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29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 通過研究提出交互設計原則,提升理財類 APP 的交互設計水平,進而提升其可用性。方法 歸納理財類 APP 可用性目標,通過用戶訪談與問卷調查的方式,探索用戶行為習慣與使用偏好,提出 基于可用性的理財類 APP 交互設計原則。對某財富 APP 進行再設計,使其遵循交互設計原則。對改良 前后的設計進行可用性測試,被測試者分別使用改良前后的設計原型完成 4 組任務,統計并對比用戶完 成任務的操作時間、成功率、用戶滿意度,判斷改良后的設計在可用性方面是否有所提升。結論 理財 類 APP 可通過包括符合用戶心智模型的呈現形式、合理的信息搜尋路徑與信息展示方式、確保可學習 性、確保安全性、提升社交體驗的方式提升交互設計,有效提升應用的可用性。
關鍵詞:交互設計;可用性目標;理財類 APP
隨著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理財類 APP 作為傳 統金融互聯網化的衍生品,將各類傳統金融產品整合 到線上的綜合平臺中。理財類 APP 以其投資門檻低、 交易成本少、操作較簡便、產品種類多等優點[1],吸 引了大量用戶。據《第 4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購買互聯網理 財產品的用戶數已高達到 1.29 億,同比增長 30.2%。 然而理財類 APP 在可用性方面仍有不足:系統操作 流程的不合理增加了用戶誤操作次數;投資產品多且 數量大的種類和較低的系統可視性降低了用戶效率;投資理財信息較強的專業性使用戶不易理解等。本文 意在通過對理財類 APP 交互設計的研究,實現提升 產品可用性的目標。
1 理財類 APP 的可用性目標
交互設計目標包括可用性目標與用戶體驗目標[2]。 理財類 APP 通過網絡渠道對理財產品的供給者和需 求者進行匹配,金融產品本身的高風險性、大眾用戶 有限的認知能力、決策失敗的高損失性[3],均使可用 性目標成為理財類 APP 交互設計的核心目標。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 ISO9241-11(1997) 中提出,可用性是指產品在特定使用環境下為特定用 戶用于特定用途時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滿意度[4]。 Jennifer Preece[5]提出,可用性可細分為 6 個目標,包 括能行性、有效性、安全性、通用性、易學性、易記 性。Abran[6]以 ISO9241-11 國際標準為基礎,結合其 他來源,建立了增強性可用性評估模型,包括有效性、 效率、滿意度、安全性、可學習性 5 個要素。
理財類 APP 與其他類別產品相比,具有內容專業性較強、用 戶安全需求高、與資金相關性高、交易周期長等特點, 因此本文結合前人學者觀點,提出了 6 個可用性目標 要素,包括有效性、效率、滿意度、安全性、通用性 和易學性,并將這 6 個要素定義為理財類 APP 的可 用性目標。
2 實驗
實驗目的為通過探索理財類 APP 用戶的需求偏 好、使用習慣,提出交互設計原則以輔助理財類 APP 提升交互設計水平,使交互界面的最終呈現與用戶的 心智模型相匹配,最終提升產品的可用性目標。
2.1 實驗方法
為確定基于可用性目標的理財類 APP 交互設計 的研究重點,本次研究首先通過用戶訪談探討用戶使 用現有理財類 APP 時,對產品可用性程度的態度、 需求與建議。訪談對象包括金融從業者 2 位、互聯網 行業設計師 2 位、學生 1 位。5 位訪談對象使用理財 類 APP 進行投資的時長分別為 5 年、4 年、半年、1 個月、1 個月,投資資產占個人資產比例分別為 30%, 90%,10%,10%,20%。
