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25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國內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但作為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疫情或多或少給個體和社會帶來一些心理變化。如何在“后疫情時代”協助構建積極社會心理?這是一份極具挑戰性的新命題。恩施州文化館作為恩施州承擔舉辦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各類文化藝術的活動的綜合性場所。針對“后疫情時代”個體、社會心理特點,以輿論為導向、發揮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履行公共文化培訓、推廣、傳承等職責的同時,在協助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方面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積極社會心理;公共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感染患者例數迅速上升,截至2020年9月1日24時,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確診病例為85066例,海外累計確診人數超過2586萬[3]。
群眾文化論文范例:群眾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2020年1月20日, COVID-19已經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納入法定傳染類疾病的乙類管理,且嚴格地采取了甲類傳染病的管理措施[4]。新冠肺炎不僅給患者帶來相應的軀體癥狀和體征,還會導致未感染人群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心理改變。甚至會引發個體心理的焦慮乃至社會心態的恐慌。
疫情發生后,對個體和社會產生的影響
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進入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階段。作為一次突發的衛生公共事件,新冠疫情卻留給“后疫情時代”的部分人群造成了心理應激性創傷。具體可以表現為失眠、恐慌、強迫、甚至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問題。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群眾公共文化工作如何協助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
(一)開展健康的群眾公共文化活動,幫助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
適度健康的運動可以幫助緩解不良情緒。相關研究表明,瑜伽干預有利于認知功能的提高和改善而認知功能的改變與抑郁癥狀及失眠癥狀都存在相關[5]。相關研究表明,運動干預在緩解抑郁癥狀的同時對自我評價、社會支持、自我效能等心理因素有顯著改善[6],且對抑郁共病的其他身體癥狀,尤其心肺功能有顯著改善作用[7]。
除此以外,有研究表明音樂可以緩解、治療人們不安的情緒。人們的情緒往往會受到外界聲音、旋律以及節奏變化的影響。因此很多音樂作品能人的情感達成共鳴,例如悠揚的旋律能緩解壓力,節奏感強的音樂能激發人的活力。所以,開展健康的群眾公共文化活動,對幫助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是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的。鼓勵人們積極參加群眾文化活動是可以幫助人們緩解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從而達到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目的。
由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對于密閉空間的群體活動限制。恩施州文化館以幫助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為出發點。緊抓網絡科技帶來的便利,不斷改革創新。開辟了以微博、微信、抖音等為載體的新媒體平臺開展了多門類、多頻次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不受場地、時間、空間的限制,讓更多的群眾可以參與到文化活動之中來。根據新媒體反饋群眾的文化需求,恩施州文化館開設了一系列在線培訓課程。例如:月份,應廣大群眾的要求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抖音在線直播課。包括有傳統藝術“打蓮響”、現代表演“街舞”、小朋友喜歡的“美術手工課”等。文化館的專業老師,給全國的廣大“打蓮響”的愛好者進行了在線培訓工作。課后還隨時進行微信群互動交。上述活動的開展,取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二)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幫助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
月份,在全國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的 下開展了“什么是非遺”的宣傳活動。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由古至今,源遠流長。《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8]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忿怒和憂愁對人的健康影響最大, 也是最常見的。概括來說,情緒導致了疾病的產生。所以保持祥和、安靜的心態可以幫助提高免疫力,利于身心健康, 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意識狀態帶來的疾病。由此可見,在“后疫情時代”恩施州文化館通過新媒體渠道開展的群眾公共文化活動,不僅圓滿的履行了群眾公共文化培訓、推廣的職責,更讓大眾的身、心均獲得了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協助構建積極的社會心理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人民網評: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EB/OL].(2020-0224[2020-04-03.http:opinionpeople.com.cn/nl/2020/0224/c223228-31601820.html
作者:肖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