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年05月16日 分類:期刊知識 次數:
一.刊物名稱、宗旨與內容的統一 保持刊物名稱、宗旨與刊物內容的一致性,是學術期刊規范化的一個重要問題。本刊的名稱是《世界經濟與政治》,宗旨是:“以學術為本,嚴格學術規范要求,弘揚學術創新精神,提倡學術自由、平等,促進學術交流”。為了使刊物的內容與刊物名稱、宗旨、基本屬性、學術層次保持一致,我們注重國際政治與世界經濟的結合;注重國際問題與國內問題的結合;注重選題的綜合性、理論性和前沿性;注重學科建設,強調理論創新;注重實事求是和學術爭鳴。我們在組稿中注意處理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本刊在有關全球性、地區性問題的稿件與有關國別問題的稿件之間,重點組織和選用前者,同時注意選用對國際社會有比較廣泛影響或典型意義的、有關國別問題稿件或有關不同國別比較稿件,
其二,本刊的定位在于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的結合,強調從世界經濟政治化、國際政治經濟化的視角分析問題,盡管側重于國際關系理論,但在總體上做到了與《世界經濟與政治》刊物名稱相符合,兼顧了世界經濟類與國際政治類這兩方面的稿件,特別注意組織和選用能將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結合起來、融會貫通的稿件。
其三,本刊的辦刊方針是:理論性、戰略性、綜合性、現實性,不是純理論性刊物,因此,我們較多地刊發了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理論工具來剖析重大國際問題的學術論文,同時也適當刊發介紹國際政治與經濟理論研究前沿的文章。
其四,注意組織和選用能將國際與外國問題研究同國內問題、中國對外政策問題研究結合起來的稿件,特別是增加了專門研究我國對外戰略的欄目,如“中國與國際組織”、“戰略研究”等,發表了不少能夠將所謂“彼學”與“己學”結合起來、深入研究、探討我國對外戰略的論文。 二.注釋規范化 論文注釋的規范化是學術論文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論文的引證不僅是學術規范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學者倫(scholars’ ethics)的重要方面”。論文的注釋包括對學術論文中正文以外不同部分的解釋和說明。根據注釋說明的對象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題目注釋、作者注釋、引文注釋和釋義性注釋四類,我在這里主要講引文注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規范的注釋不僅為讀者對相關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研討的線索,也為科研評價與文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者本人的學風、學術品格和功底。比如,有的文章在該注釋的地方沒有注釋,或者注釋不完全;有引用著作的名稱卻不標頁碼;有的注釋有誤,依其所注查不到相應的引文;有的明明是轉引別人的文章或著作中的外文注釋,但并不注明所轉引的出處;還有的注釋原本是源于外文書刊,但作者卻翻譯成中文,令人無從查閱。
我們在編稿過程中還發現,有些作者的文章從表面上看似乎做了注釋,而且做得很規范,但仔細一看,就發現在文章中闡述作者最主要論點的部分,大段地引用了別人的著作,卻偏偏沒有注釋。有位作者的論文送呈專家審稿,說來也巧,作者所闡述的觀點恰好是我們聘請的審稿專家已經出版的學術專著中的主要觀點,結果是這位專家指出上述問題,并一一標出所引內容的頁碼。像這種
“在次要的地方注釋很認真,而在重要的、關鍵的地方有意不做注,對注釋‘有意遺漏’”問題并非罕見。這里,注釋僅僅被作為一種“形式”,而在這種“注釋形式化”的背后,暴露出作者缺乏尊重他人成果的學術意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與抄襲剽竊有聯系。 我們感覺在外文注釋中出現問題最多的是相當一部分作者引用別人論著中的二手材料,且不與原始材料核對,以至于出現書名與作者名不附,張冠李戴,頁碼不準確的問題。因此,一個規范的注釋最好不要采用“轉引自”,認真的作者不應滿足于“轉引自”,而應該找到最終的出處。我們一定要大力倡導“誠實做注、誠實引證”的學術道德。中國的學術界其實也是有很多有思想、有見解的學問家的,但他們卻總是得不到社會的承認,甚至往往被埋沒。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思想、見解發表出來,在引起社會廣泛注意之前,先就通過被有意不做注的“引用”而變成了引用者的東西。而引用者將其思想“攫為己有”以后,卻可能利用做學問以外的手段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借獵取別人的成果而成了“名家”。學術道德規范是一個科學態度問題,研究者要加強學術自律,要尊重別人的學術成果。