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7月2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漢字的發明對于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被多國沿用和借鑒,尤其是亞洲的韓國和日本。漢字的傳入,對于兩國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本文是論文發表中的代表作,所講述的正是漢字對日語形成的影響。
[關鍵詞]漢語,日語,影響
[摘 要]漢字源于中國,傳入日本之后,成為日本文字的主要構成部分。漢字的輸入,不僅使日本產生了音標文字“假名”,日本人還根據漢字的特點,用“六書”造字法,造出了日本“國字”。這些毫無疑問,都是漢字對日本語言的特殊貢獻。
漢字是中日兩種語言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與發展的中樞紐帶。漢字傳入日本,為日本的零
文字歷史填補了空白,同時從內容形式、方法內涵上,也豐富了日語語言的表達。今天,日本人雖然在漢字的基礎上發明了假名,但終究并沒有取代漢字的位置。漢字的地位及它的這種超強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漢字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漢字在日語語言中所起的作用
漢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歷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漢字載錄的,漢字讓日本人和他們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漢字具有很強的表意映像能力。人們看到漢字,會因腦神經閃電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義,這是假名及拼音所無法比擬與抗征的。在特殊的場合、特殊的狀況下,當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日本人看到用漢字書寫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時,情緒就會立刻激昂起來,產生讓人們克服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詞太多,約占日語詞匯的36.4%,同樣的讀音,往往可以寫成幾十個漢字,例如讀作“告”.的漢字就有“輝、聆、規、紀、著、攝、氛、樓、器、期、基、木、榭、黃、奇、己、鬼、食、季、生、忌、喜、祈、旗、耙、軌、氛、希、既、葵、掩、窺、企、危、伎、嬉、岐、雀、揮、機、棋、毅、案、徽”等幾十種寫法,如果不用漢字,就會混淆不清,難辯詞義和句義,發生不可避免的錯譯和誤會。因此,可以說漢字是治愈同音字的最佳有效的良藥。
漢字是具有音、形、義的表意文字,用它記錄的句子,克服了用假名記錄句子的冗長,且難于理解的弊端,使用漢字進行記錄,極為簡潔精密,常常只從字義或字形上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如“再石”這個詞,漢字有“馥、冤、看、替,軾”等多種寫法,而每一種寫法都表現著思想上的細微差異,這正是漢字文化的精華所在。它可以按照我們表達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和使用適當的漢字。這是表音文字的假名所無法達到和無法滿足的。
漢字具有很強的造詞能力,幾乎每一個漢字都可以作為日語詞匯的構成詞,例如漢語中的公園、地鐵、銀行等等,都是日本人創造的。據統計,現代日語中,漢語詞匯約占47.5%,幾乎達到日語總詞匯的半數。使用漢字,可以使文章簡練明確,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日本明治維新以后,西洋科學大量涌入日本,在翻譯或介紹西洋科學、藝術上的一些新詞語時,富于創造和模仿的日本科學家和語言學家們,正是利用漢字的這種特殊功能,圓滿地完成了與之最相適應的新詞語的創造性的翻譯。得到了社會和人民的贊賞與好評。
二、漢字對中日語言交流所做的貢獻
在中日語言長期的交流、借鑒、引進的過程中,中日相互通用的文字——漢字,使漢語和日語之間產生了一些相互影響,這是眾所周知的。漢語對日語的影響古漢語(連同中國的文字——漢字)傳入日本后,對日語在文字、語音、匯等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在文字方面
(1)奠定了平、片假名產生的文字基礎。據文獻記載,日本原本是沒有文字的,漢字傳入日本以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用近似于古漢語的讀音來讀漢字的。后來經過種種摸索,產生了音、訓兼借的“萬葉假名”。在此基礎上終于創造出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并逐漸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文章書寫方式——漢字假名混寫體。
(2)提供了創造“國字”的依據。在不斷的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為了表達日本特有的事物,聰明的日本人利用漢字的“六書”造字法,發明創造出了日本獨有的“國字”。漢字不僅是日本文字的母體,而且也是日本文字主要的構成部分。
