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新聞傳播論文現代媒體新聞競爭的內容

時間:2015年08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我國現代媒體已經實行了轉企改制政策,新聞媒體面臨的形式也越來越嚴峻。如果不進行新聞競爭,吸引更多的受眾,現代媒體將很難生存下去。本文是一篇優秀 新聞傳播論文 ,從四個層面簡述了現代媒體的新聞競爭。 關鍵詞: 新聞傳播論文,媒體,新聞競爭 這是一個

  我國現代媒體已經實行了轉企改制政策,新聞媒體面臨的形式也越來越嚴峻。如果不進行新聞競爭,吸引更多的受眾,現代媒體將很難生存下去。本文是一篇優秀新聞傳播論文,從四個層面簡述了現代媒體的新聞競爭。

  關鍵詞: 新聞傳播論文,媒體,新聞競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如此評價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或許用這句話來描述2008年的中國也頗有幾分貼切。2008年,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的人生喜悲,年初的南方暴風雪冰凍災害、4•28膠劑鐵路撞車悲劇、5•12汶川大地震、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中國實體經濟,如此等等,是為“最壞”;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神州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兩岸實現大三通,改革開放30年成就梳理,如此等等,是為“最好”。如果新聞也有大小年之分的話,2008年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聞大年。大時代醞釀大事件,大事件成就大新聞,大新聞造就大媒體。在這一年,各級、各類的新聞媒體絕對不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是在全國、區域乃至同城的范圍內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新聞競爭,但無論這種競爭在何等范圍的物理空間進行,在具體操作上都需要從以下四個層面來展開,即資源競爭、深度競爭、視角競爭以及品質競爭。

  第一層面:資源競爭

  就操作手法而言,資源競爭也許是媒體之間一種最低層次的競爭狀態,但它卻是一種最基礎層面的競爭,因為資源競爭的勝負幾乎可以決定整個媒體競爭的成敗。新聞資源競爭的目的在于,在資源獲取的時間上領先別人,在獲取資源的質量上優于他人,而這種時間和質量上優勢的確立主要通過兩種手段來實現:

  其一,新聞信息采集技術的先進性和采集渠道的便捷性。做到技術上的先進和渠道上的便捷是為了讓新聞媒體在資源競爭中贏得時間,領先他者。自新聞作為一種媒介產品誕生以來,“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和第一發布”,就成為每一個媒體無不為之奮斗的目標。誰能夠率先獲取新聞資源,誰就贏得了新聞競爭的主動權。新聞的資源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技術和渠道之爭,但隨著微波和衛星通信技術在傳播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新聞發布渠道的幾何梯級式增長,媒體在新聞獲取時間上的差距逐漸被抹平,“獨家新聞”日漸成為明日黃花。當媒體間的這種技術和渠道優勢趨于對等時,新聞的資源競爭則開始依賴于“人”。

  其二,新聞從業人員的新聞敏感及其對新聞價值的準確判斷。也就是說,新聞工作者不僅要通過自己的“新聞鼻”及時地捕捉到事件信息,而且還能對事件的核心價值做出精準的判斷。以“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為例,由于信息傳播渠道的空前發達,“問題奶粉”終見天日也許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但是首揭弊者選擇了上海《東方早報》的記者簡光洲卻是一個偶然。雖然簡光洲并不是國內報道問題奶粉事件的第一人,但他卻是第一個勇于“點名道姓”、 并直接將問題奶粉送上“斷頭臺”的新聞人。問題奶粉事件說小了,它涉及的只是一個行業商業道德缺失的問題,說大了它關乎到千萬個家庭的幸福乃至一個民族的未來。而為什么這樣一個大事件卻只有簡光洲和《東方早報》有勇氣第一個站出來予以深度曝光?毋庸置疑,正是簡光洲個人及其團隊對事件價值的準確判斷,讓他們在此次新聞競爭中率先贏得了優質資源。

  然而,當下既是一個信息獲取渠道過剩的時代,又是一個信息公開空前透明、輿論監督空前加強的時代。新聞資源的共享性日漸增強,而新聞資源的差異化卻在日益縮小。在這樣的時代語境下,媒體要想在新聞的資源競爭中做到“人無我有”不僅越發困難,而且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于是,新聞媒體開始自覺進入一種成本較低但層級較高的競爭層面

