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0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在現行的城鄉政策框架下,流動人口子女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也被排斥于鄉村正式的教育體系之外,成了被“邊緣化”的一個龐大群體。這一群體稱為“流動兒童”。
摘 要:與非流動兒童相比,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狀態不佳,這將影響其后期的學校適應。為幫助流動兒童以更好的狀態步入小學,應重視入學準備的奠基作用,為其提供盡早接受系統教育的機會,進一步提升托幼機構的保教質量,轉變養育者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并做好相關課程與資源庫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流動兒童 入學準備。
到了法定年齡,所有適齡兒童都要走進學校,開始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但并非所有兒童都做好了入學準備。入學準備狀態,是指為了能夠從即將開始的正規學校教育中受益,學齡前兒童應該具備的基礎條件。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有言語、身體健康和動作技能、社會性和情感、學習方式、認知以及一般的基礎知識。①因其對后期學校適應、乃至社會穩定具有深遠影響,處境不利兒童入學準備發展及促進問題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在我國,流動兒童為處境不利兒童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研究發現,鄭州市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發展水平與農村兒童的準備發展水平相當,但與城市兒童常模相比,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處于落后狀態。②北京市流動兒童在數學能力、語言能力、社會性和學習品質等方面的準備狀態均落后于其他文化背景( 工人和市民子女,企業經理、干部和知識分子的子女) 的兒童。③我們使用入學準備組成部分( SRC) 這一偏重認知準備的測查工具,對江蘇省某市 41 個班級 180 名兒童進行的調查表明: 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狀況不佳,他們在總分上明顯落后于非流動兒童,且各領域發展不均衡。這促使我們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并探究其入學準備不足的改進措施。
一、高度重視流動兒童入學準備的奠基作用。
上述研究得出一致的結論,即與城市非流動兒童相比,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處于不利狀態。不同兒童的早期學習機會存在著顯著的不平等,入學被認為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但是幼兒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對他們學習和成就的獲得產生重要影響。④入學準備對兒童未來學業發展具有高預測性,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不佳將帶來更差的學校適應,影響其城市生活與學習質量。已有研究證實,流動兒童在小學適應上處于不利地位⑤,這很可能與其入小學初在各個方面的準備不足相關。
流動兒童入學準備狀態落后于同伴群體,這意味著在開始進入正規學校學習前,他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近些年來,我國政府試圖通過為流動兒童提供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來促進其學校適應和城市生活融入,但一直忽略了這些兒童在入學起點上的落后和由此導致的適應不佳。為此,我們應認識和高度重視流動兒童入學準備的奠基作用。
二、解決流動兒童“入園難”問題。
使用入學準備組成部分測查工具( SRC) ,對不同年齡段流動兒童進行的測查表明: 一方面,不同年齡段的流動兒童在入學準備總體發展和分領域發展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表現在中班好于小班、大班好于小班、大班好于中班。另一方面,與城市兒童相比,小班流動兒童在入學準備發展上落后于非流動兒童; 中班依然如此,但二者的差距縮小; 到大班離園時,流動與非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二者無顯著性差異。
不同年齡段的流動兒童在入學準備上穩步發展,且與非流動兒童的發展水平日益接近,除兒童身心成熟的影響外,更源于他們自小班起開始接受系統的托幼機構教育,正規托幼機構教育對其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國外研究發現,即使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是中等甚至偏低的,但仍然對處境不利兒童有著極為顯著的積極影響,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驗證。為此,適齡流動兒童應盡早入園接受教育,這將有助于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促進其入學準備的發展。