實驗根據訪談提綱進行了一對一訪談,得出如下 結論:(1)用戶對推薦功能很重視,并希望系統輔助 自己提升理財能力,同時根據自己能力情況或投資情 況的變化實時推薦理財產品;(2)用戶需要分享與交 流的功能,但同時非常注重分享時的隱私保護;(3) 用戶希望系統的文案簡明易懂,系統可視性高。訪談 得出的結論,為后續問卷調查的展開找到側重點。
結合訪談結論與可用性目標,本文通過問卷調查 的方式調查用戶使用習慣與使用偏好:本次問卷采用 線上發放與線下發放兩種方式,問卷的發放分為預發 放、正式發放、補充發放 3 個階段,并設置陷阱題, 若用戶在觸發系統陷阱題后,前后答題不一致,則會 被歸為無效問卷。問卷共有 28 道問題,其中用戶的 基本信息 5 道題,對安全性的態度 5 道題,對系統推 薦的態度 4 道題,對分享功能的態度 5 道題,對理財 產品信息的偏好 4 道題,解決錯誤的方式 2 道題,對 查找產品的方式 1 道題。
2.2 實驗結果
最終收回 457 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 430 份。
1)用戶重視使用的安全性,在核心操作中可犧 牲一定的便捷性以確保安全性,78.14%的用戶認為登錄時與支付時均需輸入密碼;當用戶操作中斷再次啟動應用時, 85.35%的用戶希望先進行身份驗證再進入頁面; 60.93%的用戶傾向于指紋解鎖;54.88%的用戶認為在 個人投資金額的頁中需要有“隱藏個人資產數字的 功能”。
2)用戶傾向于系統根據個人情況推薦產品,并 且用戶更傾向于系統對其投資現狀的提供分析與幫 助,而非對過去投資情況的總結。用戶對系統推薦內 容、幫助與分析的需求見圖 2,希望系統根據個人需 要、根據個人基本信息推薦內容的用戶占比分別為 49.07%與 51.4%。用戶對系統幫助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對個人投資能力的評分,占 48.6%;教授提高能 力的方式,占 57.91%;對當前投資組合的評分,占 53.95%;根據當前組合推薦產品,占 45.58%。
3)多數用戶希望理財類 APP 有分享產品功能與 討論區功能,不需要分享功能的用戶主要是出于擔心 自身隱私被泄露,擔心給分享對象造成困擾。用戶對 分享操作的需求與偏好見圖 3,用戶希望分享的信息 包括:推薦購買某款產品,占 63.21%;某款產品的 介紹信息,占 55.7%;本人購買產品的收益,占 41.45%;購買理財產品所在的 APP,占 30.83%。
4)在理財類 APP 中理財產品的介紹說明以圖表為主,并在適當的場景結合文字、視頻、漫畫的形式。 由于文字形式較枯燥、漫畫形式專業性低、視頻形式 受網絡環境限制大的原因,所以用戶更傾向于通過閱 讀圖表的方式了解理財產品。偏好通過閱讀圖表的形式瀏覽理財 產品介紹的用戶占 41.16%。
5)用戶從理財類 APP 的信息海洋中搜尋理想信 息時,主要以有明確目標的搜尋和有大致方向的搜尋 方式為主,分別占 59.77%和 54.65%,用戶查找產品 常用的方式見圖 5。在進行交互設計時,應綜合考量 各種搜尋方式,設計對應的路徑。
3 基于可用性的理財類 APP 交互設計原則
根據上文提出的理財類 APP 可用性目標和實驗 結果,本文提出理財類 APP 交互設計原則,使產品 在遵循交互設計原則進行設計時,以提升其可用性。
3.1 符合用戶心智模型的呈現形式
用戶心智模型是用戶通過自我創建的一種簡潔 的對界面的理解方式[7],目前大部分用戶理財經驗較 少,理財類 APP 對初級用戶而言是新生的系統,可 以通過模擬用戶常用系統的心智模型來提升用戶理 解與接受程度。線下傳統理財產品交易模型用戶群與 目前互聯網金融下的理財類 APP 用戶群并不重合, 因此理財類 APP 的用戶心智模型不能一味與傳統線 下模型進行類比,而應類比用戶基數更龐大的移動購 物平臺的用戶心智模型。