(3)為吸引外來語提供了便利。由漢字慢慢演變的日本平、片假名的創造和使用,又為近代吸引大量的外來語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在語音方面
漢字的傳入,給日語增加了新的音節,充實了日語的語音系統。
(1)撥音的產生:古日語中沒有撥音“忘”,漢字傳入日本時,帶去了鼻音。為發出這一原來沒有的音,日本人經過反復嘗試,最后終于創造出了能替代漢語鼻音的日語撥音“忘”來了。
(2)促音的產生:中古漢語曾有入聲,傳入日本時,日本人根據促音的特點,創造出了摹仿中古漢語入聲的促音。后來,促音又廣泛用于和語,它的主要作用是“音變”和加強語氣。促音的產生使日語語音更加豐富且有力。
(3)拗音的產生:在奈良時代的日語音韻體系中,拗音僅限“勸”行和“b”行。引入漢字時,為準確發出漢語音而出現各行拗音,并作為普通的日語發音固定下來。因此,現在日語中大量的拗音也是漢語對日語影響的結果。另外,還有日語中的濁音、半濁音以及音變等等現象,也都是受漢語的影響。總之,漢字的傳入,充實了日語的原有的語音系統,對日語的音韻體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在詞匯方面
漢字的傳入,增加了日語的詞匯量,豐富了日語的表達能力。
(1)彌補了日語抽象名詞貧乏的不足。和語中,表達抽象概念的名詞以及有關星座、人體內部臟官的詞匯很少,漢語的傳入給日語增加了詞匯,特別是彌補了用和語詞無法表達的抽象概念詞匯的不足,如“忠、孝、禮、德、百、千、萬”等。
(2)對日語的詞匯結構也產生了影響。學習日語的人都知道,日語的詞序是賓、補在前,動詞在后,這與漢語恰恰相反。比如:“雨爾降局”是中文“降雨”的意思;“山憶登石”是中文“登山”的意思;“本卷靛老”是中文“讀書”的意思。日本人在接受漢語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吸收了漢語語法的詞序,創造出了反映近、現代文明生活的新詞語。如:“凳雷、人學、肚草、肚軍”等等。這些詞語的產生,充分說明了日本人的某些語啟‘習慣的深層已經漢語化了。不過,日本人畢竟是日本人,再長一點的詞語就不這樣說了。如只能說“勝草禁止”“輸人制限”,而不說“禁止勝草”“制限翰入”。
三、日語對漢語的影響
與漢語對日語的影響來比,日語對漢語的影響就顯得微乎其微了。古漢語傳入日本,對日本的文字、語音、詞匯等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近些年來,日語對漢語在單詞引進方面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自古以來,多半是日本從中國學到漢字文化,而如今中國把日語中利用漢字標記的意譯詞、自造詞及古代漢語外來詞搬到漢語中來,其實這主要是指日語中的漢語詞,其造詞結構和構詞形式與漢語相同,中國在學習和引進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管理方法等的同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日本的語言文化帶入了中國。在中文報刊廣告上經常會見到“日本料理、新發賣、景氣、公害、新干線”等詞語。還有中文常見的“理發、公園、銀行、哲學、憲法”等詞語都是由日本人創造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還用古漢語中某些現成語詞經過改造,去意譯歐美語詞或表達日本自創的概念。這些詞再回到中國,就猶如游子歸故里一般,是詞匯中的“回歸詞”。如:“革命”一詞就是日本人在翻譯英文“revolution”一詞時,借用《易經》中“湯武革命”一詞衍變而成的;“生產”一詞,日本人意譯英語“production”時,是借用《史記•高祖本紀》中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中的“生產”一詞衍變而成的等等。
日語對漢語的影響,其實就是日本人利用漢語的特點,運用漢字,以漢語(或古漢語)為文化基礎,對漢字進行反吸收、反歸納、與反總結的結果。日語的這種利用漢字而翻譯成的西方語言,從狹義的民族心理上看,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從民族進步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舉雙手贊同它。
漢字促進了中日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日本文化中有相當比例是由中國輸入或接受中國文化而發展起來的。而如今漢字的倒灌,這種現象絲毫不會影響這批漢字詞在中國文化中的實質作用。其本質是西方科學與文化的融入,這種東、西方科學與文化的交融,促進了世界民族的進步與發展,是華夏民族走向世界,走向先進行列的必要條件。完成這一重任的恰恰是漢字。因此漢字有功于世界語言的交融。有功于中國,有功于漢語。為華夏兒女向世界人民弘揚漢字文化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
[2]皮細庚:《日語概說》,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小編推薦本站特色語言期刊:《語言文字應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語言文字應用學術刊物,是國家語言學/漢語類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