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12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在新文科建設成為全球教育變革趨勢的背景下,學科交叉、學科融合成為必然趨勢,這對藝術學理論的學科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與挑戰。審視當前的學科發展現狀,要進行中國藝術學理論建設,則亟須在人才隊伍建設及藝術科研、創作水平方面有所提高。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指導的基礎上,當代中國藝術高校應發揮積極作用,突破傳統藝術學理論的學科自我限定,加強學科融合和創新,同時在教育現狀及學科評估結果的對照中,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完善和打造高端藝術人才培養方案、前沿學術話語體系,促進學科發展。
關鍵詞:新文科;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發展
近年來,針對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未來發展趨勢,中國高等教育學界提出了“新文科”的全新概念。2018年10月,教育部決定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中國新文科建設浮出水面;2019年4月,教育部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在天津聯合啟動計劃20,中國新文科建設正式拉開了帷幕。
藝術論文投稿刊物:《云南藝術學院學報》以研究藝術教育、藝術創作、藝術理論和弘揚民族藝術為己任,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美學觀為指導思想,服從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到了,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獲獎情況:中文核心期刊(2008)、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藝術類)。
一、“新文科”提出的歷史契機與時代挑戰
為什么倡導新文科建設,或者說新文科建設的時代背景是什么?圍繞這一話題,高等教育界專家、學者展開了熱議。總體來看,基本可從國內外形勢變化來探究。伴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全球化發展,人類社會面臨著全新變局: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價值理念產生了深刻影響,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培養知識更復合、學科更融合、實踐能力更強的新型人才。同時,新專業不斷更新已有專業,傳統文科的教學方式和培養方案受到沖擊,必將被新模式所替代。
在這種形勢下,全球高等教育亟待改變,1998年首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就明確提出,21世紀是更加注重質量的世紀。美國正在重塑本科教育,2017年美國西拉姆學院率先提出“新文科”的概念,與此同時,新文科建設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在政治領域,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正加速推進,各種力量對比不斷發生變化。在多極化發展背景下,各國無不在教育變革中探求和鞏固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文化話語權。①就中國現狀而言,高等教育改革、“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時,“新文科”建設勢在必行。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①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我們要認清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機遇。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②按照習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社會變革必將引發實踐創新、理論創造和學術思想的大繁榮。反思我們這個時代在人文領域的精神訴求和人才需求,大學文科教育確有一些問題亟須解決。
一方面,伴隨改革開 放不斷深入,中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民眾生活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技術、5G技術等技術革命成果推動中國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這對高等文科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全新要求———不僅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培養融合新技術的復合型文科人才,還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質的話語體系。
然而,在幾十年發展變革中,我們的人文社會科學存在著若干突出問題:一些學科對西方學術存在依賴性,有的甚至從理論到方法甚至參考文獻的設置都是西方思維的;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面向校內學生和全社會塑造人文精神和家國情懷,培養能夠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傳承和表達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促進多元文化交流,知識復合、創造力和實踐力強的文化創意人才。然而,相較而言,這一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學科門類存在文理界限分明,學科門類分化、專業分工過于細致,課程建設雷同相近,人才培養內涵狹窄的突出問題。
③在這種情況下,正如眾多專家、學者所言,我們所提倡的“新文科”就是要緊密圍繞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和時代需求,針砭時弊,深化文科教育改革,積極探索高等教育強國新模式,按照新時代發展、人才內涵式發展、學科內涵式發展、國家教育戰略布局的要求,打破學科壁壘和課程體系界限,倡導新理念、實現新功能、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養質量。在堅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彰顯文化自信和培育新文化的基礎上,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
這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打造中國特色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學術體系,落實國家教育戰略布局在創新發展與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無疑有著重要意義。④如上所述,就現階段中國高等教育而言,新文科建設的思想和理論框架為今后傳統文科的發展路徑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調,同時也對新文科概念下的學科建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那么,作為藝術學門類下一級學科的藝術學理論應如何調整、發展,成為擺在藝術學理論學人面前的共同問題。就此命題,本文擬從我國現階段藝術學理論學科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以及學科評估背景下藝術學理論存在的問題兩方面,闡微索源,探究新文科背景下藝術院校藝術學理論的發展理路。
