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西安、洛陽考古旅游產品設計

時間:2020年03月2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考古旅游是考古走向公眾的一種重要方式,聯合發展考古旅游對西安、洛陽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在參考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西安和洛陽深厚的歷史淵源、豐富的考古旅游資源和旅游發展的現狀,并對西安、洛陽考古旅游線路進行了初步設計。針

  摘要:考古旅游是考古走向公眾的一種重要方式,聯合發展考古旅游對西安、洛陽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在參考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西安和洛陽深厚的歷史淵源、豐富的考古旅游資源和旅游發展的現狀,并對西安、洛陽考古旅游線路進行了初步設計。針對專業游客,設計了定都考、建都考、寺廟考和藝術考4個主題的考古旅游產品;針對中小學生群體,設計了模擬考古實踐、高等學府游學、藝術熏陶體驗、禮儀習俗體驗4個主題內容的考古旅游產品,以期對西安、洛陽旅游業發展有所貢獻。

  關鍵詞:考古旅游;古都文化;絲綢之路;旅游產品設計

旅游文化產品

  “歷史不是考古學家的私有藏品,考古學資料是全人類的財富”[1],當前世界考古發展的一個共同趨勢是走向公眾,而旅游是實現考古走向公眾的一條天然途徑。考古旅游是以考古活動、考古發現的古代物質文化遺存為旅游吸引物,具有游覽觀光、學習求知、參與體驗、休閑娛樂等功能的專項旅游,包括考古活動旅游、考古遺跡旅游和考古遺物旅游,還可以衍生出修學旅游、科普旅游和探險旅游等不同類型的旅游活動[2]。

  西安、洛陽作為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古都,歷史遺產豐富,它們的城市建設和發展也始終同遺址和文物親密相伴。西安坐擁周、秦、漢、唐的華貴,洛陽涵納夏、商、東周、漢魏的風姿,成為我國大遺址保護的“先鋒片區”[3]。在文化旅游融合的背景下,科學發展考古旅游,顯化兩座城市源遠流長、厚重博大的文化積淀,打造跨省發展的“雙城記”,不僅可以促進兩座城市實現良性互動發展,還可以促進考古領域與旅游業相互滲透,豐富考古學和旅游學的學科內涵。

  1研究背景

  西安、洛陽曾經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曾是世界上最繁華、最開放的大都市,是中華文化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它們的遺存和遺物應該走出考古學的象牙塔,實現全民共享。

  1.1古代都城中的重要“雙都”

  眾多專家學者對中國古都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4]:中國古代一統王朝與分裂時期以及近現代的首都,主要都設在現在西安、洛陽、北京、南京與開封5個城市或其附近。作為古都,西安與洛陽是一對命運與共的城市,在中華民族最繁盛的時候一個是西京,一個是東都,共同譜寫了漢唐氣象[5]。西安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我國建都時間最長的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晉等王朝在此建都。兩座城市在歷史上長期互為首都和陪都,在西周時期,洛陽就是與鎬京并立的都城,鎬京是宗周,洛邑為成周,含有陪都之意。正如譚其驤先生所言“自西周至隋唐,長安洛陽往往二都并建,同時作為帝王的東西二宅”[6]。

  1.2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雙城”

  西安、洛陽是漢代絲綢之路的東起點。2012年,我國聯合中亞五國向世界遺產中心申報“絲綢之路”世界遺產,西安、洛陽均有眾多遺跡入圍。其中,西安的漢長安城遺址、唐長安城遺址(包括大明宮遺址、西市遺址、天壇遺址、明德門遺址、延平門遺址、興慶宮遺址、含光門遺址、大雁塔、小雁塔)、鳩摩羅什舍利塔、興教寺塔、大秦寺塔、西安清真寺等共6處14個文物點入選申遺名單;洛陽的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白馬寺和漢函谷關4處遺跡入選申遺名單。2014年,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古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其中,西安的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和洛陽的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入選。

  1.3古都旅游的特殊“節點”

  古都旅游在我國的旅游發展中一直占據重要位置。古都的稱號既是對古都歷史地位的承認,也是獨特的城市名片,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獨特的資源。就東西向而言,西安、洛陽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也是歷史上建都的一條東西向軸線。元代大一統以前,歷朝歷代建都幾乎就在西安、洛陽之間徘徊。歷史上,很多王朝進取則定都長安,守成則建都洛陽。如劉邦曾定都洛陽三、四個月,后來接受婁敬、張良的建議,西遷長安。東漢時由于國力衰敗,很難戰勝匈奴和羌,只能建都洛陽以求自保。因此,西安和洛陽具有歷史的一脈相承,成為我國古都中的特殊節點。