  第二層面:深度競爭

  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在面對海量資訊時已經不再簡單滿足于“知其然”,而是要“知其所以然”, 新聞媒體之間的深度之爭由此應運而生。一般而言,新聞的深度競爭有兩種方式:一是在新聞事件的各構成要素(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和因果)上比拼功力,選取一點打一口深水井,而不是面面俱到抑或淺嘗輒止;二是通過“鏈接”等方式將同類信息進行有效“縫合”,形成一種集納式的新聞信息洪流,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新聞策劃參與其中。應該說,深度競爭是新聞媒體在資源競爭之后的又一戰略高點,誰能夠在新聞的深度競爭中脫穎而出,誰就能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資源、節省制作成本,誰就能對人們的觀念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進而為自身贏得廣泛而持久的社會關注。

  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不期而至,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經濟危機的認識無非是由媒體傳播的各類淺表的、碎片化的現象拼貼而成。然而,諸如“中小企業倒閉”、“農民工返鄉潮”、“公司裁員”等表象事件,只能說是對經濟危機的一種淺層次的反映。如此種種語焉不詳卻聳人聽聞的報道卻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想象,集體的無意識的想象讓經濟恐怖大行其道,但是究竟經濟危機嚴重到何種程度卻無人深究。于是,在媒體營造的種種危機表象之下,人們普遍陷入了一種傳染性的危機焦慮當中。此時迫切需要有責任的新聞媒體能夠挺身而出,為社會群體解疑釋惑、消除焦慮,為身處經濟寒潮中的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行為參照和指導坐標。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這場經濟危機,央視經濟頻道(CCTV-2)迅速出擊,重磅打造《直擊華爾街風暴》直播特別節目,全方位地記錄了風暴所及的每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場景和人物,同時薈萃國內外經濟界、金融界數十位一流的專家,不僅第一時間向人們展現最快、最新資訊報道,而且通過提供一流深度的見識和判斷,向人們闡釋了經濟危機的來龍去脈及其對我國經濟實體和人民生活各個層面所產生的可能性影響。在媒體深度闡釋的協助下,人們對濟危機的認識開始趨于理性,心理恐慌也在逐漸消解,并且能夠以更加坦然的心態從容面對危機。

  新聞的深度之爭,就是要用新聞的深度去搭建一個理性的、客觀的世界,并將其投射到受眾的個人觀念中,這個觀念中的世界進而影響個人行為,從而最終影響到外部真實的世界。尤為重要的是,在這個搭建觀念世界和影響個人行為的過程中,領先他者的新聞媒體逐步確立了自己作為“意見領袖”的地位,并由此俘獲了觀眾的注意力,提升了自身的社會美譽度。

  第三層面:視角競爭

  如果說新聞的資源競爭是為了做到“人無我有”,新聞的深度之爭是為了做到“人有我優”,那么新聞的視角競爭則是為了做到“人優我特”。或者第一,或者唯一,是新聞競爭的兩個首要目標,而當“成為第一”不再可能實現,“成為唯一”就成為當下各種媒體唯一的新聞追求。應該說,新聞信息本身所蘊含的核心價值是相對單一的,但是新聞報道對信息價值的呈現視角卻可以是多元的,這種視角的多元性則為新聞報道的“唯一”追求提供了空間。

  2008年的中國有兩件大事最為讓人刻骨銘心,一是5•12汶川大地震,另一個則是北京舉辦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對于媒體的新聞報道而言,這一悲一喜兩大事件在意識形態領域幾乎是不設防的。但是,面對如此公開的同一新聞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有媒體都面臨這樣一個挑戰,即如何在新聞的同題競爭中做到與眾不同。在汶川地震的新聞報道中,有多少房屋倒塌,有多少人受災以及抗震救災的進展狀況不應該是媒體關注的全部,當然這并不是說這些累積的數字報道不重要,也不是說抗震救災的概況不應該為人們所廣泛關注。只是因為這些信息不具有差異性,不能成為受眾之所以在眾多媒體中選擇關注你的理由。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媒體都將目光鎖定在同質化的新聞信息上,那么大量的重復性報道不僅浪費了渠道資源,而且還削減了信息的傳播總量、削弱了信息的傳播力度。因此,在一個宏大的事件背景下,新聞媒體應該在反映事件全貌的基礎上選取一個獨到的視角,從而確立自己新聞報道唯一性。

