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5月12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對靜脈血常規及末梢血常規的檢驗結果展開觀察與對比,以探尋最佳的血常規檢驗方法。方法選取94例來我院接受血常規檢查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靜脈血組與末梢血組,對比并評價兩組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結果相比于末梢血組,靜脈血組患者的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紅細胞壓積(HCT)等指標的檢驗結果與標準品的標準值更為接近,且數據差異與末梢血組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末梢血常規檢驗相比,靜脈血常規檢驗的穩定性及準確度更高,因此,為充分促進臨床診斷準確性的提高,可優先采用靜脈血常規的檢驗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不易進行靜脈采血以及需反復接受血檢的患者,則可采取末梢血檢驗的方法。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靜脈血檢驗;末梢血檢驗
作為臨床一項基礎檢查方法,血常規檢驗已成為各類疾病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其中,末梢血檢驗與靜脈血檢驗為兩種常用的血常規檢驗方法。以往由于醫療理念較為落后,且設備水平不高,因而不少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主要對患者展開末梢血檢驗[1]。但是,末梢血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抗凝劑的種類以及人為因素等的影響,存在不小的檢驗誤差。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廣泛應用,靜脈血常規檢驗方法也得到了愈發廣泛的重視,并在臨床疾病診斷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94例行血常規檢查的患者為例,就靜脈血及末梢血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展開探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來我院接受血常規檢驗的9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靜脈血組(47例)與末梢血組(47例)。靜脈血組中,男27例,女20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0.2±6.3)歲;18例為呼吸道疾病,15例手術患者,10例胃腸道疾病,另有4例為其他疾病。末梢血組中,男28例,女19例;年齡為22~68歲不等,平均年齡(40.5±6.6)歲;19例為呼吸道疾病,16例手術患者,9例胃腸道疾病,另有3例為其他疾病。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大,值得比較。
1.2方法
1.2.1儀器及設備
型號為SYSMEX:XS-500i的血液全自動分析儀以及配套的試劑(包括清洗液、稀釋液以及溶血素等),EDTA-K2(乙二胺四乙酸鹽)真空抗凝采血管,以及質控液等。
1.2.2采血方法在清晨6點左右,于患者空腹狀態下采集血液標本。對于靜脈血組患者,用注射器采集其1ml的肘靜脈血,置于已加入EDTA-K2抗凝劑的玻璃管中,并混勻。對于末梢血組,則于患者無名指采集20μl的末梢血,同樣置入已加稀釋液的小的子彈頭塑料管中,并混勻。認真做好兩組的質控工作,隨后按照儀器操作說明書上的指示對血液樣本進行檢測,靜脈血組與末梢血組均應用全血樣品的檢測模式,并注意在0.5~4h以內結束檢測工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紅細胞壓積(HCT)等指標進行仔細觀察與記錄。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數據分別用百分比、平均數與標準差表示,并分別用χ2與t進行檢驗,P<0.05,表明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相比于末梢血組,靜脈血組患者的WBC、RBC、Hb、PLT以及HCT等指標的檢驗結果與血常規的標準值更為接近,且數據差異與末梢血組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廣泛應用,靜脈血常規檢驗方法也得到了愈發廣泛的重視,并在臨床疾病診斷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2]。在臨床中,血常規檢驗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輔助檢查手段,可對血細胞的數量、分布以及形態等進行測定,可有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并準確診斷各種疾病[3]。
臨床用來檢查的血液標本主要包括末梢血與靜脈血,動脈血的使用率非常低。其中,在采集末梢血時,患者的痛感比較輕,但指尖存在較高的敏感度,并且血常規檢驗結果會受到血液標本采集部位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臨床診治工作[4]。本實驗結果顯示,相比于末梢血組,靜脈血組患者的WBC、RBC、Hb、PLT以及HCT等指標的檢驗結果與血常規的標準值更為接近,且數據差異與末梢血組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末梢血的來源為末梢毛細血管,而毛細血管的血量非常少,給采血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在對末梢血進行采集時,為了流出更多的血液,通常會擠壓采血周邊部位,但如果擠壓過度,會導致血液中混入空氣及組織液等,進而對血樣造成破壞;另外,擠壓過度也會影響到血小板,造成假陽性結果的出現。而靜脈血檢驗方法則不同,其主要通過采取負壓真空的方法來采集血液標本,在負壓真空管中,存在相應的抗凝劑,可有效避免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血液的凝固,而且經過長時間放置,標本也不易發生變化。
其中,負壓真空管中的抗凝劑與血液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調配的,盡管會對血液產生稀釋作用,但不會受到空氣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因而可以很好地保存血樣,大大減小檢驗結果的誤差。
分析大量研究得知,當采血條件相同時,相比于末梢血,靜脈血有著更好的循環狀況,且溶血率更低。另外。靜脈血主要采取封閉式的采集方式,而末梢血則采取開放式的采集方法,因而后者存在更大的交叉感染發生率,除了會對血常規檢驗結果造成不利影響外,還會加大患者的檢驗風險[5-8]。
綜上所述,靜脈血常規檢驗的穩定性及準確度明顯高于末梢血常規檢驗,為充分促進臨床診斷準確性的提高,可優先采用靜脈血常規的檢驗方法。但需注意的是,針對不易進行靜脈采血以及需反復接受血檢的患者,則可采取末梢血檢驗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賀世暢.用靜脈血與末梢血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準確性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1):37-38.
[2]鞠琳.淺談用末梢血與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48-49.
[3]范麗娜,文蔚.140例血常規靜脈血與末梢血檢驗結果的對比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04):501-502.
[4]孫國正.靜脈血與末梢血血常規檢驗的結果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08):1432-1433.
[5]趙茜.末梢血與靜脈血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比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20):2936-2937.
[6]金雪梅.血標本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原因及解決方法[J].醫藥前沿,2016,6(30):375-376.
[7]吳躍平,蔡德豐,曹科,等.兩種末梢血采集方式對兒童全血細胞分析結果的影響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S1):29-31.
[8]張書麗.靜脈血與末梢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5(31)
醫藥衛生論文投稿刊物: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現已躋身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學報發行量最大的前列。近年來,憑著新世紀奮進的氣勢,大膽革新辦刊理念,全國改版,調整欄目,獲得業界及廣大讀者、作者的肯定。本刊五十多年來,發表了數以萬計的優秀論文,一大批中醫藥學者就是從這里走向成功,走向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