在我國,學齡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已進入國家政策關注的視野。但可以看出,針對流動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規定和要求仍只停留在指導方針層面和口號式的宣傳上,無實質性可操作的內容,這導致流動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很難擺脫“無政府主義”衍生的“邊緣化”乃至“虛置化”困境。⑥所以,必須在權益保障及政府職責的立法構建方面邁出實質步伐,為流動兒童提供早期教育機會。
多數城市仍采納與戶籍制度相掛鉤的教育體制,這嚴重削弱甚至剝奪了流動兒童的受教育權。要保證流動幼兒的平等受教育權,需要建立適應人口流動的接納性教育體制,將流動兒童教育納入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并在其聚集地適當建立公辦或者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整體提高他們的入園機會,一定程度上緩解流動人口子女入園難問題。
明確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礎性,除加大對整個學前教育的投入外,政府更應調整財政投入政策,加強對弱勢群體早期教育的投入。公共財政應為更多的弱勢兒童“雪中送炭”,投向處境不利兒童群體( 包括流動兒童、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等) ,對其進行弱勢補償。即優先在這些群體中普及學前教育,進而提高其入學準備狀態。
借助專項投入,扶持流動兒童入園。如針對城市學前教育發展中的難點和薄弱環節,中央財政設立“扶持城市學前教育發展獎補資金”,用于解決城市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其中,針對流動兒童入園這一難題,中央財政按各地接收流動兒童數和幼兒園預算均教育事業費投入水平,確定獎補資金,用于引導和扶持各地解決流動兒童入園難問題。政府還可鼓勵幼兒園對經濟困難的流動兒童減免收費,或發動社會力量,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及個人等幫助他們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⑦。
三、提升托幼機構的保教質量。
由于流動家庭的特殊性,其子女所受教育大部分在園中完成。因此,園所質量的高低決定了流動兒童入學準備水平的優劣。本次調查發現,盡管流動兒童在家庭生活和教育狀況、入園初的發展上明顯落后于本園的非流動兒童,但他們與非流動兒童的入學準備發展水平日益接近,這與他們所接受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密切相關。這些孩子在讀的幼兒園均為市級優質園,處于較成熟社區的農貿市場旁或城鄉結合部較繁華的地段,成立時間較久。與合格園和非法舉辦的“黑園”相比,這些幼兒園的教師隊伍、軟硬件配備相對成熟,園所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流動兒童進入這些質量相對良好的園所,補償了他們家庭教育的不足或不利,能幫助其更好地做好入學準備。
國內研究發現,流動幼兒不具備當地戶口,加上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落后,多選擇就讀一些收費相對低的民辦幼兒園。由于民辦幼兒園追逐利益最大化、投入最小化,這些園所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教職工總數差強人意,班額普遍過大;舉辦者縮減對日常保教、教玩具的支出,教玩具匱乏; 空間狹窄,安全、衛生條件存在不少隱患,保健措施不能落實到位;教師專業化程度和學歷偏低,工資待遇不高,流動性大; 多位于工廠附近,交通堵塞,空氣、噪聲污染嚴重。若聽之任之,將使問題增多,質量變得更加低劣。若流動兒童進入質量過于低劣的托幼機構,不僅不會產生人們期望的“促進兒童發展”的結果,反而會危害他們的學習和發展。為此,要保障流動兒童接受達到一定質量要求的學前教育,才能為其做好入學準備起到推動作用。
政府應加強對幼兒園( 尤其是民辦幼兒園) 的管理和督導,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辦園標準、管理措施,保證其不亂收費和達到一定標準的教育質量。此外,教師是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關鍵。全方位提高教師素質,對于保障流動兒童接受最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除了鼓勵和吸引優秀幼兒園教師到流動兒童相對集中的幼兒園任職外,政府更應加強對在職幼兒教師的培訓,為流動兒童較為集中的幼兒園園長及教師提供多渠道參加培訓、學習、進修的機會,如安排觀摩、交流或定期舉行講座等。⑧特別應邀請專家開展入學準備方面的講座,幫助幼兒教師全面理解入學準備的內容、知曉如何為兒童開展入學準備教育。幼兒園與幼兒園間、幼兒園內部也應加強相關交流,互通有無。如將本園教師摸索到的開展有效入學準備教育的途徑、方法、原則,家園如何合作共促入學準備等方面的經驗與他人共享。
小編推薦優秀教育期刊 《基礎教育》
(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教育部主管,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教育類學術刊物,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收錄,特約稿、圓桌論壇、校長論壇、教育理論、教育政策、學校變革、課程與教學、教師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