移動購物與理財產品交易有一定相似性,即均為用戶尋找到目標產品后進行購 買。為本研究類比購 物類 APP 訂單狀態展示方式,拆分理財類 APP 的訂 單狀態,并按照交易時間順序展示 4 個臨界狀態的入 口,點擊即查看該狀態的對應訂單。在本研究最后的 設計實踐可用性測試中,將對本改進設計進行測試, 以觀察是否提升了產品可用性。
3.2 合理的信息搜尋路徑與信息展示方式
理財類 APP 應為有向瀏覽、半有向瀏覽、無向 瀏覽 3 種信息搜尋方式[8]提供對應的路徑,搜索框是 提供給有向瀏覽行為的主要路徑,理財產品列表入口 是提供給半有向瀏覽行為的主要路徑,理財產品列表 與資訊信息流是提供給無向瀏覽行為的主要路徑。京東金融 APP 在 首頁首屏提供了針對不同使用行為的對應路徑,使 擁有不同需求的用戶可以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搜尋 方式。
理財類 APP 將不同類別的理財產品與用戶進行 合理匹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被動獲取信息轉 變為主動提供信息[9],提供給用戶個性化推薦以輔助 交易決策、降低決策成本、提升使用效率。理財類 APP 在獲取 用戶個人信息與偏好后,建立用戶的個人興趣模型, 并利用興趣模型主動推薦。用戶接收到推薦結果后, 會有操作行為(如買入、瀏覽、收藏、忽視等),系 統根據行為更新模型,并快速利用更新后的模型進行 推薦。
3.3 確保可學習性
理財產品的介紹信息專業性較強,產品可通過廣 泛地采用圖表的形式(如收益走勢圖、單位凈值走勢 圖等)降低用戶學習成本,圖表應準確使用形式語言: 點表示位置,線表示走勢,面表示事物之間的比值, 色區分不同表現對象[10]。合理的圖表不僅防止用戶誤 讀,降低用戶與應用間的信息不對稱,還幫助用戶發 現規律,確保產品的可學習性。
以螞蟻財富 APP 業 績走勢為例,螞蟻財富 APP 在同一圖表內以 不同顏色折線分別表示本產品、同類均值、滬深 300 的收益率走勢,在減輕用戶記憶負荷的同時,幫助用 戶更快速發現三者間的關系。 此外,為確保應用的可學習性,應對專業詞匯進 行注釋,一方面在用戶所處當前界面內對專業名詞進 行注解,盡量不跳轉頁面,以保證用戶使用的流暢不 間斷;另一方面,可以用簡單易懂的相近詞替代,如 用“買入”替換“申購”等。
3.4 確保安全性
理財類 APP 的交互設計需要在安全性和便捷性 上做出平衡,當涉及資金相關的操作時,要更注重保障安全性。對關鍵性操作應設計雙層密碼保護,且密 碼為并聯設計,以指紋解鎖方式為主,數字解鎖與手 勢解鎖方式為輔。確保用戶在移動環境中使用系統, 可以通過隱藏資金金額數字的操作,保護個人資產數 字信息的安全,提升用戶使用的安全性。此外,理財 類 APP 應通過設計正確傳達系統的安全保障策略。 當用戶在京東金 融 APP 中存放大量資金時可能會擔憂賬戶是否安全, 因此 APP 在個人中心頁面中設計了購買賬戶安全保 險的入口,將安全保障策略有效傳達給用戶,以增強 用戶使用時的安全性。
3.5 提升社交體驗
用戶對理財類 APP 的社交功能有明確的需求, 但在滿足社交需求時,同樣需要注重隱私的保護,將 理財產品交易功能與社交功能做出明顯的劃分。在提 升社交體驗方面,理財類 APP 一方面可以打通平臺間壁壘,允許用戶利用其他成熟社交產品的社交網絡 分享理財產品信息;另一方面在系統內設置投資討論 的討論區,幫助用戶以某種理財產品或某個投資行為 出發點進行討論,輔助用戶與強鏈接好友間實現無障 礙溝通(如用戶在討論區閱讀信息,強鏈接好友的信 息可以比其他信息更突出),順利建立關于投資的社 交圈。
4 驗證與結論
可用性測試主要目的是驗證前文提出的交互設 計原則,觀察交互設計原則是否有助于提升應用的可 用性:對某財富 APP 進行再設計,使其更符合交互 設計原則,之后進行可用性測試,觀察改進后的應用 是否在可用性上有所提升。改進后的交互設計方案, Jakob Nielsen[11]提出參與可用性測試的用戶數 量與發現設計中可用性問題比例的關系, 結合該數據,本次測試最終選取了 15 名被測人員, 測試人員基本信息。