  那么,汶川地震報道中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報道視角呢?構建和諧社會倡導“以人為本”,新聞報道也應如此。因為“人”始終是新聞事件的報道主體,只有關注“人”的報道才是最富有張力和感染力的。那么,我們又應該關注哪些人呢?當然,親臨一線指揮救災的國家領導人需要關注,大力援助災區人民的社會各界人士也需要關注,數十萬為災區人民浴血奮戰的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同樣需要關注。但是,作為一個有獨到視角的媒體,僅僅關注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人物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是任何一個媒體都可以輕松獲取的新聞資源。而新聞媒體要想實現真正的差異化報道,就必須將視角放在那些具有個體差異性的小人物身上,用小人物的命運拼貼來共同構建地震報道的宏大敘事,而只有這樣的報道才更具時代感和命運感,才能在記錄歷史中喚醒未來。

  以獨特的新聞視角呈現大事件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乃至波瀾壯闊,北京奧運會的新聞報道方式也是大體如此。需要說明的是,關注事件中的“人”只是新聞競爭在視角層面上的一種選擇,而基于對新聞價值多元判斷之上的多元視角,則為新聞報道的差異化競爭提供了無限可能。

  第四層面:品質競爭

  品質之爭是媒體新聞競爭的最高層面和終極目標,它不局限于資源、視角、深度等其他某一個具體的戰術層面,而是一種宏觀上的、整體性的戰略競爭。較之于資源競爭、視角競爭以及深度競爭,新聞的品質競爭力才是媒體最為核心戰略資源,因為品質競爭力是新聞媒體持有的一種無形的軟實力,它既不可觸摸,也不易模仿,更不能復制。

  應該說,新聞品質競爭力的打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將新聞競爭其它層面的優勢要素集合于一身,比如,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做到不缺席、不失語;在對新聞事實做出評判時做到不唯官、不唯上;在新聞價值的目標追求上做到不庸俗、不市井;在新聞報道的呈現手法上做到不跟風、不盲從;在新聞信息的內容表述上做到不失實、不偏倚;在新聞話語的表達方式上做到不矯情、不做作,等等,唯有如此,一個媒體才能在紛繁復雜、風云變幻的社會氣候中,始終保持自己特立獨行的新聞品質,才能在海量的傳播渠道中做到獨樹一幟。

  對于受眾而言,新聞品質不是一種具象的、可以描摹的實體,而是他們在接收新聞信息時所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心理感受,或者說是他們在主觀上對新聞信息質量的一種價值評判。而這種感受的好壞和評判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受眾是否對媒體的品格產生認同。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說話人的品格是一切勸服的手法中最有說服力的。”因此,增強新聞的品質競爭力對于提升媒體的品格至關重要。只有當媒體真正成為一個值得信賴、可以托付的“社會公器”時,受眾的收視選擇才會對該媒體形成路徑依賴,并保持強大而持久的收視慣性。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聞品質競爭力的打造也遠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新聞人始終以客觀、獨立、公平、公正的職業操守作為行動綱領,需要一個新聞團隊數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更需要一個媒體能擁有挫敗一切不利外在因素的勇氣和力量。而一個媒體一旦鑄就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新聞品質,那么它就具備了笑傲群雄的資本,從而能夠在激烈的新聞大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結語

  在當下日趨激烈的新聞鏖戰中,不同媒體之間的新聞競爭可能處于同一個層面,但更多情況下是在不同層面進行交叉競爭。因此,一個新聞媒體首先要判斷自己所處的競爭環境和競爭位勢,然后采取相應的競爭策略。此外,從新聞媒體的生態發展著眼,我們應該倡導積極的、良性的新聞競爭,因為有競爭才會有動力,有動力才會促發展。同時,我們還應該避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為了競爭而競爭,落入盲目競爭的怪圈;二是為了一時之利而不計成本、不顧后果,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淖。競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期待中國媒體的新聞競爭向更高層級蛻變,期待中國新聞媒體之間的良性競爭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