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有的文章注釋雖然很全,其所引用的資料來源均是英、法、德、日等國的報刊,再仔細一查,你可以發現這些五花八門的注釋都來自一個出處,這就是新華社的《參考資料》。鑒于《參考資料》的全部內容都可在網上查到并下載,因此,需要注意有人利用從《參考資料》網下載的內容,通過“塊操作”拼湊“論文”的可能性。除了注釋規范化以外,還有一個參考文獻的規范化問題。現在,學術期刊越來越出現引文注釋和文獻索引的“單列性”趨勢。我院大多數期刊都對注釋比較重視,但部分期刊對開列參考文獻不夠重視(包括本刊),相當部分論文只是加注,卻不開列參考文獻。今后,應該盡量要求作者將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獻列出,既表明作者立論的依據,也體現對別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便于文獻情報工作者通過對論文作者開列的參考文獻的統計,得出某篇論文(或著作)被各方作者引用的次數,分析出該論文(或著作)及其作者的水平和影響,也有利于統計各種期刊所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進而對各種期刊的影響和地位進行分析比較。
三.學術批評也要講規范 近年來,我們一些刊物展開學術批評和爭論的文章有所增多。學術的批評與爭論,思想的交鋒與碰撞,不僅有利于促進學術的進步與發展,而且也可為學術刊物增色添彩,“學術評論、學術爭鳴是學術發展的重要環節。學術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匡正謬誤、拓寬思路、深化認識、繁榮學術。”因此,作為學術刊物,應十分重視和開展嚴肅認真、積極健康的學術批評。學術批評應以“文本”為中心,而非其他。但是,我在編稿過程中,也常常為一些作者的批評文章或爭論文章中出現一些偏激的、情緒化的表述感到頭痛,我將這種現象稱為“情緒型的不規范”。今年我們刊發了幾篇關于學術批評的文章,我們就遇到這種情況。似乎,寫這類文章的作者對他所要批評或與之展開爭論的文章及其作者“有一股子氣”,非要發泄出來不可,或者是把學術批評當成了與對方較量高低,甚至要把對方打倒的擂臺;而不是把學術批評作為相互切磋,追求真理,提高學術水平的園地。于是,就使用了一些過激的、刻薄的語言,不認真地審核被批評文本,不準確完整地理解對方的文句與詞義,甚至不惜將被批評文本加以曲解、推向極端,以便自己“大批特批”。被批評者原來并沒有錯的話,經過一些批評者的“一推一挪”也變得很有“挨批的價值”了。我們應該提醒一些批評者,既然你是在批評別人“學風不正”,那么,你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你的批評本身也應該或者更應該保持好的學風,而且把學術批評本身當做學問來做。當然,被批評者在反批評的時候,同樣應該保持好的學風,遵守學術批評的規范。我們編輯部在刊發學術批評的文章時,難免會遇到某些被批評者不能正確對待學術批評,對編輯部意見很大。但我們以為缺乏嚴肅批評的學術期刊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們仍堅持努力創造學術討論和學術批評的良好氛圍,堅持
“讓學術在批評中前進,讓學風在批評中凈化。”
四.文題、摘要和關鍵詞的規范 學術期刊要注意文題、摘要和關鍵詞的規范性,“以便于讀者的利用、以利于國內和國際的學術交流;便于計算機管理。” 文題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讀者識別論文,借以判斷是否需要閱讀的重要依據。我們在編輯工作中發現部分作者對文題重視不夠,有的文題不能準確體現文章內容;有的文題過長或過簡;有的副標題與正標題關系不明確;有的遺漏說明文題的重要信息,如“本文是某某社科基金項目的成果”等。總之,遇到文題不夠規范的情況,編輯部有責任與作者一起商量修改問題,使之更加規范,這對文章的傳播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摘要是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應該能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便于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知該論文的主要內容,也便于錄入計算機數據庫。但是,不少作者或者不提供摘要;或者不重視寫摘要,敷衍了事;或者摘要的寫法不規范,包括摘要內容與文章內容不符,摘要寫得太長或太簡,在摘要中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第三人稱而以“本人”、“本文”等字樣開頭進行自我評價,在摘要中補充正文中所沒有的內容等等。這些做法都影響了摘要的作用的發揮。 關鍵詞是用來表達、揭示文章主題內容的、具有檢索價值的詞或詞組,關鍵詞應該從論文的題目、摘要或正文中抽取,它是學術論文進入流通和引用的一個窗口,包含著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檢索點,對于編制和進行文獻索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網絡化時代,關鍵詞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作者在選擇關鍵詞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有時選取的詞或詞組并不涉及論文的主要內容,有時甚至出現自造的詞或詞組等等。今后在選擇關鍵詞時,要更加注意關鍵詞的規范化,注意選擇關鍵詞更加注意如何為學術文獻的檢索和統計提供便利,以便使更多的學術論文進入研究人員的引用、搜索的范圍,更好地適應學術信息數據化和網絡化的要求,努力形成適合社會科學論文的標準,進而達到促進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