  1.4“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新發展機遇之雙城

  隋唐之后,隨著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政治中心逐漸東移,西安、洛陽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雙城相伴在孤獨中沉睡。2013年,我國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提出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西安、洛陽應乘勢而上,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依托雄厚的古都文化資源,發展考古旅游,促進城市現代化發展與傳統文化復興,打造絲路“雙城”。

  2西安、洛陽旅游資源優勢

  長期的古都發展史,為西安、洛陽城市留下了豐富的遺址、遺物與古跡。兩城市的考古旅游資源數量多、品質高、時代鏈完整,大多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等形式呈現,為考古旅游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2.1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遺址是文化遺產最具代表性的組成部分,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大遺址保護領域日趨成熟的一種考古遺址保護和利用模式。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一批極具重大考古、歷史、科研、教育價值的大型考古遺址,設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全國文物保護的范本。西安、洛陽在考古遺址公園的立項和建設方面成績斐然:①西安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西安依托周、秦、漢、唐遺址積極進行遺址公園的建設。2010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12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西安的漢陽陵考古遺址公園、秦始皇陵考古遺址公園、大明宮考古遺址公園入選,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和秦咸陽城考古遺址公園同期獲準立項。

  2017年,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這些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大明宮考古遺址公園的遺址保護改造工程,強調遺址周邊的環境中居民的生活質量也不容忽視,開創了“以人為本,因地制宜,讓全社會共享保護成果”的古城大遺址保護工作新模式。②洛陽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自2006年以來,洛陽借助國家大遺址保護的機遇,先后實施了漢魏故城閶闔門遺址、隋唐城定鼎門遺址和偃師商城西城墻等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啟動了隋唐城宮城核心區拆遷整治工程,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截至2018年,洛陽已經有隋唐洛陽城、漢魏洛陽故城和二里頭遺址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偃師商城遺址也獲準立項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洛陽的夏、商、東周、漢魏、隋唐“五都”遺址全部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形式進行開發和保護,為洛陽考古旅游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包括世界自然遺址、文化遺產(包含文化景觀)、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類[7]。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建筑群、遺址。西安、洛陽依托豐富的遺址遺跡,各擁有6處世界文化遺產。①西安的世界文化遺產。截至2019年,西安擁有秦始皇陵兵馬俑、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6處世界文化遺產。

  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于1987年12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于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遺產點入選世界文化遺產。②洛陽的世界文化遺產。截至2019年,洛陽共擁有龍門石窟、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六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龍門石窟于2000年11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和含嘉倉遺址于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河南段的遺產點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遺產點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2.3博物館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8]。博物館及其衍生物是考古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西安、洛陽擁有為數眾多的綜合性和專題性博物館,是發展考古旅游的重要資源。①西安的博物館資源。作為陜西省的省會和知名的古都,西安素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截至2018年,西安共有各級各類博物館138座。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游景點、國家一級博物館藏有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由于參與了《國家寶藏》節目,陜西歷史博物館成為大西安的“網紅博物館”。碑林博物館是陜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小雁塔為中心,整體按文物鑒賞、旅游觀光、綜合服務三大功能區設計,形成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公園為一體的歷史文化休閑場所。半坡遺址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以大唐西市博物館、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為代表的非國有博物館在全國也具有較大影響力。

  ②洛陽的博物館資源。洛陽著力打造中原文化特色“博物館之都”,截至2018年,已建成開放各類博物館68個。洛陽博物館創建于1958年,館藏文物40多萬余件,展出文物1.1萬余件,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洛陽市的文化地標。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原名洛陽古墓博物館,于1987年建成開放,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館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

  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依托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的博物館,輔展包括東周王城概況、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專題博物館,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駕六”遺存。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以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創立的“洛陽三彩”學說為基礎,并以其“三彩藝”釉畫作品及不同時期的“洛陽三彩”藏品為主體,收藏洛陽三彩藏品近千件,集洛陽三彩藝術的研究、制作、展示和銷售于一體,既能夠使觀眾近距離清晰地觀瞻洛陽三彩藝術,又能夠給觀眾提供體驗三彩工藝的實踐操作。