測試采用一對一訪談的 形式,首先要求用戶使用 APP 線上版本和本次改良 設計原型各完成指定任務,觀察用戶是否順利完成整 個操作過程并記錄完成任務時間。之后請用戶填寫可 用性量表,并對改良設計提出建議。 本次測試的任務為:(1)使用 APP 線上版本查 找自己賣出中的基金,并讀取其預計到賬完成的時 間;(2)使用改良設計原型查找自己賣出中的基金, 并讀取其預計到賬完成的時間:(3)使用 APP 線上 版本查看頁面正中系統推薦的產品“中歐新動力混合 A”的用戶討論區;(4)使用改良設計原型查看頁面 正中系統推薦的產品“中歐新動力混合 A”的用戶討 論區。
根據 數據可以看出:任務二與任務一相比,用戶完成任務 的平均時間由 40.6 s 縮短至 20.7 s,成功率由 87%提 升至 100%。任務四與任務三相比,用戶完成任務的 平均時間由 38.1 s 縮短至 12.7 s,成功率由 73%提升 至 100%,說明再設計后的交互設計方案在可用性上 有所提升,輔助用戶提升了使用效率與操作成功率。
在獲取用戶的主觀滿意度上,本文采用 John Brooke 編制的系統可用性量表,量表為五級的 Likert 量表,給出 10 句態度語句,其中 1,3,5,7,9 題 為正向語句,2,4,6,8,10 為反向語句,用戶在 完成測試任務后依次選擇對語句的認可程度。量表第 4 題和第 10 題測量了產品的易于學習性,其余 8 題測 量了可用性,整體的 SUS 分數反映了總體的滿意度[12]。
科技論文投稿刊物:科技導報以發表國內外科學技術各學科專業原創性學術論文為主,同時刊登階段性最新科研成果報告,以及國內外重大科技新聞,快速、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提供科技信息,力爭辦成一份有影響、有特色、有品位的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學術期刊。
5 結語
在可用性與用戶體驗兩大交互設計目標中,可用 性目標是理財類 APP 交互設計的核心目標,包括有 效性、效率、滿意度、安全性、通用性、易學性 6 個 要素。本文從理財類 APP 可用性著手,結合用戶訪 談和問卷調查總結得出交互設計原則,包括符合用戶 心智模型的呈現形式、合理的信息搜尋路徑與信息展 示方式、確保可學習性、確保安全性和提升社交體驗。 通過設計實踐與可用性測試發現,遵守此原則進行交 互設計可以有效提升理財類 APP 的可用性,并為理 財類 APP 的交互設計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冉. 商業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機遇與挑戰 [J]. 新金融, 2015(8): 36-42. SUN Ra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Internet Financial Management[J]. New Finance, 2015(8): 36-42.
[2] 魯曉波. 信息設計中的交互設計方法[J]. 科技導報, 2007, 25(13): 18-21. LUN Xiao-bo. Interaction Design Methods in Information Design[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13): 18-21.
[3] 葛唱. 基于用戶認知的移動理財體驗設計研究[D]. 長沙: 湖南大學, 2016.
覃京燕 1 ,從靖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