中國科協對科協系統學術期刊學術論文中關鍵詞的選擇與排序做出的具體規定很值得我們參考,其具體條款如下:(1)發表在中國科協系統學術期刊中所有學術論文,必須在內容摘要之后列出不少于4個關鍵詞,沒有關鍵詞的論文應列入非學術論文類;(2)這些關鍵詞應按以下順序選擇:第一關鍵詞列出該文主要工作或內容所屬二級學科名稱;第二關鍵詞列出該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稱;第三關鍵詞列出該文采用的科學研究方法的具體名稱(對于綜述和評述性學術論文等,此位置分別寫“綜述”或“評論”等);第四關鍵詞列出在前三個關鍵詞中沒有出現的、但被該文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事或物質的名稱,或者在題目中出現的作者認為重要的名詞。如有需要,第五、第六個關鍵詞等列出作者認為有利于檢索和文獻利用的其他關鍵詞。 與自然科技論文相比,社會科學論文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不宜照搬科協系統學術期刊有關關鍵詞的選擇與排序的規定,但是,社會科學論文顯然也需要制定一個有關關鍵詞選擇與排序的規范。
五.術語、概念、譯名、地名的規范 學術期刊首先就是“要進行學科的術語和概念的規范,就像數學有它的基本公式和命題一樣,社會科學研究中也應有其規范的術語和概念。” 這里先從專有名詞和術語、譯名和地名的規范化問題談起。 近年來,隨著中西文化及學術交流的擴展,在國際問題學術刊物中,對西方文獻的大量翻譯、評介越來越多,新概念、新名詞不斷涌現。與此相應的是譯名(人名、書名、地名)和術語的規范化問題也比較突出,需要及時形成統一、規范的表述。正如有的學者提出的那樣,“國內對這些名詞的翻譯既缺乏權威的規定,也沒有同業公會認可的業內標準,結果就出現了一詞多譯的
‘自由化’局面,造成了交流上的混亂和困難。”比如,在同一篇文章中一個人名竟然有三個譯名;如有的文章中英文混雜,或直接使用國際組織、專有名詞和術語的英文縮略語,很不統一。我們對此有明確要求,在論文中第一次出現英文的專有名詞和縮略語時必須有中文說明。歧義較大的還有東亞、亞洲、亞太地區,人們的理解常常有出入。有的時候人們說“亞洲”的時候其實指的是“東亞”,說“東亞”的時候其實指的是“中日韓加東盟”,說“東北亞”的時候其實指的是“中日韓三國”。
六.防止抄襲剽竊、一稿多投 防止抄襲剽竊、一稿多等行為,既要依靠編輯部加強對來稿的檢查,也要依靠廣大讀者、作者的揭發檢舉,為此宜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同時應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建立違規處罰規定,加大對抄襲剽竊等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抄襲剽竊行為的曝光和懲罰。 與此同時,院內外同類刊物之間是否應該加強橫向聯系,就防止一稿多投、抄襲剽竊等行為建立一種合作機制?希望就此問題進行一些討論。此外,利用網絡檢索來加強檢查,也是一個辦法。現在,我們在網上輸入某一個作者的名字,可以查到很多有關此作者的文本,其中同一篇文章可能出現在多處,但往往是不同報刊或網站相互轉載所致,而不是作者一稿多投所造成的。為此,還需要開發出區分報刊轉載與一稿多投的辦法。 關于一稿多投,似乎也有不同意見。也有人認為應該允許“一稿多投”,并說了一些理由。不過,我們仍然反對“一稿多投”,但是,對于同一篇文章在內部刊物發表后,再拿到公開刊物發表這種“一稿兩用”的做法是否可以允許?或者將公開刊物上發表過的文章略加改寫再當做作者的專著或與他人的合著的部分內容,這種做法是否合法?都應該有一個具體的正式的政策規定。與此相關連的一個問題是,現在以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向學術刊物投稿的情況越來越多。在發表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時,如何署名、怎樣署名才算規范化,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七.匿名審稿制度與學術規范 有學者呼吁:社會科學的學術規范建設的當務之急,是在雜志社、出版社全面建立符合學術規范的學術評審制度——專家匿名評審制度。 雙向匿名審稿制度是“國際學術界現有審稿制度中最公平、最合理和最少弊端的一種。歷史地看,越是嚴格奉行匿名審稿制度的學術刊物,就越有可能持續地發表高質量的論文,也就越有可能樹立其在學術界的權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