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10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輸血是臨床搶救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輸血會引發不良反應,其中稀有血型產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高。稀有血型是目前臨床引發輸血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針對其開展的研究較多。由于稀有血型的人數在總人群中的比例較少,對稀有血型處理不當極易發生醫療事故。近年來,稀有血型在輸血工作中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稀有血型的類型及研究現狀,進一步闡述了稀有血型的檢驗技術,最后分析了稀有血型的輸血途徑,旨在為臨床相關學者研究稀有血型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稀有血型;檢驗技術;輸血途徑;研究進展
面對現階段突發事件的不斷增多,如何提高患者的搶救效果值得廣大醫學工作者加強重視,輸血作為其主要的救治方法之一,若發生不良事件,不能保障輸血的安全性,極易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1]。大多數危急重患者接受輸血治療后,短時間內體內的血容量得到有效補充,能夠維持在正常水平,但不可避免的是會有溶血事件的發生,易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稀有血型是臨床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或新生兒溶血病等輸血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隨著人們對輸血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稀有血型受到了廣大臨床輸血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2]。鑒于此,本文就稀有血型及其在輸血工作中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1.概述稀有血型的類型及研究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重視輸血安全,臨床發現越來越多的稀有血型系統,其中與我國人群息息相關、影響最大的為Rh系統,下文將重點介紹Rh系統,并大致講解另外幾種稀有血型系統。
1.1Rh血型系統。在23個人類血型系統中,Rh血型系統是一種最為復雜、最具有多樣化的系統,目前臨床已經鑒定出54個不同的抗原因子,但是與輸血反應相關的只有5個抗原,具體為C、c、D、E、e[3]。其中D抗原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是分布人群最廣的抗原,因此被稱作為導致臨床輸血反應的重要抗原,也是發生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抗原。在臨床上,廣大學者將帶有D抗原的稀有血型命名為Rh陽性,將不存在D抗原的稀有血型作為Rh陰性。根據臨床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在進行幾次血型篩查后,除了極個別的少數民族以外,Rh陰性血型人數在全國總人數中的占比不超過1%,在漢族總人數中的占比約為0.2%-0.5%之間[4]。
在實際輸血工作中,需要考慮到ABO血型系統與Rh稀有血型系統,因此,Rh陰性血型與ABO血型結合后產生一致性的占比更加低下。在我國,由于Rh陰性稀有血型的占比較少,血液儲備常常缺乏,故將Rh陰性稀有血型又稱之為“熊貓血”。Rh陰性稀有血型本身不具備抗體,只有給體內輸送Rh陽性稀有血型后方可產生抗體,所以,臨床陰性血型患者常常需要多次輸送Rh陽性血型來形成抗體,當患者形成抗體后再次輸送Rh陽性血液則會引發嚴重的輸血反應。
1.2其他稀有血型。目前臨床上發現且已經命名的血型系統大約有35個,除卻Rh稀有血型系統與ABO血型系統,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血型系統還有Diego系統、Mns系統等。上述血型系統的組成成分較為復雜,且在理論上任何輸血都無法保證所有血型系統的抗原完全一致,因此,當前臨床上主要關注的是免疫性比較強、能夠引發輸血反應的抗原[5]。比如,Mna血型系統已經發現的抗原大約有40個,且存在較多的變異型。
2.闡述稀有血型的檢驗技術
輸血主要輸送的是紅細胞、冰凍血漿、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品。輸血過程中需要遵循血型完全匹配原則,若違背這一原則,輕則造成發生寒戰、發熱等不良反應,重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血液資源浪費[6]。為了更好的保證輸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要的檢查能夠排除隱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設備的改進,臨床關于稀有血型的檢驗技術逐年增加,其中最常用的主要包括:①血清學技術:又可稱之為免疫學技術,是目前臨床輸血工作中最為常見的基礎采用技術。血清學技術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相結合的工作原理,通過介質中相遇的紅細胞和對應抗體,用肉眼觀察凝集反應[7]。
采用各種制備的稀有血型抗體,若是已知特異性抗體同被檢測的細胞產生凝集反應,則視為該檢測細胞存在該抗原[8]。血清學技術具有較好的制備特異性、較高的親和度,具有較廣的應用價值。②基因學技術:又被稱之為分子生物學方法,是近年來臨床上新興的稀有血型檢驗技術,具有極強的檢出率和較高的敏感度。基因學技術依靠于編碼血型抗原的堿基序列和基因構成,其研究方法基因芯片、DNA測序等[9]。基因學技術特別適用于規模大、自動化與標準化的血型檢測,可有效發現存在稀有血型基因的雜合子,分析稀有血型基因的頻率,更加準確的認識目標人群的血型分布情況。
3.分析稀有血型的輸血途徑
在輸血工作中,及時鑒別血型僅僅只是輸血工作的一部分,儲存穩定的稀有血型血源才是輸血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稀有血型的輸血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自體輸血和親屬互助獻血。在稀有血型患者需要進行輸血治療時,首先考慮的就是自體輸血。目前臨床常見的自體輸血類型有:回收式自體輸血、保存式自體輸血以及稀釋式自體輸血
[10]。稀有血型患者采用自體輸血不僅能夠防止稀有血源庫存不足,緩解稀有血源緊張的局面,還能阻止經輸血所致傳染病的傳播,是目前臨床公認的最為安全的輸血途徑。由于自體輸血患者需要提前儲備血源,適用于擇期手術治療的患者,不適用于急救或者大量失血的患者。親屬互助是臨床解決稀有血型血源的重要途徑,可有效解決稀有血型血源不足的局面。(2)逐漸稀有血型庫。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國家開始注重稀有血型血源的儲存,對稀有血型血源建庫管理。目前臨床上建庫管理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①對紅細胞進行低溫保存。②通過大規模篩查稀有血型的獻血者,建立稀有血型檔案庫,當需要輸血時緊急動員輸血。
醫學論文投稿刊物:《中國輸血雜志》系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國輸血協會暨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主辦,面向醫療單位、采供血機構、生物制品研發單位、醫學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各類人員的臨床醫學類學術期刊(月刊)。
4.總結
雖然稀有血型人數在總人口中的占比較少,但卻是醫療中需要常常面臨的問題,若是處理不當會引發嚴重的醫療事故。因此,醫務人員乃至整個社會需要高度重視稀有血型的輸血工作,并在今后工作中逐漸提升質量。
參考文獻:
[1]凌茹.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婦貯存式自體輸血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02):216-217.
[2]湛玉武,李康生.惠州市稀有血型Rh陰性冰凍血庫的建立及臨床意義[J].青島醫藥衛生,2018,050(003):220-222.
[3]嚴鳳好,曾少麗,曾演強,等.廣東惠州地區獻血者Kidd血型基因頻率分布與輸血風險評估[J].中國輸血雜志,2018,031(012):1398-1401.
[4]何智,喬艷輝,周瓊秀.烏魯木齊地區哈薩克族獻血人群紅細胞稀有血型系統抗原基因的多態性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2):181-184.
[5]朱于莉,高向陽,劉麗,等.血清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定產生抗-Dib抗體的Di(a+b-)血型1例[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9,021(004):438-441.
[6]徐智杰,朱永亮,周小玉.多種輸血方式聯合應用保障RhD陰性患者巨大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成功切除[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8,31(2):157-158.
[7]張愛,池泉,林授.福建地區稀有血型JK(a-b-)表型篩選及分子遺傳學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8,036(003):173-177.
[8]虞彬,單金晶,張雅楠,等.中國新疆哈薩克族人9種稀有血型系統基因頻率分布狀況[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036(001):4-10.
作者:梁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