鼓勵電影人把廣闊的現實生活作為創作及表現的基礎,把主流電影中的角色范圍加以拓展,延伸到以前極少表現的團體或個人。這種思想驅使英國電影人和現實主義結下不解之緣。
現實主義的思潮使得30年代的電影進行了具有開一代先河的探索。然而,這一時期的電影把工人階級描繪為漫畫式的非性格飽滿的。附屬的非中心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大都顯得很被動,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不能自立,需要國家幫助和社會同情 [4]。
40年代二戰題材的電影把記錄片的傳統發揮到了極致。特殊的歷史環境使得這一時期的電影大都以宣傳為目的來發動廣大工人階級投入打敗法西斯捍衛英國的‘人民戰爭’中來。但是這一時期的影片對工人階級的刻畫并不全面和典型。許多影片對工人階級的態度大都具有歧視意味[5]。上世紀50 年代是反映工人階級影片的低谷期,工人階級幾乎從銀幕上消失了。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隨著新浪潮運動的興起則把工人階級置于敘事中心,表現出了其對工人階級空前的關注。具體來講,新浪潮電影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影片大都以工人階級男性為中心,性別意識突出。新浪潮電影著意刻畫男性工人形象。對工人階級女性的刻畫則相對欠缺。另外,60年代消費主義的蔓延使得傳統的工人階級文化面臨嚴峻威脅,女性作為消費的主體。自然地被視為傳統工人階級文化走向衰亡的罪魁禍首之一。男人們喪失了傳統的斗志,委曲求全,忍受單調乏味的工作以換來足夠財富來滿足女性的消費欲望。
二,新浪潮電影中,對工人階級生活的反映大都是在消費場合而非生產場合展開的。以《周六晚上和周日早晨》為例,片中有關主人公的主要描寫場景中,工作場合在影片中只出現了少數幾次,而他的大部分活動則不是在家庭就是在娛樂場合進行的—— 或在酒吧飲酒或在河邊垂釣魚。
第三,新浪潮電影反映的是工人階級內部單個人的而非集體的生活。如果說戰時影片試圖表達一種集體主義觀念的話,新浪潮電影則似乎刻意淡化工人階級的集體生活。新浪潮電影沒有形成“集體審美觀”并試圖淡化階級的不平等,著重“對個人主義的強調”[6]。
新浪潮電影大都以北方工業區為背景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不對工人階級受剝削的問題做深入探討,社會不平等卻被詮釋為“普遍問題”,與階級無關。這種把社會問題置于個人關系內而非經濟和勞工關系框架內的傾向使得新浪潮電影支持工人階級及其文化的精神受到相當程度的削弱。
輝煌一時的新浪潮運動在60年代以后逐漸走向低谷,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英國電影界又興起了新一輪的社會現實主義的熱潮。一些反映工人階級生活主題的劇本再度受到電影人的青睞。這種現象是對撒切爾主義所導致的嚴酷的經濟形勢下工人階級生活的必然反映。在這一時期。傳統工人階級文化受到了又一次強烈的沖擊。因此,在 80、90年代,反映傳統工人階級文化衰落的影片在這一時期仍然占據了中心的位置。
就對工人階級的表現而言,80、90年代的電影和新浪潮電影相比。既表現出一定的繼承性有具有一些新的變化。
小編推薦優秀文學期刊 《創作》
創刊于1982年,由長沙市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是目前我市唯一一本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文學期刊,一直在中國純文學刊物的行列中獨樹一幟,以其鮮明的特色贏得了經久不衰的盛譽,為繁榮湖南長沙的文學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豎立了過硬的文學品牌,成為我市一張文化名片。以培養文學青年為已任,努力作當代文學愛好者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