二、我國藝術學理論學科的發展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年來,伴隨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國藝術學理論形態以一種新方向、新觀念與跨學科領域交互作用而獲得了歷史性進步:理論視閾不斷擴大,學術分量不斷提升,在堅持本體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藝術學理論研究自覺自省的良好態勢。①然而,自2011年藝術學成為獨立學科門類至今,不過十年時間,作為藝術學門類下五個一級學科之一的藝術學理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這包括命名問題、邊界問題、學科評價標準問題、跨學科交融問題、課程設置問題、學科主體性問題、精英教育與大眾普及等等。②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既反映了當前藝術學理論學界百家爭鳴的活躍學術氣氛,同時也折射出中國藝術學理論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學科發展離不開高層次科研成果及高層次教育機構的支撐。換言之,優化學科人才培養結構和哺育體系才是化解門戶之見、推動學術創新、理順學科規律、探索發展門徑的關鍵所在。從某種程度上說,藝術學理論學科內部的種種分歧恰恰反映出我國現階段藝術學理論教育領域高端人才匱乏之窘況。這從藝術學理論碩士點、博士點的數量、分布、研究方向上有著較為直接的反映。就人才培養而言,相較其他一級學科,全國藝術學理論碩博學位授權點較少,其中博士點17個、碩士點66個。數據表明,在高等教育領域,藝術學理論現狀與其一級學科的地位和體量并不相襯,也反映出該學科高端人才培養平臺較為狹窄。茲以2020年全國藝術學理論博士招生情況為例,以觀端倪。
三、學科評估背景下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
學科評估是檢驗和指導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通過科學評價引導學科建設健康長遠發展的重要手段,其評估指標基本上涵蓋了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審視當代中國藝術學理論的發展現狀,教育部學科評估和上海軟科學評估體系所提供的相關信息可為今后藝術學理論發展路徑的理論探討提供依據。據教育部組織發起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藝術學理論相關數據反映,該學科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四、藝術高校藝術學理論學科的發展之路
綜上所述,在國家大力倡導新文科建設、提升辦學層次和教育質量的大背景下,作為藝術學基礎理論學科,藝術學理論擔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和使命。然而,就目前學科建設現狀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惑。其中,高端人才培養體系和科研水平所暴露出來的隱憂成為制約今后一段時期藝術學理論與時代發展需求、國家教育戰略布局、國際科研融合接軌的障礙和瓶頸,迫切需要在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科研水平方面進行加強和提升。換言之,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加快藝術院校藝術學理論發展的路徑之一就是要加快步伐,努力開拓本學科高端人才培養、儲備和高質量科研成果拓展的新路徑。對此,筆者認為,應從指導思想、問題溯源、對癥舉措三方面下功夫。
(一)舉旗子、定調子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歸根到底是新時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必須順應時勢,符合國家、社會的實際需求,同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接軌。習近平同志在關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講話中,不斷指出要加強文化建設,重視思想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突出強調了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因此,當代中國特色藝術學科建設必須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中國特色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也必然要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將引導民族精神提升和藝術鑒賞的公賞力結合起來。
③因此,在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過程中,無論高端人才培養還是科研、創作,必須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行,要正確回答為誰培養、為誰創作的根本性問題。路子絕不能偏,步調絕不能錯。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會偏離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軌道,就會成為無根之木和無源之水,脫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土壤。相較其他學科而言,藝術學理論有著較為獨特的學科屬性。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審美是指導和衡量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維度。眾所周知,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念和需求。
在當前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關鍵時刻,藝術學理論在高端人才培養和科研、創作方面應避免以往單純套用西方理論、思維、方法的模式,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藝術學學科話語體系,那就是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中國藝術學科建設道路,注重“中國藝術精神”的梳理、挖掘與建構,就是要堅決貫徹習近平同志所提出的“四個講清楚”指導精神: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和基本國情;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深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社會基礎。①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不僅要在文科內部實現交叉與融合,還要在文科與理科、工科之間實現互通有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多元化人才。藝術院校應多開展同綜合類院校的合作,借鑒其學科發展的理念與內容,同時可以加強合作,如學校課程平臺的資源共享,師資共享,結合自身特色與文科、理科、工科專業的師生互動;也可以共同開展課題、項目研究,結合自身優勢學科的建設,以更開放的姿態實現理論的拓展和延伸,構建屬于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共同應對全球教育的變化與革新。
作者:董占軍,張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