  2.4其他重要考古旅游資源

  文物保護單位是重要的考古旅游資源,它們很多沒有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或者博物館,但發展考古旅游時卻不可小覷。如西安的藍田猿人遺址、姜寨遺址、楊官寨遺址等;洛陽的關林、白馬寺、千唐志齋等。截至2018年,西安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8處;洛陽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2處。

  3西安-洛陽旅游發展現狀及對比

  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兩座重要古都,目前西安、洛陽兩城市間高鐵趟數多且用時不到兩小時。因此,兩城市合作開發出新旅游產品,聯合設計考古旅游線路,進而深層次開拓旅游市場,具有可行性和極高的現實意義。

  3.1主要客源國構成

  西安、洛陽都是我國入境旅游重點城市和旅游熱點城市,其中西安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接待游客的數量和旅游收入遠遠超過洛陽,但從2013—2017年兩城市的主要客源國組成可以看出,它們有很多的共同客源國,如韓國、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因此,兩座城市可以合作向共同的客源國推出考古旅游線路,以提振入境旅游。

  3.2主要旅游線路

  作為較早發展的旅游城市,西安、洛陽均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旅游線路,在游客心目中有了固定的形象,無論是團隊游客還是散客,在兩座城市的旅游內容基本相同。西安的旅游線路主要有市內(西安城墻、大雁塔、陜西歷史博物館、鐘鼓樓廣場)+東線“二日游”或者市內+大東線(兵馬俑、華清池、華山)“三日游”,自由活動時游客一般選擇回民街或者永興坊。洛陽的旅游線路以“一日游”為主,主要是少林寺、龍門石窟,部分線路包括白馬寺。在牡丹花開的時節會有專門的賞牡丹游(一般去牡丹園),時間以1d的居多。

  3.3世界遺產旅游現狀

  西安、洛陽各擁有6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是西安的旅游熱點景區,洛陽的龍門石窟是洛陽的旅游熱點景區。除了這些,其他各世界遺產的市場知名度低、旅游吸引力弱,游客接待量較少。

  3.4A級景區數量

  西安市共有A級景區80家,其中5A級景區6家(分別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華清池景區、西安城墻景區、西安碑林博物館和西安城墻—碑林歷史文化景區)、4A級景區26家、3A級景區32家、2A級景區16家。洛陽市共有A級景區48家,其中5A級景區5家(分別是龍門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雞冠洞、龍潭大峽谷)、4A級景區21家、3A級景區18家、2A級景區4家。

  4西安、洛陽考古旅游產品設計

  考古旅游產品的設計主要面向專業游客與中小學生群體。專業游客包括考古、美術、歷史、設計、城市規劃、旅游管理、建筑學等專業的專家、研究人員和大學生群體。一方面,幫助他們開展相關研究、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另一方面,也借助他們的專業成果,為兩個城市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面向中小學生群體開展與課程學習有關的研學旅游線路。和一般的旅游線路不同,考古旅游線路要有專業的人士進行專業知識的講座與探討。因此,西安、洛陽的考古旅游產品需要和兩省的考古研究院、相關高校和文博單位進行密切合作,共同進行相關內容的開發與設計。

  5結語

  從西安到洛陽,讓歷史不僅僅是往事,絲綢之路上的兩個重要城市,作為最負盛名的古都,可以通過聯合挖掘古都的特色文化底蘊,借助考古旅游,讓歷史照進現實。

  參考文獻:

  [1]郭立新,魏敏.初論公眾考古學[J].東南文化,2006,(4):54-60.

  [2]王京傳.考古旅游:互動視野下的考古與旅游[J].旅游學刊,2009,24(8):58-65.[3]左弦.從西安到洛陽:當歷史不僅是往事[J].地圖,2009,(6):36-43.

  [4]周振鶴.東西徘徊與南北往復—中國歷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32-39.

  [5]張正良.西望長安,東瞰開封,洛陽縱橫神州[J].企業觀察家,2015,52(8):74-75.

  [6]譚其驤.《中國七大古都》序[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9,(2):1-13.

  文化論文投稿刊物:東南文化定位獨特、特色鮮明,自創辦以來,始終堅持站在學術前沿,強調學術性、資料性與可讀性的統一,及時關注重大課題的研究,利用刊物優勢,發揮平臺作用,發表了大量在學術界頗具影響力的文章,有效推進重大課題研究向縱深發展。